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普惠金融助力江西鄉村振興的效應評價與提升路徑研究

2024-05-07 07:44周才云金昊軒
老區建設 2024年3期
關鍵詞:數字普惠金融產業結構鄉村振興

周才云 金昊軒

摘 要: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是縮小城鄉差距、促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011—2021年江西11個設區市的面板數據,運用熵權法對江西鄉村振興評價體系進行構建,分析數字普惠金融對江西鄉村振興發展的影響。結果表明:數字普惠金融能夠顯著促進江西鄉村振興發展水平,城鎮化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在數字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發展影響中存在顯著異質性作用,在高城鎮化地區促進效果更好。因此,需要加快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字普惠金融平衡發展;搭建數字普惠金融平臺,充分發揮其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和收入增長作用;增強金融法制化監管,避免數字金融風險發生。

關鍵詞:數字普惠金融;鄉村振興;數字基礎設施;產業結構

中圖分類號:F8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7544(2024)03-0043-14

一、引言與文獻綜述

2021年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現行貧困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脫貧摘帽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022年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關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強調要持續推動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以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的方式提升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能力。數字普惠金融下沉式的服務特性及覆蓋廣度為鄉村振興事業發展提供了豐沃的土壤?!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特別提出,要“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這也與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論述相吻合。

數字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服務借助數字技術進行蛻變升級的產物,其主要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傳統金融提供精準且普惠的金融服務,推動普惠金融的踐行。近年來,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逐漸擺脫了早期粗糙的發展模式,在均衡發展的同時不斷深入探索。2017年東部地區數字普惠金融指數的中位數分別是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1.48倍和1.49倍,但到2021年彼此的差距分別縮小至1.35和1.31倍。全國省級數字普惠金融指數的中位數也由2011年的33.6優化至2022年的334.8,提升了近十倍。截至2022年6月底,我國普惠小微貸款余額達到21.77萬億元,同比增速為22.6%,為促進經濟包容性發展、構建鄉村產業升級框架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在“三農”工作持續推進,數字金融與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研究數字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事業作用效果及影響機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著農村地區數字化普惠金融進程不斷推進,國內外學者使用多種研究方法,從不同視角探究了數字普惠金融與農村發展及鄉村振興之間的關系,其結論主要可歸納為收入增長效應、貧困減緩效應及收入分配效應三種觀點。

在收入增長效應方面,數字普惠金融具有更強的時空穿透力和低成本優勢,有助于改善傳統金融在促進農戶增收方面的不足。對此,學者們研究發現數字普惠金融可以顯著促進弱勢群體尤其是農村低收入群體的家庭收入。Miriam和Inessa[1]的研究表明數字普惠金融對低收入人群的勞動力市場活動和收入水平具有顯著影響。楊偉明等[2]發現數字普惠金融可以顯著提升中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且經濟增長和創業行為存在中介效應。王永倉[3]基于數字金融需求方視角發現,數字金融使用能夠改變農戶收入結構,促進家庭總收入增長。Zou等[4]通過構建無條件分位數回歸(UQR)模型,發現數字金融普惠指數對金融認知具有正向調節作用。在貧困減緩效應方面,數字普惠金融通過創新儲蓄、信貸和支付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金融產品和服務可獲性、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和緩解信貸約束,并且不同階層和群體并非能平等地獲益于數字普惠金融。Mohammed[5]研究發現,普惠金融通過向窮人提供凈財富和更多福利顯著降低貧困水平。熊德平和陳昱燃[6]驗證了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對縮小城鄉差距產生了正向作用,同時數字普惠金融對各個地區城鄉差距的縮小存在著一定差異性,東部地區效果較強,西部地區較弱。在收入分配效應方面,在考察數字普惠金融與居民收入水平關系基礎上,相關研究認為數字普惠金融能夠改善不同群體間收入分配、縮小收入差距。李牧辰等[7]通過研究發現,數字普惠金融通過促進就業和增加非農就業來收斂城鄉收入差距,且收斂效果存在明顯的門檻效應。黃倩等[8]指出數字普惠金融可以在維持效率與公平的同時實現收入分配與收入增長的改善。此外,也有學者基于基尼系數研究國家層面的收入不平等,發現普惠金融對改善收入不平等具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在現有數字普惠金融與鄉村振興理論研究上,主要集中在收入增長、貧困減緩、收入分配等方面。因此,本文基于2011—2021年江西省11個地級市的面板數據,使用熵權法構建江西省鄉村振興評價體系,并使用混合OLS模型分析數字普惠金融對江西省鄉村振興發展的影響。同時結合相關統計數據,深入探究數字普惠金融對江西鄉村振興發展的異質性影響,希望為推進數字普惠金融建設、促進江西鄉村振興發展提供政策借鑒。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隨著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日漸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力量,但受制于農村地區金融發展水平及城鄉發展的客觀差距,鄉村振興面臨著“數字鴻溝”問題。星焱[9]通過歸納中國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多種方式,從基礎建設、經濟環境和金融素養三方面總結出城鄉數字金融發展間的三條“鴻溝”。Malady[10]研究發現,農村文化程度較低的貧困人群在接受數字金融服務過程中存在一定困難,這使得農村經濟環境的發展與城市間的差距不斷擴大。而數字普惠金融提升了落后地區居民信息可及性和技術使用能力,一定程度上消弭了“數字鴻溝”帶來的城鄉差距擴大。鄒新陽[11]等提出加強普惠金融業務支持體系建設,創新普惠金融產品,加大對農村小微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以提高普惠金融的社會績效,服務于鄉村振興。同時,葛和平[12]等使用空間滯后(SAR)模型實證分析數字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的影響,發現數字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的影響具有顯著的空間溢出效應,且呈現先抑制后促進的“U”型關系。周立等[13]提出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可以增強城鄉居民數字金融產品易得性,充分發揮其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基礎性功能。由此,本文提出假設1。

