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語境中文學語言翻譯的原則與策略

2024-05-08 20:34齊靜靜
西部學刊 2024年8期

摘要:文學語言進入外交語境后就被賦予政治內涵承擔政治任務。因此,傳統的文學翻譯原則已無法滿足外事翻譯工作需要,必須根據外交語境的特點制定出新的翻譯標準,才能完成國家間的跨文化交流與溝通任務。以外交語境中的文學語言翻譯為案例,有必要提出一種新的復合性原則,即政治等效+審美等效。準確傳達講話人的政治意圖、政治內涵、政治傾向,同時亦展現其音形意之美,使譯文和原文具備同等的政治等效和審美等效。

關鍵詞:外交語境;文學語言翻譯;政治等效;審美等效

中圖分類號:H31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4)08-0064-04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for

Translating Literary Language in Diplomatic Context

—A Case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Poetries and Mottoes in the Cultural Classics

Qi Jingjing

(School of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s, Xi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nyang 464000)

Abstract: Literary language is endowed with political meaning to undertake political tasks when it enters the diplomatic context, which makes the traditional literary translation principles inadequ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foreign affairs translation, so new translation standards must be formulat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plomatic context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task of cross-cultural exchanges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untries. Taking the translation of literary language in diplomatic context as a case study, it is necessary to put forward a new compound principle, i.e., political equivalence + aesthetic equivalence, to accurately convey the speakers political intention, connotation and tendency as well as to show its beauty of sound, form and meaning, making the translation and the original text have the same political equivalence and aesthetic equivalence.

Keywords: diplomatic context; literary language translation; political equivalence; aesthetic equivalence

在外交場合用文化典籍中的名句來表達政治主張既是外交話語中的亮點,也是外事翻譯的難點。外交語境賦予這些名句新的現實意義,如何準確理解其政治含義并用地道的英語進行翻譯,使譯語受眾能享受和原文受眾一樣的政治信息和藝術審美,對翻譯人員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在此情況下,傳統文學翻譯標準已無法滿足外事翻譯工作的需要,須根據外交語境的特點制定新的翻譯標準,將引語準確譯成地道的目的語。

一、傳統文學翻譯原則的歷史考察

翻譯界對文學翻譯原則的研究由來已久,成果豐碩。季羨林提倡尊重原作和原著者,為了使原文在譯文中盡量不走樣,他提倡直譯,認為“直譯是壓倒一切的原則”[1]。茅盾的“藝術創造性翻譯”觀[2],將傳達原作的藝術意境作為翻譯的根本任務。傅雷認為,“以效果而論,翻譯應當像臨畫一樣,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3]。他認為,文學翻譯是用另一種語言把原作的藝術意境傳達出來,使讀者在讀譯文時能像讀原作時一樣得到啟發、感動和美的感受。錢鐘書指出文學翻譯的最高境界是“化”。翻譯時“既能不因語言習慣的差異而露出生硬牽強的痕跡,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風味”[4]。許淵沖提出“美化之藝術”,認為翻譯家應發揮創造性,將文學翻譯提高到文學創作的地位[5]。劉重德指出,譯詩“絕不可滿足于達意,必須力求傳神。保留原詩的意義和意境;在此前提下,還應該字斟句酌地使譯詩具有一定的詩的形式和一定的韻律、節奏”[6]。

英國翻譯大師理雅各對中國典籍的英譯頗有研究,他對于原文的忠實,要超過對于行文雅致的關注。他認為經典的權威性決定了對于經典的翻譯必須將忠實作為首要原則,當然,他也希望自己能夠將譯文的準確性與風格的可接受性結合起來[7]。

以上文學翻譯原則詮釋了在翻譯文學作品時,譯者需選擇適宜方法來傳達原文信息,很好地指導了文學作品的翻譯。但是,外交場合中的文學語言被賦予了新特點,僅用傳統文學翻譯理論來指導顯然是不夠的,必須引入新的翻譯標準。

二、外交語境中文學語言翻譯的原則與方法

(一)文學語言植入外交語境后的新特點

文化典籍中的名言名句作為特殊的外交語言,在外交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它能達到一般外交文書所不能達到的效果,有力推動對外關系和外交政策的宣傳。外交語境決定了文學語言因其使用場合的特殊性,具有新的特征。

第一,被賦予鮮明的政治色彩。在外交場合,政治家常會引用本國經典名句來闡釋本國政府的政策立場,解釋疑惑,駁斥無端指責。因此,文學語言都被賦予了政治內涵,是為其政治目的服務的。譯員必須準確理解講話人引用的意思,把握講話人意圖,如實進行地道翻譯。稍有不慎,便會影響國家聲譽,甚至會制造外交糾紛,危害國家利益。

第二,被賦予新的內涵和寓意。文學語言博大精深,內涵豐富,言近意深,講話人此時此地引用此句取其何意也是譯者必須根據語境進行考量的。外交語境中的文學語言具備一般文學語言的所有特點,但因其出現的場合特殊,對它的解讀也不能再局囿于其原意或字面意思,而需仔細斟酌其時其境它所承載的外交任務以及傳達的深意。

