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公共性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及其實現

2024-05-07 21:13吳美川
關鍵詞:新形態公共性人民出版社

吳美川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第24 頁。。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開創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而且深刻影響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叭祟愇拿餍滦螒B”概念凸顯“人類”二字,這意味著文明不是以“我”為表征的純粹個體性的文明樣態,而是以“我們”為表征的互為主體性的文明樣態,是“利他性”與“為我性”的統一體,深刻展示它對公共性的實踐倡導和價值追求。同時,它又凸顯“新”字,相較于以往的文明形態,人類文明新形態之“新”恰恰在于它追求日益廣泛而非狹隘、真實而非虛假的公共性,即切實促進不同文明主體的和諧共生、共在共處,凝結成一股改造現實世界的現存狀況的公共性力量,為人們共享自由和解放開辟歷史道路。由此可見,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公共性的增長和豐富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發展不可遏止的歷史趨勢,人類文明新形態實踐的偉大性和深刻性也恰恰在于它以公共性為基本定向。

一、公共性與文明發展的歷史唯物主義透視

把公共性與文明發展相勾連,為理解和認識人類文明演進提供了另一種視界。作為一種揭示人類社會歷史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理論,歷史唯物主義是理解公共性與文明發展的發生機制與內在邏輯的理論武器。在歷史唯物主義視野中,“文明是實踐的事情,是社會的素質”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97 頁。。人類文明每前進一步,生產力的社會化發展水平和交往實踐廣度、深度都能顯著提升,進而人類的生產生活的共在性、共存性以及不同文明主體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分享的程度也愈加深入且全面。馬克思基于社會化大生產及其歷史發展趨向指出,人類文明發展公共性的未來景象就是“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②《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689 頁。,這也是共產主義文明的終極價值旨歸。列寧曾明確指出,“共產主義社會就意味著土地、工廠都是公共的,實行共同勞動”③《列寧選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293 頁。。文明發展的公共性在未來共產主義文明中將最終得到完滿實現??梢哉f,公共性與人類文明發展的內在耦合涉及三方面要素:第一,不同文明主體發展是以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為基礎的。這既是文明發展的物質性基礎,又是文明發展的內驅力。生產力每一次躍遷和變革,推動文明發展的公共性也獲得相應的增長、提升。第二,不同文明主體發展是以一定的交往活動為中介的。生產力的發展打破地域性交往、分工狀態,使地域性的交往向國際性、世界性交往轉變,推動了世界上不同文明主體在交流、交鋒、合作進程中實現共存、共在、共處與共享。第三,不同文明主體發展的公共性是依托于一定的共同體組織形式展開的,不同樣態的共同體組織形式賦予了文明發展公共性之具體的、歷史的特征,最終未來指向的是共產主義文明。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創造出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作為資本主義文明向共產主義文明的過渡性文明形態,人類文明新形態深蘊著對公共性的實踐倡導和價值追求,努力指引著人類向共享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上前進。

(一)文明是由“現實的個人”的感性對象性活動創造的成果總和

在歷史唯物主義視野中,“人們是自己的觀念、思想等等的生產者,但這里所說的人們是現實的、從事活動的人們”④《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524 頁。。文明是現實的、從事活動的人們的產物?!艾F實的個人”是文明發展的邏輯起點。馬克思嚴厲批判了把“文明完全被歸功于頭腦,歸功于腦的發展和活動”⑤《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557 頁。之先驗理性主義解釋模式,批判了古典政治經濟學把文明建立在抽象人性論基礎上的做法,認為文明發展必須植根于現實的人的實踐活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人類創造的各種文明都是勞動和智慧的結晶”⑥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年,第259 頁。。在馬克思理論語境中,“現實的個人”是在某種社會關系下從事物質生活資料生產的人。在這里,“現實的個人”不是單一的某個“現實的個人”,而是“一些現實的個人”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519 頁。。因而,“現實的個人”不是單純地作為個人的存在,而是從一開始就表現為諸個體的存在。一般而言,人作為類存在物,其生命活動表現形式是一種共同的、同他人一起共在的、公共的活動方式。只有以個人彼此之間的交往并結成社會關系為前提的生產,文明發展及其成果的社會化才能充分彰顯出來。整個“社會不是由個人構成”,而是由“個人彼此發生的那些聯系和關系的總和”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221 頁。構成的,所以,“人們在其中相處的一切關系……是社會的、公共的關系”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年,第334 頁。。由此可見,“現實的個人”在從事物質生產勞動以及交往實踐過程中生成了一種公共的、社會的關系體?,F實諸個體“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動和互相交換其活動,才能進行生產。為了進行生產,人們相互之間便發生一定的聯系和關系”④《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724 頁。。也正如此,“現實的個人”以生產勞動為基礎,在“一定的聯系和關系”結合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依賴的共在、共生的公共性關系,由此創造出人類社會的共同的文明福祉。因此,“現實的個人”基于一定的“社會的、公共的關系”所創造的文明總和便具有了公共性品格。

