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論新聞與日常生活的關系

2024-05-08 00:23楊保軍
關鍵詞:新聞學媒介交流

楊保軍

中國人民大學 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北京100872

人與新聞的關系問題,最為普遍的也是最為基礎的表現便是新聞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問題。新聞不僅是人們的日常生活資料(1)早在19世紀60年代,馬克思就指出,報紙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資料?!皥蠹埦桶ㄔ谟鞘泄と说谋匾钯Y料之內?!盵1]117 “工人可能用工資來購買只有在下周才能縫好的上衣,或者用來購買明天才能出版的報紙……很多必要生活資料的情況就是這樣,例如,啤酒、面包、牛奶,等等,這些東西幾乎剛剛生產出來就應該被消費,否則就要腐壞?!盵1]191,新聞活動、新聞生活不僅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們參與各種社會生活、政治活動、經濟活動、文化活動的基本“中介化活動”“中介資料”“中介工具”?!靶侣劵顒邮菐缀踟灤┰谌祟愃衅渌罨顒雍蜕鐣嵺`活動中的一種前提性活動、基礎性活動、中介性活動”[2]1。在當今信息社會、數字化環境中,新聞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越來越緊密。與此相應,新聞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問題,也越來越成為新聞學關注的重要方面。在新聞學知識生產、知識體系構成中,對“新聞與日常生活的關系問題”的考察、分析、闡釋自然成為越來越重要的部分,也是新聞學以及當代中國新聞學建構更為完整、全面之新聞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傳統新聞學知識體系構成中,關于日常生活中的新聞活動(日常新聞活動本身)、新聞與人們日常生活關系問題的認知幾乎沒有,這在今天看來是明顯的缺失。因而,當代中國新聞學應該成為“走向生活世界的新聞學”(2)新聞理論研究應該“下沉”[3]。所謂“下沉”,就是當代中國新聞學在“人與新聞關系”這一新聞學總問題的視野下,更加關注新聞與整個日常生活世界的關系、新聞與每個人的關系以及新聞與各種社會基層組織、基層單位、社會群體、社會活動的關系,使新聞學成為“走向生活世界的新聞學”“走向基層的新聞學”“走向受眾(用戶)的新聞學”。李泓江對此議題還做過專門的論述,指出“現有以職業為導向的新聞學,并非完整意義上的新聞學,而只是后者在早期現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具體表現形式。隨著歷史條件的變換,新聞學將逐漸走出職業邊界,走向生活世界,走向完整意義上的新聞學。當新聞學走向生活世界,不僅可以完成新聞學自身的歷史性轉變,發展與補充現有生活世界理論,還可以對人形成更真切、更深刻的理解。我們可以通過嘗試轉換研究對象結構、重返人文學科屬性、開放學科間通路等多種方式,使新聞學真正走向生活世界”[4] 。,在當代中國新聞學自主知識體系構建中,應該有關于這一關系問題的內容。就現在的認識而言,關于新聞與日常生活世界的關系問題至少應該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新聞活動、日常新聞活動與其他新聞活動的關系以及非日常新聞與日常生活交往的關系三方面的內容。