(二)外交語境中文學翻譯的復合性標準——政治等效+審美等效

1.“政治等效”翻譯原則

“政治等效”意即外交翻譯必須一方面準確、忠實反映源語和說話者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語境;另一方面要用接受方所能理解的譯入語來表達,使雙方的政治含義信息等值,使譯文能起到與原文相同的作用和交際功能[8]。要實現“政治等效”,必須保持翻譯的政治性;翻譯的等效,即翻譯的“信”或“忠”還必須是動態的;翻譯須遵循平衡性??傊?,要注重譯文對實際主體的“雙認同”“雙貼近”,成功的翻譯實際上是一個謀求異化與歸化平衡的過程[9]。

2.復合性翻譯原理的內涵

政治等效+審美等效,即政治等效指導下的美學再現翻譯。在外交語境中,文學語言的翻譯要堅持雙重原則,既要政治達意,又要藝術傳神?!皞魃瘛本褪莻鬟f原文文本外在的形式以及內在的意境,再現原文風姿,使譯語和源語受眾能享受到相同或相似的審美等效?!斑_意”指結合原文文本的政治語境,仔細考量其政治內涵,如實傳達講話人的政治意圖和情感。政治等效是指導方向,審美等效則為輔助要求。最好的譯作是同時滿足以上兩個要求。當譯作無法同時滿足兩個要求時,應以政治等效為主。

3.實現“政治等效+審美等效”翻譯的策略與方法

以下結合具體例子探討實現“政治等效+審美等效”的翻譯方法。

(1)直譯法

有些引用,直譯即能準確傳達其意義,使譯入語受眾明曉講話人的深意。

吳邦國委員長曾引用“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One should not drain the pond to catch fish, nor burn up whole tracts of forests to hunt animals.)[10]119來談可持續發展。原文是典型的古文句式,結構整齊,對仗工整,注重形美,譯者也以兩個結構相似的動賓短語來翻譯該句,較好地保存了原文美的形式。

(2)意譯法

中國古典詩歌散文常使用意象來抒情說理,這些意象因而被賦予特定的聯想含義。但中英文化差異使兩個民族無法對同一意象產生相同的聯想。因此,為使譯文易于理解,譯者可根據當時語境對該引用進行解釋性翻譯。

國家領導人常用“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來展現中華民族的氣度和容量,說明各國應該彼此包容才能促進世界和諧。在翻譯時,為便于理解,應加入原文略而不表的本體,對該句的內涵意義進行解釋,應譯為“One should be as inclusive as the ocean, which is vast because it admits hundreds of rivers.”[10]118

(3)綜合法

2009年3月中外記者招待會上,溫家寶總理在談到世界金融危機前景時即興創作了“莫道今年春將盡,明年春色倍還人”,現場翻譯立即直譯為“Do not regret that spring is departing, come next year as it will be twice as enchanting.”為便于西方媒體理解,溫家寶總理對詩歌進行了點題和解釋:“我期待著明年中國和世界都會變得更好?!保↖ very much hope to see that next year in China and in the whole world people will be better off.)這句話使引用的詩歌不僅意指來年春日更美好,更表達了對來年經濟形勢轉好的信心,使該詩的引用不僅合景合情,而且淺顯易懂,讓外國聽眾深受感染,達到了詩言志的政治目的。

三、復合性翻譯標準下的案例研究

以下將對領導人引用的古詩詞及古典散文的翻譯進行探討,從而驗證“政治等效+審美等效”的可行性。

(一)古典詩詞翻譯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p>

此詩源自陸游的《游山西村》。詩句中的意象“山”連綿起伏,“水”迂回曲折,詩人正懷疑前面沒有路,但突然出現一個“柳”綠“花”紅的小山村?!吧健薄八庇骼щy,“柳”“花”喻希望。詩里描述美妙的山村自然風光,更蘊含深刻的哲理——只要人們不畏艱難險阻,一定達到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新境界。

2009年3月答記者問時,溫家寶總理引用該詩談中國經濟雖面臨巨大挑戰,也面臨發展機遇,把握得好,措施得當,實施果斷有力,中國經濟便能早一天復蘇,顯示出更強大的生命力。譯者將其意譯為“After encountering all kinds of difficulties and experiencing all kinds of hardships, at the end of the day we see light at the end of tunnel.”很好地傳達了溫家寶總理引用此詩的政治內涵。此譯本前半句,譯者將其隱含意義進行解釋性翻譯;后半句,譯者將意象“柳”“花”替換成幽暗隧道盡頭透出的“光”來喻希望,脫離原語形式,采用譯語中更常見的意象,更易為譯語聽眾理解和接受,使世界能更好地聽懂中國的聲音,看清中國迎難而上的決心和充滿希望的樂觀精神。而且這一意象轉換也很巧妙,能使英語聽眾至少部分地體味到原文的意蘊之美。

此詩句也出現在2010年5月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在上海世博會美國館招待會上的講話中。她說,“There is a poem from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at reads: ‘After endless mountains and rivers that leave doubt whether there is a path out, suddenly one encounters the shade of a willow, bright flowers and a lovely village. Well, I am very pleased that we have finally arrived at our lovely village.”

