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略引領,做好小學美術幼小銜接

2024-05-07 10:39俞毓龍
教育界·A 2024年8期
關鍵詞:幼小銜接學習能力小學美術

【摘要】現階段的美術教學中存在幼兒園與小學“各自為政”的現象,導致二者之間嚴重脫節,學生在進入小學后無所適從。美術教師如果不加以關注,勢必會挫傷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打擊學生學習美術的自信心。對此,小學美術教師要主動尋找幼兒園與小學美術教學之間的銜接點,做好幼小銜接工作,讓學生感受美術課堂的魅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幼小銜接;學習能力;課堂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莆田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幼小銜接專項課題“幼小美術課程銜接的內涵建設與策略”(立項編號:PTJYKT22366)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俞毓龍(1967—),男,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麟峰小學。

對于剛進入小學的學生來說,陌生的環境會讓他們豎起“心墻”,對周圍的一切抱有排斥、抵觸情緒,在美術課堂上也是如此。如何讓學生維持繪畫熱情和學習美術的活力,是美術教師需要解決的難題。學生在繪畫方面有自己的想法,當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能夠體會到美術學習活動的樂趣時,他們會積極主動地參與美術課堂。對此,教師應有效銜接幼兒園與小學的美術教學工作,全面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多元化的策略,綻放美術課堂的光彩。

一、巧法妙用,提升自學能力

建構主義認為,有效學習是學生基于原有的經驗構建知識的過程,是一種有意義的學習。教師要巧妙運用各種有效策略,整合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內在驅動力,使其主動學習、自主探索,提升學生的自學意識、自主學習探究能力。

(一)以預習為紐帶,發展學習能力

學生在幼兒園較少自主預習美術知識。在小學美術課堂上,學生如果不預習,而是直接參與學習活動,會被難度較高、內容較多的美術知識“嚇退”。教師如果只是簡單地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引導學生對教材上的美術知識進行預習,會增加學生的預習難度,難以讓學生融會貫通教材上的美術知識。對此,教師應將預習環節當作幼小銜接點,為學生引入預習學案、微課等多元化的預習資料,以便學生輕松地完成預習任務,提升學習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美術一年級上冊“會動的小紙人”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先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簡單的分析,明確小紙人的特點、制作方法等是學生需要著重掌握的基礎知識。隨后,教師基于這一內容進行預習學案、微課的制作,并結合低年級學生的需求,在預習學案中添加趣味性的語言和動畫等,讓預習過程變得更加有趣。在制作完預習學案和微課后,教師將其分發給學生,讓學生通過翻閱教材、瀏覽微課、填寫預習學案的方式,完成對本節課知識的自主學習。之后,教師利用線上渠道,向學生分發電子問卷,以便根據學生填寫問卷的情況,判斷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接著,教師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細節。例如,通過問卷調查,教師發現學生對小紙人的制作步驟仍舊存疑,于是在上課時著重講解這部分內容,在精準答疑中減輕學生的負擔。

教師開發多元化的預習資源,能降低學生的預習難度,使學生自主學習美術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以網絡為媒介,拓展學習渠道

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在未來離開課堂、離開教師后,也能運用所學方法自主學習。在美術課堂上,為了讓學生從幼兒階段逐漸過渡到小學階段,教師應當主動為學生創造自學的機會,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成為學生的知識寶庫。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時,教師要以互聯網為媒介,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指導學生利用互聯網搜集更多的美術知識,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

比如,在人教版美術一年級上冊“魚兒游游”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利用網絡渠道,了解小魚的形態”的任務,鼓勵學生使用互聯網了解魚的形態。教師可以進行示范,讓學生掌握上網檢索知識的途徑和方法。在學生完成網絡資源的搜集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擔任“小老師”,分享自己搜集的資料,促使學生在相互分享中拓寬視野,了解更多小魚的外形。

