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個結合”的內在結構、生成邏輯與價值意蘊

2024-05-07 21:13丁恒星
關鍵詞:兩個結合時代化基本原理

丁恒星

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①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 年第17 期,第6 頁。?!皟蓚€結合”作為“必由之路”和“最大法寶”,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也是我們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遵循?!皟蓚€結合”是由“一個結合”發展而來的重大理論創新。其中的一些基本問題,如“第一個結合”和“第二個結合”的關系是什么,為什么要把“第二個結合”提出來,“兩個結合”出場的邏輯是什么,提出“兩個結合”具有什么樣的價值取向,等等,這些問題是理解“兩個結合”的基礎。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就“兩個結合”的內在結構、生成邏輯和價值意蘊等內容做一探究,既有助于從學理上認識“兩個結合”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也有利于在實踐中增強推進“兩個結合”的自信自強。

一、“兩個結合”的內在結構

在發生學看來,“知識是不斷構造的結果”,“知識從一個階段向另一個階段過渡,總是以一些新結構的形成為標志,而發生認識論的中心問題就是關于新結構的構造機制問題”①汪曉云:《人文科學發生學:意義、方法與問題》,《光明日報》2005 年1 月11 日,第8 版。。事物結構不同,其形成的歷史條件和價值取向也必然不同。因此,把握“兩個結合”的內在結構是深刻理解“兩個結合”作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②《習近平在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考察時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而不懈奮斗》,《人民日報》2022 年10 月29 日,第1 版。的重要基礎。學界對此已有較多關注,代表性的觀點有三種:一是內含論,即“第一個結合”包括“第二個結合”的思想要素③張允熠:《中國共產黨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心路歷程——從“一個相結合”到“兩個相結合》,《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22 年第11 期,第1 頁。;二是統領論,即“第一個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礎和核心,“第二個結合”要服從和服務于“第一個結合”④張傳平:《“兩個相結合”: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原創性貢獻及其世界歷史意義》,《南京社會科學》2021 年第12 期,第15 頁。;三是整體論,即由“一個結合”發展到“兩個結合”是從一個“抽象性整體”發展為“具體性總體”⑤劉建軍:《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21年第6期,第16頁。。毫無疑問,這些觀點為我們正確理解“兩個結合”提供了重要參考,但它們主要是從宏觀視角來理解“兩個結合”的內在邏輯關系,“兩個結合”還存在一些微觀上的結構,通過“解剖麻雀”的方式來分析“兩個結合”的內在微觀結構,將更有利于我們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內涵。

(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之間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是“兩個結合”形成的思想起點,也是“兩個結合”的基礎性結構?!榜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結果。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本本主義者沒有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理論使用的要求進行理論創新,而是教條地、片面地、割裂地、零散地使用馬克思主義,造成了中國革命的巨大損失。經過對教訓反思,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所作的《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中提出了“具體的馬克思主義”的概念。所謂“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應用到中國具體環境的具體斗爭中去,而不是抽象地應用它”⑥《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15 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年,第651 頁。這是早期共產黨人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大理論轉向,它使中國革命獲得了科學理論的指導,由盲從盲信走向了自主自信?!熬唧w的馬克思主義”就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它回答了馬克思主義在解決中國問題時發揮作用的內在機理,實現了理論拓展與方法創新的統一?!榜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也因此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從斗爭中創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成為黨的優良作風。隨著歷史的推進,這個結合也成為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首要范式。

(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兩個結合”思想的最重要創新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提出了“第二個結合”的概念。這個結合凸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發展規律,揭示了馬克思主義為何能夠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馬克思主義“吸收和改造了兩千多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①《列寧選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299 頁。,有自己的文化特性,主要體現為依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所形成的科學社會主義的價值觀??茖W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內容具有高度契合性。從唯物辯證法來看,只有契合的文化才能讓文化主體形成價值認同,才能在實踐發展中產生新的文明形態。當然,這種契合并非單純的相似,單純相似的結合并不能產生“化學反應”。我們黨之所以強調結合,就是因為從歷史經驗中把握了馬克思主義之于中國的適用性和超越性。其適用性眾所周知;其超越性主要體現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相較于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科學性和先進性。正是這種“契合性中的超越”,使馬克思主義能夠激活中華文明,也使我們能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形成具有現代意義、帶有傳統文化基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對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的價值定位,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 年6 月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這個重大命題本身就決定,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②《不斷深化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取得更為豐碩的理論創新成果》,《人民日報》2023 年7 月2 日,第1 版。。顯而易見,在“兩個結合”中,馬克思主義是“魂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根脈”。

