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外風”理論探析《古今錄驗》續命湯治療中風

2024-05-07 22:57王慧慧段紅莉唐山市中醫醫院河北唐山063000
江西中醫藥 2024年2期
關鍵詞:續命湯外風風邪

★ 王慧慧 段紅莉(唐山市中醫醫院 河北 唐山 063000)

中風是中醫學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角歪斜、言語不利、半身不遂等為主癥。因其具有發病急,傳變快的特點,正如“善行數變”之風,故名中風。本病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等特點,是威脅人類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的重大疾患之一。

中醫學認為中風是由于外感、飲食、體虛、情志等諸多因素引起的陰陽失調、氣血逆亂上犯于腦的一種疾病,主要有風、火、痰、瘀、氣虛、陰虛陽亢6 種常見的病理因素[1]。西醫治療雖能改善神經缺損癥狀,但對于卒中伴隨的并發癥、后遺癥、睡眠、語言及情緒等方面無法兼顧治療,中醫藥治療中風病具有不受治療時間窗限制、受益人群廣泛等優勢[2]。

1 “外風論”的歷史沿革

外風即外感六淫之一,風邪在中醫病因理論中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巴怙L論”普遍認為“內虛邪中”是中風的總病機,外受風邪是直接原因,臟腑失和、氣血不足是內在基礎,既強調了外風在中風發病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也不忽視機體本身正氣不足的基礎作用。從《黃帝內經》時期開始,到宋金元時期,再到近現代,中醫風邪病因理論從起源走向成熟并不斷調整,最終分化為外風、內風2 個重要體系[3]。

1.1 外風理論的發展與完善

“外風致中”理論早在《內經》中初見端倪?!端貑枴す强照摗吩疲骸帮L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敝赋鲲L邪可以直接侵襲人體,致人生病?!端貑枴わL論》云:“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為他病也?!庇衷疲骸帮L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癘風,或為偏枯,或為風也,其病各異,其名不同?!敝赋隽扒忠u人體多以風邪先導,且癥候復雜多變。至漢代,醫圣張仲景《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并治》云:“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痹,脈微而數,中風使然?!笔状蚊鞔_提出“中風”病名,指出外風可作為獨立致病因素,并且其臨床征象與現代所說的中風病病癥一致[4]。張仲景根據病位深淺、病情輕重,將中風分為中絡、中經、中腑、中臟,“邪在于絡,肌膚不仁;邪在于經,即重不勝;邪入于腑,即不識人;邪入于臟,舌即難言,口吐涎”,認為“中風”的主要病機為“內虛邪中”[5],“外風致中”理論發展并逐漸形成。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開篇便有記載:“中風者,風氣中于人也。風是四時之氣,分布八方,主長養萬物……為病者,藏于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其入經脈,行于五臟者,各隨臟腑而生病焉?!敝赋鲆荒晁募窘钥芍杏陲L邪,病邪還可隨經絡入臟腑,致五臟中風;又云“脾胃虛弱,水谷之精,潤養不周,致血氣偏虛。為風邪所侵,故半身不遂也”,指出中風是由于氣血不足,復感風邪所致[6]。唐代孫思邈認為“夫諸急卒病多是風,初得輕微,人所不悟,宜速與續命湯,依腧穴灸之”,強調風邪是中風病的首要因素,治宜續命湯與灸法,又言“是知風者,善行而數變,在人肌膚中,內不得泄,外不得散,因人動靜,乃變其性”“凡風之傷人,或為寒中,或為熱中,或為癘風,或為偏枯,或為賊風”,指出風邪善行而多變,而風邪侵犯人體時,由于夾帶病邪的差異,其病變表現也各有不同[7]。宋代嚴用和提出“真氣先虛,營衛失度,腠理空疏,邪氣乘虛而入”,進一步明確了“內虛邪中”的觀點。

1.2 中風學說的轉折——“內風”立論

唐宋以前的醫家大多秉持“外風論”。唐宋以后特別是金元時代,成為“中風”病因學說的一大轉折,突出以“內風”立論,如劉河間力主“心火爆甚”,李東垣認為“正氣自虛”,朱丹溪主張“濕痰生熱”[8]。至明代張景岳倡導“非風”之說,提出“內虛積損”之論:“凡病此者,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內傷,或酒色過度,先傷五臟之真陰,此致病之本也。再或內勞外傷,復有所觸,以損一時之元氣;或以年力衰邁,氣血將離,則積損為頹,此發病之因也。蓋其陰虧于前,而陽損于后,陰陷于下,陽乏于上,以致陰陽相失,精氣不交,所以忽爾昏憒,卒然仆倒?!?/p>

