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露易絲·格麗克詩歌意象分析

2024-05-07 20:23杜云鑫
雨露風 2024年3期
關鍵詞:格麗克露易絲存在主義

美國現代著名女性詩人露易絲·格麗克以其特有的創作方式,憑借“無可辯駁的詩意聲音,以樸素無華的美使個人的存在具有了普遍性”獲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露易絲·格麗克的詩歌多以死亡、生命、愛情、性為主題,在詩歌中,她描繪了大量的意象。本文從存在主義的視角入手,試圖以格麗克的詩歌意象為研究對象,來探討格麗克的人生觀及她對生命本質和人類命運的思考。

一、存在主義與意象

存在主義是20世紀西方具有影響力的一個學派,它的代表人物有雅斯貝爾斯、薩特和海德格爾等人。存在主義哲學是從現象學而來的一種哲學,它表現出人們對自身的情感、身體等現象的關切,存在主義作為關于人的生存的思想,是一種對存在和生命的關懷,即存在主義是一種生存哲學,也是一種對生活的哲學態度。所以說,存在主義哲學家們就是要通過對現象學方法的改造,從而揭示出存在的真理,尤其是現代人生存的真理?!按嬖谥髁x哲學的基本概念是‘存在,但存在主義哲學家卻給了它不同的名稱,雅斯貝爾斯稱之曰‘生存(existenz),海德格爾稱之曰‘此在(Dasein),薩特稱之曰‘自為(pour-Soir)?!盵1]三位代表人物給予“存在”以不同的內涵,但究其本質都是對于人生存的思考。與“存在”相對的一詞是“死亡”,他們對于“死亡”的看法不同于傳統觀念,要求人們直面死亡,向死而生?!按嬖谥髁x之父”——克爾凱廓爾對于死亡問題也非常重視,他把體驗死亡認為是在籌劃人生,是在從事哲學思考。雅斯貝爾斯認為死亡意味著從現象中消失,也意味著離開了實存而進入到可能的、純粹的超驗世界中去了。

在詩歌中,用來表達“死亡”的意象數不勝數,諸如“天國”“烏鴉”“尸骨”等直觀意象,再如“黑夜”“風雨”“黃昏”等象征意象。存在主義哲學作為一種人文主義的哲學,它認為人的生存問題才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它將哲學當作人學,把人的“存在”放在主要地位。存在主義始終堅守人本主義的原則,而人本主義的代表人物普羅塔格拉提出了“人是萬物的尺度”的命題。存在主義把人的內心體驗放在主要位置,它作為一種反傳統理性主義的哲學,始終把人的主觀體驗及個人對生活的主觀感受放在首要位置。

二、露易絲·格麗克與意象

露易絲·格麗克的詩歌主題圍繞著生、死、愛、性等話題展開。在對她的詩歌進行解讀時,很難忽略掉她的女性身份以及她的詩歌中有關女性的主題。除此之外,格麗克還將詩歌和歷史進行融合,在格麗克的詩歌中,她將古希臘神話與經典《圣經》等神話人物寫進詩歌中,將歷史與當下、虛構與現實進行對照,在改造與重寫中對實現進行了詩性的重構。格麗克的個人經歷也非常豐富,她在早年讀書時期因為厭食癥而輟學,為此還進行了長達七年的心理治療,這些經歷無疑是對她的詩歌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關于以“死”為主題的詩歌,從她的第一本詩集《頭生子》開始,直到她的第五本詩集《阿勒山》出版,死亡的主題一直都貫穿在她的詩歌中,而詩集《阿勒山》甚至可以稱之為一本“死亡之書”。在詩集《野鳶尾》中仍然有關于死的問題,只是相對以前的詩集來說,提及的數量相對有所減少,這時候的死亡問題轉向了抽象和存在意義上的問題。格麗克的家庭氛圍對于她的心理成長以及創作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她的母親一直支持她和她的妹妹進行文學創作,并給予鼓勵與贊揚,有了家庭的支持,格麗克很早就顯露出她的寫作天賦。格麗克的父親擅長講貞德的故事,所以格麗克從小聽父親講少女貞德的故事,而貞德的形象以及貞德最后的不幸犧牲也埋在了格麗克心底,成為格麗克后來創作死亡主題詩歌的種子。

