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依法治國”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研究

2024-05-07 13:32付卓婧
大學·教學與教育 2024年3期
關鍵詞:習近平法治思想思想道德與法治全面依法治國

付卓婧

摘? 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理論指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法治教育板塊中重要的講述內容,“思想道德與法治”體現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義和科學方法。文章圍繞“全面依法治國”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從融入的重要意義、融入路徑以及融入的具體內容三方面進行論述,以期為全面提升大學生法治素養提供教學素材及方法。

關鍵詞:全面依法治國;習近平法治思想;“思想道德與法治”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08-0008-04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2020年11月,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首次明確提出“習近平法治思想”。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總體要求,[1]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實踐中的體現?!八枷氲赖屡c法治”課程,是新時代青年在大學里的第一堂思政課,內容涵蓋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教材本身體現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義和科學方法,是大學生思政課中與習近平法治思想聯系較為緊密的課程。在教學中,應當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課堂主陣地,創新實踐教學,引導學生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的重要意義。

一、“全面依法治國” 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要意義

(一)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重要指導思想

習近平法治思想提出了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系統性理論,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與中國具體實踐的結合,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新發展;總結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法治建設的經驗,其中蘊含著中華民族精神,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同中華民族優秀法律文化結合的產物。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黨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導下,制定的治理國家的重大戰略。習近平法治思想通過論述法治能夠“堅持黨的領導的優勢、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優勢、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優勢、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優勢”,論證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優勢,為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提供了正確的政治導向,加深了學生對全面依法治國必要性的理解。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在實踐中促進了社會穩定,推動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增強了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理解。同時,主張運用法治手段解決道德領域出現的突出問題,[2]在實踐中詮釋了德與法的關系,是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最生動的教學素材。

(二)“全面依法治國”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法治精神進課堂的重要素材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推進法治建設單獨開設專章論述,這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高度重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并進一步指出下一步的方向和目標:“我們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保?]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四大主要任務: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扎實推進依法行政;嚴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設法治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這四大主要任務,體現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義,即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的“十一個堅持”中的“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法治精神進課堂,必須與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緊密融合,只有在深刻理解二者的基礎上,才能真正理解黨的二十大報告法治精神,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任務。

(三)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材與“全面依法治國”緊密相連

全面依法治國中的重大關系之一即為正確處理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關系。法律和道德是社會治理的重要規范,習近平法治思想闡述了法律與道德、法治和德治的辯證關系,將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輔相成,共同維護社會秩序。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針對新時代大學生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各種道德問題與法律問題,開展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道德觀、法治觀教育,全面提高新時代大學生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做到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長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教材內容與習近平法治思想緊密聯系,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依法治國”進校園的重要載體,是新時代大學生理解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的“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教育素材。

二、“全面依法治國”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的主要路徑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學與中國共產黨百年法治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從理論和實踐上闡述了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與之相呼應,“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也應當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發揮理論課堂和實踐課堂兩大課堂主陣地作用,使學生不僅在思想上能夠理解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還能親身感受道德和法律在學習、生活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一)“全面依法治國”在理論課堂的融入路徑

專題講述中穿插“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介紹,為學生充分理解“全面依法治國”奠定思想基礎。在課程開篇,引入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來源于實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大學生要在為人民群眾服務、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過程中實現人生價值,與歷史同向,與祖國同行,才能建功新時代。因此在“人生觀”專題講述中,應當從理論高度講透“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區別于資本主義法治的根本所在。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一切為了人民,公正司法保護人民,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才能維護人民的權益,滿足人民的愿望;一切依靠人民,只有全民懂法守法,才能建設法治社會。新時代大學生要領會全面依法治國的含義,充分認識到實施全面依法治國,要依靠人民實現,只有全體人民信仰法律,自覺遵守法律,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才會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才能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秉持全面依法治國理念,才能夠順應歷史潮流,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實現個人價值。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題講述中,將習近平法治思想“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要義與國家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與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追求緊密聯系。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即人民當家作主。黨領導人民實行的民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法律的制定和實施、憲法所保證的人民權利,都是法治保障民主的體現。自由是保障人民的自由,既受法律保障,也受法律制約,是法治框架下的人民自由。平等,是保證人人都能公平行使社會權利、分享社會成果、共同富裕、共同發展。公正,意為公平正義,在社會各層次、各方面體現人人機會平等、過程公正、結果公平,從而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通過案例教學,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習近平法治思想來源于法治實踐,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百年法治實踐中,司法領域涌現出很多法治人物、典型案例。如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鄒碧華,崇法尚德,踐行黨的宗旨、捍衛公平正義,他的事例是司法為民的生動佐證,也是忠誠敬業、為民服務的先進事例。在理論講述中,通過引入他的事例,可以幫助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科學的人生價值觀。

