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旅融合下贛粵運河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

2024-05-07 00:58陽達
老區建設 2024年3期
關鍵詞:旅游開發江西

陽達

摘 要:贛粵運河是一條有著千年歷史文化的黃金水道。自秦漢以來,國內逐漸形成了以大運河、長江、鄱陽湖、贛江和北江為南北縱向的水路交通要道,沿線的九江、南昌和贛州等也成為連接嶺南、中原和京城的重要節點城市。古代來往客商、文人等行走于贛粵運河,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產;近代以來,運河沿線也保留了眾多的紅色文化遺跡。由于文化景點關聯不多、宣傳力度不夠,贛粵運河及沿線的物質文化遺產在國內外的影響不大。在國內航運及運河交通備受重視的背景下,大力保護和開發贛粵運河江西段的物質文化遺產,在助力鄉村振興、加快省際文旅產業發展、打造贛粵運河文化品牌、推動江西融入長江經濟帶等方面都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贛粵運河;江西;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7544(2024)03-0073-08

贛粵運河是以江西的鄱陽湖、贛江和廣東的湞水、北江等水道為基礎,通過新開的人工運河,從而形成的一條溝通長江與珠江水系的水上交通大動脈。贛粵運河全長約1200公里,跨越贛粵兩省27個市縣,南昌、贛州、韶關、廣州等沿線城市歷史文化悠久,并且保留著豐富的歷史遺跡和紅色遺產。因而,提前保護和適度開發贛粵運河沿線的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可以推動兩省旅游產業的合作與發展,還可以更好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文化建設。

一、贛粵運河江西段的規劃及沿線物質文化遺產

贛粵運河在江西境內約為760公里,占河道總長的63%。贛粵兩省都有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特別是江西的歷史和紅色遺產特色鮮明。因而,贛粵運河的建設不僅可以很好地連貫國內水運體系,還能進一步推動省際旅游經濟的高速發展。

(一)運河規劃

隨著國內航運和交通運輸的發展,運河被納入了國家規劃。2013年,交通運輸部編制《主要水系間運河溝通規劃方案研究》,對贛粵運河的建設情況進行了明晰的規劃。2020年,《內河航運發展綱要》提出,“打通南北向跨流域水運大通道,建設新大運河,統籌推進長江、珠江、淮河等主要水系間的京杭運河黃河以北段復航工程以及平陸運河等運河溝通工程,形成京杭運河、江淮干線、浙贛粵通道、漢湘桂通道縱向走廊”,其中浙贛粵通道就包括贛粵運河和贛浙運河。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贛粵運河成為“四縱四橫兩網”國家水運交通網高等航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江西省出臺了許多相關政策,大力支持贛粵運河的建設。2020年,《關于推進交通強省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振興贛鄱千年黃金水道,建設世紀水運工程浙贛粵運河”,將贛粵運河的規劃和發展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2021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復實施《江西省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2021-2050年)》,“到2035年,全面提升贛江航道等級,建成袁河、昌江、修河、樂安河、贛江東河、信江西大河、貢江、撫河、博陽河、錦河、淥水等高等級航道,推進浙贛粵通道建設,力爭建成贛粵運河,基本形成‘兩橫一縱十支高等級航道網”?!疤嵘M江、信江通航能力,爭取鄱陽湖水利樞紐前期工作實現質的突破、贛粵贛浙運河前期工作取得積極成效”,被寫入2022年江西省《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江西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在優化綜合立體交通發展格局、構建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等方面,對贛粵運河建設作出更多的設想:“加快贛粵運河建設,打通江西省第二條水路出海通道,推動形成我國內河水運南北溝通新格局。做好浙贛運河重大問題研究和規劃控制,適時啟動建設,形成溝通信江水系與錢塘江水系的水運大通道,開辟東向出海新通道?!睆倪@些規劃可以看出,贛粵運河的建設是江西省未來重點打造的一個世紀工程,不僅著眼于構建國內航運的新格局,還放眼于創建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國際運輸水運通道。

