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蛔蟲病的診斷與治療

2024-05-07 20:32孫秀云
畜禽業 2024年2期
關鍵詞:蛔蟲病蛔蟲蟲卵

孫秀云

(通遼市奈曼旗八仙筒鎮綜合保障和技術推廣中心,內蒙古 通遼 028321)

0 引言

豬蛔蟲病是由豬蛔蟲寄生于豬小腸引起的一種線蟲病,主要表現為貧血、體溫升高、身體消瘦等癥狀,呈全球流行。飼養場地重復使用、消毒不徹底、飼養密度大是導致豬患蛔蟲病的主要原因。豬蛔蟲對豬生長發育造成嚴重影響,還會引起豬感染其他疾病,增加豬的死亡率。

1 病原

豬蛔蟲病是一種寄生蟲病,病原是豬蛔蟲。豬蛔蟲是一種線蟲,主要寄生在豬小腸中。新鮮豬蛔蟲的顏色是淡紅色或淡黃色,中間稍粗,兩端較細,蟲體的形狀是圓柱形。豬蛔蟲分為雄蟲與雌蟲,雄蟲的長度在15~25 cm,蟲體略彎,尾部向腹面方向彎曲,形狀與魚鉤比較相似;雌蟲的體形更長,最長能夠達到40 cm,蟲體較直,尾端稍鈍。在蛔蟲頭部,有3個唇片,分為背唇與腹唇2種,其中1片背唇較大,2片腹唇較小,呈品字形排列?;紫x蟲卵受精后與未受精時有一定的差異。受精的蛔蟲蟲卵長度較短,呈橢圓形,大小為(50~75)μm ×(40~80)μm,蟲卵顏色是黃褐色,卵殼較厚,內含1個圓形卵細胞。在卵細胞與卵殼間的兩端,存在新月形空隙。未受精的蛔蟲蟲卵長度較長,大小為(80~90)μm ×(30~40)μm,蟲卵的卵殼較薄,內部含有油滴狀的卵黃顆粒和空泡。雌蛔蟲寄生在豬小腸中,每次可以產出10萬~20萬個蟲卵,蟲卵隨豬糞排出到外界,在適宜的外界環境下,蟲卵經過 12 d左右的時間,將會發育成具有感染性的蛔蟲幼蟲,最長可以在豬場中存活7 年。豬通過采食會吞噬具有感染性的幼蟲,幼蟲通過豬的腸壁血管到達肝臟,然后再通過腔靜脈、右心室、肺動脈,到達豬的肺臟,隨后通過肺毛細血管進入豬肺泡內,蛔蟲在豬肺泡中經過一段時間的發育,將會沿著支氣管、氣管上行,經過會厭、消化道,最終進入豬小腸內發育為成蟲,成蟲以腸內容物為食,開始新一輪的感染與傳播。

2 豬蛔蟲病的流行特點

豬蛔蟲病流行廣泛,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病。成年豬由于免疫力較強,可以抵抗一定數量的蟲體侵害,但是當蟲體數量過多或豬的免疫力下降時,也會感染發病。6月齡以下的仔豬因其免疫力低,是蛔蟲病的易感群體。豬蛔蟲繁殖能力強,帶蟲豬是其主要傳播源,其傳播途徑復雜多樣,當蛔蟲在豬體內發育成熟后,可以通過交配產卵,然后從病豬體內排出,污染飼料、飲水等,進而傳播給其他健康的豬。此外,豬糞也是傳播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在衛生條件較差的環境中,更容易導致豬蛔蟲病的廣泛傳播。

3 豬蛔蟲病的癥狀表現

發病早期,病豬表現出呼吸道癥狀,比如咳嗽,但早期的咳嗽癥狀比較輕微,很容易被忽略。隨著病情發展,病豬的咳嗽癥狀不斷加劇,病豬呼吸頻率不斷加快,精神狀態差,活動意愿下降,采食量不斷減少,有的病豬會停止采食。病豬的體溫會明顯升高,達到41℃。少部分病豬會出現異食癖癥狀,比如喜歡啃墻皮、吃塑料袋。進入發病中后期,病豬消瘦,長臥不起,對外界的反應遲鈍,人為驅趕病豬,病豬也拒絕走動。病豬軀體無力,全身肌肉不受控制的震顫,同時表現出腹瀉癥狀,并伴有明顯的腹痛。嚴重的患豬會出現脫水,貧血嚴重。病豬在瀕死前,發熱的身體將會逐步回歸正常溫度,最終因身體衰竭而死亡。

