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智學校生活數學“常見的量”的教學實踐與思考

2024-05-07 10:39鄭國花
教育界·A 2024年8期
關鍵詞:生活數學培智學校教學策略

【摘要】培智學校是幫助特殊學生學習生活常識,培養特殊學生自尊、自信和自強等品質和關鍵能力,根據特殊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的學校。生活數學是培智學校教育的重點內容。對培智學校生活數學“常見的量”的教學現狀進行探討,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旨在為培智學校及教師開展相關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培智學校;生活數學;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鄭國花(1987—),女,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明智學校。

培智學校是幫助中度或重度智力障礙、孤獨癥、多重殘疾兒童和少年接受多感官訓練、個別化教育和學習知識的重要場所[1]。培智學校的學生比較特殊,大部分學生的身心都有著一些缺陷。這些特殊的學生在發現自己與其他健康兒童、少年的不同之處后會感到自卑或者會不知所措。在培智學校中開展生活數學“常見的量”的教學,是符合新課標關于幫助特殊學生積累生活經驗和提高特殊學生解決現實問題能力的要求的。常見的量包括大小、多少、長短、寬窄和時間等?!俺R姷牧俊钡慕虒W能夠幫助特殊學生形成對生活中常用的數學知識的基本認知,為他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奠定基礎。

一、培智學校生活數學“常見的量”的教學現狀

(一)教學設計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

“常見的量”這部分內容是在對生活進行仔細觀察和認真研究的基礎上制訂出來的,因此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應與生活緊密結合[2]。教學設計是教師開展教學前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學的基礎。教學設計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目前,部分培智學校的教師在教學“常見的量”時是缺乏系統、完整的教學設計的,主要表現為教師在教學之前沒有統籌教學各個方面的內容,沒有重視從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等角度出發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精心的設計。這會影響教師在教學之前形成清晰的教學思路,也會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一些突發情況的正確處理,還會影響特殊學生有效掌握相關知識。

(二)教學內容沒有優化整合

在培智學校生活數學“常見的量”的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在整合教學內容時沒有重視知識的本質和知識之間的聯系,沒有從特殊學生的個性出發制訂合適的教學內容,僅僅將知識一一地展示在特殊學生面

前[3]。這使得特殊學生的學習難度增加,知識與生活之間的溝壑變寬。沒有優化整合的教學內容會讓特殊學生在學習時提不起興趣甚至出現厭惡數學的情況,難以快速地掌握相關知識和靈活地將知識運用于生活之中,也會加重他們的學習負擔,降低他們對數學知識學習的信心,從而阻礙他們的發展和進步。

(三)教學方式未注重學生興趣

教學方式是培智學校的教師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工具,是幫助特殊學生積累知識和培養技能的法寶[4]。目前,部分培智學校的教師在選擇“常見的量”的教學方式時沒有注重特殊學生的興趣,只重視對相關知識的單向輸出,主要表現為教師在教學時不重視特殊學生的差異性和特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對于能力較弱的特殊學生給予的關注極少。這會阻礙特殊學生激發對學習的好奇心,自主探究和學習相關知識,運用所學知識開展生活實踐,同時也不利于幫助特殊學生融入社會生活,減輕特殊學生及其家長的壓力。如果教師只選擇用圖片來創設教學情境,那么這樣的課堂對信息化時代的特殊學生來說是缺乏吸引力的,也很難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評價無有效價值

培智學校和普通學校的教學評價發揮的作用是一致的,都包括幫助學生或家長了解自己或孩子的學習狀況和成長過程[5]。目前,部分培智學校的教師在進行“常見的量”的教學評價時沒有重視特殊學生的身心發展,只是對特殊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和考試成績進行評價。這樣的教學評價不能夠有效幫助特殊學生健康成長,也不利于特殊學生取得知識、技能等方面的進步。在這樣的評價模式下,特殊學生往往會缺乏學習熱情,難以調動學習生活數學的積極性,甚至會不信賴教師。對特殊學生的評價不能夠只以成績或學習結果為基準,而需要教師看到特殊學生在學習上的努力,給予他們激勵性評價,培養他們對學習的信心,提升他們的學習動力。

二、培智學校生活數學“常見的量”的教學策略

(一)注重教學設計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培智學校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利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源來輔助教學,幫助特殊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常見的量”這部分內容。教師需要在開始進行教學設計前對教學經驗、新課標等相關政策、整體或個別特殊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為保證教學設計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奠定基礎。之后,教師需要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情境等方面進行有序設計。如:教師應該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注意生活與“常見的量”之間的聯系,體現不同特殊學生的差異;在設計教學情境時,盡可能地使教學情境生活化,以此讓特殊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活動中感知、理解常見的量。教師可以在教學前根據難易程度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并對特殊學生進行測評,結合特殊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切合教學實際的、便于使用的教學資源,為特殊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幫助特殊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逐步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由淺入深地講解相關知識,引導特殊學生先比較容易區分的不同物品,再逐漸增加難度,不斷提高特殊學生辨別和排序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生活數學三年級上冊“老師辛苦了”中的“比厚薄”“比粗細”“比寬窄”“比輕重”之前,應該全面分析影響教學設計的各項內容,然后結合新課標的相關要求進行“常見的量”的教學設計。對“老師辛苦了”的講授需要在校園生活的實際情境中,讓特殊學生感知并比較不同物體的厚薄、粗細、寬窄和輕重,學會排序。由于三年級的特殊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有關常見的量的經驗,因此教師要根據特殊學生已儲備的知識設計教學內容以及他們熟悉的學習活動,為他們的有效學習打下基礎。同時,教師也要注重設置操作環節,借助實物讓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引導特殊學生開展個人、分組練習,掌握正確的比較、排序及判斷方法。