露易絲·格麗克的詩歌具有明顯的自白詩特點,她通過象征性意象來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其詩具有很強的非理性情感色彩,這是存在主義哲學在她詩歌思想中的一種體現。詩作《沼澤地上的房屋》就具有濃厚的自傳色彩,但是她說把她的詩作當作自傳來讀,她為此受到了無盡的困擾。格麗克在創作中一直有意地將作品以外的東西抹去,而且越來越決絕。在格麗克的詩歌中,大多數主題都是死、生、愛、性,而死亡的主題描寫又居于這些主題中的核心位置。所以,在格麗克的詩歌中,關于死亡的意象是不可忽略的。格麗克認為,意象的產生不是簡單地被允許,而是要用心靈探索這些意象的共鳴,并且在選擇意象時要將淺層的東西與深層分隔開來,去選擇深層的東西。格麗克筆下的意象帶有獨屬于她的個人情緒,反映了她獨特的生命體驗,能讓人很明顯地感受到她對生命以及死亡的認識??偟膩碚f,從存在主義的視角來看,格麗克的詩歌主要通過意象來表現對生存以及靈魂的不斷追尋和對于人類面對死亡的深刻思考。

三、露易絲·格麗克詩歌中的意象

意象是詩歌中普遍存在的,每一個意象表達都體現了詩人的主觀情思。格麗克認為詩歌創作不是簡單地將自我投射到意象中去,而是要用心靈探索與這些意象的共鳴。格麗克的詩歌中意象豐富多彩,本文主要分析詩歌中表達生命的意象和死亡的意象,以此來窺探格麗克對待人生的看法和對待生命本質以及人類命運的思考。

(一)生命的意象

存在主義哲學家把“存在”定義為人的主觀體驗,他們強調的是人的主觀感受,并將關注的重點由外在環境轉變為人類的內部感受。在格麗克的詩集《野鳶尾》中,關于“生”的意象數不勝數,格麗克通過她的感知將自己的主觀感受寄托在外部事物上。

在詩作《野鳶尾》中,“噴泉”一詞出現在詩歌的最后一句,這首詩講了從瀕死到死亡再到重生的體驗過程,其中最后一句“從我生命的核心,涌起/巨大的噴泉,湛藍色/投影在蔚藍的海水上”[2],作者在這里用到了噴泉一詞,噴泉雖不似其他生物那樣有生命力,但是它仍然是有力量的。它向上時,用盡自己的全部力量達到最高點,它似螞蟻搬運食物,螞蟻雖小,卻能搬起比自己體型不知大多少倍的食物,不可能之中,實乃有一種生命的慣性。而噴泉作為一種人類的景觀,是人們運動不息、生命不止的象征。格麗克的詩歌中多次出現了“樹”的意象,《野鳶尾》中“頭頂上,喧鬧,松樹的枝杈晃動不定”[2],松樹的晃動雖然是由風的吹動而引起,但這無不體現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松樹生命的旺盛。格麗克的詩歌中關于自然景物的描寫數不勝數,其中以自然意象來作為詩名的就有如《野芝麻》《藍鐘花》《山楂樹》《紫羅蘭》《三葉草》《雛菊》等。在詩歌《野芝麻》中,作者借楓樹、太陽、湖泊等自然景物來表達生命的活力。除此之外,在詩作《藍鐘花》中,作者借用鳥兒來描寫有關生命氣息的場景,山楂樹、花、草都是有關生命力的描寫。在《新生》中作者開篇就講述了描寫的時間是春天,春天代表著新生和希望,是生機盎然的象征。春天到來之時,萬物都開始復蘇,而作者在這里借用了蘋果花和新草來描寫生命和希望。

格麗克擅長運用自然意象來表達詩心,自然意象對詩人而言可以作為指向特定情感的語言符號,可突顯詩歌的“情眼”,成為詩人內在感情的傾注點[3]。格麗克筆下的自然意象不僅是對生命的思考,更是對人生意義及其存在方式的一種思考,包含了格麗克對人生存在價值的尋找。