(三)“中國具體實際”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

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重要講話到黨的二十大報告,習近平總書記在闡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結合對象的時候,都把“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列起來。理解這一話語表達方式的邏輯是深刻理解“兩個結合”作為原創性理論貢獻的基礎,也是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單獨作為一個結合對象的緣由。把“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結合的對象,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黨的理論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對兩者在“所指”和“能指”的論域限度進行了理論廓清。結合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程來看,“中國具體實際”主要指的是中國歷時性的實際情況,也就是當時正在進行的生動實踐,這種實踐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但其影響因素并非局限于文化范圍,還有經濟的、政治的、社會的、外交的等多種因素。因此,這個具體實際的樣態是多種要素合力的結果。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要指歷史上形成的、代表中華文明先進內容的部分,包括“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①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年,第11 頁。。亦即,兩者代表著不同的歷史方位:一是對當下的橫向解剖,一是對過去的縱向觀瀾。由此觀之,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總體性的“中國具體實際”范疇中分離出來,不僅體現出兩者在本真概念上的區別,而且表明了兩者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中的不同作用。把兩者作為結合對象,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中的“守正”和“創新”?!皠撔隆斌w現在通過解放思想重新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和作用,并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續寫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篇章。

(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

這個維度是“兩個結合”的整體性體現。它強調了兩個方面:一是強調結合主體之一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而非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著述。馬克思恩格斯也明確指出他們的個別論述會隨著時代發展而過時,但基本原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376 頁。;二是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雖然可以從“從屬關系、并列關系、遞進關系”③劉建軍:《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21年第6期,第16頁。等角度進行理解,但其共同之處是都體現了中國的特點,在“兩個結合”中,它們表現為“總體上的一致”。在這個邏輯架構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結合的主體中處于指導地位,黨的二十大報告在表述“兩個結合”思想的時候采用了“只有……才能……”的必要條件復句,即“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④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第17 頁。。在此表達中,“只有”后面是必要條件,即只有具備了這些條件,才能達致效果。在此論述中,“兩個結合”和“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都是“只有”所統領的必要條件,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也就是在推進“兩個結合”的時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并非等量齊觀,而是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

分析“兩個結合”的內在結構,既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結合對象之間的邏輯關系,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時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又可以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特定的范疇與“中國具體實際”的區別之處,有助于我們理解由“一個結合”發展為“兩個結合”的價值和意義所在。對這四對范疇關系的分析將會為我們科學認識“兩個結合”的生成邏輯提供思想前提。

二、“兩個結合”的生成邏輯

理論的產生總是和社會的發展、實踐的需要緊密聯系在一起。正如李大釗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中所說:“我們批評或采用一個人的學說,不要忘了他的時代環境和我們的時代環境就是了?!雹倮畲筢摚骸独畲筢撊返?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年,第24 頁。時代環境的變化、時代主題的演變、時代任務的形成,要求指導我們實踐的理論必須與時俱進。第三個歷史決議把“堅持理論創新”作為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第三個歷史經驗?!皟蓚€結合”是我們在面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宏觀歷史背景中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必然選擇,是黨的重大理論創新。作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創新的根本途徑,這個原創性思想有其產生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實踐邏輯。理解這三個方面的邏輯是我們理解“兩個結合”價值意蘊的重要前提。

(一)“兩個結合”生成的理論邏輯

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發展有兩大維度:一是馬克思主義與各國具體實踐相結合,二是馬克思主義與各國傳統文化相結合②陳先達:《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若干重大問題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年,第44 頁。。這兩個維度的結合恰恰也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申明了的理論觀點。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他們所提供的世界觀是改變世界的方法,而非“教義”,因而反對那些把他們的觀點當作絕對真理的做法。馬克思對不結合實際甚至違背本真含義運用其觀點的人說,“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603 頁。。恩格斯說:“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雹堋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588 頁。他們還強調:“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沒有特別的意義?!雹荨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376 頁。這里,馬克思恩格斯實際上闡明了理論運用的基本條件,他們說的“歷史條件”就是包括歷史文化在內的各國具體實際。

