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思政課“生活化教學”主張

2024-05-08 11:33楊瑞國
師道·教研 2024年4期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課程標準生活化

楊瑞國

思政課是依據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目標而開設的課程,主要教學目標是加強學生德育,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中小學的思政課,小學的思政課是針對小學德育和法治教育的,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具有良好道德品質、樂于探索、熱愛生活的學生為目標。思政課“生活化教學”主張是指運用生活化的方法,推動小學思政課教學的發展。

一、“生活化教學”的背景分析

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課題組頒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在教育界影響廣泛。2022年4月,在總結過去十年實施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新《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將五項核心素養劃分為“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和“責任意識”。思政課要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切入點,以培養核心素養為著眼點,以培養核心素養為最終目的。

思政課是一門面向青少年和兒童的德育課程。人的德育要以生活為基礎,人的德育是通過認識生活、體驗生活、實踐生活而獲得的?!兜赖屡c法治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能理解個人及社會生活中的基本道德準則和行為準則,并能將誠實守信、團結友愛、尊老愛幼等基本道德準則,并對其進行初步的道德認知和判斷,可以明辨是非善惡;在經歷、認識、實踐中,形成優良的品格。思政課“生活化教學”主張,擬立足核心素養,豐富學生生活體驗,促進知行合一。

二、“生活化教學”的涵義

“生活化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學內容要緊緊地結合學生的生活,將他們的生活習慣、生活經驗等與他們所學的知識密切地聯系在一起,使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提倡以課程標準和現階段的學情為依據,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找到適合的情境,把課堂上的知識跟生活實際進行密切結合,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和真實的生活經驗,來幫助學生對課堂上的知識有更深的了解,并積極尋找一種能夠有效地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案,從而促進學生能夠多方面發展的教學方法。

三、“生活化教學”的理論依據

(一)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觀點。杜威在《杜威教育論著選》中,提出了“教育就是生活”“學校就是社會”這兩個偉大的教育觀,主張教育的實質就是對經驗的不斷重構與重建,并提出了“教育就是成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是對經驗的重構”這三個重要理念。

(二)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念。陶行知在20世紀20年代就提出“生活教育”,提出“人生就是教育、社會就是學校、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思想。他主張教與學都圍繞著一個“做”字,在“做”中獲得知識。陶行知先生不贊成教育和生活、社會分離,不贊成理論和實踐分離。

(三)新課程理念。2022年版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提到加強學段銜接,合理設計小學課程,重視活動、游戲、生活的設計。從教學目標來看,生活化教學的目標就是幫助學生過健康美好的生活。從教學內容來看,生活化教學的內容來源于學生生活,是在學生生活現象的基礎上,通過篩選和提煉,借助學生生活邏輯與學科邏輯的融合實現對生活化教學內容的科學組織。從教學方式來看,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的參與體驗、實踐活動為主。

四、“生活化教學”主張的探尋

(一)教學目標生活化。例如,《干點家務活》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1.使學生能熟練地做些簡單的家務,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2.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親自動手,體會到家務勞動的快樂;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他們感受到勞動給他們帶來的快樂,讓他們了解到做家務也是一種孝順父母的表現。在教學中,老師要圍繞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教學。一是認識對象具有生命性,學生所學的知識一定要以現有的生活經驗為依據,并且要與當前階段的認知發展水平相適應。二是能力目標生活化,在能力目標中,需要對學生進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同時還要提高參加社會實踐的能力。三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生活化,不僅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而且要將這些價值觀念貫徹到學生未來的發展與成長中。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例如,把學生所在社區的歷史典故、傳統文化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引入教學,通過組建理論宣講團、紅色故事宣講團、社會實踐志愿隊等,組織學生走進社區、走進企業、走進紅色教育基地,實行“行走的思政課”活動,讓思政課走出校園,在教學中逐步形成“身邊的思政課”“行走的思政課”等特色,讓教育真正“走”起來、“活”起來。

(三)教學方式生活化。教學方式生活化主張重視學生的親歷和體驗,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第一,創設情境,體驗知識生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創造出一種以學生生活實際為基礎的情景,這樣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并產生相關聯想,從而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體驗和探究之中。第二,為學生提供指引,讓學生獲得情感的升華。體驗式教學著重強化了“以學生為主體”,提高體驗式學習的效率和效果,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一種情感的升華。第三,參與實踐,體驗能力的提升。

(四)教學過程生活化。教學過程生活化主張教師要根據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的規律,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在教學中開展小組討論交流、辯論會、主題演講等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收獲成長,促使學生認可和內化教學內容的教育價值,達到育教合一。在這過程當中,老師要善于創設出生活式的教學情境,更好地指導學生,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例如,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時,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案例分析、交流討論,還有“我來當法官”等體驗活動,讓學生運用法律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認同法律的作用,從而激發自愿弘揚法治精神。

(五)教學評價生活化。教學評價生活化主張學生的知行體驗。在教育實踐中,教師應重視教育活動和生活的相互滲透,著重學生的生活體驗,著眼引導學生的未來生活。引導學生經常走進社區、走向社會,開展社會小調查、志愿者服務等各種公益活動,促進學生品德養成。將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和社區等不同的評價主體或角色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建立起一個多方共同激勵的機制。通過這種方式,各個評價主體之間能夠進行充分的溝通,從而形成教育的合力。

責任編輯? 邱? 麗

猜你喜歡
生活化教學課程標準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寫作教學實踐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立足《課程標準》優化一輪復習
穩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如何讓數學教學生活化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初探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