(二)死亡的意象

死亡一直是格麗克比較青睞的一個主題,在格麗克看來,死亡并不是一件令人感到恐懼的事,相反,她通過作品來描寫死亡,倡導人們正確對待死亡,通過死亡這一全新視角對人類的思想進行探索。正如存在主義的奠基人雅斯貝爾斯所說:“死亡不應該成為我們實現自由和超越、達到超越存在、成為我們自己的障礙,而應該成為我們‘以超越存在的尺度永不停息地從事實踐的巨大助力?!盵1]他宣稱,對待死亡要采取高傲的人生態度,把死亡當作一種一直滲透到當前現在里來的勢力,并且坦然地承受下來[1]。格麗克出生在一個敬慕智力成就的家庭,在她的記憶中,她的父親最拿手的就是貞德的故事。但是貞德不幸的犧牲在格麗克小時候的心靈里種下了死亡的陰影。

在第六本詩集《野鳶尾》中,有關死亡的意象相對減少。在詩作《畫眉鳥》中,開篇描寫的時間是冬天,冬季寒冷的氣氛給詩歌的主題增加了悲涼的基調?!爱嬅鉴B”一方面象征著作者對待生活固有的堅持,一方面象征著死亡。畫眉鳥最終消失了,代表著生命的消逝。在詩集《野鳶尾》中,作者運用“樹干”“梯子”“狂風”“黃葉”等意象表達了生命的消逝?!皹涓伞焙汀包S葉”是秋天的象征,樹干失去了養分,走向衰亡,而黃葉脫離了樹干飄向大地。格麗克賦予意象以主觀色彩,使這些意象成為傳達情感的載體,對“畫眉鳥”“樹干”以及“黃葉”的描寫反映出了格麗克對自身存在的懷疑,表達了她內心深處的迷惘和惆悵。

雖然格麗克筆下的意象呈現出一種消極的個人情感,但是她對于生活仍然保持熱愛,并沒有陷入一種虛無的狀態,所以她筆下的意象也表現出她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薩特在《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中提道:“人始終處在自身之外,人靠把自己投出并消失在自身之外而使人存在;另一方面,人是靠追求超越的目的才得以存在。既然人是這樣超越自己的,而且只在超越自己這方面掌握客體,他本身就是他超越的中心。除掉人的宇宙,以及人的主觀性宇宙外,沒有別的宇宙”[4]。這就是所說的存在主義的人道主義。薩特認為人是在不斷超越自身的過程中創造自己的存在的,而這種超越在格麗克的詩歌中也有著明顯的體現。海德格爾在他的著作《存在與時間》中提到了“向死而生”的概念,他認為死不是一個事件而是一個過程,人就是向著死的方向活著。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格麗克對待死亡沒有表達出很恐懼的感覺,相反,她將死亡通過大自然表達出來,塑造出平淡對待死亡的態度。

四、結語

格麗克擅長用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通過她的視角向我們展示了西方人對待生和死的不同態度,從她的詩作中,我們可以窺看不同的看法。詩歌中如果沒有了意象的存在,就失去了真正的內涵。人們面對大自然的景物時,總會引發心靈的觸動,喚起感情的共鳴與對世界本質的思考。格麗克通過純粹的意象來表達自己深邃廣闊的內心世界,并將個人情感與天地自然融合起來,表達了她對生命意識的探尋和對存在的思考,極富哲學意味。以存在主義的視角來看格麗克筆下的意象,我們會發現她的詩歌中透露出對生命自身的關注意識、對生存意義的追問以及直面人生的痛苦與虛無。窺探格麗克詩歌中意象的深層意蘊,我們可以發現詩人十分注重內心深處的生命體驗,注重追問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及在壓抑苦悶的環境里尋找精神的解脫。

作者簡介:杜云鑫(1999—),女,貴州務川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注釋:

〔1〕德智.西方死亡哲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露易絲·格麗克.月光的合金[M].柳向陽,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3〕黎志敏.詩學構建:形式與意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薩特.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M].湯永寬,周熙良,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

猜你喜歡
格麗克露易絲存在主義
露易絲·格麗克
露易絲·格麗克:靈魂是隨時起飛的鳥
美國詩人摘得諾獎,她用詩歌修補疼痛的靈魂
獨特經歷造就作品風格
DC開發《超人與露易絲》獨立劇集
姹紫嫣紅的花兒
《歸來》中的存在主義敘事
存在主義思想下《蠅王》與《鼠疫》的比較
荒誕世界的生存之道——《他們》的存在主義解讀
斯戴芬妮·露易絲·廓萊克(1923-201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