(二)文明發展在一定的共同體組織形式展開中獲得相應的公共性形態

把文明發展與所有制、共同體等范疇聯系起來,是歷史唯物主義為我們理解公共性與文明發展關系提供的一種重要方法。馬克思始終把文明置于特定的共同體組織形式中進行歷史考察,揭示文明發展是基于一定的共同體組織內部而敞開的,由此形成了具有一定性質、狀態的文明公共性。共同體是人的生存、發展與人的生產生活的展開場域?!霸谌祟惔嬖谥?,人類就以原始共同體的形式存在著,隨著物質生產和社會分工的發展,人類生活的各種具體的共同體形態才開始歷史地出現于現實中?!雹莺河ⅲ骸渡鐣餐w公共性建構》,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 年,第12 頁。馬克思在《經濟學手稿(1857—1858)》等著作中按照生產力發展程度與所有制形式的不同,系統考察了不同樣態的共同體組織形式下的文明公共性形態。具體來說,在生產力、交往范圍極為有限的自然共同體,其所推動的文明發展及其取得的文明福祉也是極為有限的,在這里,“人既沒有任何獨立性,也無法獲得完全的自主性,共同體的維持完全是依靠對人的存在的現實性的犧牲為代價的”⑥賈英?。骸豆残砸曈颉R克思哲學的當代闡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364 頁。。盡管這種文明形態所創生的文明福祉能為所有人所共享、共有,然而,這是原始的、消極的、有限的共享、共有,因而,這種文明的公共性也便表現為原始的、消極的,在這里,“無論個人還是社會,都不能想象會有自由而充分的發展,因為這樣的發展是同原始關系相矛盾的”⑦《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136 頁。。

近代以來,以商品交換為主要內容的資本主義共同體,其所創造的文明具有野蠻與進步的雙重面。就野蠻面而言,為了獲取最大化剩余價值,資本主義共同體對其他民族國家進行經濟、文化殖民,“資產階級文明的極端偽善和它的野蠻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現在我們面前”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690 頁。。就進步面而言,它使生產力發展獲得了比前資本主義文明更為長足的進步,進而強有力地瓦解了封建等級狹隘的生產關系,推動了民族、國家的歷史擺脫地域局限性而進入普遍聯系、普遍交往、命運與共的世界歷史時代,“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②《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36 頁。,由此出現了社會上文明過度的現象。在馬克思看來,服務于資本增殖邏輯并追求資產階級個人私利最大化是資本主義文明發展的根本宗旨,因而,資本主義文明實質上是一種個人原子式主義的文明。盡管這種文明也追求文明的共享性、共有性,本質上卻是少數人、精英群體的共享性、共有性,而廣大無產階級卻被排除在外,因而其具有排他性、片面性與形式性的特點。資本主義共同體創造的現代文明“對人來說就成為一種異己的、同他對立”③《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537 頁。的文明,歸根到底乃是一種虛假的、形式的、偽善的異己文明。也正因為這種文明的公共性形態表現為排他性、虛假性、偽善性,所以,它非但不能真正解決社會化大生產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而且還鍛造出了葬身資本主義文明自身的掘墓人即無產階級。

在馬克思看來,要徹底改變這種形式化、狹隘化的公共性文明,只有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實行無產階級專政與民主的統一,才能消滅私有制存在的一切條件,進而構建起一種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真正的共同體,使文明發展成果實現真實、有效、全面的共享性、普惠性和公有性,亦即表現為“以真正的普遍的文明來代替……虛假的文明”④《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年,第725 頁。,實現人的個性自由。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在真正的共同體的條件下,各個人在自己的聯合中并通過這種聯合獲得自己的自由”⑤《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571 頁。。也只有在真正共同體中,才能實現以真正、實質公共性為目的的文明發展,進而實現“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斗爭的真正解決”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185 頁。。因此,“建立真正的共同體,這是實現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要求”⑦豐子義:《馬克思與人類文明的走向》,《北方論叢》2018 年第4 期,第11 頁。??梢哉f,“人類文明的實踐,人類的一切文明性創造,本身上是依托于特定的共同體才得以展開的”⑧袁祖社:《價值理性共識與公共性優存的新文明敘事——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原創性貢獻及其世界性意義》,《學術研究》2022 年第8 期,第11 頁。,也正是在這一共同體的歷史性展開中賦予了文明相應的公共性實踐指向與價值形態。

(三)人類文明新形態發展是以公共性為基本定向的發展

定向即“以鐵的必然性發生作用并且正在實現的趨勢”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8 頁。,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在馬克思看來,文明是由從事物質生產實踐的人基于一定的、具體的共同體組織形式創造的,由此獲得了相應的公共性形態?!案鲊奈拿?、各個民族的文明,雖然時有局部沖突的情形,但是文明的交融及其多元一體趨勢日益凸顯,世界文化與文明的公共性特征亦日趨顯現?!雹谠窳ⅲ骸豆残裕鹤哌M我們生活的哲學范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新視點》,《學術界》2005年第5期,第28頁。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創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是社會主義文明的中國形態,它是以實現共產主義文明為未來指向,具有深厚且豐富的社會主義基因與元素。