假設1: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有利于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數字普惠金融拓展了金融服務邊界,通過“涓滴效應”促進弱勢人群享受經濟發展的紅利。宋曉玲[14]研究發現,數字普惠金融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增長作用更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省際與城鄉間的不平等問題,同時也能緩解地區內部收入差距。韓綿綿等[15]發現數字普惠金融在農業功能定位弱的地區呈現了顯著的后發優勢。陳熹[16]從微觀角度出發,發現數字普惠金融可以打破鄉村產業配套設施不足產生的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瓶頸,縮小鄉村和城鎮在醫療、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距,從而縮小城鄉收入與消費差距。王志平等[17]研究發現,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能夠顯著改善農村內部收入差距與農村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規避農村貧富差距過大對農村經濟增長產生的抑制效應,發展數字普惠金融能促進社會金融資源的公平配置,拉動農村經濟增長,實現社會和諧穩定。由此,本文提出假設2。

假設2:數字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的促進效應在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地區更顯著

數字普惠金融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及提升農民收入的特征對強調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發展產生顯著的促進效應。同時,新型城鎮化對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也為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土壤。首先,新型城鎮化發展通過搭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臺,將城鄉居民收入渠道緊密相連,促進了數字普惠金融的增收效應。徐明[18]發現對口支援政策通過推進城鎮化發展使受援地區實現了經濟增長效應和城鄉消費差距抑制效應的雙贏,從而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實現鄉村振興的目的。王芳[19]通過構建中介效應模型發現,中國城鎮化發展對農村居民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都具有顯著促進作用,這樣的促進作用存在地區差異性。其次,新型城鎮化通過建立健全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體系,促進了勞動力和金融要素在城鄉和區域間的自由流動,進一步推進落后地區發展。王媛媛等[20]使用基于自然實驗的雙重差分方法發現,新型城鎮化發展對數字普惠金融的促進作用在城市和區域上具有顯著的異質性,在三線城市的影響顯著高于一二線城市。綜上,本文認為城鎮化的推進強化了數字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發展的促進作用,故提出假設3。

假設3:數字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的促進效應在城鎮化水平高的地區更顯著。

三、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本文主要選取了江西省2011—2021年的11個地級市為研究對象,選取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用以衡量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其數據主要來自歷年《中國統計年鑒》《江西統計年鑒》與各地區歷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等,少量缺失值數據在計算出年均增長率的基礎上進行插值填補。

(二)指標體系建立

本文依據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參考譚燕芝等[21]的指標體系構建方法,在現有研究成果基礎上構建包含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個一級指標、17個二級指標的鄉村振興評價體系,具體指標見表1。

(三)模型構建

在鄉村振興發展指數的構架中,為避免人為主觀性對決策結果產生影響,本文選擇使用熵權法對鄉村振興指標權重進行測度。熵權法可以通過對指標信息熵值的測度計算其變異程度的大小,進而得到其在指標評價體系權重,反映各項指標在評價體系中的重要性。

