?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中語文的課堂變革與教學應對

2024-05-07 04:32王龍偉
遼寧教育 2024年6期
關鍵詞:語文課堂人工智能思維

王龍偉

(西南大學東方實驗中學)

當前,新一代人工智能的介入,既為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活力,也引發了教育的變革。2019 年5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向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致賀信》中指出,中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對教育的深刻影響,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進教育變革創新?!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中也明確提出,教師要關注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改革,利用具有交互功能的網絡學習空間,積極探索信息化環境下的語文教學模式。

可以說,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迅速興起勢必會引發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與課堂建構的巨大變革,進而在教育領域掀起一場顛覆性革命。對于高中語文教學而言,人工智能的介入要求課堂結構與教學方式要隨之變化,以滿足學習主體在新環境下的學習需求;而作為與學習主體密切關聯的教師,在教學上也需要與時俱進,以適應新時期教育教學的發展需求,進而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

一、人工智能對學習主體產生的影響

在教學領域,學生憑借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迅速獲取大量需要的信息,輕易地在某些方面超越同伴甚至教師。在一定程度上,人工智能滿足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求,讓他們在較短時間內獲取信息,幫助他們擁有自信。但事情往往具有兩面性,人工智能在給學生學習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一)人機共生,成長為新的主體

人工智能進入教學領域,豐富了學生的信息來源。交互式、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及其他AI 技術,都可以為學生源源不斷地提供信息。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完成資料搜集、整理與寫作,這充分說明了人工智能可以有效提升生產力。

具身認知理論認為,學習是身體作用與環境塑造的。學生將人工智能作為工具使用,在反復操作中形成身體與技術的融合,使技術對自己的身心產生影響。人工智能不是一種靜態存在的技術,其具有一定成長性,可通過學生的反饋不斷學習、矯正。學生可以通過與人工智能的相互學習,成長為更具學習力的新生命主體。

(二)為機所役,成為“信息繭房”的俘獲者

人工智能既在開闊人類視野、觸發人類想象、探索未知領域上有優越性,也存在一定的隱患。在語文這門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學科學習上,學生利用人工智能可以輕松獲取常規作業的相關信息,學生可能會因知識獲取過程過于容易而對人工智能產生依賴感,失去自己的獨立判斷與個人價值。大數據的加持可能會讓學生在同質化信息中,固化自己的思維與心智,失去應有的活力與探索精神。上述都是學生在人工智能環境中可能會遭遇的情況,因此,教育者應警惕起來,自覺思考如何引領學生走出困境、破解難題。

二、人工智能對語文課堂建構產生的變革

人工智能的介入讓語文課堂變得形式多樣、豐富有趣。在此情況下,教師要對學科建設、課堂建構及教學形式與方法等方面進行建設性思考,讓語文學科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培育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

(一)課堂結構走向項目化

傳統的語文課堂雖有其一定的優勢,但難以適應日新月異的時代發展變化。教師需要在理解語文課程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探索,尋找一條適應信息化時代發展的新模式,如UbD(基于理解的教學設計)、STEAM(跨學科綜合性學習)、PBL(項目化學習)等。

基于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與學科介入以及新課標的指導要求,語文課堂可以嘗試采取PBL 模式進行課堂建構。PBL 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強調真實性學習,重視培養學生在真實環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PBL 模式能夠很好地解決在大單元大概念的具體操作上,學生對單篇文本深入解讀分析不足的問題,從而實現學生對單篇文本的深刻領悟,推進整個活動。PBL 的另一個好處在于學生的知識獲取是在真實情境中完成的,使學生更好地提升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這一點也是新課標強調的。

(二)課堂交流呈現多維性

相比于師生問答的傳統課堂,各種智能工具介入的課堂將變得豐富多彩。ChatGPT、元宇宙、接入盤古大模型的鴻蒙4.0,還有各種虛擬人,這些因素的加入讓語文課堂的交流呈現多維性。這樣的課堂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也不局限于同學之間的相互討論,而是人機之間可以進行暢所欲言的交流。有了大數據的支持、先進算法的加持,交流的內容會得到極大延展,信息量也會遠遠超越傳統課堂。

