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烽煙中浴火而生的邊城

2024-05-07 13:31程書徽
小品文選刊·印象大同 2024年4期
關鍵詞:平城明堂云岡石窟

程書徽

從上海出發,經太原中轉,晚上七點,我終于走進了大同,高樓燈火如連片云霞,這座曾經的古都、后來的煤都,如今不知道轉型成功了嗎?該以什么稱號概括它呢?我的山西朋友大概愿意稱它為“羊雜之都”,聽聞我要游山西,他念念不忘提醒我一定要嘗一嘗羊雜以及各種羊肉菜肴,于是連我這種美食絕緣體都把嘗山西羊肉列入了明天的計劃。

1

用什么詞來概括形容大同,這是我昨天就開始面臨的一個難題。

從歷史角度,大同是“三代精華、兩朝重鎮”,九大古都之一、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建城史兩千三百余年。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在原平邑基礎上建平城,這是大同建城的起點。秦漢時期,平城是雁門郡、代郡重鎮,魏晉南北朝時期,第一個入主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鮮卑在這里稱帝、建立第二座都城。北魏之后,平城被東魏改置恒州,北周改置恒安和云中(與河套的云中不同),隋唐時期,這里又有了云中都護府、大同道。遼、金時期,平城成為西京,相當于陪都。元、明時期,這里是大同路、大同鎮、大同府,清初順治年間攝政王多爾袞在大同平叛,大規模屠城,大同成為廢墟,幾年后才原址重建,慢慢沿襲至今。

從經濟地理角度,大同坐擁煤海大同煤田,20世紀80年代即與德國的魯爾、蘇聯的頓巴斯并稱“世界三大煤都”,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累計為國家貢獻優質動力煤數十億噸。雖然如今煤的黑金色已經褪去,大同的天空早已澄澈湛藍,但從昨晚到今天,我還是從很多細節上看到“曾經闊過”的大同仍過著優裕的生活:御河兩岸高聳穿云的樓房、城區隨處可見的跟南方城市差不多的精致小區、雙向八車道的主干道、“全市最好酒店”內從天到地鋪滿的大理石、四人都合抱不住的大立柱和堪比上海三千塊房價酒店的衛浴陳設。

從文明和民族的角度,大同是“胡”漢分界、中原北門,是游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碰撞的前線。

春秋時這里就是林胡的游牧地,戰國時期才成為代國、趙國的領土。秦漢時期,中原王朝在這里筑城設塞,嚴防死守。漢高祖劉邦輕敵冒進在平城陷入“白登之圍”,昭君和親出雁門、平城,獨留青冢向黃昏。三國時,烏桓、鮮卑南下掠地,游牧民族以平城為跳板第一次入主中原。隋唐時期,突厥與中原王朝在雁門關內外角力。后唐叛將石敬瑭向契丹獻出“燕云十六州”后,北宋耿耿于懷卻力有不逮,大同先后被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統治長達四百多年。明代,大同鎮是九邊重鎮,大將徐達筑城、皇子守城,兩道明長城緊密護衛。

古往今來,這片太行、呂梁之間的谷地烽煙不息,據說,在大同發生的歷代戰爭高達上千次。對中原農耕文明來說,從雁門到河套從來都是分寸必爭的家門口,失去了就再無寧日,守住了則平安無事。對北方游牧民族來說,這里是垂涎欲滴的肥美沃土,失去了就只能在草原上顛沛流離,奪取它則可以縱橫天下。

但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待,在南北雙方都凝神注目的戰略價值之外,平城得到了北方游牧民族更慷慨的珍視,大同最輝煌的歷史時期正是在游牧民族統治下,離開蒙古草原之后的拓跋鮮卑選擇平城建都,經營近百年,統一北方,重開絲綢之路,平城成為人口上百萬的大都市。

從苦寒之地奔襲而來的游牧民族更珍惜每一寸溫暖南方的土地,中原只視作圍墻的邊邊角角卻是他們珍而重之的都城。平城只是歷史上曾被傾心相待的都城中的一座,這樣的城在長城內外還有很多,近有匈奴最后一個王赫連勃勃在陜西靖邊所建的統萬城,黨項西夏王朝國都銀川,遠有契丹在內蒙古赤峰的中京,西涼、南涼在河西走廊的國都武威、西寧。如果一塊土地和它的子民能得到更好的呵護,又何必拘泥于華戎之辨、夷夏之防?

因此,在大同的這短短一天時間,我愿全部傾注在北魏時期的古跡上,那時大同曾沐浴著歷史的聚光。

2

上午十點從大同東部新區跨過御河上的迎賓橋進入平城區,與大同古城擦身而過,披著干爽的寒風和金黃的艷陽向西北而行,云岡路兩側層層行道樹后軍營鱗次,司機說以前這里駐了一個軍,現在裁撤到一個旅,中蘇關系緊張時可謂黑云壓城。此外還有地下的另一種黑——山里的一洞洞煤礦,青瓷窯煤礦、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就在路邊。

約半小時后到了云岡石窟景區游客服務中心,走到真正的云岡石窟前,先穿過2008年前后新建的仿古樓閣和寺院,這都是大同著名市長耿彥波在任時為了給大同從資源業向旅游業轉型而大刀闊斧修建的。一尊衣衫破落又慈眉善目的曇曜塑像佇立在靈巖寺前廣場,他是云岡石窟的標志性石窟曇曜五窟的主建人。