4 病理變化

通過對病死豬進行解剖,可見病豬消瘦,病死豬小腸黏膜存在明顯的出血現象,小腸表面散布有出血點,有的出血點呈米粒大小,有的呈黃豆大小,并伴有輕度水腫狀態。在病死豬的腸道內發現大量黏液狀滲出物,小腸中有數量不一的蛔蟲,有的蛔蟲最長能達20 cm,有的蛔蟲長度較短,在5 cm左右[1]?;紫x成蟲表面光滑,整體觸感與蚯蚓相似,蛔蟲成蟲的顏色不一,呈淡紅色或蒼白色。在仔豬的腸道內,大量的蟲體互相纏繞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蟲團”,堵塞了豬的腸道,堵塞嚴重部位還可發現腸管破損情況。在仔豬的肺部組織也有可能會發現蛔蟲,肺部表面伴有出血點。有的病死豬肺部還可發現有蛔蟲遷移的斑痕,斑痕的顏色是暗紅色。有的病死豬肺泡淤積了大量的液體,肝臟呈小點狀出血,脂肪變性壞死,肝組織變得致密,表面有大量出血點或暗紅色及灰白色斑點。

5 豬蛔蟲病的實驗室診斷

5.1 飽和鹽水漂浮檢測

檢測時在燒杯內盛1L熱水,再向燒杯內加入380 g鹽,待鹽充分溶解并冷卻到室溫后備用。然后取10 g左右豬新鮮糞便與100 mL飽和鹽水進行充分混合。再采用60目銅篩進行過濾。在獲得濾液后,將其放入燒杯內靜置。靜置時間不低于20 min[2]。靜置的目的是等待蛔蟲的蟲卵漂浮在鹽水中。然后,采用直徑5~10 mm的金屬環,將蛔蟲的蟲卵固定在飽和鹽水液面,并蘸取一層液體,將蟲卵置于玻璃板上,蓋上蓋玻片,即可以采用低倍顯微鏡進行觀察。在顯微鏡下,可以發現蛔蟲的受精卵形狀是短卵形,受精卵的顏色是黃褐色。在卵殼內,只有1個受精的卵細胞。卵細胞的兩頭類似半月形。在受精卵殼體的表面,覆蓋有一層薄薄的蛋白膜,整體比較規則。有時通過顯微鏡觀察,還可以發現沒有受精的卵子。此時的卵子比較細長,雖然表面也有一層蛋白膜,但這種蛋白膜并不規則的,表面覆蓋了很多細小的顆粒,兩端沒有縫隙。綜合上述觀察結果,若符合蛔蟲卵特征,即可以確診患病豬所患疾病為豬蛔蟲病。

5.2 貝爾曼氏檢測

準備乳膠管及漏斗,將乳膠管的一頭與漏斗連接,并用膠管夾固定住。漏斗中安裝2~3層的紗布,接著,將連接好的裝置放在漏斗架上。取病豬8~10 g新鮮的糞便,放入漏斗中。然后,緩緩倒入35~40 ℃的溫水,水量剛好沒過豬糞即可。靜置2 h后,松開膠管夾。將離心管置于下方,用于收集豬糞水。接著進行離心處理,轉速控制在1 000~1 200 r/min。最后,用吸管吸取下層的沉渣。通過顯微鏡觀察這些沉渣,若發現大量蛔蟲幼蟲,即可確診為豬蛔蟲病。

6 豬蛔蟲病的治療方法

在確診后,應及時采用驅蟲藥物進行治療。針對發病癥狀較輕的病豬,用左旋咪唑片,按體質量8 mg/kg的劑量將藥物拌入飼料使用,1次/d,連續用藥3~5 d,期間注意觀察患病豬狀態,如果癥狀有明顯好轉可以繼續用藥,一直到癥狀完全消失為止。針對重癥病豬,可采用氯氰碘柳胺針劑皮下注射治療,按體質量2.5 mg/kg的劑量使用1次/d,連續用藥5~7 d。此外,在采用上述驅蟲藥物治療的同時,對部分出現腹瀉、脫水的病豬,在飲水中加入10%鹽酸多西環素可溶性粉5 g和口服補液300 g,兌10 kg飲水,供患病豬自由飲用3 d,可以改善豬腹瀉癥狀,避免豬脫水,促進豬體內電解質平衡[3]。

7 預防措施

7.1 科學合理飼喂

在飼養過程中,飼料作為豬群主要的營養來源,只有確保豬群能夠充分吸收飼料中的營養,才能使豬群保持健康并茁壯成長。因此,養殖戶在購買飼料時,需要特別留意飼料保質期以及銷售情況。一般銷量高的飼料通常意味著其質量可靠,更適合用于養豬場的日常飼喂。因仔豬發病率及死亡率相對較高,故預防該病時要側重于仔豬的飼喂管理。飼喂時應選擇全價飼料來保障仔豬營養攝入全面均衡,提升仔豬的身體抵抗力,有效控制蛔蟲疾病發生。養豬戶應避免為節約成本而給豬喂食過期、潮濕、變質、發霉飼料,否則豬群食用后易患腸胃性疾病,會提升仔豬感染蛔蟲的概率。還可以考慮添加潮霉素B,按體質量使用10 mg/kg的劑量是最佳選擇,連續使用6 d,可有效降低疾病的發生率[4]。日常應加強對飼料的存儲,避免飼料發霉、變質、遭受污染,在儲存飼料時,選擇干燥、通風好的位置有助于保持飼料的質量,避免將飼料存放在潮濕的環境中,以免導致質量下降,影響其食用安全性。

