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班本課程實施質量的提升策略研究

2024-05-07 23:58李娜
教育界·A 2024年8期
關鍵詞:班本課程幼兒園

【摘要】提升幼兒園班本課程的實施質量,能夠為幼兒園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會為幼兒園帶來新的挑戰。文章討論幼兒園班本課程的現實意義,并基于幼兒園班本課程實施質量的影響因素探討其提升策略,為建設幼兒園班本課程提供借鑒。

【關鍵詞】幼兒園;班本課程;實施質量

作者簡介:李娜(1994—),女,湖北省武漢理工大學余家頭校區幼兒園。

幼兒園班本課程是指在幼兒園教育工作中,根據班級實際情況組織的課程。教師以班級為單位,充分整合和利用幼兒園資源,開發滿足本班幼兒個性化發展需求的課程內容,能夠創造良好的班級生態,對幼兒全面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一、幼兒園班本課程的實施意義

(一)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幼兒園教育工作指導性文件均指出要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而不是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發展。而幼兒園班本課程對落實此要求具有重要的作用?;诎嗉売變簩嶋H組織和實施班本課程,教師可以創新整合各領域教學內容,向本班幼兒提供適合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這更有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1]。

(二)打造特色班級

實施班本課程是打造班級特色的有效方式。具體來說,幼兒園班本課程的組織和實施,以班級幼兒的個性化需求為依據。而在不同班級中,幼兒具有差異性,這就使得不同班級的班本課程各有特色。教師根據本班幼兒實際開展特色鮮明的班本課程,有利于提高幼兒生活的多樣性,凸顯幼兒園教育的人性化,從而促進特色班級的打造。

(三)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第一,組織和實施幼兒園班本課程,要求教師深化對幼兒園班本課程的教研,不斷豐富專業知識儲備和提高教育能力。第二,在幼兒園班本課程的組織和實施中,教師需要及時根據幼兒的最新發展情況,總結開展幼兒園教育工作的最新經驗,這同樣有助于其專業發展。

二、幼兒園班本課程實施質量的影響因素

研究幼兒園班本課程實施質量的提升策略,應當明確幼兒園班本課程實施質量的影響因素。教師應從多個角度把握幼兒園班本課程實施質量的影響因素,從而改進其具體提升策略。

(一)發展性

發展性即聚焦幼兒的長遠發展實施幼兒園班本課程,以增強幼兒園班本課程生命力。幼兒園班本課程與幼兒發展呈現相互促進的內在聯系。教師應關注幼兒的長遠發展需要,通過實施幼兒園班本課程,滿足幼兒在常規活動以外的發展需要,以此促進幼兒的能力提升。

(二)生活性

生活性即聚焦生活實施幼兒園班本課程,使具體活動貼合幼兒的生活經驗[2]。一直以來,生活性都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均對此進行強調。生活是幼兒經驗的主要來源,也是幼兒探索未知世界的主要載體。以生活為背景實施幼兒園班本課程,一方面可在相關活動中有效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促使幼兒能夠深度參與具體活動;另一方面可加深幼兒對生活的探索和認知程度。如此,幼兒園班本課程質量自然可得到保障。

(三)主體性

主體性即順應幼兒的發展規律實施幼兒園班本課程,突出幼兒的主人翁地位。幼兒園班本課程應當是為幼兒而生的課程,而不是教師主導的課程。教師應避免對幼兒的需求進行主觀猜測,而是要通過充分觀察、調查、對話等了解幼兒的真實需求,實施能夠真正滿足幼兒需求的班本課程。教師更應避免在成人視角下開展班本課程教學,而是要尊重幼兒的個性、能力、興趣等差異,實施自由、寬松的班本課程。如此,幼兒園班本課程才具有人性化特征,才能真正由內而外地實現高質量發展。