跨過山門,走上長達百米的禮佛大道,大道兩側鮮卑裝飾的石象駝著佛柱,融民族性與佛性于一身。講解員說,這里原是109國道兼本地運煤路,后來為了城市轉型,國道改道、煤也不運了,才把云岡石窟景區修建成眼前的規模。

走完大道,擎著蓮燈的左右菩薩接引我們跨上湖上的石橋,橋下是清藍的湖水和淡黃的蘆葦叢林,天朗氣清,波光粼粼,讓人不由得靈臺清明,走過橋就暫時告別了俗世,進入佛界。

繞到大雄寶殿之后,右手邊即是武周山,平坦的黃土山像一堵厚厚的土墻,講解員說,2008年以前的云岡石窟景區只從山腳下開始,2008年拆了山下六個鎮才新建起這些區域把石窟保護起來。在云岡博物館里還陳列著改建之前的舊貌,曾經還有村民住在石窟里,可驚可嘆,我想起兩個月前在內蒙古托克托縣看到的東勝衛古城墻中的一個個窯洞??磥頃x北到河套的民居風俗有共同之處,也許是走西口產生的流動和交流。

山腳下石牌坊前,二十余只白鴨棕鴨吱吱嘎嘎從山前走過,大概剛從湖里上來散步,引得游人歡喜喂食。穿過石牌坊,跨過米芾題字的院門,就進入了云岡石窟。是我熟悉的石窟的模樣——一片山、千個洞、一些樓閣,我去過的莫高窟、龍門石窟大略如此,而且跟莫高窟和龍門石窟一樣依山傍水,講解員說,山壁前的松林曾經是武周川,后來為了保護石窟把河道移遠了幾百米。好山好水好地方,既是人居的傾向,也是禮佛敬地的選擇。

跟莫高窟和龍門石窟相比,云岡石窟時間不及莫高窟早但早于龍門石窟,規模不及二者宏大,特色在哪里呢?——一是鑿窟用時最短,北魏建都平城期間就完成了石窟建造,64年內完成。二是比起莫高窟的壁畫、龍門石窟的佛像,云岡石窟以石雕石刻為特色。三是皇家窟,這一點跟龍門石窟一樣,但莫高窟是民間石窟。

3

下一站從北魏的佛國理想世界回到北魏的俗世皇土繁華。

穿街過巷,下午四點到達平城區南環路北側的北魏明堂遺址公園。明堂通俗而言即是禮堂,祭祀、典禮之所,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如果木蘭真有其人,那她凱旋歸來時就是在這里跪拜天子,辭軍返家。

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名將美人與明堂一起遠去了,明堂的瓦礫是1995年意外重見天日,隨后,北魏平城宮殿、墓葬、糧倉的遺跡也逐一被發現,這就是目前為止北魏平城都城所剩無幾的痕跡了。

我眼前這個明堂遺址公園就是在平城遺址上復建的,走進門內,開闊的廣場跟很多公園一樣是老人孩子的樂園。廣場正中一座方形圓頂的重樓是新建的明堂,正門掛著北朝藝術博物館的牌匾,可惜今天閉館。真是奇異的巧合,兩個月前的河套之行我走到呼和浩特和林格爾北魏第一座都城盛樂的遺址博物館門前,也是一個周一,于是也與博物館內陳列的北魏遺物緣鏗一面。

于是這次只能在遺跡上四處走走排遣思古幽情了。夕陽斜照,白墻蒼瓦的明堂看起來鮮亮得很年輕,樓前欄桿旁,十幾個男女吆喝著踢毽子,不時哈哈大笑。走到西側,兩三個男人各拖著大毛筆在地上書寫,字跡瀟灑,頗有王羲之《蘭亭集序》的氣韻,黑色的水跡漸漸消失,一如歷史的煙塵。

繞到明堂后側,平城遺址的文物保護單位石碑立在一長條人工草皮覆蓋的矮房前,這是北魏明堂遺址陳列館,一張三四米的小門今天也不外開,門前兩棵矮壯的杏樹素手擎天,好像為明堂遺跡撐起華蓋。熱鬧的歌舞聲從館后飛來:“打敗敵人野心狼!”

沿著圓形的護城河邊步道繞明堂廣場信步而行,圓形廣場、方形基座、圓形屋頂,方圓合璧的明堂公園無聲地頂禮膜拜天圓地方,通過建筑實現天人合一是數千年中國人居的理念,也是一種虔誠而莊嚴的信仰。

也有聲音,風聲、落葉撲簌聲、車聲、歌舞聲、歡笑聲……我們當代生活的聲息自由回蕩在一千五百年乃至更久的先人的足跡上,很鮮活,同時也在新的歷史中沉積。

匆匆大同一日,不得不錯過的還有太多。錯過是為了下一次的重逢,每一座從歷史的烽煙中浴火而生的邊城,都值得一來再來。

選自“城事人生”

猜你喜歡
平城明堂云岡石窟
探訪明堂天堂
北魏孝文帝遷都環境因素考論
一壟地
張明堂救“仇敵”戰日軍
云岡石窟的文物數字化探索與實踐
北魏道武帝至明元帝前期平城布局初步探討
絲綢之路與北魏平城
去云岡石窟看浮雕
古道西風別樣薰
云岡石窟中的交腳造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