一、日常生活中的新聞活動

新聞活動本就是日常生活世界的自然組成部分。新聞活動是人類的固有活動,新聞需要是人類的基本需要。新聞活動是貫穿人類歷史的日?;顒拥囊徊糠?是可以超越任何人工媒介中介化的日?;顒?也是歷史最為長久并且必然最為長久的日?;顒?。新聞業誕生以來的社會分工意義上的職業化、專業化新聞活動的歷史不過是新聞活動長河中短暫的一個時段,更不要說當今數字環境中興起的其他新聞活動方式,那就更是極為新近的事情。職業新聞活動沒有也不可能替代日常生活世界中自然而然的新聞活動、“生活化的”新聞活動。而且,伴隨媒介技術的人性化演進(3)在媒介形態演變上,萊文森認為,媒介演變有自身的方向和趨勢,這便是至少在形式上向前技術環境回歸,萊文森稱其為人性化趨勢,“媒介是朝著增加人類功能的方向進化和發展的”,這是一種“人性化趨勢”[5]中文版序言2。但在筆者看來,盡管萊文森的總體判斷是符合歷史演進趨勢的,人所創造的一切事物本質上就是人性的,其方向應該是越來越趨近于人性、人的自然自在的特性,但另一方面也應該注意到,越是“先進”的媒介技術,一定意義上是離人性越遠的技術;形式上的回歸必定是形式的、是符號化的,不管它運用的是什么樣的符號中介。符號世界中的超真實只會使我們離真切實在的物理世界越來越遠。,新聞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世界越來越近,新聞讓人們的溝通越來越接近生活的原型狀態、原生面目。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新聞活動或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新聞活動是新聞學必須關注的對象,也是當代中國新聞學在自主知識體系構建中應該關注的、必不可少的問題領域。

首先,日常生活事實本身是“日常新聞”(也可以名之為“日常生活新聞”或“生活新聞”)的對象。日常生活世界,就是“人類可以置身其中并通過其生命有機體的活動而能夠對之進行改造的地方”[6]239(4)這是舒茨與盧克曼在《生活世界的結構》中對“日常生活世界”的界定。,就是“我們每個人都自發且必然寄存于其中的,時時刻刻都要與之打交道的周圍世界”[4]。日常生活當然不能等同于日常生活世界,但日常生活發生、展開在日常生活世界中?!叭粘I睢笔侵溉粘I钍澜缰械纳?是相對“非日常生活”而言的,主要是指由衣食住行、飲食男女、婚喪嫁娶等日常消費活動、日常交往活動和日常觀念活動構成的活動(5)“非日常生活”主要是指諸如社會化生產、經濟、政治、技術操作、經營管理、各種公共事務等社會領域中的活動,以及人們所從事的科學、藝術和哲學等精神生產領域、知識生產領域的活動[7]18。人類的生活是由日常生活與非日常生活共同構成的,兩種生活、兩種生活世界是統一的,對于人的生命、生存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事實上,在現實世界中,兩種生活的區分只具有相對的意義,它們本質上是融合在一起的?!盁o論是非日常的社會活動和自覺的精神生產,還是自在自發的、重復性的日常生活,都是人類社會的基本層面,對于人的存在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作用” [8]68。另外,李泓江在《走向生活世界的新聞學》一文中,對“日常生活”及“日常生活世界”的代表性觀點做過綜述。。日?;顒印笆敲恳簧鐣袆?、制度和人的一般社會生活的客觀基礎”[9]4,“日常生活從根本上是與所有活動相關的,包含所有活動以及它們的差異和它們的沖突;日常生活是所有活動交匯的地方,日常生活使所有活動在那里銜接起來,日常生活是所有活動的共同基礎。正是在日常生活中,產生人類和每一個人的關系綜合有了整體的形狀和形式”[10]90。每個人都是現實的人(6)我這里所說的現實的人,就是馬克思主義意義上現實的人,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寫道:“現實中的個人……是從事活動的,進行物質生產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質的、不受他們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條件下活動著的”,“……不是處在某種虛幻的離群索居和固定不變狀態中的人,而是處在現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發展過程中的人” [11]524-525?,F實的人,按照法國哲學家列斐伏爾的說法,現實的人就是日常生活世界中的人,“人性化的人,是通過行動和在實踐中,即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 [10]146。,是日常生活中的人,“人一定是日常的人,否則,他就完全不是人”[10]117(7)這是列斐伏爾震撼人心的話,人是在日常生活中成為人的,人本就是日常世界中的人。。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新聞可以名之為日常(生活)新聞,它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自發自在同時也是自覺傳播交流的生活新聞,關于日常生活本身及其周遭環境變化的新聞(8)關于日常生活世界的新聞,可以稱為“日常生活新聞”,或者“日常新聞”,或者“生活新聞”,本文在同等意義上使用這些概念。。