從理論上看,人類文明新形態也是以一定的共同體為組織形式來持續性展開的。這一共同體組織形式包括中華民族共同體和社會主義共同體。一方面,如果撇開意識形態維度看,那么,這一文明新形態是以多元文化、多民族為主要內容的中華民族這一共同體組織形式來立體呈現出的。事實上,深蘊于中華民族共同體中的文化基因也鮮明表達出了對文明發展公共性的向往。例如,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公共倫理智慧以及追求“天下大同”的公共性價值理想都是人類文明新形態公共性發展的思想資源③莊穆、吳美川:《馬克思公共性思想視閾下“一帶一路”的思考》,《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 年第7 期,第116 頁。。另一方面,如果從意識形態維度看,那么,這一文明新形態是在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這一社會主義共同體組織形式中歷史性展開的。社會主義文明是以公有制為建構原則的社會組織形式。馬克思主義文明思想和共同體思想的理論主題實質上都指向了共產主義社會、真正的共同體?!笆裁词枪伯a主義者呢?共產主義者是個拉丁詞,communis 一詞是‘公共’的意思?!雹堋读袑庍x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293 頁。共產主義文明作為人類最高級的文明形態“從性質上是與公共性自洽和一致”⑤曹鵬飛:《公共性理論研究》,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06 年,第44 頁。。無論是中華民族共同體還是社會主義共同體,它們都充分賦予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公共性實踐導向與價值追求,反過來,人類文明新形態也在實現公共性這一歷史進程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自身,進而促進人類文明的公共發展、共同進步。公共性自身所具有的開放性、互動性、均衡性的內在屬性成為促進人類文明良性發展的內在驅動力⑥蘆恒:《共生互促:公共性與社會發展的內在邏輯關系探析》,《社會科學》2015 年第9 期,第73 頁。。

概括起來,以公共性為基本定向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具有共在性、整體性、可持續性和共享性的特質。

第一,共在性。共在性是文明獲得良善生存和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盡管文明的產生導源于個體(個人、國家等)需要,然而,從根本上講,文明不是一種個人的事物,而是全人類共同擁有的或廣泛見于人群的共同產物。因此,文明作為個體之間深度交往所凝結成的集體智慧結晶,其共在性、共存性集中反映了人類共同行為取向、共同意志表達和共同精神訴求,是一種承認共同體公共性的生活方式①袁祖社、張媛:《走向一種實踐的共同體文化:公共性視角下現代人的價值理性期待》,《東岳論叢》2021 年第2 期,第158 頁。。人類文明新形態承繼了文明發展這種共在性、共存性的邏輯向度,倡導世界不同文明因差異而實現互補、因差異而實現互促。但承認文明共在、共存并不是否認文明之間的對抗和沖突,恰恰相反,不同文明正是在對抗、沖突、交鋒中“融合各種文明不同的特質、揚棄不合時宜文明”②米勒:《文明的共存》,酈紅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 年,第2 頁。,從而獲得一種嶄新的存在方式和發展態勢,最終實現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榮、共進。

第二,整體性。一方面,人類文明新形態體現縱向的整體性。任何一種文明都不是呈現出碎片化的存在,更不是獨善其身的存在。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在繼承了以往時代的生產力、資金、技術基礎上向前推進和發展的,是歷史繼承性與主體創造性的有機統一。另一方面,人類文明新形態體現橫向的整體性。人類文明新形態以堅持“胸懷天下”為世界觀和方法論,主張世界上每一種文明發展理應“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并蓄的態度汲取其他文明的養分”③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第470 頁。,從而促進自身文明與世界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鑒、合作中實現最優發展,建設一種更加美好的文明世界。

第三,可持續性。在馬克思看來,文明發展的可持續性取決于個體交往的深度、廣度?!澳骋粋€地域創造出來的生產力,特別是發明,在往后的發展中是否會失傳,完全取決于交往擴展的情況?!雹堋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559 頁。與此同時,文明發展的可持續性也取決于公共性的發展程度。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的統治》一文中認為,如果政府忽略灌溉和排水的公共工程管理,那么“大片先前耕種得很好的地區現在都荒蕪不毛……使它失去自己的全部的文明”⑤《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680 頁。。由此可見,人類文明發展需要公共性,公共性建設也促進了人類文明進步發展和廣泛傳播??梢哉f,推動不同文明主體之間的普遍交往、互為開放、交流互鑒既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人類文明新形態實現自身的變革與躍升、煥發新生命力的邏輯必然。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人類文明都是“在不斷傳播、交流、互動中得以發展、得以進步的”⑥習近平:《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求是》2022 年第14 期,第7 頁。。