在人工智能技術的背景下,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的核心素養會得到良好的訓練。如果沒有良好的語言支撐,人機之間的對話會陷入低級無效的泥淖,因此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合理規范、具有邏輯性的語言與之交流;同時,為了獲取更為深入的信息,教師需要在語言提問的層次上進行設計。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生可以在元宇宙里用自己的分身進行交流,隨時切換時空,為學習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學生的思維發展、審美鑒賞以及文化傳承的能力會在具體的對話場景中得到提升。在智能工具介入的課堂,借助PBL 課堂建構,交流的多維性會更好地推動學生完成學習目標。

(三)學習場景趨向泛在化

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使他們不再局限于課堂。學習場景的泛在化有益于語文學習,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更是強大的助力。如許多人文、自然景觀處粘貼有二維碼,學生運用交互式工具便可以獲得與之關聯的歷史風物、名人事跡等知識;各種電子閱讀工具可以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學生時時刻刻處于知識的海洋。智能化時代的語文課堂在時空與學習深度上得到了無限延展。

三、人工智能下的語文教學應對策略

面對智能化浪潮,教師只有加速融入信息時代,提高指導能力,才能滿足學生的課堂需要。

(一)強化知識與技術融合

“教什么”和“怎么教”是語文教學的兩個基本點?!敖淌裁础敝赶蚪虒W內容,“怎么教”指向具體的教學形式與方法。在人工智能時代,教師應對“教什么”有深入的思考。教師不宜將憑借智能工具學生能夠自行搜索學習的知識作為重點,要意識到能力素養及思維品質才是教學發展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時代,教師還必須要積極投身于信息化學習,掌握多樣化的智能工具與手段,找準信息技術與學科知識點的關聯,精準教學,加速融合知識與技術,讓學生在全新的教學手段與環境中高效學習。

高中生自身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探索能力及質疑思辨能力,讓交互式智能工具在課堂中的使用具備了一定基礎。語文課堂可以借助大模型,在對話過程中幫助學生快速完成對文本的梳理與認知。學生借助強大的數據庫資源進行文本相關背景檢索,與大模型就深層次的問題展開對話,在探討的過程中不斷催生新的探究方向,融入更多的文本,在探索、質疑、思辨中逐步走向深入。

(二)籌建教研共同體

智能化時代的教學,無論是教材分析、課堂設計,還是信息工具使用、評價量表制作,都需要團隊的通力合作,這就需要教師組建教研共同體。以單元教學為例,抽取大概念、分解課堂任務、設定單元及課時教學目標、制定項目化活動內容及評價量表、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專題微課或短視頻制作、綜合性活動安排等,每一個項目都需要專人負責,再經過團隊打磨。因此,在智能化時代,學校應建立起一個民主、開放、善于合作的專業學科團隊。

(三)重視高階思維訓練

在智能化時代,語文教學要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價值導向下,關注學生高階思維的訓練與提升,注重對學生情感交流與心理感受的指導。隨著ChatGPT4.0 的出現以及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記憶性知識將可能不再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新課標和高考藍皮書均指出,當今的語文教學重點是發展以批判性思維為主的高階思維。在人機共育共生時代,教育者必須培養學生做到參與、超越、避讓、開創、專精,才能使其未來不被智能化工具所取代。

高階思維主要指在“分析”“評價”“創造”等活動中使用的以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為主的高層次思維,這些應是高中語文課堂對學生思維訓練的目標與指向。教師在課堂問題設計上,既可以采取階梯式思維導向,由淺入深,從直覺思維過渡到辯證思維,也可以直接借助情境創設進行創造思維訓練。

(四)構建有效復合評價體系

構建有效的復合評價體系是語文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及學生學習效果提升的重要一環。在項目式活動中,評價是在學習目標設定后首先被制定出來并貫穿始終的,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共同產生對學生參與積極性的推動力量。復合評價不僅體現在教學的過程中和結尾處,還存在于不同主體之間,如教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小組對個人、智能工具對個人與小組,這些評價共同推動了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教師對學生在使用智能工具時的有效評價也有著積極正面的價值。

猜你喜歡
語文課堂人工智能思維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提問要做到“四要”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數讀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讓語文課堂之樹根深葉茂花嫣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