日常生活中的新聞生產,面對的是整個日常生活世界中的事實、生活周遭的環境,特別關注的是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各種現實的、現時的變化?!吧畋旧怼本褪切侣劦膶ο?就是新聞的源泉,這其實是所有新聞活動也是所有新聞的根基。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新聞,關注的主要不是嚴肅的“大新聞”,而是生活世界中無數的“小新聞”,衣食住行、飲食男女、婚喪嫁娶、家長里短,等等。這可能是真正的“新聞泛化”或“泛化新聞”。也就是說,這樣的新聞,關心的是“‘自己的’而且最切近的‘家常的’周圍世界”[12]93。但這并不是說,日常新聞關注的是日常生活中所有事無巨細的事實(生活事實信息),日常新聞對生活事實信息還是有所選擇的,它更傾向于生活事實信息中那些能夠引起人們關注的、議論的、興趣的事實信息,其實就是生活事實信息中那些有新聞價值的事實或信息。

其次,日常新聞的提供者、生產者、傳播者、分享者、共享者都是日常生活的“主人”,是所有“生活在日常生活世界中”的人們自己。他們生產傳播新聞,目的并不是為了新聞本身,他們甚至沒有什么自覺的新聞意識或新聞觀念,生產傳播生活新聞就是日常生活自然而然的構成部分,就是生活本身,并不是生活中額外的、多余的事情。日常新聞的生產者、傳播者、收受者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人。由于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日常生活、生活圈,因而,從原則上說,不同生活范圍或生活圈中的人們交流著不同的日常新聞。

再次,日常生活中的新聞交流方式具有生活化的突出特點。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新聞生產傳播、新聞交流都是生活化的,是按照日常生活的節奏、習慣方式展開的。生活新聞的交往、交流,更看重的是與我們生活圈中的熟人的交往,主要不是為了向“陌生人”炫耀,不是為了“播遠”。比較隨意的“閑言碎語”“閑話”“聊天”甚至“交頭接耳”,都是日常生活世界中交流新聞的方式??梢哉f,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話語交流方式,都有可能成為交流生活新聞的方式。生活新聞的交流場所、地點、場景,是自由的、開放的,門前院落、田間地頭、街角路旁、茶幾飯桌等,都是人們交流生活新聞的可能場所與機會??梢哉f,日常生活的所有場景都有可能成為交流生活新聞的場景。

最后,日常生活中的新聞活動是伴隨整個生活世界演進、變革的活動。日常生活本身就是歷史的,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日常生活方式或形態。日常生活中的新聞交流,自然會受到日常生活世界本身變化的影響,會受到社會整體發展、媒介環境整體變化的作用和影響。因而,在不同時代的媒介環境中(9)比如,可以按照媒介進化史將人類意義上的媒介主導時代或媒介環境的整體變遷,描述為從身體媒介為主的時代,到機械媒介為主的時代,再到電氣媒介為主的時代,以及當今數字媒介主導的時代,面向未來可能的智能媒介主導的時代。關于這一歷史描述,借鑒了尼克·庫爾德利和安德烈亞斯·赫普的相關思路。兩位研究者以過去600年來人類的媒介變遷史為參照,將媒介浪潮(媒介環境性質的根本性變化)描述為三個大的時代:機械化時代、電氣化時代、數字化以及已經開始到來的數據化時代。,作為日常生活的新聞活動會有不同的活動形式。