同時,本文研究數字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發展的影響。本文選擇的數據類型為面板數據,且采用的樣本觀測值較少,數據時間維度上較短。為避免選用混合固定效應模型或隨機效應模型會出現自變量的組間變異性被吸收等問題,得出與實際不相符合結論,本文采用混合OLS模型探究數字普惠金融對江西省鄉村振興發展的影響。

其中,i和t分別表示城市和年份;Ruralit為被解釋變量,表示鄉村振興指數;DIFIit表示江西各市歷年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及覆蓋廣度、使用深度和數字化程度等一級維度;indit表示江西各市歷年經濟發展水平,用第三產業占GDP比例衡量;Lneduit表示江西各市歷年教育水平的對數,用普通中學在校人數(對數)衡量;orgit表示江西各市歷年的生態文明水平,用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衡量;medit表示江西各市歷年的醫療水平,用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每萬人)衡量;β0為回歸方程的截距;β1表示核心解釋變量DIFI對被解釋變量Rural的影響程度;β2、β3、β4、β5表示各控制變量對被解釋變量Rural的影響程度,εit為擾動項。

(四)描述性統計

江西省鄉村振興發展指數是本文的被解釋變量,用于反映江西省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情況;數字普惠金融總指數是本文的核心解釋變量;為檢驗穩健性,本文選擇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作為工具變量。同時,為避免出現異方差問題,使用普通中學在校人數對數、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對數、城鄉居民收入對數和城鄉居民消費支出對數。從表2可以看出,本次研究觀測值為121個,數字普惠金融指數的均值為0.570,在0.045與0.928之間波動,說明江西不同地區間存在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水平不平衡的問題;鄉村振興均值為0.358,標準差為0.122,說明江西鄉村振興發展情況整體較好,但地區間差異較為明顯;第三產業占GDP比例的均值為0.400,說明江西第三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占比較低;醫療衛生水平均值為49.59,標準差為12.91,說明各地區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每萬人)水平差距較大;生態文明水平均值為15.32,高于2021年我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說明生態文明水平較高。

四、實證分析

(一)江西省鄉村振興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測度

運用熵權法計算表1中構建數字普惠金融和鄉村振興指標體系,得到如表3所示的2011—2021年江西省11個設區市的數字普惠金融與鄉村振興指數。江西省各地市的數字普惠金融與鄉村振興發展水平在十年間得到了顯著提升,原因如下:一是在國家和江西省政府大力支持鄉村發展下,農村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及數字化平臺建設以及信用體系的建立取得了長足發展,對數字普惠金融普及、鄉村振興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基礎環境;二是2011年江西大部分地區的數字普惠金融和鄉村振興發展起點較低,容易形成高增長態勢。

數字普惠金融方面,2011—2021年江西數字普惠金融平均發展水平為0.5697,從2011年的0.0765增長到2021年的0.9087。目前江西省數字技術發展迅速,數字化與金融的結合在江西省也有著較好發展,這使得江西省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穩步提升。同時,不同設區市的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均呈逐年遞增趨勢,意味著江西省數字普惠金融正在迅速且均衡地發展。其中,2021年發展較好的地區是南昌市、景德鎮市和贛州市。

鄉村振興方面,2011—2021年江西鄉村振興發展平均水平為0.3577,從2011年的0.2072發展到2021年的0.5184,年均增長率達到13.65%。同時從空間層面看,均衡性也得到顯著提升,贛州市、上饒市和撫州市等鄉村振興落后地區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不同設區市間鄉村振興發展水平日趨接近。綜上所述,江西鄉村振興發展水平顯著提高,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成效顯著。

(二)數字普惠金融對江西省鄉村振興發展的影響

表4分析了數字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發展的影響?;貧w結果顯示,主要影響因素均在統計意義上顯著。首先,在加入經濟發展控制變量的情況下,數字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發展的邊際影響為0.1760,即數字普惠金融指數每增加1個百分點,其鄉村振興發展水平可以提高17.6個百分點。這說明數字普惠金融發展與鄉村振興發展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數字普惠金融能夠通過改變農戶收入結構[22],提升數字金融服務的方式促進農戶增收,提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另一方面,數字普惠金融具有更強的時空穿透力和低成本優勢,發達地區可通過空間溢出效應帶動鄉村振興事業建設較差的地區發展[23]。由此驗證假設1: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有利于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三)穩健性檢驗

