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新媒體平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

2024-05-07 12:46馮幽楠
高校后勤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思政教育學生

馮幽楠

高校新媒體平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

馮幽楠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

高校新媒體平臺作為強化宣傳教育、思想引領、輿論引導和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渠道之一,既有隨時應對新形勢的宣傳和引導輿論的新挑戰,也迎來打破思想政治宣傳發展瓶頸、提升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之興趣的大好機遇。在當前形式下高校新媒體平臺需主動應對,積極作為,多措并舉,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強化意見引導、開辟教師發聲陣地等諸多形式,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領和價值引導,有效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從學術圈向社會圈輻射,鑄就高校新媒體平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金品板塊”。

思政教育;高校新媒體平臺;宣傳;“內卷”現象;教師

高校新媒體平臺承載著育人和服務的雙載體功能,已經成為師生思想交流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不斷強化的高校新媒體平臺建設,在提升宣傳效果、做好思想引領和輿論引導、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以及為師生提供有效便捷服務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新時期新使命,伴隨高?;ヂ摼W信息建設新要求和新時代新形勢,高校新媒體平臺除了要提升平臺網絡輿論引導力、加強網絡輿情常態監測和預警情況匯集的同時,如何應對挑戰,抓住機遇,開辟思想政治(以下簡稱思政)教育的新陣地,形成思政宣傳的新方法,打造高校新媒體平臺思政工作的新時代,有效推進思政工作從學術圈走向社會圈,已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命題。

一、高校新媒體平臺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挑戰

高校新媒體平臺作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場域,在全力做好政策解讀、輿論引導、信息傳遞和服務工作等方面發揮了獨特的作用。但不可否認,面對新時代出現的新形勢,思政教育工作面臨著巨大挑戰,具體表現為網絡輿情信息的紛繁復雜導致的學生“認知偏差”,社會“內卷”現象導致的學生情緒波動與焦慮后遺癥,高校新媒體平臺暴露和凸顯的以往思政教育工作上的不足之處等等。

(一)網絡輿情信息紛繁復雜導致學生“認知偏差”

大學生作為新媒體技術主要接收和使用群體,在享受新媒體技術帶來的學習和生活等方面便利的同時,也在接收著復雜多樣、良莠摻雜的大量信息。大學生要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需要在繁雜的信息中篩選出有助于自己成長的內容,接受、消化、固化成自己的意識行為,這個過程較為困難,需要各方面的主動積極參與、引導和幫助。習近平總書記曾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輿論的力量絕不能小覷。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好的輿論可以成為發展的‘推進器’、民意的‘晴雨表’、社會的‘黏合劑’和道德的‘風向標’,不好的輿論可以成為民眾的‘迷魂湯’、社會的‘分離器’、殺人的‘軟刀子’和動亂的‘催化劑’。[1]

高校新媒體平臺在網絡輿情信息紛繁復雜的環境下,面臨著學生"認知偏差"的挑戰。由于信息的廣泛傳播和多樣化,學生容易受到錯誤、偏激或不準確的信息影響,導致他們形成錯誤的認知和判斷。這種"認知偏差"可能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產生負面影響,容易使一些學生在大量負面信息中產生疑惑,導致學生認知出現偏差。如何引導學生思想回潮并增強學生“信息免疫力”,成了高校新媒體平臺的新任務。

(二)“內卷”帶來的學生情緒波動與焦慮心理遺留問題

在當前的高等教育中,“內卷”化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學生們在學習、就業、社交等方面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這些壓力可能會導致學生出現情緒上或心理上的應激反應,甚至引發心理健康問題。例如他們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社交能力和綜合素質,以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這種競爭壓力可能導致學生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焦慮、抑郁等?!皟染怼爆F象還可能導致學生的學習動機出現問題,他們可能會追求高分而忽視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可能會對他們的未來發展產生負面影響。而學習“內卷”趨勢下的大學生,擅長的是重復化能力,也易催生出“躺平”“擺爛”群體,這與高質量發展教育的目標背道而馳。[2]