在傳統媒介時代,更不要說在“前傳統”媒介時代,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新聞交流主要是面對面的、直接的交流,是自然的、隨意的交流,是以聊天、閑言碎語的方式展開的。而在當今數字媒介環境中,過往的那些直接交流的方式依然存在,但以數字媒介為中介的方式具有越來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今天的日常生活世界已經成為數字化的日常生活世界,數字媒介正在以基礎設施的方式改變日常生活世界的結構,改變日常生活展開的方式。傳統日常生活世界的狹小時空結構已經被打破,傳統的現實時空中的生活與新興的數字化生活正在融為統一的生活狀態。在已被數字化的日常生活環境中,無論是新聞的來源、新聞的生產還是新聞的交流方式,都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些曾經屬于自己“獨享”的時間被大大擠壓了,“互聯網作為一個連接和信息存儲的無限空間的出現,通過它在日常生活中的融入,以無數種方式擴展了日?;顒拥膹V度和深度”[6]271,人們“零碎時間被最大限度地整合”,“新媒體更加滲透、嵌入到日常生活當中,也最大限度地侵襲著生活與工作的時空場景”[13]。關于日常生活世界本身的“近處”新聞與“遠處”世界變化的新聞,已經融為一體。當然,應該注意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生活新聞依然是在“熟人”之間交流,只是那些“遠處”發生的新聞有了更多機會進入日常新聞的交流之中。

二、日常新聞活動與其他新聞活動的關系

當我們把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新聞活動“端拿”出來單獨觀察分析時,實際上也就連帶出來另一個更為重要的實際問題,這就是日常新聞活動與其他新聞活動的關系問題。盡管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新聞活動與其他類型的新聞活動在當今信息社會、數字化環境中日益融合,但它們之間在客觀上必定還是可區別的,也有著不同的功能作用。因此,探討它們之間的關系問題是有實際意義的。本文把相對日常生活新聞活動的職業新聞活動與非職業新聞活動作為共同的比較對象,從以下幾個主要維度分析它們之間的基本關系。

其一,日常生活新聞與職業新聞、其他非職業新聞有著不同的生產傳播主體。日常新聞的生產主體自然是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所有人;而職業新聞生產主體是職業新聞人及其職業組織機構主體;平臺媒體、機構媒體以及其他類型的自媒體,則是非職業新聞主體以外的社會化、公共化新聞的生產主體。如果把“職業(專業)媒體”“民眾個體”和“非(職業)專業媒體、非民眾個體”看作是展開公共化傳播的“三元”新聞生產主體[14],那么,加上日常新聞生產主體,就可以構成完整的“四元”新聞生產主體。數字媒介環境中的新聞研究,需要把“四元”主體全部納入新聞生產主體研究的范圍。

需要注意的是,從原則上說,每個人在新聞生產活動中可以擔當不同類型的新聞生產主體角色。也就是說,人們既可以是日常新聞的生產者、傳播者,同時也可以是為社會公共領域提供新聞的生產者、傳播者,這正是當今數字環境的典型特點。數字化基礎設施為能夠進入網絡空間的人們提供了這樣的條件和機會。傳統日常生活世界的數字化,促生了數字化生活世界,使人們的日常新聞生活同樣進入了數字化時代。但組織主體或群體作為社會主體形式,不大可能成為日常生活新聞的生產傳播主體,也就是說,日常生活新聞的主體只能是作為日常生活主人的個體。

其二,日常生活新聞與職業新聞、其他非職業新聞有著不同的生產傳播內容和方式。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新聞生產傳播活動本身就是日常生產活動、再生產活動的有機構成部分。日常社會中的新聞,關注的可能主要不是職業新聞重點關注的那些與一定社會整體利益或公眾興趣相關的新聞,而是日常生活主體所在的具有私人化特點的生活世界本身的新聞,生活世界周遭環境中可及的新聞,可以籠統稱之為“身邊新聞”。這樣的新聞顯然離生活本身更加貼近、聯系更加緊密,這樣的新聞很可能直接關系到日常生活世界中人們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悲歡離合、瑣碎趣事等。這樣的新聞與其他類型的新聞有重合的內容,但主要部分與職業新聞或其他社會主體以組織化、機構化、專門化生產的新聞是不一樣的。這樣的新聞在專業眼光里甚至可能不被看作真正的新聞,但它對生活世界中的“生活人”來說,則是更重要、更有趣的新聞。