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觀點上,由于歷史經驗的存在,大家都不會持異議。但在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上,長期以來持不同觀點的人較多。其理由主要是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屬于不同歷史階段、不同國別地域的文化,因而不具有結合的可能性。他們提出,如果可以融通,存在不存在“以中融馬”“以中解馬”“以中代馬”的可能?如果存在這種可能,是不是會影響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之所以存在這些疑問,是因為他們把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作完全兩個不同的事物,沒有看到兩者存在融通性的可能,更沒有看到馬克思主義作為各國無產階級思想的普遍適用性。馬克思主義雖然產生于西歐,但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最終走向的把握卻是建立在世界歷史的基礎上,是建立在“兩大發現”基礎上的科學結論。在這個意義上,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就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歐洲文明的產物,而應該按照列寧所說的“吸收和改造了兩千多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①《列寧選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299 頁。來理解和把握。

馬克思主義是在對人類社會以往所有發展階段所產生的文明成果的批判吸納中產生的,體現了“深藏其后的社會生產力的普遍要求”②侯惠勤:《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3 年第3 期,第83 頁。的特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雖產生于中華大地,但其眼界、胸襟、情懷都具有世界性,“天下大同”等標志性概念更是彰顯了其向美向善的普遍性特征。因而,同樣具有開放性、包容性、普遍性特征的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有了對話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體現于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契合。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③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第18 頁。。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明確,“天下為公、講信修睦的社會追求與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相通,民為邦本、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與人民至上的政治觀念相融,革故鼎新、自強不息的擔當與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相合”④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 年第17 期,第7 頁。。有契合才有連接點,才能有機結合,才能推動理論的創新發展?!捌鹾稀辈粌H是思想解放的結果,更是通過思想解放以溯源性追問建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的創新路徑。

(二)“兩個結合”生成的歷史邏輯

歷史邏輯是指通過對事物進行縱向考察從而揭示事物發展歷史必然性的思維過程。在辯證唯物主義的視野中,所有的思想都處在因果鏈條之中,都是“一個作為整體的、不自覺地和不自主地起著作用的力量的產物”⑤《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605 頁。?!皟蓚€結合”,“同任何新的學說一樣,它必須首先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雖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質的經濟的事實中”⑥《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775 頁。。這也是有的學者認為的“第一個結合”包含著“第二個結合”的主要原因,“‘中國具體實際’是一個內涵極其豐富的概念,它既包括中國現實實際,也包括中國歷史實際”⑦汪信硯:《百年大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再出發》,《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6期,第6頁。。誠然如此,毛澤東在論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實現機制的時候,也包含著這個意思,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⑧《毛澤東選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534 頁。。這里的特性就是在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影響下所形成的中國特點。

最先提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是基于各種錯誤思想給中國革命造成巨大危害而形成的認識。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正確運用的要求是“穿起中華民族的服裝”,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以此觀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主義者沒有做到這一點;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更是有過之而不及。教條主義披著“馬列主義理論”的外衣,“拋棄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實質,而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書本上的若干個別詞句搬運到中國來當做教條,毫不研究這些詞句是否合乎中國現時的實際情況”①《毛澤東選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988 頁。,結果造成了中國革命巨大的損失。毛澤東最早在論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時候,強調首要的任務是思想糾偏,他針對“洋八股”“空洞抽象的調頭”進行了堅決斗爭。正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中國的革命才取得了最終勝利。在強調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同時,毛澤東同志并沒有否定傳統文化的作用。他在六屆六中全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雹凇睹珴蓶|選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534 頁。

但值得注意的是,深諳傳統文化的毛澤東在討論馬克思主義同中國文化相結合的時候,并沒有進行系統的理論闡述。他雖然提出過要“使得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革命科學更進一步地和中國革命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深相結合起來”③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20 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年,第318-319 頁。,但從黨的理論創新發展的規律來看,“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深相結合沒有上升為一個重要論斷。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候也主要強調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一面。需要明確的是,這并非歷史的缺憾,而是當時的經濟社會條件決定了思想發展的程度和樣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來越煥發出蓬勃生機。我們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追問中,深刻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特”的根源所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只有立足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文化內涵與獨特優勢?!雹芰暯剑骸对谖幕瘋鞒邪l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 年第17 期,第6 頁。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歷史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表明,我們必須堅持“兩個結合”才能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三)“兩個結合”生成的實踐邏輯