由上可知,江西省在贛粵運河的開通、建設等方面提前做了大量的工作。贛粵運河不僅在社會經濟、航運運輸等方面有著重要影響,在帶動旅游文化、推動鄉村振興等方面也能發揮巨大的作用。因而,不論是國家還是省級層面,都在倡導交通與旅游等產業的融合?!秶揖C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大力推進交通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交通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加快國家旅游風景道、旅游交通體系等規劃建設,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自然風景線。強化交通網‘快進慢游功能,加強交通干線與重要旅游景區銜接。完善公路沿線、服務區、客運樞紐、郵輪游輪游艇碼頭等旅游服務設施功能,支持紅色旅游、鄉村旅游、度假休閑旅游、自駕游等相關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從而形成交通帶動旅游、旅游促進交通發展的良性循環?!蛾P于推進交通強省建設的意見》指出,要不斷深化交通與旅游資源融合發展,完善水上交通設施旅游服務功能,并鼓勵運輸企業發展旅游專線、觀光游輪等“運游結合”模式,提升交通旅游服務品質?!督魇 笆奈濉本C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也強調提高交通出行服務品質,特別是要開發水上旅游??梢?,交通設施的改善、服務質量的提升、出行方式的便捷以及水上旅游的興起,已經成為豐富旅游樣式、推動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運河沿線物質文化遺產

江西省位于長江中下游,江河密布、水系發達,形成了以鄱陽湖、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等河道為主的水運路線。古代江西的茶葉、瓷器等大多是從這些水道運往各地,海外進貢、商品貿易或產品外銷等也經常過境江西。商路的繁忙不僅帶動了城鎮的發展,還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跡。明清時期,河口鎮、景德鎮、樟樹鎮和吳城鎮因水運交通便利而成為“四大名鎮”,其中吳城鎮、樟樹鎮的發展就與贛粵運河息息相關。樟樹位于贛粵運河的中段,也是鄱陽湖—贛江水道的必經之路。吳城鎮在贛江、鄱陽湖和修水交匯處,交通位置更為重要,“江右食貨充盈,省會為最,次則如臨郡之樟鎮、南郡之吳鎮,皆百貨鮪集”[1]。吳城鎮、南昌和樟樹鎮都位于贛粵運河沿線,水路交通暢達,既是商品的集散地,也是商旅的必經地、文人墨客的??康?。因而,贛粵運河沿線城鎮不僅建有各地的會館、商號,還形成了望湖亭、白鹿洞書院、滕王閣、玉帶橋等著名的文化景點,以及吳城遺址、洪州窯遺址等歷史景觀??梢?,贛粵運河沿線城市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資源。

江西是一片紅土地,贛粵運河路線上的九江、南昌、樟樹、吉安、贛州等市縣,分布著廬山會議舊址、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八一”起義指揮部舊址、清江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中共贛西南第一次黨代會舊址、瑞金革命遺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舊址等景點,都有著輝煌燦爛的紅色歷史。此外,位于贛江之濱的紅軍渡、峽江會議、贛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等革命遺跡以及紅軍多次東渡贛江的歷史事件,包括近來規劃新開挖的人工運河信豐縣境內也有油山游擊隊交通站、新屋里毛澤東舊居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都是贛粵運河紅色文化的組成部分。尤其是近幾年來江西很多市縣圍繞當地紅色文化打造了新的景點,如南昌在贛江沿岸新建了“南昌艦”主題公園、建軍雕塑廣場、牛行車站與南昌起義展示館等紅色景觀群,既體現了革命文化在新時代下的繼承與發展,也很好地融入了以贛江為主體的運河旅游路線。

筆者初步統計了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江西省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分布于贛粵運河沿線的分別為68處和364處。具體如表1所示。

這些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多可以通過鄱陽湖、贛江等水路有機整合起來,如果加上信江、撫河等沿線的歷史遺跡,古建筑、近現代遺址等類別的數量就更多,能夠形成一個范圍更大的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圈。贛粵運河沿線的修水、南昌、樟樹、瑞金、于都等都是頗有文化特色的城市,而且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因而,整合贛粵運河沿線的歷史和紅色文化資源,也更易于打造運河水上旅游的品牌。

江西歷史文化遺產數量眾多、特色突出,特別是隨著旅游文化成為社會經濟增長的新態勢,在傳統運河與現代交通融合的背景下,“發展乘船游覽事業仍有相當的前景”[2]。贛粵運河的開通不僅可以有效地溝通全國航運路線,還可以更好地把運河沿線的歷史文化遺存聯系起來,從而形成一條既有歷史底蘊、又能體現紅色底色和文化教育特色的水路旅游精品路線。