日常新聞交流的方式有自身的特點,主要是一種私人化的或半私人化的交流,至多是一定日常生活圈或生活范圍內的交流。在前數字化媒介環境中,日常生活新聞的交流主要通過人際間面對面的方式展開,以人際間“傳言”的方式在相對比較狹小的生活環境范圍內形成擴散性傳播,偶爾也會通過電話、書信的方式展開中介化的交流。在數字媒介環境中,傳統的新聞交流方式依然存在,而通過數字媒介(主要是手機)的中介化交流越來越成為重要的方式(當前中國語境中最典型的社交媒體方式就是微信),但生活中的人們依然會自覺控制生活新聞的交流范圍,并不希望這樣的新聞成為普遍的社會化的新聞。在數字化日常生活中,人們大多從媒介通道接收來自其他“三元”主體生產的新聞,一部分來自報紙、廣播、電視,大部分則通過智能手機獲取,誠如有人所言,“新媒體通過其全新的互聯網群體傳播方式構建新的媒介環境,解構了大眾傳播的主導地位,顯化了日常生活中的交流”[15]。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關于日常生活新聞以外的新聞交流方式,與關于日常新聞的交流沒有大的差別,只是交流的方式更加自由開放(10)在日常生活世界中,人們更多交流哪類新聞,是日常生活新聞還是以職業新聞為代表的嚴肅新聞,只有通過實證研究才能得出相關結論??梢砸罁粘I罱涷炁袛嗟氖?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并不會過多交流嚴肅新聞,當然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群是不一樣的。。

其三,日常生活新聞與職業新聞、其他非職業新聞有著不同的功能作用和目標追求。日常生活世界是日常生活中的人們在交往中共建的世界,所有的人就在“生活世界之中”。 不同的人群建構了各自特定的生活小世界,不同小世界之間既有一定的開放性交流,同時也有一定的封閉性?!肮苍凇被蚬餐钤谝粋€世界中的人們展開交往交流是必然的、自然的,而交流的主要內容就是“生活內容”。生活內容中那些他們覺得值得與人分享的都可以看作生活新聞、日常新聞。

日常生活是人得以生存或持續存在的實際方式,是人作為活生生的存在的常態方式。日常生活由具體的生活活動在持續的時空流動中構成,本身的內容是極為豐富龐雜的。新聞生活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交流日常新聞就是日常生活展開的一種方式??梢哉f,日常新聞擁有自身的觀念,那就是生活本身的觀念。它不同于職業新聞試圖為公共利益服務,它也并不特別看重什么真實性、客觀性、及時性等專業新聞所強調的特征,公開性、透明性之類則往往會有意避免。因而,日常新聞最大的意義就是生活意義,它是生活意義的一部分。日常新聞的功能作用,就是讓生活變得豐富起來、有趣起來。日常新聞主要目的不是改變別人的看法,也沒有多少制造輿論、引導輿論、改變輿論的欲望。日常新聞,是日常生活世界中的人們,為自己直接生產傳播的新聞,不是為了生活世界以外的別人生產傳播的新聞。人們在交流日常新聞的過程中創造了休閑聊天的機會,創造了相互溝通理解的可能,并以日常新聞為中介建構或維持生活中的某種關系??梢?日常新聞與職業新聞之間顯然存在著張力,一個是向內的,一個是向外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其實更關注生活中的新聞,而不是遙遠的其他地方的“重大新聞”。

從普遍意義上說,職業新聞是以公共利益為根本目的的新聞,它以忠于事實、揭示真相、監測環境、守望社會、服務社會大眾為理想目標,但在不同的社會語境中實現目標的方式并不完全相同;而其他非職業的機構新聞、平臺新聞及各種類型的自媒體新聞,盡管以大眾化、公共化的方式傳播,但公共利益并不必然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標,傳播主體倒是有可能把自身的各種可能利益當作出發點。無論如何,這兩類新聞盡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內在的關系,但它們的目標顯然并不直接指向人們的日常生活。