第四,共享性。文明是由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于世界中而形成的一種集體智慧的總和,因而,共享性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應然之境。在馬克思看來,資本主義現代性文明成果“不歸那些真正使用生產資料和真正生產這些產品的人占有,而是歸資本家占有”⑦《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287 頁。。當人類進入以生產力高度發達為特征的共產主義文明,將“通過有計劃地利用和進一步發展現有的巨大生產力,在人人都必須勞動的條件下,生活資料、享受資料、發展和表現一切體力和智慧所需的材料,都將同等地、愈益充分地交歸社會全體成員分配”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年,第243 頁。。人類文明新形態把這種共產主義文明的共享性的理論構想付諸實然性實踐,堅持“共同做大人類社會現代化的‘蛋糕’,努力讓現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②習近平:《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人民日報》2023 年3 月16 日,02 版。??梢哉f,人類新文明形態的發展與變革是以公共性為基本定向的發展與變革,指導有關類和個體自我生存態度選擇、生存、生活方式轉變,指明未來人類進步趨勢及文明變革方向的高度③袁祖社:《公共性與馬克思哲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年,第274 頁。。

總之,追求公共性的增長和豐富構成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發展不可遏止的歷史趨勢。人類文明新形態發展內生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創新性實踐的歷史進程中,是在中國獨特的共同體組織形式中歷史性展開和時代性發展的,形成了以公共性為條件和基礎的發展,從而真正推動人類文明發展實現共在共建、共榮共享。誠然,實現這一美好的歷史圖景必須訴諸社會主義的現實運動,也就是,它有賴于領導力量、構造底座、應答問題、價值立場、結構要素、訴求價值等方面的扎實推進。

二、堅持領導力量的公共性:人類文明新形態以無產階級政黨為領導核心

政黨作為推動乃至引領人類文明發展的掌舵者,關乎文明發展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人類文明公共性能不能實現健康、完滿的發展,是與一個國家的政黨性質密切關聯的。在馬克思看來,進入階級對立簡單化的現代文明時代,資產階級政黨所開創的文明是在血與火的交融、交織中形成的。資產階級政黨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它始終把資本主體性奉為圭臬,追求文明發展的私人性享有和占有,由此必然導致文明發展公共性的單一化、狹隘化,不能真正展現文明發展的公共性價值。與之不同,社會主義文明以無產階級政黨為領導核心,崇尚文明主體間的深層互動、和平發展,積極揚棄并超越資本主體性,努力把資本主體性轉換為人的主體性,并將人的這種主體性作為其一切創造性活動的邏輯歸宿,追求文明財富的公共、共有以及實現人民公共利益最大化。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共產黨是由無產階級運動中最為積極、最為堅決的先進分子組成的,是代表最廣大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的無產階級政黨。無產階級政黨在推動文明發展公共性的進程中“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④《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44 頁。,也“只有無產階級專政……才能夠達到而且已經達到了高度的文明”⑤《列寧全集》第38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第210 頁。。共產黨人本身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利益訴求;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斗爭所經歷的各個發展階段上,共產黨人不僅代表整個無產階級的階級利益,而且代表、維護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在面對其他文明的態度、立場上,共產黨人強調要“堅持整個無產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324 頁。,“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②習近平:《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人民日報》2023 年3 月16 日,02 版。,共同推動人類文明朝著共產主義文明的方向前進。

從歷史上看,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成立了中國共產黨。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起,就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從而找到了能夠自主“創造自己的文明和幸?!雹邸睹珴蓶|文集》第5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年,第344 頁。的正確道路。在開啟“創造自己的文明和幸?!钡臍v史征程中,公共性的價值旨意也深深扎根于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世界和文明創造中,形成了一種外化于行動的“改變世界”的強大的物質力量,從而有力地推進了以公共性為基本定向的社會主義文明發展。一個政黨始終把實現公共性的增長作為其執政的重要目標,這是令人尊敬的。正如毛澤東指出,“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于民族的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極怠工……是最可鄙的;而大公無私,積極努力,克己奉公,埋頭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④《毛澤東選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522、523 頁。。習近平總書記也更進一步深刻闡明了共產黨人執政的公共性價值追求和公共性使命倫理,認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⑤《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第482 頁。??梢哉f,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耙话倌陙?,中國共產黨堅持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命運與共,在世界大局和時代潮流中把握中國發展的前進方向、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繁榮”⑥《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第490、491 頁。,由此不僅提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共同體的公共性,而且大力增強人類文明共同體的公共性?!斑@樣一種使命倫理充分表明了黨對自身的歷史定位——實現人民利益的工具。正是這樣一種追求公共性的使命倫理深深激勵著無數共產黨人不畏艱險、前赴后繼、勇毅向前,帶領人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⑦李海青:《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的公共性——對中國共產黨特質的一種解讀視角》,《社會科學輯刊》2022年第5 期,第3 頁。,成功推進和拓展了具有世界歷史性意義的中國式現代化,開創了能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的人類文明新形態。