1.改變解釋變量

為避免遺漏重要變量,選擇使用城鄉收入差距作為工具變量來驗證前文結論的穩健性,實證結論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在使用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作為工具變量控制內生性后,其對鄉村振興發展有顯著的正向影響(系數為0.1153,p<0.0100),產業結構水平對鄉村振興發展的邊際影響為正(系數為0.7699,p<0.0100),教育水平對鄉村振興發展的邊際影響為正(系數為0.0234,p<0.0500),醫療水平對鄉村振興發展的邊際影響為正(系數為0.0003,p<0.0100),均與前文基準回歸模型的回歸結果相符,表明本文的研究結果具有很強的穩健性。

2.改變被解釋變量

根據表4的研究表明,鄉村振興發展與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將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作為被鄉村振興發展指數的替換變量,進一步驗證上文結論的穩健性,進行實證分析得出結果如表6所示。其回歸結果顯示,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對鄉村振興發展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均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系數分別為0.1782與0.1630,p<0.0100),其余控制變量對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的邊際影響也與基準回歸模型的回歸結果相符,進一步證明了上文基本結論的合理性。

(四)異質性檢驗

1.按經濟發展水平分組,考察數字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發展的影響

表7結果顯示,數字普惠金融指數對鄉村振興發展的影響在高經濟發展地區和低經濟發展地區均顯著為正,且在低經濟發展地區的系數顯著高于高經濟發展地區(系數分別為0.2046與0.2093,p<0.0500),這說明隨著數字普惠金融水平提升,低經濟發展地區的鄉村振興發展可以獲得更高效的發展,這也與數字普惠金融服務低收入人群的發展目標相吻合。由此驗證了假設2:數字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的促進效應在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地區更顯著。同時,高、低經濟發展地區均可通過教育水平上的提升對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系數為0.0207與0.0823,p<0.0100)。鄉村教育在鄉村振興中具有基礎性、引領性、全局性作用。通過教育培養職業技術人才,提高鄉村居民的可持續發展意識與環境保護意識,能夠不斷改善鄉村居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從而實現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

2.按城鎮化水平分組,考察數字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發展的影響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要“統籌城鄉規劃建設,推動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推動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是我國著力破解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矛盾,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暢通國內大循環,夯實社會主義現代化基礎的重大戰略舉措。因此本文按城鎮化水平分組,以高城鎮化率和低城鎮化率為標準對樣本進行分類,進行實證分析得到回歸結果如表8所示。

表8回歸結果顯示,數字普惠金融對高城鎮化組和低城鎮化組的鄉村振興發展的影響均顯著(系數分別為0.2251與0.2371,P<0.0100),但數字普惠金融對高城鎮化率的鄉村振興發展的影響程度大于低城鎮化組(0.2371>0.2251)??赡艿脑蛟谟冢旱统擎偦M的地區由于數字基礎設施相對薄弱、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相對緩慢,難以適應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步伐,與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之間呈現出不協調關系,這與曾福生[24]提出的“數字普惠金融在發達程度較高的地區可以獲得更好的減貧效果”觀點相吻合。同時,農村與城鎮勞動力在社會保障、薪資待遇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農村經濟發展,從而導致鄉村振興發展的差距進一步擴大。由此驗證了假設3:數字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的促進效應在城鎮化水平高的地區更顯著。

五、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基于2011—2021年江西省11個設區市的數字普惠金融指數以及鄉村振興發展指數的面板數據,數據采用混合OLS模型,從宏觀視角研究數字普惠金融與江西省鄉村振興發展的關系,得到如下結論:

第一,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對江西省鄉村振興發展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即數字普惠金融能夠顯著提升鄉村振興發展水平,且增長速度呈放緩趨勢。

第二,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化水平在數字普惠金融對鄉村振興發展的影響中發揮著異質性作用。其中:(1)數字普惠金融對低經濟發展地區的鄉村振興發展水平影響較高,對高經濟發展地區則較低,但差異性較低。(2)數字普惠金融對高城鎮化地區的鄉村振興發展水平影響較高,對低城鎮化地區則較低。

(二)政策建議

1.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數字普惠金融平衡發展

江西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數字普惠金融的平衡發展對于農村地區的經濟繁榮發展至關重要。然而,實現這一目標,首先必須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江西農村地區的數字基礎設施包括移動互聯網普及和寬帶網絡覆蓋。只有通過增強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力度,擴大鄉村寬帶范圍,以及完善農村網絡基礎設施,才能確保農村居民都能享受到數字普惠金融的便利。