二、贛粵運河江西段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江西和廣東及相關部門對贛粵運河開通的可行性進行了多次論證,但一直到近幾年才真正進入實施階段,充分說明了贛粵運河的開通面臨著諸多難題。開通運河不僅需要解決水文地理、生態環境等技術方面的問題,還要面臨里程長、造價高、耗時多等現實因素,這必然會對贛粵運河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造成一定的影響。此外,就江西的運河文化、社會影響和文旅推廣等具體情況而言,目前運河的開發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首先,贛粵運河的社會影響力不大。自秦漢以來,贛粵運河發揮著交通運輸和商貿往來的功能。在隋唐運河開通后,贛粵運河在南北交通中的作用更為明顯,“運河-長江-贛江-大庾嶺-廣州,這條被稱為‘京廣大水道的流通路線成為全國漕運和南北貨物對流的運輸線”[3]??梢?,贛粵運河是京杭大運河南延的又一條主要水道,同時也是連接廣州通往海外的重要通道。明清時期實現海禁政策,“一口通商”使得廣州成為中外商貿的世界港口,而從廣州進出口的貨物大多沿著贛粵運河進入鄱陽湖、長江和大運河北上。因而,贛粵運河成為海上絲綢之路向內陸延伸的紐帶??梢哉f,贛粵運河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發展史上的有機組成部分。大運河以及絲綢之路在國內外都已產生巨大的影響,而且在科學研究、社會效益和經濟價值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相對而言,贛粵運河知名度較弱,這明顯與其應有的歷史地位不符,導致社會關注度較低。所以,不論是運河物質遺產保護和利用,還是運河建設和文化運營等方面,江西在相關領域都缺少相應的發言權。在大運河廣受重視以及平陸運河等已開工建設的背景下,如果不提升贛粵運河的影響力,就難以形成廣泛的認可度,更無法重獲昔日“黃金水道”的美譽。江西段是贛粵運河的“重頭戲”,當前需要擴大贛粵運河在國內外的影響,才能使沿線的物質文化遺產受到更多的關注。只有講好驛路故事、傳播江西聲音,才能讓江西的運河文化走向世界。

其次,江西千年運河的文化品牌不響。江西歷史文化悠久,稻作文化、陶瓷文化、書院文化、戲曲文化和中醫藥文化等構成了極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實際上,驛路文化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秦漢時期到現代社會,鄱陽湖、贛江、信江等河道始終發揮著水路運輸的作用。特別是近些年來,各地在河道治理、航道提級和信息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許多的規劃,預計今后內河航運將會是水路交通發展的重要方向。從江西的角度而言,贛粵運河的歷史地位、社會影響和地域特色等并不亞于前述幾類本土文化。但是,千年驛路文化并沒有被納入重點建設項目,沒有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在“一帶一路”的大環境下,江西運河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化內蘊,自古肩負著中西文化交流與溝通的功能,在當代港口建設和內河、海運銜接上,勢必還會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古代江西地理位置優越,來往閩浙、嶺南和蜀中等其他地區驛路較多,故而除了贛粵運河沿線城市的歷史遺跡,還留有梅關古道、徽饒古道、茶鹽古道、廣豐古道等許多古驛路遺址,這些道路都是古代江西與周邊地區商業往來的見證,但很少引起大眾的關注。此外,“萬里茶道”也是江西千年運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叭f里茶道”是繼絲綢之路后又一條國際性的大通道,在江西境內的水路是沿信江到鄱陽湖再入長江,經過湖北、山西和內蒙古等地到蒙古、俄羅斯以及其他歐亞地區?!蛾P于加快文化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推進萬里茶道(江西段)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但未提及贛粵運河及其他驛路遺址,在政策層面上支持力度還不夠大。同時,作為京杭大運河的南延段、海上絲綢之路的內陸帶以及“萬里茶道”的重點區域,也并未形成一個特色鮮明的運河文化品牌,這應該是當下江西驛路文化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再次,運河沿線的景觀關聯程度不強。贛粵運河沿線分布著很多古色、綠色和紅色文化遺產,但并未形成文旅發展的合力。一方面,贛粵兩省運河沿線的文化景觀沒有很好地銜接,如梅嶺古道的江西段和廣東段都屬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是兩省之間有關運河和古道的旅游合作并不多。如果不打破文旅發展的壁壘,贛粵運河的物質文化遺產就難以實現省際之間的互動,社會經濟效益也就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同樣,贛浙運河或其他水道的文旅活動,也存在著跨省發展不順的問題,因而需要各省之間相互協作。另一方面,江西省內的旅游資源沒有很好地串聯。贛粵運河是一條縱向的水運航道,沿線城市擁有書院文化、八一文化、中醫藥文化等極富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但不論是紅色和古色的融合,還是市區之間景點之間的協同發展,都難以構成一個連貫、暢通的城市旅游體系。所以,省際之間的旅游資源很難共享,市縣之間也難以實現共通,全域旅游就很難落到實處。特別是贛粵運河開通之后,如果不能通過運河串連省際和省內的主要景點,構建起“‘點到‘線到‘面再到‘圈的立體交通網絡體系”[4],那么運河旅游的特色和價值就會大打折扣。因而,打造運河沿岸的景觀,景區之間相互協作發展,從而形成一條富有歷史文化和紅色教育特色的運河旅游路線,需要有關部門對贛粵運河的旅游保護和開發進行提前規劃。