為了拉近與中國人民的距離,她沒有采用英語中常用對等諺語“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也沒有采用楊憲益、戴乃迭夫婦完全詩性的譯本:“Where hills bend,streams wind and the pathway seems to end,past dark willows and flowers in bloom lies another village.”[11]而是直譯保留原詩意象,并選擇了相對詩性譯本而言更簡單的句式使譯文通俗易懂,更能被中美兩國目標受眾同時理解和接受。語言風格具有口語化特征,符合當時的政治語境和慶典場景,也突顯了美國館低碳環保,堪比中國古代田園風光,堪稱佳作。

以上中譯本和美譯本各有千秋,譯者能根據講話人的政治目的、目標受眾調整翻譯策略,改變或保留原詩意象,都是成功譯作,實現了外交語境中文學翻譯的雙重目標,即美學意境和政治寓意。

(二)古典散文翻譯

“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是中國儒家文化和和平外交的核心概念,辜鴻銘和理雅各各自將其譯為“A wise man is sociable, but not familiar.”[12]“The superior man is affable, but not adulatory.”[13]這兩個譯本側重君子的性格和品德。丁往道將其譯為“The gentleman aims at harmony, and not at uniformity”[14],此譯本則表現君子的胸襟氣度和遠見卓識。三個譯本都強調個人的特質。

當“和而不同”出現在外交語境中時,譯者卻不能生搬硬套以上譯文,必須根據上下文,把握其意義并準確翻譯,傳達出講話人的政治內涵和寓意。

2003年12月,溫家寶總理在哈佛商學院作題為《把目光投向中國》的演講時說,“和而不同”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個偉大的思想,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沖突,和諧以共生共長,不同以相輔相成。在此國際關系語境中,“和而不同”強調世界各國不應罔顧他國國情,強行要求整齊劃一千篇一律,而應在包容尊重彼此不同的基礎上追求和諧共同發展,因此,現場譯員將其譯為“(Seeking)harmony without uniformity.”忠實地傳達了講話人對中美兩國能勇于超越、妥善處理兩國之間政治文化差異,求同存異,尊重對方的制度選擇和發展模式的殷切希望。

2009年11月,溫家寶總理在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發表《尊重文明的多樣性》的演講。他說,在中華文明中,早就有“和為貴”“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偉大思想。伊斯蘭文明也蘊含著崇尚和平、倡導寬容的理念。在多樣中求同一,在差異中求和諧,在交流中求發展,是人類社會應有的文明觀。在此處,溫家寶總理強調人類文明存在差異,但和平、寬容卻是各個文明不約而同的追求,各國應在多樣化的文明中尋求同一以期和諧共同發展?,F場譯員根據總理當時的講話語境,靈活地將“和而不同”譯為“Seek harmony in diversity”,很好地抓住了溫家寶總理“在多樣中求同一,在差異中求和諧”的意思,突出尊重文明的多樣性。

兩個講話側重點不同,前者強調和諧而不求毫無二致,后者強調在不同中尋求和諧一致,譯者都根據語境和講話人的政治內涵靈活處理,準確傳達了其政治目的和意義。

四、結束語

外交場合中出現的中國典籍文化中的名言,承載政治目的,具備政治內涵和意義,已不能簡單運用傳統文學翻譯原則及方法來翻譯。因此,在本文中,筆者提出一種復合性標準來翻譯此類文學語言,即政治等效+審美等效。這要求譯者準確理解并傳達講話人的政治意圖、政治內涵、政治傾向及情感意義。并在達意為要的基礎上,努力展現原文的音形意之美,使譯語聽眾和源語聽眾能夠享有相似甚至相同的信息知會和審美感受。

參考文獻:

[1]季羨林.季羨林談翻譯[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7:4-6.

[2]茅盾.必須把文學翻譯工作提高到藝術創造的水平[J].中國翻譯,1983(1):16-17.

[3]傅雷.《高老頭》重譯本序[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5:2.

[4]錢鐘書.七綴集[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78.

[5]許鈞.文學翻譯的理論與實踐:翻譯對話錄(增訂本)[M].南京: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譯林出版社,2010:39.

[6]劉重德.文學翻譯十講[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1:182.

[7]段懷清.理雅各《中國經典》翻譯緣起及體例考略[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3):91-98.

[8]楊明星.論外交語言翻譯的“政治等效”:以鄧小平外交理念“韜光養晦”的譯法為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5):90-94.

[9]楊明星,閆達.“政治等效”理論框架下外交語言的翻譯策略:以“不折騰”的譯法為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2(3):73-77.

[10]何群,李春怡.外交口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11]YANG XIANYI,GLADYS YANG.Poetry and prose of the tang and so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2005:261.

[12]辜鴻銘.辜鴻銘文集:下卷[M].黃興濤,譯.??冢汉D铣霭嫔?,1996:448.

[13]漢英四書[M].理雅各,譯.長沙:湖南出版社,1992:185.

[14]孔子語錄:漢英對照[M].丁往道,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7:113.

作者簡介:齊靜靜(1983—),女,漢族,河南信陽人,河南信陽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

(責任編輯:趙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