高校新媒體平臺作為開展與學生對話,了解學生思想狀況、意識形態的重要窗口,應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針對情緒波動和心理問題,平臺應開發多元傳播渠道,建立緊密互動機制。學校乃至社會時刻考驗著其對學生精神狀態好壞察覺的敏銳性和應對能力,并對新媒體平臺如何積極主動參與學生心理健康建設,有效引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提出了新的命題。

(三)高校新媒體平臺思政教育工作的不足

高校新媒體平臺作為全媒體時代思想教育的重要載體,其在引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當前網絡輿情信息紛繁復雜和社會“內卷”導致的學生思想問題凸顯了高校新媒體平臺思政教育工作的不足。具體表現為:第一,高校新媒體平臺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缺乏精準定位。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高校新媒體平臺應該充分利用其平臺優勢,為學生提供準確、權威、有針對性的思政教育資源。當前大多數高校新媒體平臺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缺乏精準定位,沒有針對學生的需求和問題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第二,高校新媒體平臺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缺乏創新性。在全媒體時代,高校新媒體平臺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創新性,采用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多種語言,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思政教育內容。當下高校新媒體平臺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缺乏創新性,內容單一、形式呆板,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無法達到思政教育的預期目標;第三,高校新媒體平臺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缺乏有效的反饋機制。高校新媒體平臺應該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問題,并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和完善。然而,當前高校新媒體平臺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注重“輸出”,缺乏反饋渠道,難以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問題,導致思政教育工作無法得到有效的改進和提升。

二、高校新媒體平臺思政教育工作的機遇

高校新媒體平臺跟隨高校運行和社會發展,既要符合高校性質,又要發揮新媒體自身的優勢,既要貼近年輕人生活激發年輕人興趣,又要落實思政教育的功能,本來就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陀^認識高校新媒體平臺存在的諸多問題和不足的同時,必須認識到當下同樣存在許多機遇。

(一)“內卷”為高校新媒體平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契機

“內卷”現象的出現,為高校新媒體平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首先,“內卷”現象使得學生對于思政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他們需要通過思政教育來調整自己的心態、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和變化。其次,“內卷”現象也使得學生更加關注思政教育的質量和效果,要求高校新媒體平臺提供更加精準、有效的思政教育內容和服務。這為高校新媒體平臺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會?!皟染怼睘楦咝P旅襟w平臺將思政教育搬上前臺提供了好時機,高校新媒體平臺發布思政教育相關內容如今能最大程度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二)全媒體時代為高校新媒體平臺提供了廣泛的傳播渠道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高校新媒體平臺可以利用多種媒體形式和多種傳播渠道,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思政教育內容和服務。通過社交媒體、短視頻、直播等多種形式,可以將思政教育內容傳遞給更廣泛的受眾群體,提高思政教育的覆蓋率和影響力。這為高校新媒體平臺提供了更加廣泛的傳播渠道和機會。社交媒體是高校新媒體平臺傳播思政教育內容的重要渠道。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社交媒體平臺,高校新媒體平臺可以將思政教育內容傳遞給更廣泛的受眾群體。社交媒體平臺的特點是信息傳播速度快、互動性強,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關注和參與,提高思政教育的覆蓋率和影響力。短視頻也是高校新媒體平臺傳播思政教育內容的重要形式。短視頻具有信息傳遞速度快、內容生動有趣的特點,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的關注和參與。通過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思政教育短視頻,高校新媒體平臺可以將思政教育內容傳遞給更廣泛的受眾群體,提高思政教育的影響力和效果。同時,直播也是高校新媒體平臺傳播思政教育內容的重要手段。通過直播平臺,高校新媒體平臺可以實時向學生傳遞思政教育內容,與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同時,直播平臺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的關注和參與,提高思政教育的覆蓋率和影響力。

三、打造高校新媒體平臺思政教育“金品板塊”的應對之策

新時代新形勢為高校新媒體平臺緊跟時代發展、適應時勢變化、順應學生需求、調整思路、力創佳績提供了機遇。高校新媒體平臺要用科學發展的思維和視角,充分調動積極因素,圍繞服務學生科學育人的總要求,著力打造新時期高校新媒體平臺思政教育的“金品板塊”。

(一)強化輿情導向,引領學生走出“認知偏差”