網絡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伙伴”。教師讓學生將互聯網當作獲取知識的媒介,從互聯網中獲取相關的美術資料,能夠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技巧,提升學習能力,形成自學意識,學會利用互聯網解決問題。

二、以趣為基,激發學習興趣

關注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是開展高效教學、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有效舉措。因此,在幼小銜接背景下的美術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性格特征出發,以他們的心理需求為切入點,整合有趣、能夠吸引學生眼球的資源,把它們納入美術教學,讓學生獲得新奇的感受,迸發學習活力。

(一)引入游戲,活躍學習氛圍

大多數教師對游戲活動持有偏見,認為游戲活動是“偷走”學生時間、精力的小偷,無法為學生帶來有益的成長養分[1]。然而,現階段,幼兒園正在推行課程游戲化理念,許多幼兒園開始進行學習活動的游戲化設計,讓幼兒在玩樂中學習知識。在小學低年級的美術課堂上,教師要積極借鑒幼兒園的教育理念,主動圍繞美術課的教學內容,設計游戲化的活動形式,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知識,進一步體會美術課程的精彩與魅力。

例如,在人教版美術一年級下冊“影子的游戲”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前利用手電筒、透光紙等材料制作燈箱,為之后的教學做準備。在正式上課時,教師向學生出示燈箱,并與學生進行互動:“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新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小精靈,大家一起來熟悉一下‘小精靈好嗎?”當學生將目光放在燈箱上后,教師調動學生參與游戲活動的興趣:“讓我們一起來揭曉‘小精靈的秘密吧!”隨后,教師為學生設計揭秘游戲,并講述游戲規則:“一名學生上到講臺,通過觀察燈箱中動物的剪影,判斷燈箱中的剪影是什么動物。隨后,這名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動作對燈箱中的動物剪影進行描述,讓其他學生進行猜測?!痹趯W生明確游戲規則后,教師鼓勵學生參與游戲活動:“有誰是‘小勇士,敢于看看‘小精靈的肚子里有什么?!睂W生爭當“小勇士”,主動參與游戲,通過游戲逐步揭開光影的秘密。

教師巧妙利用游戲活動,優化學生學習美術的方式,能夠讓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更順暢,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美術知識。

(二)走出室內,開放學習空間

在幼兒園,許多教師會開展戶外游戲活動,引導幼兒觀察生活,深刻體會美術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聯。在小學階段,教師也應當主動搭建生活和美術課堂的橋梁,讓學生立足實際生活展開學習,消除學生對美術課的陌生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在美術教學中開展幼小銜接工作時,教師可以借鑒幼兒園的教學策略,帶領學生到室外進行觀察、分析,使學生親身體驗,產生美術創作的欲望,從而讓美術課的學習不再突兀。

以人教版美術一年級下冊“走近大自然”一課的教學為例。在上課時,教師引導學生:“今天,讓我們一起走出教室,走向校園,看看校園里都有哪些自然美景吧!”學生被新穎的學習方式所吸引,主動跟隨教師的步伐,走進校園,探尋美景。在欣賞校園美景的過程中,有的學生看到地上的落葉,向教師提問:“老師,這些落在地上的葉子直接被人掃走很浪費,我想把這些葉子收集起來,制作成一幅畫,可以嗎?”在聽到學生的提問后,教師露出贊許的表情,并引導其他學生思考:“有的同學想要將地上的落葉撿起來制作拼貼畫,這一想法非常好,其他人對地上的落葉有沒有什么新的想法呢?”學生們提出更多的美術創作想法。在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師鼓勵學生:“請大家從校園中收集多種多樣的自然材料,自主開展美術創作吧!”