三、非日常新聞與日常生活交往的關系

前文主要關注的是日常新聞活動本身的問題,這里主要關注的是日常生活“自產”新聞(日常新聞)之外的其他新聞(可以名之為“非日常新聞”,即職業新聞和其他公共化的新聞)與人們日常生活交往的關系,實質關注的是非日常生活中生產的新聞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影響之類的問題。即使在今天,更不要說過去,人們實際生活的社會空間是相當有限的。日常新聞活動本身交流的主要是身邊的新聞,并不能解決對更遠環境的了解和理解,而日常新聞以外的新聞正好可以彌補這樣的不足,這就使得非日常新聞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梢哉f,日常新聞與非日常新聞共同構成了相對完整的“新聞世界”“新聞符號世界”。

首先,非日常新聞是不同生活世界中人們相互溝通的基本中介。在抽象意義上,人們都生活在共同的生活世界之中,但不同的人其實生活在不同的、具體的生活世界之中。同樣是日常生活,不同的人可能有著很大的差異。不同生活世界之間的溝通,有許多不同的渠道,但最基本的渠道之一是作為“媒介”或“中介”的新聞。非日常新聞可以把不同日常生活世界的人們在某種程度上勾連起來。

反映和呈現不同人群的典型形象以及日常生活世界的特殊景象,是非日常新聞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誠如列斐伏爾所言,“新聞界越來越重要的部分涉及了日常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問題’”[16]545,這意味著不同生活世界的人們通過這樣的新聞可以相互了解。非日常新聞是人們“知道”(他人)和“被知”(被他人所知)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日常方式之一?!拔摇敝獾乃颂幱谑裁礃拥臓顟B,是如何工作、學習、生活的,特別是創造了什么樣的奇跡,獲得了什么樣的成就,遭到了什么樣的不幸……所有這些相對特殊的事實,僅僅通過日常感性的經驗范圍、人際面對面的信息交流是得不到滿足的、實現不了的,而非日常新聞可以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解決這樣“欲知”和“欲被知”的愿望。正是在“知道”與“被知”中,不同群體之間、不同生活世界中的人們實現了某種程度的溝通。新聞以日復一日、日日常新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搭建起了不同生活世界的人們之間實現日常溝通的中介或橋梁。在數字環境中,這樣的溝通更容易實現。只要各種類型的新聞生產者能夠以公開化的方式將日常生活世界的變動情況反映、呈現在數字化空間,人們就有機會獲知并展開可能的溝通交流。

其次,更為重要的是,非日常新聞是溝通日常生活世界與非日常生活世界的關鍵中介?!罢J識世界是人的實際的、日常生活的任務?!盵10]150日常新聞作為溝通不同群體之間、人與人之間的中介,更多體現在日常生活世界之中。但任何人都是日常生活世界與非日常世界中的統一存在,不僅需要知道日常生活世界中的新聞,也需要了解非日常生活世界的變動情況。而身在日常生活世界中的人們,要想了解日常生活世界之外的非日常生活世界的現時變動情況,就得依賴以職業新聞、平臺新聞、機構新聞等為主的非日常新聞或公共化新聞。

在一般意義上說,日常生活的正常運行、展開、演進,是日常生活世界與非日常生活世界之間不斷進行人員、物質、能量、信息交往交流的過程,其中信息(包括新聞信息)交流具有“中樞神經”性的地位與作用?!叭绻麤]有信息的交換,人腦就不會發達,人類的文明也就不會存在。信息之于人,有時比物質和能量更顯重要?!盵17]2“而在信息系統中,普通人接觸最多的媒介信息中恐怕就包括新聞信息,對人們日常生活構成經常性影響的,也包含著大量的新聞信息?!盵18]80“無論是較低層次的生理需要, 還是較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要, 都離不開交往活動, 離不開新聞的傳播和接受活動?!盵19]14-15新聞在整個生活世界中的地位作用、意義價值不言而喻。