(二)注重教學內容的優化整合

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該重視對教學內容的優化整合。對教學內容的優化整合需要教師基于新課標、教材內容、自己的教學經驗、特殊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經驗等進行思考,尋找知識之間的共通點,選擇有利于特殊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內容。生活數學教學主要是為了滿足所有特殊學生的學習和融入社會等方面的需要,盡可能地消除特殊學生身心上的障礙,幫助特殊學生有效利用自己的優勢進行生活數學學習,了解和融入社會。因此,教師應該注意以教材為基礎,根據班級的平均學習水平和特殊學生個體的學習水平,優化整合“常見的量”的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生活化。

例如,教師在教學生活數學一年級上冊“我的學?!敝械摹氨却笮。ㄒ唬睍r,應該將特殊學生在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物體和數學知識等結合在一起。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關于大小不同的樹葉、球、盆的內容,選擇與特殊學生身心發展相適應的其他內容。如果有些特殊學生對教材知識缺乏興趣,那么教師就應該適當整合具體形象的教學內容,借助一些工具開展教學。對于“比大?。ㄒ唬钡慕虒W,教師還應該善于聯系生活,引導特殊學生比較常見物體的大小,幫助特殊學生更加系統地了解“大小”的概念和意義。

(三)注重教學方式的趣味性及有效性

教師的教學方式是決定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素。采用具有趣味性及有效性的教學方式能夠推進教學開展。這需要教師注重學生的興趣,結合新課標的相關要求,找到合適的教學策略。重視特殊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教學的重點,教師選擇何種教學方式則是生活數學教學的難點。為了找到兼具趣味性、有效性的教學方式,幫助特殊學生在學習中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更好地融入社會,教師可以通過閱讀相關文獻、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游戲等,尋找突破口,不斷地進行探索。針對僅以圖片的形式創設教學情境效果不佳的問題,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帶領特殊學生進入情境之中,提高特殊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教學“比大?。ㄒ唬睍r,可以運用希沃白板開展課堂游戲“送大魚和小魚回家”,讓特殊學生在白板上進行操作,將大的魚放到大的魚缸,將小的魚放到小的魚缸。教師也可以借助鞋子、鞋盒的實物,創設生活情境。教師還可以利用套娃玩具,讓特殊學生按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放置。采用上述教學方式,能夠調動特殊學生的多種感官,引導特殊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帶著數學問題去觀察、操作和交流,在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地學習課堂知識,發現“大”和“小”的區別,通過自身的體驗去感受數學的內涵,從而推動“常見的量”的教學實踐。

(四)注重教學評價的價值提升

為了有效開展教學評價,教師應該改變之前單一的評價方式,結合新課標,重視對特殊學生的綜合評價,提升評價的價值,幫助特殊學生在教師和家長的引導下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茖W、全面、合理的教學評價要求教師從特殊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出發,按照個別化教育計劃,體現評價的差異性,建立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這樣能夠在推進特殊學生學習“常見的量”的同時,幫助特殊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取得進步、獲得發展。

例如,在教學“老師辛苦了”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如表1所示的評價表。教師應該在課程教學結束后對特殊學生的學習情況加以評價,并且針對不同的特殊學生開展強化訓練。采用多人員參與的評價方式,有助于特殊學生掌握在課堂上學習的關于厚薄、粗細、寬窄、輕重的內容,也有助于教師根據特殊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進度。

結語

綜上所述,生活數學“常見的量”的教學在培智學校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開展下一階段的數學教學的基礎,是拉近特殊學生與數學、生活的距離的途徑。因此,培智學校的教師應該注意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善于利用教學資源,并完善教學評價,為特殊學生高效學習常見的量相關知識創造有利的條件,從而培養特殊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所需的技能。

【參考文獻】

[1]謝芬.培智學校數學“常見的量”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現代特殊教育,2021(5):47-48.

[2]王志琴,武碭.培智學校生活數學“量”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基礎教育論壇,2022(24):72-73.

[3]吳靜.部編版《生活數學》“常見的量”教學情況調查研究:以第一學段為例[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22.

[4]王園,于文文,李海斌.“小步子”教學原則在培智學校教學中的運用:以生活數學中“常見的量”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0(22):198-199.

[5]柳笛,龔伊娜,陳銀花.《培智學校義務教育生活數學課程標準》解讀[J].現代特殊教育,2017(19):21-24.

猜你喜歡
生活數學培智學校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淺談培智學校低學段語言康復課程開發
實施“生活數學”教育 培養自主創新能力
生活數學教學的現狀分析及調整策略
培智學校多元教育對象有效教學組織形式探究
淺談小學數學從生活數學到數學實踐
培智學校中高年級數學教學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