三、立足構成底座的公共性:人類文明新形態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實踐底色

文明發展的底座就是構成文明發展的本源、本體。文明是在具體的、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中孕育和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人類文明發展走向問題時始終將之與所有制形式的歷史性轉換密切關聯。他們在《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著作中深刻分析了資本主義文明與共產主義文明之間的關系以及人類走向共產主義文明的可能性和現實性,而貫穿其中的一條重要理論線索就是所有制形式的歷史性變革。在他們看來,“現代的資產階級私有制是建立在階級對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對另一些人的剝削上面的產品生產和占有”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45 頁。。共產主義文明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②《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45 頁。,但并不“剝奪任何人占有社會產品的權力,它只剝奪利用這種占有去奴役他人勞動的權力”③《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47 頁。。由此觀之,有什么樣的所有制形式,文明發展就會呈現出什么樣的公共性性質。

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一種體現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文明形態。與西方資本主義把文明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基礎上不同,人類文明新形態是把文明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公有制在本質上就是對公共性價值的認同和落實”④曹鵬飛:《公共性理論研究》,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06 年,第43 頁。。這是一種以尊重文明主體性發展為基礎的公共性,由此也決定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不僅注重自身文明的主體性發展,而且關注并尊重“他者”文明的主體性發展,并將“他者”的文明主體性發展視為其自身文明主體性發展的條件,在兩種不同文明主體性的廣泛交往、深入互動中形成一種維護人類文明共同體利益的公共性觀念,超越單一個體、局部的特殊利益,進而自覺按照社會的、人類的公共利益、公共效益的尺度來衡量世界文明發展。

更進一步看,蘊含在私有制與公有制中的哲學思維是不同的。私有制蘊含主客二分、心物二分的思維定勢,公有制蘊含主客共生、心物合一的思維定勢。人類文明新形態不是西方那種以“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的物種和二元對立的思維定勢來審視人類文明的整體發展以及對待“他者”文明的存在,而是打破、克服這種思維定式,將這種“對立”“對抗”的實踐邏輯轉換為“共生”“共榮”“共進”的實踐邏輯,其在話語范式轉換上表現為以“我們”超越“我”,從“類存在”的高度來把握文明發展的“一”與“多”的關系,即基于追求文明的“多”進而追求公共性的“一”。正如馬克思所指出,“沒有超出封閉于自身、封閉于自己的私人利益和自己的私人任意行為、脫離共同體的個體……絕對不是類存在”⑤《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42 頁。。具體來說,一方面,人類文明新形態主張不同文明主體的合和共生,強調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⑥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第46 頁。,實現不同文明主體的和平相處、友好相待和互利發展;另一方面,人類文明新形態秉持“推己及人”“立己達人”的公共倫理精神,堅持“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⑦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年,第273 頁。。因此,同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文明形態相比,人類文明新形態具有了更優良、全面、立體的公共性。在“兩制”并存的世界文明發展進程中,社會主義文明的公共性水平也明顯高于資本主義文明的公共性①郭湛:《公共性哲學——人的共同體的發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 年,第172 頁。??梢哉f,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建構過程中,我們應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天下一家”“天下大同”的大公意識,“深入思考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以‘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新文明理念重塑人類文明格局,引領人類文明發展方向,創新人類文明共存方式”②李包庚、李琳:《馬克思主義文明觀視域中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 年第2 期,第10 頁。。

四、關注應答問題的公共性:人類文明新形態以解決人類普遍性問題為實踐導向

問題是表現時代自己內心狀態最實際的呼聲?!皢栴}卻是公開的、無所顧忌的、支配一切個人的時代之聲”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203 頁。?!皶r代之聲”本身就是對公共性的呼喚。公開性、普遍性構成公共性的基本面向。人類文明發展與時代問題的產生相伴而生。隨著人類進入緊密相連、命運與共的全球化時代,地域性的、特殊性問題也會在這種全球化發展進程中演化為關乎人類生存和發展利益的普遍性問題,這種普遍性問題就是表現為一種公共的,即所有文明主體都不得不面對的共同問題。檢視一種文明形態是否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反映人類文明前進的方向、代表人類的根本利益,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看它是否真正有效“應答人類普遍性問題”④沈湘平:《論人類文明新形態與全人類共同價值——基于特殊性與普遍性關系的視角》,《哲學研究》2022 年第4 期,第7 頁。、主動探尋人類合理性生存和發展的公共性根基。由此可見,一種真正的、先進的文明形態是敢于直面時代問題、解決時代問題乃至引領時代發展的,代表著人類文明發展的全新希望。