任何一種理論都是實踐的產物。實踐的發展產生了經驗,這種經驗起初是感性的,但實踐主體運用思維邏輯對經驗概括、總結、提煉、升華后,就會形成規律性和本質性的理性認識,進而形成理論化的成果。這些理論化的成果在“實踐—認識—實踐”的邏輯鏈條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因實踐需要而產生,因實踐發展而完善,因實踐變化而改進?!皟蓚€結合”生成的過程正展示了這樣的一種思想圖景?!耙粋€結合”之所以發展為“兩個結合”,在根本上是實踐推動的結果?!爱敶袊诮洑v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前所未有”①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第30 頁。,如何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新時代中國之“的”,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需要我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同時發展馬克思主義,用徹底性的理論來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作為“兩個結合”的產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這樣一種徹底性的理論。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我們經受住了來自各方面風險挑戰的考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雹诹暯剑骸对趹c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年,第27 頁。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標志就是文化上的復興,就是用自己的理論體系、話語體系、方法體系來解釋世界和中國。這也是1500 年之后世界大國興起的重要規律。一個國家擁有強大的硬實力固然重要,但長遠來看槍炮的力量總是戰勝不了思想的力量。文化看似無形,實則有力,它通過價值觀的方式形塑共同體的認知結構和情感傾向,進而形成共同體的文化記憶。因而,沒有高度繁榮的民族文化就談不上民族的先進和文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創造了經濟高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兩大奇跡。自2010 年我國經濟總量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后,一直在縮小與美國的差距,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權威機構預測,在未來10 年左右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雖然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階段,但前進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除了我們自身還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外,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在這樣的歷史關頭,我們要特別重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因為“在幾千年的歷史流變中,中華民族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了無數艱難困苦,但我們都挺過來、走過來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③習近平:《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求是》2019 年第12 期,第5 頁。。

除了大國復興的總體性規律要求我們推進“兩個結合”之外,我們還可以從經濟社會發展的一般性規律來認識“兩個結合”的實踐邏輯。當一個社會處于低位階發展階段的時候,人民群眾較多關注的是基本生活的需要。這就是馬克思恩格斯所強調的,“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1002 頁。。但當物質資料日益得到滿足之后,人民群眾的需要必將轉向更高位階的精神文化需求,這個時候社會主要矛盾就會發生變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敏銳地把握了這個歷史規律和社會發展變化的特點,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②《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第405 頁。。美好生活需要的核心內涵之一就是精神文化方面的滿足。人民的期待就是我們奮斗的方向。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必須堅持守正創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通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創造出“既是對中華文明的賡續傳承,又是對中華文明的重塑重構”③湯榮光、許希言:《中國式現代化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開創》,《貴州省黨校學報》2023 年第5 期,第25 頁。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來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精神產品,創造更加美好的精神世界。

三、“兩個結合”的價值意蘊

把握“兩個結合”的價值意蘊不能脫離它出場的語境,這其實就是詮釋學所關注的“文本應該通過解釋而得到表述”④伽達默爾:《詮釋學Ⅰ:真理與方法》,洪漢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年,第558-559 頁。。截至目前,關于“兩個結合”最重要的文本為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第三個歷史決議、黨的二十大報告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兩個結合”是為了“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 世紀馬克思主義”⑤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年,第13 頁。。在第三個歷史決議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明確,堅持“兩個結合”是為了“及時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⑥《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年,第67 頁。。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闡釋,只有做到“兩個結合”,“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⑦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第17 頁。。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⑧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 年第17 期,第7 頁。。綜合這些文本,我們可以發現,“兩個結合”的價值意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兩個結合”通過“化學反應”發展出中華民族的現代文明形態