(四)多元性

多元性即發散思維實施幼兒園班本課程,避免將活動內容局限在單一的層面上,也避免以單一的形式展開活動。幼兒對許多事物缺乏認知,故而經常在幼兒園生活中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經常會提出疑問。對此,教師可通過組織和實施多元性班本課程,盡可能地回應幼兒的問題。如此,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充分滿足,就能夠積累知識和經驗,這反過來能夠促使幼兒園班本課程實施質量得到提高。

三、幼兒園班本課程實施質量的提升策略

教師應以幼兒園班本課程實施質量的影響因素為依據,對質量提升策略進行深入研究。各項策略的科學實施能夠發揮幼兒園班本課程的育人優勢,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以發展為目的,實施課程審議

課程審議是指在組織和實施幼兒園班本課程前,多角度研討課程實施方案。教師有必要以幼兒的發展為目的,實施科學的課程審議,以此提升幼兒園班本課程實施質量[3]。具體而言,教師可將幼兒在不同年齡段的發展特征作為重要依據,也可以幼兒當前面臨的發展問題為依據,實施課程審議。比如,3—4歲的幼兒處于智能快速發展期,能進行豐富的想象和基本的運動,逐漸發展邏輯思維能力和運動技能。因此,教師可在課程審議期間,重點關注想象力發展課程、邏輯思維訓練課程、基礎運動課程等。4—5歲的幼兒思維更加活躍,注意力、觀察力、身體協調能力有所提升,能進行更加復雜的運動和動手操作實踐。因此,教師可在課程審議期間,特別關注觀察課程、操作課程,適當增加復雜的運動課程等。5—6歲的幼兒抽象思維開始萌芽,對文字、音樂、舞蹈等產生較為強烈的興趣,也能理解更多科學現象和數學關系。因此,教師可在課程審議期間,優先設置閱讀、表達、表演課程,增設抽象推理課程等。如此一來,幼兒園班本課程能滿足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的發展需要,就能自然而然地提升實施質量。再如,教師通過觀察部分幼兒的行為習慣,發現其存在缺少時間觀念的問題,由此實施“我和時間有個約定”班本課程,有針對性地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如此,班本課程在促進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方面就發揮了重要作用,實施質量自然有所提升。

(二)以生活為載體,豐富課程內容

基于生活性對幼兒園班本課程實施質量的重要影響,教師不妨以生活為載體,豐富幼兒園班本課程內容,比如設計“缺衣不可”“吃飯那些事”“牙掉了”等班本課程主題。穿衣、吃飯,是人最基本的生活事件,而在幼兒成長過程中,也必然會經歷換牙這件事。這樣的班本課程內容與幼兒的生活經歷一致,自然能促進班本課程的高效實施。再如“小小農夫”“簽到達人”等班本課程主題關聯幼兒園種植活動、晨間簽到活動等,以幼兒的在園生活為切口,能激發幼兒的課程參與興趣,亦有助于提升課程實施質量。

(三)以幼兒為主體,豐富課程建設

基于主體性和多元性因素對幼兒園班本課程實施質量的關鍵影響,教師想要進一步提升幼兒園班本課程實施質量,還應以幼兒為主體,豐富課程建設。這就要求教師關心幼兒興趣,關注偶發事件,尊重幼兒游戲習慣,正視其指導需要[4]。

1.關心幼兒興趣

幼兒對不同事物表現出的興趣愛好,為教師實施幼兒園班本課程提供了直接提示。教師可在關心幼兒興趣的基礎上,科學組織幼兒感興趣的班本課程,由此提升幼兒園班本課程實施質量。教師在幼兒園教育工作中,要認真觀察幼兒,了解其想法與特點。比如,在幼兒園藝術領域活動中,許多幼兒在教師提供的活動內容外,提出全新的繪畫想法。教師可實施以繪畫為主題的班本課程,如“妙筆生花”“花花世界”“神筆馬良”等。這樣的課程內容由幼兒的興趣而生,能夠鼓勵幼兒發展興趣愛好,進一步培養幼兒的藝術品質。