最后,水上旅游宣傳力度不夠。江西地處內陸,但通過贛粵運河架起京城經大運河到嶺南、海外的通道,不僅方便了外使進貢,也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和外貿交易,因而有“黃金水道”的美譽。目前廣東、福建和湖北等省大力對驛路進行保護、開發和宣傳,不僅成立了驛路沿線的城市聯盟,還舉辦各種大型的國際學術會議,也與研究機構和高校建立了相應的研究院。因而,其在海上絲綢之路、“萬里茶道”的驛路文化建設與宣傳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相對而言,在學術研究和社會實踐方面,江西對驛路的重視程度和宣傳力度明顯不足。江西不僅參與或組織高端運河學術活動較少,全民性的驛道活動也不多,特別是水上旅游也只停留在某些有名的景點或某一段河道,沒有形成一條全域性的水上旅游線路。江西驛路特色明顯,如宋元以后江西的瓷器就通過運河及相關水路銷往各地、走向世界,“宋元時期,江西瓷器產品外銷的途徑主要是水路航運,次為水陸路兼程。其中一條由昌江流經贛江,再由鄱陽湖入長江,經明州(寧波)、泉州等大港出海,外銷日本、南洋群島和阿拉伯一帶……再一路是由贛州貢江啟運,經短途陸路入湞水至廣州出?!保?],這兩條路線都與贛粵運河有關,也可算是古代江西文化“走出去”最重要的例證,還可以對外銷路線和文旅產品進行創造性轉化,使其在國際上產生一定的影響。此外,王勃、蘇軾、湯顯祖、林則徐等文化名人都曾行走于贛粵運河,留下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因而,贛粵運河可以打造集教育、旅游和觀光等為一體的精品旅游路線,同時也可以把分散的景點聯系起來。但是,這些水上旅游的亮點都沒有體現出來,而且結合水路宣傳城市旅游的范例也不多,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江西省內這些曾經繁忙輝煌的水路。所以,水上旅游、驛路的開發與保護也就難以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

贛粵運河及江西境內的其他水路在歷史上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當下對沿線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還存在不少挑戰。因而,運河文化要形成規模和品牌,就要對原有的歷史文化進行創新和發展,提升江西運河的影響力,才能更好地進行旅游開發,從而打造出一條既有歷史內涵又有紅色印記的運河精品路線。

三、贛粵運河江西段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的措施

贛粵運河沿線城市的文化遺產數量多、范圍廣,而且歷史悠久,尤其是紅色特征非常鮮明。運河作為一種“活態遺產”[6],不僅是歷史文化的見證,而且在現代交通運輸、鄉村休閑旅游等方面仍然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因而,贛粵運河的開通,既可以更好地銜接贛粵兩省的文化旅游景點,也能使兩省沿線城市的物質文化遺產形成互動,從而達到絕佳的旅游效果。