7.2 保證水源干凈整潔

水源應遠離豬舍,定期對水源進行檢查,防止混入蟲卵。豬群日常飲用的水槽,應定期加強清潔消毒,避免水槽內污垢較多,防止滋生病菌蟲卵,降低豬群抗病性。

7.3 加強豬舍清潔與消毒工作

豬舍衛生情況不佳,不僅容易感染蛔蟲病,而且會加重蛔蟲病的發病癥狀,增加病豬的死亡率,所以應提高對豬舍衛生清潔的重視。在豬舍外,定期噴灑生石灰、石灰乳,滅殺外部蟲卵細菌;注意清除豬舍外的雜草,為豬群打造干凈、舒適的居住環境;及時清理豬舍豬群糞便,并對其進行高溫發酵堆肥處理,有效滅殺豬糞中的蟲卵寄生蟲;可以采用1:500倍45%二氯異氰脲酸鈉溶液或1:400倍戊二醛溶液對豬舍全面消毒,有效滅殺蟲卵、寄生蟲,避免蛔蟲疾病感染傳播;針對蛔蟲病嚴重的豬舍,建議在空欄后采取更為徹底的消毒措施,使用火焰噴射器進行全面消毒,并空置一段時間后,再引入新豬,同時配合使用消毒力強勁的燒堿(濃度不低于2%),進行2~3次徹底消毒,能有效殺滅蟲卵。

7.4 合理控制養殖密度

加強對養殖密度控制,育肥豬飼養密度應不低于1.0 m2/頭。如果條件允許,豬場可將育肥豬生長空間提高到1.6 m2~2.0 m2/頭,從而更好地保證豬只有充足的運動空間,可以有效提升其抵抗力,降低豬蛔蟲病感染的死亡率。

7.5 定期驅蟲

為了從根本上降低豬感染蛔蟲的概率,降低豬群患病可能性,還應重視驅蟲工作,要求每年春季和秋季各進行1次驅蟲工作。針對妊娠母豬,可以在母豬產前7 d左右進行1次驅蟲。針對出生后的仔豬,由于對蛔蟲病易感性非常強,所以應選擇在斷乳前、斷乳后各進行1次驅蟲。在驅蟲時,可以按體質量灌服芬苯達唑粉0.6 g/kg,用藥驅蟲1次即可。還可按體質量將敵百蟲藥物80~100 mg/kg,拌入飼料用藥,空腹狀態喂服豬群[5]。如若食用該藥物后,豬群有明顯嘔吐、腹瀉腹痛等癥狀,則應及時按說明書使用硫酸阿托品對豬群進行肌內注射,可有效緩解藥物副作用。

7.6 切斷傳播途徑

豬場內禁止飼養貓、狗等寵物,定期消滅蠅、鼠等害蟲害獸;保持環境清潔衛生,保存圈舍干燥、衛生、通風。定期對設施設備、環境進行殺蟲滅蟲工作。糞便最好進行定點堆積發酵。強化飼養管理,推行“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模式,新引入的豬應當隔離觀察30 d,對糞便進行檢測,確保未感染豬蛔蟲病后,再混群飼養,檢測后若發現帶蟲豬,應及時進行驅蟲治療。

8 結束語

在豬養殖過程中,蛔蟲病比較常見,相較于成年豬,該寄生蟲疾病對仔豬危害更大。所以需要提高對蛔蟲病的防治重視程度,了解蛔蟲病的典型癥狀表現,做好病理剖檢分析,采取有效的實驗室檢查診斷手段及時確診,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可以提升豬蛔蟲病的治療效果,減少蛔蟲病對養豬生產帶來的損失與負面影響。

猜你喜歡
蛔蟲病蛔蟲蟲卵
捻轉血矛線蟲蟲卵體外培養觀察
雞蛔蟲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及防治
豬蛔蟲病繼發鏈球菌病的診斷和防治
秋季養豬謹防豬蛔蟲病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蟲嗎?
膽石癥術后T管引流蛔蟲堵塞2例
四種消毒藥對犬蛔蟲卵的殺滅作用試驗
豬蛔蟲病的診斷與防治
幾乎 100% 的大米中都有蟲卵
基于MATLAB的蟲卵識別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