隨著內風學說盛行,外風學說的主流地位逐漸被取而代之,但也并未被完全摒棄。如元代王履根據病因將中風分為真中風與類中風:“殊不知因于風者,真中風也,因于火,因于氣,因于濕者,類中風而非中風也”,指出內因、外因皆可導致中風,在肯定內因致病的同時,也不忽視外風這一病因。喻嘉言《醫門法律》指出“風從外入者,必挾身中素有之邪,或火或氣或痰而為標邪”,指出中風是內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清代徐靈胎《醫學源流論·中風論》云“名曰中風,則其病屬風可知。既為風病,則主病之方,必以治風為本”,其繼承仲景思想,主張中風病之風為內外風合邪,治療以治風為本[9]。

綜上,雖然外風學說的主流地位逐漸被內風學說取代,由于中風證候復雜多變,臨床療效也不甚滿意,而中風之發病又的確存在“善行而數變”的特征,證候學上往往也表現出惡寒、發熱等邪傷肌表的特征,可見“外風致中”一說并非空談。因此,外風論的思想也被近代醫家重新反思,并得到進一步的審視[10]。

2 《古今錄驗》續命湯治療中風的依據

《古今錄驗》續命湯出自《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并治第五》附方,原文記載“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墩f文解字》言“痱者,廢也”,有肢體廢用、四肢癱瘓之意。后世以“續命”為名的方劑(大、小、西州),有20 余首,雖不以“續命”命名,但方中藥物,多是類同“續命”[11]。祛風藥在中風治療中具有特別的臨床價值,以續命湯等為代表的祛風方劑在中風論治中占重要地位。

2.1 法隨證立,方藥乃出

縱觀續命湯一方:“石膏、干姜等量并用,一升一降,所以調氣機而復出入也,且二者一寒一溫,又所以溫太陰而清陽明者也,太陰得溫,則其氣能升,陽明得清,則其氣可降,此又成相輔相成之用也;當歸、川芎之辛溫用補血虛,且令肝氣條達;麻黃、桂枝之辛溫用驅邪滯,更使肺氣通利;肝血足,則左升有本,肺氣利,則右降可行,是又寓升降臣佐之意于其中也;人參、甘草之甘溫用補中弱,并助川芎、當歸補血之效,且使動靜有序;杏仁之苦溫能利肺氣,更合麻黃、桂枝辛散之力,又成升降之師,是為輔佐臣使之品也。諸藥并用,虛損平而外邪自去,升降復而出入能行,神機因而重生,氣息由是再續,故風痱自愈矣?!保?2]

2.2 醫家親踐,中風首方

續命湯自古以來就是用來治療中風的重要方劑,唐宋以前,續命湯及其化裁方劑被醫家奉為治療中風的準繩。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記載“夫諸急卒病多是風,初得輕微,人所不悟,宜速與續命湯,依腧穴灸之”“諸風服之皆驗,不令人虛”。汪昂在《湯頭歌訣》中指出“此方今人罕用,然古今風方,多從此方損益為治”。徐靈胎也說“續命為中風之主方,因證加減,變化由人,而總不能舍此以立法”,認可治療中風以續命湯為主方。陳修園《醫學三字經》中記載:“人百病,首中風,驟然得,八方通,閉與脫,大不同,開邪閉,續命雄?!崩羁筛鶕凳甑慕涷?,認為中風多由外風引動內風或體內的陽氣異動化風,上擾清竅所致,故在治療中時時不離祛風及陽氣這個主題,在治療時以祛風或固護陽氣為中心并結合針灸治療,臨床效果顯著[13]。李可老中醫也曾用此方治好了自己的中風,他認為此方治療急中風、慢中風、中風后遺癥都有很好的效果。

綜上,續命湯及其類方不僅應用廣泛,其療效也得到了諸多醫家的認可。

2.3 病癥合勘,臨證效佳

毛進軍在《經方活用心法》中提出“應用經方的要點,實際上就是以病機統病,不拘病名,見病知源,方證對應”[14]?!豆沤皲涷灐防m命湯所主病機為脈絡空虛、風邪侵襲,癥見口角歪斜、言語不利、半身不遂等,這些癥狀與現代醫學所述腦卒中的系列癥狀相符。

謝玲玲等[15]以86 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成觀察組(《古今錄驗》續命湯治療)與對照組(常規西藥治療)各43 例,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神經功能采用神經功能評分(NIHSS)以及炎性因子指標[包括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對比兩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結果表明《古今錄驗》續命湯治療應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能顯著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提升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蔡昱哲等[16]采用網絡藥理學和生物信息學方法探討《古今錄驗》續命湯治療急性腦梗死的作用機制,分析發現《古今錄驗》續命湯可能通過調控IL-17 信號通路、PI3K-Akt 信號通路、HIF-1 信號通路等,靶向調控急性腦梗死的自噬、氧化應激、炎癥反應、凋亡等病理過程。樊建平等[17]將120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服《古今錄驗》續命湯,2 周后觀察治療前后患者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Barthel 指數(BI)評分、檢測血漿C-反應蛋白(CRP)含量,結果顯示,《古今錄驗》續命湯聯合常規療法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可以提高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降低血漿CRP 含量,較單純使用常規療法更佳。陳坤飛等[18]從缺血性中風病因病機分析《古今錄驗》續命湯的配伍原則、現代藥理、臨癥經驗,認為《古今錄驗》續命湯治療缺血性中風取得良好的效果。