除了先進人物事例的介紹,還可以引入貼近大學生生活的事例,引導他們對現實的思考。如電影《我不是藥神》故事原型“陸勇案”,陸勇2015年被提起公訴的罪名之一即為“銷售假藥罪”,《我不是藥神》上映首日票房超3億元(貓眼數據),其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引發了全國上下的普遍關注。陸勇所出售的藥品因價格便宜,延緩了很多白血病患者的病程,但其行為違反了法律規定,這一現象引起了立法部門的注意,人民群眾的呼聲推動了相應的立法修訂。該案例反映了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上,法律著力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應強烈的突出問題,滿足人民群眾對法治的期待,增強人民群眾的滿足感?!耙讶罕姾袈曌鳛榈谝恍盘?,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使法律及其實施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利、維護人民利益、有力保障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p>

(二)“全面依法治國”在實踐課堂的融入路徑

習近平法治思想傳承中華法系的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來源于我國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不僅能夠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理論課堂,還能夠融入實踐課堂。在課外實踐中,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紅色資源,挖掘其中的法文化元素,經過師生合作梳理,將上海紅色文化中可能蘊含法律故事的紅色景點、物件、人物等資源進行分類,與理論教學內容匹配,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主線,其中包括:魯迅紀念館,主要蘊含中國傳統法文化,在他的小說中宣傳法制思想,對舊中國的“法制”進行了諸多思考。中共一大會址,參加中共一大的黨代表中,有董必武、李達等為新中國法學研究和實踐做出重大貢獻的學者。毛澤東故居,毛澤東是新中國第一部憲法主要起草人,為新中國建立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礎。中共二大會址,中共二大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第一部黨章,以章程的形式第一次詳細規定了入黨條件和入黨手續。龍華烈士陵園,在緬懷英雄烈士的同時可以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了解立法過程以及立法初衷。上海市禁毒科普教育館,在禁毒宣傳教育的同時了解《禁毒法》。學生參觀走訪后,在紅色文化景點、物件和人物的故事基礎上,結合理論教學內容,查閱圖書、影像資料,深入挖掘紅色資源背后蘊含的法律故事,形成圖文并茂的實踐報告。

三、“全面依法治國”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的主要內容

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導下,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務之一,即為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材第六章回答了全面堅持依法治國必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上運行以及怎樣推進全面堅持依法治國。

在此部分的講述中,教材首先強調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其次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五點先論述了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必須遵循的原則,最后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三點論述了全面依法治國的途徑,并著重強調了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

(一)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全面依法治國必須遵循的原則

全面依法治國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在法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社會主義法律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其根本特征是堅持黨的領導,這樣能夠保證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法律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在講述中要結合習近平法治思想十一個堅持中的“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將社會主義法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相聯系,講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和人民主體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法治領域的體現,傳承我國歷史文化傳統、法治實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保障。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體現的是全面依法治國為了人民,即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和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人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受到憲法和法律的保護。

(二)建設法治中國是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途徑

全面依法治國涉及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包括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大工程。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基本方略,依法執政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各級政府活動的基本準則,三者的共同目標是確保黨領導人民管理國家,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強調的是國家治理的各方面要以憲法為基礎,憲法是判斷一切行為是否合法的最高標準。[4]依法執政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兩大支柱,依法執政是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領導的重要抓手,依法執政的首要任務是依憲執政,堅持黨在憲法范圍內活動的憲法原則,能夠保障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加強黨內法規體系建設,與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統籌推進。依法行政是各級政府活動的基本準則,是依法治國的重要支柱,要求政府行使職能有法律依據,決策過程程序正當,執法過程公正文明,權力受到法律的監督和制約。

(三)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依靠人民。大學生是未來國家建設的棟梁,教材分“積極培養法治思維,理解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提升法治素養”[5]論述養成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習慣的重要性。在此部分的講述中,要結合習近平法治思想十一個堅持中的“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強調堅持全民守法,讓法治成為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培養法治思維,包括“法律至上、權力制約、公平正義、全力保障、程序正當”等內容,重在信仰法律,堅持公平正義。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重在全社會樹立法律權威,增強大學生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提升法治素養,重在增強大學生的規則意識,讓法治精神在大學生的腦海里扎根,在走向工作崗位后,時刻保持對法律的敬畏之心。

參考文獻:

[1]習近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0.

[2] 《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編寫組. 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300.

[3]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23:282.

[4] 本書編寫組. 黨的二十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M]. 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學習出版社,2022:118.

[5] 本書編寫組. 思想道德與法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231.

(責任編輯:黃文波)

猜你喜歡
習近平法治思想思想道德與法治全面依法治國
分學科教學視閾下的“思想道德與法治” 課的教學改革探索
攀枝花三線精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實踐路徑
試論高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改革的策略
高校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提高的策略研究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的特征與時代價值研究
論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鮮明特征
論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論創新
基層檢察院規范司法行為的實現路徑
領導干部為官做事為什么要緊握法律戒尺
全面依法治國環境下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