首先,加強制度管理,做好合理規劃。贛粵運河建設處于準備階段,許多文化遺產應以保護性開發為主。一方面,如果在贛州和韶關兩地的交界處開挖人工運河以連接贛江和湞水,梅關和古驛道等遺跡屬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那么類似的歷史景觀需要提前做好保護;另一方面,贛粵運河建成之后,贛江—鄱陽湖沿線城市的景點就可以通過水上交通進行串聯,有必要對旅游線路重新進行規劃?;诖?,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制定運河保護和旅游開發的相關政策。制度層面,遵循國家文物保護相關法規,貫徹“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沿線各地應出臺運河管理辦法,分層級、區域進行管理,系統地保護沿線歷史文物。文物保護層面,劃定運河沿線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范圍,并在保護國家級和省級重點文物的基礎上,進一步圈定市縣級具有代表性的歷史遺跡,對未入選而具有很高價值的文物也要加以保護或者修繕,并對沿線重要的瀕危文物進行搶救性保護。旅游規劃層面,應當把贛粵運河作為旅游經濟發展的一個重點,圍繞運河設計不同的旅游路線,并打造具有特色的運河城市、歷史古鎮和特色街道。此外,可通航的運河和需要擴建的河道,也應并入航運管理。只有對運河沿線文化遺產進行有效的保護,并將運河旅游納入各地的文旅規劃,才能更好地發揮運河在經濟、文化和交通等方面的作用。

其次,完善水上交通設施,推進“交”“游”融合?,F代交通是旅游快速發展的先決條件,通暢發達的交通不僅能使鄉村游旅、特色旅游等“活”起來,而且可以更好地帶動各地的文化產業和經濟發展。目前贛粵運河段已經形成小范圍的水上旅游路線,如九江的“潯陽江號”、南昌的“滕王閣游輪”等。但是,這些游輪只是提供區域性的游覽觀光服務,且游輪數量不多,市縣之間并未形成一條完整的水上旅游交通路線。因而,需要加快贛粵運河沿線的港口或碼頭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河道清理力度,提升水上交通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積極發展內河游輪模式,形成集觀光旅游、商務會議和餐飲娛樂等為一體的水上旅游線路。同時,還要推進沿江風景帶水上公交巴士的建設,更好地打造運河兩岸的文化景觀。此外,積極探索水路+公路、水路+鐵路等多樣化的旅游方式。如在南昌到鄱陽湖南磯濕地自然保護區的省道基礎上,繼續建設環鄱陽湖旅游公路,形成騎行、自駕與游輪等混合的旅游模式。另外,滬昆高鐵、京港高鐵、昌贛客運等多條鐵路貫穿江西境內,便利的出行方式帶來了大量的旅客,需做好火車站與水上碼頭的公交專線對接。水上交通不僅可以推進旅游產業的發展,而且游輪及相關的文旅活動也會成為旅游路線的一大特色。

再次,重視區域旅游產業,實現地區協同發展。因為水運成本低、運量大,相比陸運也更為綠色環保,所以,隨著社會經濟和商品物流的高速發展,水上運輸成為一種重要的貨運方式,各地也利用河道或新挖運河以連接國內水系或打通出???,如安徽的江淮運河、廣西的平陸運河等。2022年,京杭大運河實現了百年來首次全線通水,這條曾經最為繁忙的水道又將發揮新的運輸功能,也會更好地帶動國內水路航運的飛速發展。就江西省而言,除了贛粵運河,江西還在著力打造湘贛運河和浙贛運河等省際水路干線。廣東、浙江和湖南都是經濟發達的省份,如果三條運河能夠很好地貫通,那么既可以形成一個區域性的南方運河文化圈,對于江西的產業升級轉型以及拉動經濟增長等方面也會產生極為重要的作用?;浾阆嫒〉募t色遺跡和歷史文化十分豐富,運河的開通必然會激發贛、粵、浙、湘四省旅游市場的巨大潛力。所以,應借助運河的水上交通功能,積極探索省際之間的精品旅游路線,實現鄰省之間旅游效益的最大化。在省際航道的基礎上,開拓國內航道的游輪市場,能夠更好地構建各省旅游產業新格局。有研究者初步估算贛粵運河潛在的旅游收益,“粵贛運河催生的運河旅游以自然遺產、生態旅游的人數將持續增多,將為粵北及江西省增加旅游人次約500萬人次/年,增加旅游收入約50億元/年”[7]。此外,省內也要強化沿線城市之間的旅游互動,充分論證袁河、昌江、信江、撫河等河流作為旅游航道的可行性。加強省際與省內運河的貫通,在服務革命老區經濟建設、促進城市交流、推動旅游產業融合等方面都有著重要影響。