中華民族具有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作為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古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據。但明清時期的閉關鎖國使中華民族在資本主義工業化所開啟的世界歷史潮流中落伍了。在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危急時刻,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華文明的基因。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文明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從民族復興的規律來看,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文化中的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因此,我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基礎上,特別強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旨在創造符合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文明成果。當然,“結合”不是“拼盤”,不是簡單的“物理反應”,而是深刻的“化學反應”,在深相結合過程中,中華文明實現了從傳統到現代的跨越,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生命得到充實,從而創造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這個新的文化生命體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的現代文明形態。在我國發展的重大歷史關頭,它必將為億萬人民、為偉大祖國鼓與呼,為我們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

(二)“兩個結合”通過“溯源追問”筑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根基

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什么能取得成功的溯源性追問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了中華文明的作用。他說:“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①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 年第17 期,第6 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特”的根柢在于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華文明的這些突出特性是“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民為邦本、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貫、多元一體的大一統傳統,修齊治平、興亡有責的家國情懷,厚德載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義利兼顧的經濟倫理,天人合一、萬物并育的生態理念,實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執兩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維方法,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的交往之道”②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 年第17 期,第5 頁。等多種重要元素共同塑造的。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我們的社會主義為什么不一樣?為什么能夠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關鍵就在于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的關鍵就在于‘兩個結合’?!雹哿暯剑骸对谖幕瘋鞒邪l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 年第17 期,第8 頁?!叭f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敝袊厣鐣髁x道路首先是社會主義;同時,中國文化中樸素的社會主義元素也提供了中國人民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文化基礎。堅持“兩個結合”,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清晰地說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馬克思主義指導的結果,也是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傳承發展的結果。這就從認識論上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縱深和文化根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就擁有了行穩致遠的深厚底蘊。

(三)“兩個結合”通過“思想解放”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

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664 頁。。這就要求在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時候必須隨時隨地和當時的歷史條件結合起來。要“結合”,就要從思想上進行解放,在實踐中進行創新。中國早期的一些教條主義者只是機械地套用“那種簡單的、背熟了的、初看起來是不容爭辯的真理”②《列寧選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第210 頁。,結果釀成了大錯。當毛澤東等人實事求是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之后,黨的理論才實現了創新,中國革命才取得了成功。歷史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表明,堅持“兩個結合”,必須使思想與變化了的實際相結合。今天,文化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在大國競爭中,文化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任何創新都是在既定的文化環境中進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創新的底蘊,我們不能簡單地因來源的不同認為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沒有共通之處,不能機械地因時空的不同認為傳統與現代就是對立的。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和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已深刻論證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契合之處。因此,堅持“兩個結合”,就是要破除思想上的迷霧,讓我們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進行理論和制度創新,從而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更加游刃有余地應對前進道路上的重大考驗。

(四)“兩個結合”通過“文化自信”鞏固中華民族在文化上的主體性

文化主體性是一個民族在文化上所擁有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擁有文化自主性的民族在每一個歷史時期都能創造出具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和輻射力的思想體系。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從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到隋唐佛學、儒釋道合流、宋明理學,經歷了數個學術思想繁榮時期。這些思想不但為中華文明提供了重要內容,更為人類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光輝燦爛的文明使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保持著文化自信。但鴉片戰爭以后,清政府屢戰屢敗,割地賠款,喪權辱國,我們逐漸由文化自信變成了文化他信,甚至有人建議用西洋的字母文字代替中國的方塊字。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者的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自覺認識到自己的歷史使命,經過100 余年的奮斗,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自信狀態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主體性的恢復和鞏固。這一主體性是通過“兩個結合”建立起來的。我們黨通過堅持“兩個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 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我們必將在未來的道路上創造更加輝煌的成就,從而進一步鞏固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

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根本途徑的“兩個結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歷史產物,是“作為客觀世界的反映而被表現出來的”理論成果。在“兩個結合”的內在結構中,相對于其他構成要素,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發揮著主導作用,這是構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基本認知圖式的前提?!皟蓚€結合”的出場是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推動的結果,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遵循這個途徑,我們將進一步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 世紀馬克思主義,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猜你喜歡
兩個結合時代化基本原理
不斷推動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研究
——評《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研究》
發展經濟學基本原理
人臉識別技術的基本原理與應用
新時期重談堅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兩個結合”
基于“兩個結合”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關于做好兩個結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水平
UPS電源的基本原理與維護
試論馬克思主義時代化
“時代化”視角下的毛澤東思想——兼論“國際時代”與“國內時代”及其關系
論艾思奇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思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