高校新媒體需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對社會影響較大事件的輿情要持正確的、堅定的態度,網絡中違反法律法規的做法要堅決抵制,煽動社會恐慌的言論要及時否決,政治立場與態度要旗幟鮮明。我們要用自身儲備的有益知識去強化在新媒體平臺上的輿情導向,對受到網絡不良輿論影響的學生要做到循循善誘和嚴厲糾正相結合。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面對網絡中鋪天蓋地的輿論“攻擊”和已經受到輿論影響的部分學生提出的疑問,可以運用官方新聞助力辟謠、開放高校新媒體平臺解惑板塊、及時回應學生關切,用正確的思想理論、歷史經驗、科學知識引導帶領學生走出“認知偏差”,當然,在此過程中要注意遵循權威性導向、合理性導向及共情性導向。[3]思政教育不可馬虎不可懈怠,謠喙毀于堅毅的引導,幫助學生抵御不良信息不是給他們建造起隔離外界的樊籬,而是助力學生養成正確的、堅定的認知,讓學生從內心建立起屏障,抵御外界繁復的不良甚至錯誤言論。

(二)開辟教師發聲陣地,助力思政教育向外輻射

教師作為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承擔著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主要任務?;ヂ摼W興起后,教師針對思政問題發聲主要分為兩種:一是伴隨互聯網發展,部分教師認為新媒體平臺為其提供了新的思政教育發聲地,并積極參與其中,但社交軟件多樣造成教師網絡思政發聲零散;二是部分教師認為自己的主要工作在于課堂內教書育人,認為教師應該嚴謹、自重、自律,在網絡中就各種觀點展開討論甚至是爭論并不恰當。但時代在進步,西方國家控制中國網絡輿論影響也在逐日增加,國內“內卷”現象泛濫,網絡中對諸多事情的看法和觀點亦是兩極分化的,所以,教師發揮思教作用更顯重要。高校新媒體平臺可以開發比如“王牌思政老師金課”“師生思政面對面”“熱點問題點對點”等欄目,通過教師發聲助力高校新媒體思政“金品板塊”的建立,也助力思政教育從校內擴大到校外,共筑社會良好的認知體系,更快地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社會觀、價值觀。

(三)加強平臺建設,提高思政教育的互動性和實效性

由于互聯網背景下受教育教學改革壓力、國內外媒介技術手段引領和刺激等因素影響,思政課乃至思政教育工作蜂擁開展媒體化教學改革,形成了忽略內容增量而僅重視形式的相對單一的教學改革發展模式。[4]為了打造高校新媒體平臺思政教育的“金品板塊”,既要重視手段更要重視內容,需要加強平臺建設,提高思政教育的互動性和實效性。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三種措施。一是完善平臺功能。高校新媒體平臺應該不斷完善自身的功能,提供更加便捷、實用的服務,以滿足學生的需求。例如,可以開設在線答疑、課程預約、學習資源共享等功能,增強平臺的互動性和實用性。二是建立思政教育數據庫。平臺可以建立思政教育數據庫,收集整理各類思政教育資源,包括學術論文、專家講座、教學案例、活動方案等,為學生提供全面、系統的思政教育服務。三是推出線上線下活動。平臺可以組織線上線下的思政教育活動,如主題講座、征文比賽、社會實踐等,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實效性。同時,可以邀請專家學者、行業領袖等嘉賓參與,增加活動的權威性和吸引力。

高校新媒體平臺是思政教育新型載體,新時代新形勢下的種種案例則為高校新媒體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突破秘籍”。廣大高校新媒體平臺應抓住這一新媒體思政育人的時機,發揮好主觀能動性,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指導和價值引導,提升青少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帶領青少年科學總結、給社會講好思政大課,凸顯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實用性。

[1]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418.

[2]陳繼文,張子健,許磊.大學生學習內卷問卷的編制[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 (05):23—25

[3]梁巍.“戰疫”之下思政課教學面臨的挑戰及應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20):68-72.

[4]李閻.“五史”融入教育教學:預防高校思政課內卷化的關鍵[J].新余學院學報,2023(03): 118-124.

基金課題: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教改項目《“互聯網+教學”賦能高職院校職業素養課程教改探索》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3YB22)

(責任編輯:趙相華)

猜你喜歡
思政教育學生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趕不走的學生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學生寫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