最后,提升本土優勢,擴大運河影響。2014年,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此后,絲綢之路、萬里茶道等古道都已成功申遺,國際影響力日益擴大。贛粵運河是京杭大運河南延的重要通道,也是古代國內航運和海外貿易的黃金水道,其中贛江、信江等水道依然發揮著古運河的內河航運作用。根據《江西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江西省內河航道與港口布局規劃》等交通規劃,到2035年,江西將基本形成“一縱兩橫十支”的高等級航道網,其中“一縱”是指贛江及贛粵運河,“兩橫”則是長江江西段、信江及浙贛運河。贛江及贛粵運河沿岸的物質文化遺產前文已述及,信江及浙贛運河沿線也分布了大量的紅色和歷史遺跡,如鵝湖書院、上饒集中營舊址、河口商鋪會館、石塘整編舊址群等國家級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西是紅色文化圣地,南昌、井岡山、瑞金等是運河沿線城市,需要打造運河與紅色結合的旅游文化品牌,形成“運河+紅色”的特色。此外,白鹿洞書院、滕王閣、梅關和古驛道等位于贛粵運河沿線城市,因而又可以形成千年運河與千年書院、名樓、驛道等具有江西特色的文化標志。同時,充分利用運河及其相關遺跡,積極申報國家級和世界級的文化遺產。通過歷史文化提升文旅內涵,“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旅游和交通等領域的深度融合和創新。不論是贛粵運河還是浙贛運河,只有將江西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融入運河旅游規劃,創建本土特色品牌,才能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總的來說,贛粵運河經過千年的歷史積淀,造就了沿線眾多的文化景觀,并與紅色革命遺跡組成了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因而,贛粵運河的開通及沿線旅游的開發,在助力鄉村振興、加快省際文旅產業發展、打造贛粵運河文化品牌、推動江西融入長江經濟帶等方面都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陳鼒修,吳彬纂.(同治)德化縣志:卷十四[M].清同治十一年刻本,1872.

[2]胡迎建.贛鄱水運文化史[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9.

[3]張小谷,高平.鄱陽湖地區古城鎮的歷史變遷[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

[4]黃細嘉.省級邊界地區旅游開發障礙因素及其促進策略——以江西與周邊省份為例[J].南昌大學學報,2016,(6).

[5]余家棟.江西陶瓷史[M].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

[6]單霽翔.“活態遺產”:大運河保護創新論[J].中國名城,2008,(2).

[7]高嵩,焦芳芳.贛粵運河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中國水運,2020,(3).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Around the Jiangxi-Guangdong Canal?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Transportation and Tourism

——Take the Jiangxi Section as an Example

Yang Da

Abstract: The Jiangxi-Guangdong Canal is a golden waterway with a thousand year of cultural history. Since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China has gradually formed waterway transportation arteries with the Grand Canal, Yangtze River, Poyang Lake, Ganjiang River, and Beijiang River as the north-south longitudinal route. Along the routes, Jiujiang, Nanchang, and Ganzhou have also become important node cities connecting Guangzhou, Central Plains, and the capital. In ancient times, merchants and literati traveled alone the Jiangxi-Guangdong Canal, leaving behind a lo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Since modern times, numerous red cultural relics have also been preserved along the canal.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ultural attractions and the lack of publicity, the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around the Jiangxi-Guangdong Canal has little influence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high attention paid to domestic shipping and canal transportation, vigorously protecting and developing the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Jiangxi section of the Jiangxi-Guangdong Cana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ssis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provincial cultural and tourism industries, building the cultural brand of the Jiangxi-Guangdong Canal, and promoting Jiangxi's integration into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Key words: The Jiangxi-Guangdong Cana; Jiangxi; 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development

責任編輯:嚴玉婷

猜你喜歡
旅游開發江西
Discovery of a wild, genetically pur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reates new conservation opportunities
6.江西卷
江西完成老舊小區改造367個
3.換裝
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探析
不同類型旅游景區管理模式的對比分析
慶陽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路徑分析
武當山道教文化資源旅游開發研究
鳳凰古鎮旅游開發與生態保護
旅游開發對納孔村布依族傳統文化的影響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