教師承接幼兒園的教育思想,帶領學生走出室內、走向戶外,能有效拓寬學生的學習場所,讓學生獲得新穎的學習體驗,從戶外獲取美術材料,在美術創作中呈現別樣風景。

三、多措并舉,助長學習信心

(一)教師鼓勵,增強自信

在幼兒園,幼兒不用面對測驗和考試,沒有心理上的負擔,可以盡情開展游戲。但是,在進入小學后,家長之間的攀比、升學的壓力,都讓學生畏懼課堂。同時,受學習背景、成長經歷的影響,學生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部分學生開始出現不自信的狀態,在教師提出美術創作的要求時,會下意識地拒絕。教師在學生心里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教師的肯定和鼓勵能夠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激發學生積極的美術情感。因此,教師要在美術教學中多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人教版美術一年級下冊“有趣的半圓形”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向學生提出“哪些東西是由半圓形組成的”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問題。有的學生輕松地說出“七巧板中有半圓形”“生日蛋糕上有時也有半圓形的裝飾”等答案,而有的學生面露難色,遲遲想不出哪些物品包含半圓形。這時,教師鼓勵回答不出問題的學生:“老師相信你,再想一想,你一定可以想出哪些物品是由半圓形組成的?!薄翱纯瓷磉叺奈锲?,你這么聰明,一定可以發現一些蛛絲馬跡?!睂W生得到教師的鼓舞,主動將目光放在周邊的物品上,嘗試發現周圍的半圓形。在學生指出“書包上有半圓形的裝飾”后,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你真棒!”“你觀察得非常仔細?!睂W生感受到教師的認可,逐漸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之后,教師組織學生觀察半圓形,并鼓勵學生探究半圓形的特點。在教師的支持和肯定下,學生充分享受學習的過程,真正卸下對美術課的防備之心。

剛進入小學的學生存在自信心匱乏的情況,他們不愿意在課堂上展示自己。教師的鼓勵猶如一針強心劑,能讓學生的學習活力“復燃”,讓學生主動投入美術課堂,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搭建平臺,展示成果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在逐步克服以自我為中心,走出自己封閉的世界,積極地與他人進行溝通。在這一階段,學生的思維往往較為活躍,且學生具有較強的創造力,能夠看到事物的多樣性[2]。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具有強烈的表達欲望,希望自己的作品被他人認可。美術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當學生完成美術課程學習后,往往能取得一定的美術創作成果。這一成果是學生創造才能、美術綜合素養的集中體現。對此,教師可以搭建平臺,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使學生在他人的肯定中樹立學習美術的自信心。

比如,在人教版美術一年級上冊“小掛飾”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尋找與眾不同的材料,制作創意掛飾。在學生制作完成后,教師搭建“展我風采”平臺,鼓勵學生在平臺上展示自己制作的掛飾。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介紹自己制作時的靈感來源以及自己收集材料的過程。有的學生說:“我想要制作出能發出靈動的響聲的掛飾,于是收集了鈴鐺等材料。在正式進行制作時,我想讓鈴鐺與整個掛飾融為一體,于是便有了現在的設計……”隨后,教師開展互評活動,讓學生相互點評對方作品中的優點,增強學生美術創作的信心,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美術創作活動。

有效、創新的評價環節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結合美術課的特色,創新評價模式,能讓學生基于同伴的視角,肯定自己的創造才能,從而更加自覺地參與美術創新活動。

結語

總而言之,做好幼小銜接工作能夠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有效激發學生的美術創作潛能,保持學生學習美術的活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教師要認識到幼小銜接教育的重要性,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探索更多的幼小銜接方法,搭建幼兒園與小學美術教學之間的橋梁,讓學生從幼兒園穩步過渡到小學,在美術世界中遨游。

【參考文獻】

[1]陳靜靜.“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探析[J].小學生(上旬刊) , 2022 (12):46-48.

[2]唐志.談“幼小美術課程銜接”的內涵建設與策略[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4(9):66-67.

猜你喜歡
幼小銜接學習能力小學美術
簡談大班幼兒跳繩能力的培養
重視“幼小銜接”幼兒教育更出彩
小學數學教學淺析(二)
中學數學教學方法初探
學業導師制對本科生學習能力和素質教育造成的影響
高中語文教學探微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農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關于小學美術勞技課程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