2.4 藥理研究,有據可循

現代藥理研究[19-20]發現,麻黃具有發汗、解熱、利尿、鎮咳、平喘、抗過敏、升壓、抗病毒、影響神經肌肉傳遞及中樞神經興奮等作用,麻黃果多糖成分可以通過內外源凝血兩條途徑影響血液凝固過程,延長體外凝血時間、凝血活酶時間和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桂枝具有鎮靜、平喘、利尿、解熱鎮痛、抗炎、抗過敏等作用,桂枝醛和桂皮酸鈉是桂枝的2 種主要成分,二者均對血管擴張有作用,增大患者的痛閾值,并增加散熱的功效從而促進發汗,此外,桂枝醛還可增加患者血管的擴張力、散熱和血液循環能力,使血液流向體表的速度顯著加快,與麻黃共奏發汗之功效[21]。黨參及其活性成分能糾正病理狀態的胃腸運動功能紊亂,增強免疫,增加血紅蛋白的含量,黨參煎液對中樞神經的影響有鎮靜、催眠、抗驚厥、抗腦損傷、增強學習記憶能力的作用[22]。當歸中的化學成分能改善肝功能抗肝損傷,促進人體的造血功能[23]。研究表明,川芎對心腦血管、泌尿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等疾病均具有多方面的藥理活性,主要表現為鎮痛、抗炎、抗氧化、抗凝血、抗動脈粥樣硬化、細胞保護、改善心功能等作用[24]。

以上研究均表明,以《古今錄驗》續命湯為代表的祛風方劑在中風的治療上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3 驗證舉隅

患者李某,男,63 歲,2021 年9 月4 日主因“左側肢體活動不利2 d”來門診就診,輪椅推入病房?;颊? d 前突然出現左側肢體活動不利,肢體麻木。神志清,精神可,左側肢體麻木無力,活動欠靈活,口角不歪,伸舌居中,頭暈頭痛時作,惡風,怕冷,乏力,納眠尚可,二便調,舌淡苔白膩,脈弦。查體見左側肌力1 級,右側肌力5 級,腦CT 提示腦梗塞。西醫診斷:腦梗死。中醫診斷:中風,辨證為脈絡空虛,風邪入中型。予續命湯加減治療:麻黃12 g,桂枝9 g,當歸15 g,川芎9 g,黨參9 g,干姜9 g,石膏15 g,杏仁9 g,甘草9 g。水煎服,日1 劑,早晚分服。1 周后復診:服上方7 劑后,左側肢體活動不利仍有,左手能抬舉過頭,頭暈頭痛癥狀有好轉,全身乏力減輕,行走需人攙扶,左上肢肌力3 級,左下肢肌力3(-)級,肢體麻木稍有減輕。繼續予原方14 劑后隨訪,肢體無力癥狀明顯減輕,可獨立行走,生活可自理。

按:患者老年男性,以肢體活動不利為主訴,影像學檢查提示腦梗塞,屬于中醫學中風病范疇。該患者病發突然,癥候復雜,符合風之“善行而數變”特征;《素問·上古天真論》記載,男子“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齒更發去”。中醫學認為“肝藏血”,可以將血液中的營養物質運送到筋肉、肌腱、韌帶,起到營養柔潤作用,患者年老,肝腎漸虛,若肝血虧虛,血不養筋則見肢體麻木,屈伸不利;“肝者,罷極之本”,使人耐受疲勞,肝臟有損,因不耐勞而乏力。續命湯有“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之用,該患者表現的癥狀與續命湯所主之證相符。本病基本病機為脈絡空虛,風邪入中,當從外風論治,治宜祛邪散寒,益氣養血。病癥合勘,方證對應,故療效頗佳。

4 小結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本方是備受歷代醫家認可并經臨床證明有效的復方,標本兼治,既可祛外風,又能補內虛。風藥在中風的治療中應當得到重視,續命湯及其類方也有臨床推廣價值。

猜你喜歡
續命湯外風風邪
小續命湯治療卒中的歷史沿革及其機制探討※
治風邪 按摩風府穴
風邪傷人速 避風如避箭
從濕毒挾風論治炎癥風暴引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程演進
續命湯類方源流及臨床應用淺釋
張仲景“外風”與葉天士“陽化內風”論治中風
宣肺止嗽合劑輔助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的風邪犯肺證患者
黃文政教授對腎風病“內風”的認識與用藥經驗
感冒后咳嗽從風咳論治診治思路
名方續命湯考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