第一,提升江西農村地區的移動互聯網普及力度。江西鄉村振興戰略依賴于數字普惠金融的快速發展。然而,數字金融的充分應用和推廣需要強有力的數字基礎設施支持。為夯實這一基礎,需要提升江西農村地區的移動互聯網普及力度。加大基站建設和覆蓋范圍擴展,確保江西農村地區各個角落都能接觸到高質量的移動互聯網信號。這將有助于農村居民隨時隨地訪問數字金融服務,從而促進金融包容性;提供經濟實惠的移動互聯網套餐,使農村居民能夠負擔得起互聯網連接。這有助于降低數字鴻溝,讓更多人受益于數字普惠金融。

第二,加大江西農村地區5G建設。在數字時代,5G技術被視為數字普惠金融的未來。在江西農村地區,5G的廣泛覆蓋將為數字普惠金融提供巨大機會。完善5G網絡基礎設施,確保江西農村地區有穩定的5G網絡連接。這將鼓勵和推廣在農村地區使用智能手機的方式,提高農村金融效率;推廣智能終端設備,提供廉價的智能手機和其他終端設備,以降低農村居民的數字金融入門門檻;支持農村創新和創業,5G技術將為農村創新和創業提供支持。政府可以提供創新基金和培訓項目,鼓勵農村創業者利用5G技術開展創新業務。

第三,提高農民數字金融素養。數字金融的成功應用不僅僅依賴于基礎設施,還需要農民具備相關的知識技能和數字金融素養。開展金融教育項目,向農村居民傳授金融知識和技能,提高農民金融素養;建設培訓機構,提供數字金融培訓課程,幫助農村居民更好地理解數字金融工具;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組織數字金融知識普及活動,讓農村居民更容易獲取相關信息。

2.搭建數字普惠金融平臺,發揮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和收入增長作用

數字普惠金融平臺的搭建在江西鄉村振興戰略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這一平臺不僅有助于強化數字普惠金融對農村居民及地方企業的增收效應,還將推動實體經濟升級,提供就業機會,并實現持續性的收入增長。

第一,加強金融機構與科技公司之間合作,共同推動數字普惠金融平臺建設。金融機構可以利用科技公司技術資源,開發更多適用于農村地區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這種合作有助于提高服務質量和創新能力。

第二,建立數字身份認證系統。為提高平臺安全性,可以建立數字身份認證系統,確保農村居民和鄉村企業信息受到保護。

第三,推廣數字支付和小額信貸。以數字普惠金融平臺為基礎,面向農村群體重點推廣數字支付和小額信貸服務。數字支付的便捷性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小額信貸可以滿足農村企業的短期融資需求,促進經濟活動。這也將為農村創新者提供機會,激發更多創新活力,推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并推動實體經濟的升級。

3.增強金融法制化監管,規制數字金融風險

在江西鄉村振興戰略中,數字普惠金融作為關鍵推動因素之一,其發展需要更加強化的金融法制化監管。數字普惠金融領域面臨著諸多風險,包括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安全風險等。因此,建立健全的金融法制化監管機制至關重要,以確保數字普惠金融的可持續發展,同時規制潛在風險。

第一,利用數字技術加強監管。數字技術在金融法制化監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幫助監管部門更好地識別、監測和規制潛在風險;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監管部門可以實時監測數字普惠金融平臺上的交易和資金流動,發現異常情況并采取措施。這有助于規制潛在的金融風險,保護農村居民權益;運用區塊鏈技術建立透明的交易記錄,確保數字普惠金融平臺交易信息不被篡改。這有助于防范欺詐行為和確保交易的安全性。普及人工智能監管,監管部門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自動識別潛在風險,例如異常交易或不當行為。這有助于提高監管的效率和準確性。

第二,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金融法制化監管需要強有力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持。完善數字金融法規。監管部門應與相關機構合作,制定適用于數字普惠金融領域的法規,明確監管責任和權力,規制數字金融平臺的運營和行為;建立數字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確保農村居民在數字金融交易中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制定風險管理政策,明確數字普惠金融平臺應對不同類型風險的策略和措施,以確保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第三,促進自律和行業協作。金融法制化監管也需要金融行業自身的自律和協作。建立數字普惠金融行業協會,行業協會可以幫助制定行業自律準則,并協調不同機構的合作。這有助于行業的發展和規制;共享信息和經驗,不同數字普惠金融平臺和金融機構可以共享信息和經驗,互相學習,提高行業的整體水平;建立風險共擔機制,數字普惠金融行業可以建立風險共擔機制,共同應對系統性風險,降低潛在風險對整個行業的沖擊。

參考文獻:

[1]BRUHN M, LOVE I. The Real Impact of Improved Access to Finance: Evidence from Mexico[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14,(3).