非日常新聞將遠處的世界變動情況以新聞符號方式“拉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世界中,呈現在人們面前,是日常生活世界中的人們能夠看到非日常生活世界的新聞景象。馬克思、恩格斯早就講過,新聞實際上是“把個人同國家和整個世界聯系起來的真正紐帶”[20]179。事實確實如此,不管是在傳統新聞時代,還是在數字新聞時代,新聞業作為社會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新聞活動及新聞作為一種“中介”化的社會活動方式和中介性的存在[21-22],在社會整體運行及日常生活世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橋梁”“紐帶”作用[23]。人們對自然世界與社會世界最新變動情況的了解,人們對一定社會以致整個世界政治、經濟、文化、技術、軍事、外交等領域變動的了解,最便捷的通道就是各種新聞媒介,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獲取各種公共化的新聞。

我們“生活在日常生活的常識世界中,這個世界裝載著各類知識體系”[24]54。非日常新聞(更不要說日常新聞),是接近常識的信息形式、知識形式,比起各種專業化的知識,是易于被日常生活世界中人們理解的知識形式?;蛘哒f,作為知識的新聞,是更易被普通社會大眾理解掌握的知識。這樣的知識特點,意味著新聞對人們理解他人、理解世界有著特別直接、方便的意義或價值。在數字化環境中,各種新聞已經彌漫、滲透、鑲嵌到人們整體的生活世界之中,新聞不再只是特殊的事實信息,也是溝通人與整體事實世界以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中介,更成為人們工作、學習、休閑的整體環境氛圍。新聞就在我們周圍,我們就在新聞之中。美國學者澤利澤說得沒錯,“新聞業填補著我們日常所讀、所見、所聽與所知之間的空白”[25]107。人們已經深深感受到,“技術革命定義了一個新世界”[26]32。今天的人們已經被信息時代的技術“裹挾”了,人們生活在越來越普遍化、深度化的媒介世界之中,“我們的日常溝通不僅包括直接的面對面交流,通過電視、電話、網絡平臺、應用程序等進行的中介化溝通與面對面交流交織在一起”[6]21。媒介生活、新聞生活是整個生活世界的滲透性、彌漫性存在,嵌入整個生活世界之中,而新聞已經成為所有人感知、理解環境變化離不開的“觸角”。

四、余論

人與新聞的關系是新聞活動中的總體關系,人與新聞的關系問題則構成了新聞學的總問題[27]。而新聞與日常生活的關系,是人與新聞關系的基礎,是新聞學應該關注的重要研究對象,也理應是構建當代中國新聞學完整自主知識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實事求是地看,傳統新聞學主要關注職業新聞活動和職業新聞,對日常生活中的新聞現象、新聞生活關注不夠,這自然影響了新聞學自身結構的完整性。因而,當下的新聞學研究以及在當代中國新聞學自主知識體系構建進程中,急需補上這一重要部分。

本文從日常(生活)新聞本身、日常新聞與非日常新聞及非日常新聞與日常生活關系三個方面,對新聞與日常生活關系問題做了初步論述。日常新聞就是關于日常生活事實的新聞;日常新聞與非日常新聞構成了共同的新聞世界;日常新聞與非日常新聞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但本文總體上還屬于提出問題的階段,關于新聞與日常生活關系的系統研究,還需要更多的學者積極參與。事實上,隨著深度媒介化社會的展開,作為媒介生存、媒介生活重要組成部分的新聞生活與生活新聞受到學界越來越多的關注,這是令人欣喜的好事。

完整的新聞世界是由所有新聞現象、新聞活動構成的,完整的新聞符號世界是由日常新聞與非日常新聞共同構成的,要想真正理解新聞世界、揭示人類新聞活動的內在規律,就得探究完整新聞世界的奧秘。

猜你喜歡
新聞學媒介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書,最優雅的媒介
論博士格·德力克對新聞學和教學的貢獻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新聞學理論在網絡媒體時代的變革與創新
當代新聞學的網絡化發展
反思媒介呈現中的弱勢群體排斥現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