2.關注偶發事件

偶發事件同樣可為幼兒園班本課程的組織和實施提供參考[5]。教師可依據幼兒偶然發生的事件或偶然提出的問題,及時拓展班本課程內容,從而提升幼兒園班本課程實施質量。比如,在一次主題活動中,幼兒收獲了親手栽種的蔬菜,并且在教師的帶領下提取蔬菜汁液,制作彩色面條。在活動過程中,一個幼兒不小心將蔬菜汁液滴在衣服上,等到發現時,衣服上已然形成新的圖案。幼兒觀察蔬菜汁液和衣服,提出問題:“我們能用剩下的汁液在衣服上繪制圖案嗎?”教師可關注這一偶發事件,組織“神奇植物,邂逅扎染”班本課程。課程以提取植物色素來進行扎染為主要內容,鼓勵幼兒在園所周圍尋找顏色鮮艷的植物,遷移已有經驗提取其汁液,將汁液制成顏料,在紡織品上進行扎染。如此一來,一次偶發事件和一個偶然問題,促成了全新的班本課程。在課程中,教師帶領幼兒走進古老而獨特的紡織品染色工藝,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3.尊重游戲習慣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梢?,以游戲為主要形式的幼兒園班本課程有助于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因此,為提升幼兒園班本課程實施質量,教師可將部分班本課程活動轉化為趣味游戲。比如,教師可結合泥塑游戲設置“泥好呀”班本課程,帶領幼兒探索泥土的秘密。在課程活動中,幼兒自主選擇不同顏色的泥土,創作出充滿個性的泥人作品。

4.正視指導需要

在幼兒園班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跟蹤觀察幼兒的表現,及時干預并指導幼兒的行為。為確保幼兒在班本課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在實施幼兒園班本課程時,充分鼓勵幼兒進行自主活動。而在自主活動期間,幼兒難免會與同伴產生矛盾或者出現止步不前的問題。對此,教師要及時干預、指導,才能保障班本課程的實施質量。

比如,在“一葉知秋”班本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首先鼓勵幼兒自主尋找和觀察秋葉,其次讓幼兒合作探究秋葉,最后帶領幼兒玩轉秋葉。尋找秋葉時,有的幼兒撿起掉落在地上的葉子,有的幼兒卻想方設法地摘下樹上的葉子。這時,教師應及時糾正幼兒摘樹葉的行為,告訴幼兒不要破壞自然環境。探究秋葉時,有的幼兒提出“用秋葉畫畫”,有的幼兒提出“用秋葉裝飾物品”,一時之間意見不統一。教師可及時介入,先肯定幼兒的不同想法,再提出多種活動建議,從而保障班本課程后續活動的順利開展。如此一來,在教師的悉心指導下,班本課程可以得到有效實施。

結語

幼兒園班本課程實施質量的提升,是全面發展幼兒、打造特色班級、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力保障。幼兒教師要明確影響幼兒園班本課程實施質量的重要因素,即發展性、生活性、主體性、多元性,在此基礎上,以發展為目的實施課程審議,以生活為載體豐富課程內容,以幼兒為主體推進多元課程建設。如此一來,教師可將幼兒園班本課程的實施質量提升至更高水平。但是,幼兒園班本課程的相關研究不應止步于此,教師還應定期總結經驗,以此保障幼兒園班本課程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胥興春.走向班本: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必然選擇[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2(11):5.

[2]許婉琴.課程背景下幼兒教師班本課程意識的轉變[J].家教世界,2022(33):25-27.

[3]劉明娟.探究班本課程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11):28-30.

[4]趙晉.幼兒園班本課程建設實施策略的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2(28):105-108.

[5]洪慧.構建適宜性的幼兒園班本課程[J].好家長,2022(34):11.

猜你喜歡
班本課程幼兒園
幼兒園里歡樂多
我愛幼兒園
歡樂的幼兒園
我愛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小學班本課程,讓教室更具“魔力”
挖掘繪本資源,構建低年段班本課程
基于兒童語言表達力培育的班本課程實踐
特色龍城,潤養課程
課程園本化背景下幼兒園主題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