[2]楊偉明,粟麟,王明偉.數字普惠金融與城鄉居民收入——基于經濟增長與創業行為的中介效應分析[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20,(4).

[3]王永倉,溫濤,王小華.數字金融與農戶家庭增收:影響效應與傳導機制——基于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的實證研究[J].財經論叢,2021,(9).

[4]Zou Fanqi,Li Tinghui,Zhou Feite. Does the Level of Financial Cognition Affect the Income of Rural Households? Based on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the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 Index[J]. Agronomy,2021,(9).

[5]Mohammed J I, Mensah L, Gyeke-Dako A.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J]. African Finance Journal, 2017,(1).

[6]熊德平,陳昱燃.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基于非均衡效應與門檻效應的實證分析[J].長白學刊,2020,(5).

[7]李牧辰,封思賢.數字普惠金融、數字門檻與城鄉收入差距[J].管理評論,2023,(6).

[8]黃倩,李政,熊德平.數字普惠金融的減貧效應及其傳導機制[J].改革,2019,(11).

[9]星焱.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的“紅利”與“鴻溝”[J].經濟學家,2021,(2).

[10]Malady. Consumer Protection Issues for 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 in Emerging Markets.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16,(2).

[11]鄒新陽,溫濤.普惠金融、社會績效與鄉村振興——基于30?。▍^、市)的面板數據[J].改革,2021,(4).

[12]葛和平,錢宇.數字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影響機理及實證檢驗[J].現代經濟探討,2021,(5).

[13]周立,陳彥羽.數字普惠金融與城鄉居民收支差距:理論機制、經驗證據及政策選擇[J].世界經濟研究,2022,(5).

[14]宋曉玲.數字普惠金融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實證檢驗[J].財經科學,2017,(6).

[15]韓錦綿,李嘉莉,白雄.數字普惠金融、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產業融合[J].農村金融研究,202,(11).

[16]陳熹.數字普惠金融服務中部地區鄉村產業振興的影響與機制研究[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5).

[17]王亞平,魏立乾,羅劍朝.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收入差距與農村經濟增長[J].統計與決策,2022,(18).

[18]徐明.城鎮化中的增長與城鄉消費差距——來自省際對口支援影響新疆發展的證據[J].產業經濟評論,2022,(5).

[19]王芳,胡立君.城鎮化對中國農村居民消費的影響及傳導路徑研究——基于收入效應和收入差距的多重中介效應檢驗[J].宏觀經濟研究,2022,(9).

[20]王媛媛,韓瑞棟.新型城鎮化對數字普惠金融的影響效應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21,(11).

[21]譚燕芝,李云仲,葉程芳.省域數字普惠金融與鄉村振興評價及其耦合協同分析[J].經濟地理,2021,(12).

[22]王永倉,溫濤,王小華.數字金融與農戶家庭增收:影響效應與傳導機制——基于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的實證研究[J].財經論叢,2021,(9).

[23]龐凌霄.數字普惠金融、農村減貧與鄉村振興[J].統計與決策,2022,(10).

[24]曾福生,鄭洲舟.多維視角下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的減貧效應分析[J].農村經濟,2021,(4).

Research on the Effect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Path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ssis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Jiangxi

Zhou Caiyun Jin Haoxuan

Abstract: Developing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in rural area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narrow the urban-rural gap,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Based on panel data from 11 prefecture level cities in Jiangxi from 2011 to 2021, this paper uses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to construct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Jiangxi.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Jiangxi. There is a significant heterogeneity in the impac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promotion effect is better in highly urbanized area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ccelerate the consolidation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Simultaneously build a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ial platform, fully leverage its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conomy and income growth; Strengthen financial legal supervision and avoid the emergence of digital financial risks.

Key words: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Rural revitalization; Digital infra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責任編輯:曹高明

猜你喜歡
數字普惠金融產業結構鄉村振興
數字普惠金融下的互聯網個人征信業務探索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數字普惠金融的縣域測度
數字普惠金融推動脫貧攻堅的優勢分析、具體實踐與路徑選擇
肯尼亞M—PESA發展經驗及其對我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啟示
基于產業結構對接的人力資源培養實踐與思考——以湖南省為例
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變動、技術進步與碳排放
中國解決產業結構問題從淘汰落后產能入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