人類文明新形態作為人類文明形態演進中的重要一環,它始終堅信“自己的利益和全人類的利益相一致”⑤《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384 頁。,堅持以一種更理性、更智慧的方式解決人類文明發展面臨的普遍性利益問題,為此“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⑥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第16 頁。。一方面,人類文明新形態致力于改變人類的貧困化的生存樣態。貧困是人類社會的頑疾。人類文明新形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為理論指南,在其現實展開進程中“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⑦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第6 頁。,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人類文明新形態在反貧困事業上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也為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反貧困實踐提供了可資借鑒的中國方案。反觀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工業文明實踐搞了幾百年,“但由于社會制度原因,到現在共同富裕問題仍未解決,貧富懸殊問題反而越來越嚴重”①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第143 頁。,形成了工人階級極為貧困與資本家極為富有的文明悖論②張艷濤:《現代性的哲學反思與“中國現代性”建構》,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21 年,第272 頁。。另一方面,人類文明新形態積極探索和回應全球公共領域的諸多問題,力求建構一個更加安全的、生態的公共世界。例如,面對威脅全球所有人的生存和發展的生態危機,人類文明新形態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的全球生態公共治理觀。只有摒棄“小我”狹隘的發展觀,提倡“大我”的公共發展觀,才能有效克服全球生態公共性危機,實現全球生態公共性安全,進而保護全人類公共利益。不僅如此,面對2020 年席卷全球新冠疫情對人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這一公共性難題,人類文明新形態始終堅守生命至上的價值底色,始終滿懷命運與共的人道情結,不僅科學把握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辯證之道,而且把中國疫苗作為國際公共產品,呼吁不同文明主體應當樹立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意識。這與西方一些資本主義國家采用“疫苗民族主義”的私利性行徑形成了鮮明對照,由此也深度彰顯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之“治”比西方資本主義文明之“治”具有更高的公共性價值、公共性關懷。當前,在世界大變局加速演進中,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人類文明新形態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始終站在歷史的正確一邊,以高度的歷史自覺和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不僅堅持以“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發展”的人類公共善為根基,推進全球文明倡議落實,而且積極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真切推動不同文明主體之間實現“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③《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第543 頁。。

五、堅守價值立場的公共性:人類文明新形態以人民至上為根本立場

價值立場是思想理論的靈魂,它所標示的是文明主體在改造對象世界中秉承的價值站位,回應的是“人在文明發展進程中的定位是如何”的根本問題。在歷史唯物主義視野中,文明是由人民群眾創造最終又要服務并實現人民群眾利益的。在馬克思看來,資本主義文明把文明建立在抽象的個人基礎上,資本增殖邏輯構成資本主義文明發展的主導邏輯,因而,“見物不見人”是資本增殖邏輯在資本主義文明發展中的深刻體現。與之不同,共產主義文明把文明建立在“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④《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295 頁?;A上,其本質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⑤《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42 頁。,“既見物又見人”是共產主義文明的價值邏輯。是規范和駕馭資本力量而服務人民美好生活還是犧牲人民利益而服從資本增殖邏輯,構成了共產主義文明與資本主義文明的分野。

“作為一種為廣大勞動人民謀解放、圖發展的理論學說,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扎根實踐的根本立場,也是馬克思主義要實現革命性鍛造與創新性發展、進而指引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實踐要求與理論要旨?!雹訇惲鴼J:《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演進邏輯、經濟特質和價值旨歸》,《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 年第6 期,第9 頁。同樣,人民立場、人民至上也是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人類文明新形態始終是在馬克思共產主義文明理論的整體框架中歷史性展開和豐富的。人民立場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根本立場。一方面,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開創內生于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的歷史性實踐過程中,其中,“人民”一詞貫穿這一歷史性實踐的全過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人民解放論為目的、人民主體論為動力、人民上帝論為立場,中國共產黨積極推進三者的有機統一。新中國成立以來,以人民萬歲論為基本立場、人民主權論為核心內容、人民公仆論為執政理念,中國共產黨堅持三者的有機結合。改革開放以后,以人民思想解放論為前提、人民物質利益論為核心、人民共同富裕論為目標,中國共產黨堅持三者的有機融合。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形成了人民至上、人民主體、人民共享、人民評判“四位一體”的內在統一的理論邏輯②張富文:《百年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論邏輯探析》,《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 年第1 期,第7 頁。。人民群眾“用事實表明,它是而且只有它才是現代文明的支柱”③《列寧全集》第9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第204 頁。。人民群眾是一切人類文明要素、文明成果的創造者、共享者和評判者,是人類文明形態演進的推動者。另一方面,人類文明新形態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人民的這種美好的公共需要在社會主義五大文明發展中得到了充分實現。具體來說,物質文明強調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政治文明強調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精神文明強調豐盈人民的精神生活,社會文明強調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生態文明強調生態惠民。

由此可見,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滲入人類文明新形態發展中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一種文明得以延續和發展,必定不是滿足私人性需要與享受的,而是與絕大多數人利益相契合的,是在不損“他者”利益的前提下擴充、豐富絕大多數人利益的邊界,使之達到最優的狀態。人類文明新形態把創造出的文明財富以一種真實的方式與民共享,努力變革并超越以往那種建立在奴役與壓迫、分離與對立基礎上的純粹的私人享有的文明,進而建構起一種凸顯合作與團結、公有與共享的新質文明,傳遞出一種公共性實踐旨意與價值理想,以之為基礎不斷增長人類文明發展的全面性、公共性??梢哉f,繼續推動人類文明新形態在理論與實踐上的公共性發展,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匯聚人民智慧,形成人民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文明發展為了人民、文明發展依靠人民、文明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新時代新征程上人類文明新形態發展的一條價值主線。

六、推進結構要素的公共性:人類文明新形態以五大文明協調發展為基本內容

文明結構要素的平衡發展,關乎文明形態發展的協調性、整體性與和諧性。協調性、平衡性本身也是公共性的基本屬性。在馬克思看來,追逐利潤最大化是資本的本性。以資本增殖為中心的資本主義文明構造出的文明結構關系是一種失衡式的結構關系。當面對物質領域與生態領域何者優先的價值選擇時,資本毫不遲疑地會選擇物質領域優先的價值選項?!百Y本主義文明在發展過程中,由于資本主義制度的深層局限性,這些領域不可能協調發展,物質領域的文明成就往往是以其他領域文明的喪失或沉淪為代價的?!雹兕仌苑澹骸秳撛焐鐣髁x現代化的文明新形態》,《馬克思主義研究》2021 年第7 期,第32 頁。馬克思曾反思性地指出,“在我們這個時代,每一種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科學“技術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隨著人類愈益控制自然,個人卻似乎愈益成為別人的奴隸”②《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580 頁。。實現單一的物質領域的文明是資本主義文明發展的唯一追求,也正如此,生態危機、社會危機、人的生存危機等現代性危機是這種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共產主義文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其最終要實現“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③《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185 頁。,因而,共產主義文明所要達到的是一種人與人共在、人與社會共進、人與自然共生的平衡式關系結構。

人類文明新形態把共產主義文明的這種平衡式關系結構運用于自身的發展和拓展中,這一平衡式的關系結構蘊含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方法即思維方式,實踐思維方式與其哲學根源密切相關。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強調普遍聯系、動態平衡、有機整體的實踐思維方式,這一實踐思維方式能把不同的文明發展與其他文明發展聯系起來,從而準確地把握文明發展的內部條件互為前提與因果的公共性關系。人類文明新形態正是以這一方法論為行動指南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堅持以平衡式關系結構方式而非主客二元對立方式更新、豐富人類文明形態。這種平衡式關系結構既能使各個結構要素相互獨立,又能使各個結構要素彼此依賴、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同時,隨著生產方式的創新性發展,它又能進一步催生出新的文明結構、新的文明要素,形成新的文明話語,進而充實到既有的文明結構體系中,由此推動自身文明乃至人類文明的新發展、新變革。也就是說,人類文明新形態并不是只實現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二者間的協同性發展,而是融匯經濟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和人的文明為一體的綜合性進步。而這一文明結構要素的內在追求也是以公共性為實踐導向的。例如,經濟文明實踐旨趣在于使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共同創造出來的財富,政治文明實踐旨趣在于以人民制度規范和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精神文明實踐培育人們公共意識,社會文明實踐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生態文明實踐旨趣在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的文明實踐旨在實現所有人的個性自由??梢哉f,人類文明新形態所要構筑起的是一種文明內部結構要素及其與外部不同文明樣態的和衷共濟、和諧共生的公共性秩序。

七、守候訴求價值的公共性:人類文明新形態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價值追求

訴求價值是對文明發展的價值期許,解答人類文明發展最終是要實現“什么”的價值問題。在歷史唯物主義視野中,文明的發展與變革服務于現實的個人及其歷史發展,對人的生存和發展具有解放意義。只有把文明發展納入人的發展進程中,以人的生存和發展的高度審視人類文明及其歷史演進,才能彰顯出這種文明的高貴和崇高。馬克思也正是緊緊圍繞“全人類解放和全面發展”這一價值宗旨而展開其文明理論建構的?!半x開這樣的宗旨與目標,文明建設也就失去任何意義?!雹儇S子義:《馬克思與人類文明的走向》,《北方論叢》2018 年第4 期,第11 頁。

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在汲取、批判和改造資本主義創造的現代化文明基礎上,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程中逐步形成的,深蘊著對人的全新的存在方式的探索和塑造,它的價值目標在于指引人類實現全面解放,讓人在人與自然、社會、自身的關系中實現最完滿的和諧、最充分的自由②吳美川:《人類文明新形態與人的存在方式的變革》,《理論探索》2022 年第6 期,第29 頁。,最終實現馬克思所指認的“高度文明的人”③《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90 頁。。人類文明新形態秉持實踐—價值的公共性思維和總體性立場,以對無產階級和全人類之生存、發展和解放事業的深情關照,直面并無情地批判和剖析資產階級制度非人道、非正義的現實,及其與普遍意義的文明正道相違背的弊端,在詮釋并澄明人類生存、制度、生活和思想之公共性本質的基礎上,堅定地主張以新質的自由人聯合體的立場,從根本上變革、矯正近代以來受資本邏輯、技術理性以及全面市場化社會所導致的全面異化了的思想與現實之相互背反的邏輯,從而把人的關系和人的現實真正還給人類自己④袁祖社:《思想對于現實的守正邏輯辯證——基于馬克思公共哲學的詮釋視野》,《社會科學輯刊》2019 年第4 期,第49、50 頁。。為了實現這一公共性的價值訴求,人類文明新形態在經濟關系、生態關系、觀念意識等方面形成了嶄新文明理念。首先,人類文明新形態創造了經濟關系和社會關系的新文明。人類文明新形態摒棄“舊唯物主義”把立腳點歸結為“市民社會”的做法,主張以一種新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把文明發展的立腳點歸結為“人類社會或社會的人類”⑤《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502 頁。,在這里,人不再受自己創造的社會關系、生產關系的束縛和奴役,而是真正“成為自己的社會結合的主人,從而也就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成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566 頁。。其次,人類文明新形態堅持遵循經濟發展規律與人的發展規律內在統一的原則?!拔锏氖澜绲脑鲋低说氖澜绲馁H值成正比”⑦《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156 頁。是資本主義文明發展的真實寫照,而這也正是人類文明新形態所猛烈批判的對象。人類文明新形態既堅持遵循經濟發展規律,又不使人退化至工具理性的境地,最終要把“物的世界的增值”與“人的世界的增值”統一起來,在這里,人作為完整的人,以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本質。最后,人類文明新形態積極構建以和諧共生、團結友愛為內容的人類文明共同體。人類文明新形態始終“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第50 頁。,堅持踐行“兩山論”,努力推動人與自然的生命共同體建構,在這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人之間和諧友愛、團結互助。同時,人類文明新形態堅持秉持世界歷史的眼光,以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現實依托,推動世界文明良善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既以構建新的全球治理體系為目標,又以實現世界人民過上更加優良的公共生活為目標,二者都旨在構筑一種更加理性、和諧、正義的公共性關系,從而不斷增強人類文明共同體公共性,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無疑將開啟一種全球發展新文明類型②桑明旭:《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與唯物史觀的公共性邏輯》,《理論探索》2021 年第5 期,第20 頁。。由此可見,與西方資本主義文明把人束縛在資本、物的經濟關系、社會關系中不同,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一種人們能夠實現“自由結合、自覺活動并且控制自己的社會運動”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年,第195 頁。,從而使人類邁向自由和解放的康莊大道。

綜上所述,文明公共性的增長和豐富是人類文明發展不可遏止的歷史趨勢。在歷史唯物主義視野中,人類文明的創生是由“現實的個人”的感性對象性活動創造出的歷史產物。一方面,人類文明發展受到生產力發展制約,生產力的每一歷史性變革與創新都對提升人類文明發展公共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按照馬克思的設想,以生產力高度發達為特征的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形態發展的最高階段,承載的公共性也是公共性發展的最高形態、最完滿形態,與此相適應,人類文明發展的公共性也是最高形態、最完滿形態。另一方面,人類文明發展公共性在人類普遍交往、共同體形態更替中逐漸獲得世界歷史性維度。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大工業的發展有力推動不同文明主體打破自身閉關狀態而轉向相互交往、相互對話、相互合作的發展態勢,“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④《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35 頁。。也就是說,不同文明主體在一定的共同體內互相往來、互相交流,不僅由此提升文明發展的公共性,而且還使自身的文明發展成為世界歷史性的存在,這是一個世界歷史性的事實。

作為一種本質性異于以原子式個人主義為表征的資本主義文明的文明形態,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深刻性與偉大性恰恰在于它以公共性為基本定向。人類文明新形態在展開其公共性的歷史性實踐進程中,堅持以無產階級政黨為領導核心,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實踐底色,以解決人類普遍性問題為實踐導向,以人民至上為根本立場,以五大文明協調發展為基本內容,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價值追求,把實現共產主義文明作為其自身發展的未來指向。換言之,人類文明新形態不是以“我”為表征的純粹個體性的文明樣態,而是以“我們”為表征的互為主體性的文明樣態。更進一步看,亦即從“我”向“我們”、從“單一主體性”向“共同主體性”的范式轉變,由此深刻展示人類文明新形態追求的是一種日益廣泛而不是狹隘、真實而不是虛假、世界歷史性而不是地域性的公共性,進而真正促進世界不同文明主體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為人類共享自由和解放開辟歷史道路。正如習近平所總書記所指出的,“我們要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探討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豐富交流內容,拓展合作渠道,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①習近平:《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人民日報》2023 年3 月16 日,02 版。。

猜你喜歡
新形態公共性人民出版社
深刻理解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基本特征
虛擬公共空間中的鄉土公共性重建
間隙、公共性與能主之人:楠園小記
我可以咬你一口嗎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中國社會組織公共性研究述評
新形態西裝
抉擇
激活時裝新形態
“走轉改”活動在塑造新聞宣傳新形態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