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三重維度

2024-05-08 19:55王飛
江南論壇 2024年4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文化自信

王飛

摘 ?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始終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和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成為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深入踐行新的文化使命,要立足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當代實踐,在文化自信、開放包容和守正創新中堅定不移走自己的文明再生之路。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有三重維度:一是在文化主體上要堅持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二是在文化功能上要注重塑造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品格,三是在文化使命上要努力創造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

關鍵詞 ?文化自信;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國式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1]明確以“現代文明”的文化擔當和勇氣,努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更加凸顯了文化自覺的重要性,更加強化了民族復興精神力量支撐的重要性,更加堅定了要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的發展信心。著眼于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更好地推動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貫通,在自信自立、守正創新中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賡續歷史文脈,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中積極發展反映時代要求、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文化。要廣泛培育和踐行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增強對外文化交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在完善中華文明的對外表達中不斷提升中國文化感染力和中華文明影響力。

一、在文化主體上要堅持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盵2]黨的二十大報告鮮明提出“兩個結合”的新論斷,可以說是從中華文明的延續發展角度更加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解。我們所走的道路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合的現代化之路,是旨在以文化的繁榮興盛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去努力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現代化之路。

(一)在“兩個結合”中鞏固文化主體性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1938年正式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個號召,毛澤東同志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發表講話:“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盵3]毛澤東同志在1940年1月發表了《新民主主義論》,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體現了鮮明的文化歷史觀和文化創造性,他明確指出:“我們不但要把一個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中國,變成一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而且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盵4]

應當看到,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都非常重視和強調馬克思主義要與具體國家的實際相結合,也強調要反對教條主義,但是他們都沒有明確提出要與本國的歷史文化相結合,更沒有講要民族化、本國化。中國共產黨人鮮明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可以說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不斷推動著中國共產黨自身的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產生于西方,但是在東方落后的中國卻能夠開花結果,這也充分說明最好的種苗在貧瘠的土壤難以長成參天大樹。五千余年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生根、開花、結果提供了肥沃土壤。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尊崇歷史和重視文化建設,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開辟新境界,并從“兩個結合”的理論高度強化了中華文化的主體性,闡釋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主體性根據。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可以說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高度的文明自覺。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只有植根我國的歷史文化沃土,才能茁壯成長、根深葉茂;也只有在文化主體上堅持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賡續歷史文明,推動傳承發展,中華文明的現代創生才有可能。正是有了文化主體性,才有了文化意義上更為堅定的自我,讓現代化道路有了更為宏大深遠的歷史視野。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個結合”的根本要求不僅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而且能在更廣闊的歷史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文化的優秀價值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更多的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

(二)在“明體達用”中把握發展規律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講話提到,“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個重大問題”。[5]把握中華文明發展規律需要一種大歷史觀、大傳統觀、大文明觀,涉及到正確認識自身的文明傳統,涉及到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文明的關系等深層次問題。從“第二個結合”的提出,到“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重大命題的闡釋,標志著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建設的理論成果已經成熟,標志著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形成。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體現了黨對自身發展道路的規律性認識達到了新高度,體現了高度的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更表明了黨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和推動文化創新方面達到了新的高度。

習近平文化思想不僅在理論層面體現了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繼承和創新,也在文化實踐層面部署了總體推進路徑,可謂“明體達用、體用貫通”。這里的“體用”強調的是在回應時代之問中彰顯文化思想的新高度,既有認識論也有方法論。要很好地回答時代之問,就要從歷史和文化的深層次去把握當代中國的文明角色和文化使命,就要從實踐路徑和方法論層面去推動當代中國的文化創新與文明復興。在習近平文化思想“明體達用”的特質中,“明體”是關鍵、是根本。這里的“明體”,更加強調的是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中把握文化發展之道,凸顯了文化主體性。對于新時代文化發展的規律性認識體現了習近平文化思想“明體”的一面,其核心要義就是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中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明體達用”確立了文化主體性,體現了對中華文明發展的規律性認識,科學把握了現代化與傳統的辯證關系。傳統不是陳舊的、落后的東西,而是民族中具有生命力的、一直在起作用的因素。正如羅榮渠在《現代化新論》中所指出的:“文化遺產不能在丟掉之后再重新建起,而應從現在就加以保護與清理。不能把文化因素僅僅看成推動經濟增長的補充要素,它本身就是現代化的必備要素,在轉型期中要努力促進它轉換功能,與經濟發展形成良性互動,為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化道路做出貢獻?!盵6]

二、在文化功能上要注重塑造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品格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不斷在中華大地實現了真理與思想的磅礴偉力,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重大問題也是回應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代發展,特別是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偉大歷史任務,其價值功能正是要推動古老的中華文明不斷煥發新的生機,努力塑造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品格。

(一)以“綜合創新”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

近代以來,在對待古今中西文化上有不少探索:師夷長技以制夷;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東西文化調和;全盤西化;現代新儒學;中國文化本位等。中國共產黨人沒有走向復古守舊、全盤西化、調和折衷,而是主張堅持“綜合創新”?!熬C合創新論”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同時主張要兼取中西文化之長,既要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要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在中西融會貫通中創造新的中國文化。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創生正是基于“綜合創新”的辯證法,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資源,從而在開放包容中不斷實現古老文明的再生。

正如英國哲學家羅素《中國問題》中預見中國文明前景:“如果給中國人自由,讓他們從西方文明中吸收想要的東西,拒絕不好的東西,他們就有能力從自己的傳統中獲得有機生長,綜合中西文明之功,取得輝煌成就?!盵7]這里的“綜合中西文明之功”,正是體現了綜合創新的方法論,馬克思主義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華文明的價值基因,推動中華文明走向現代世界,實現了文明連續體的生命更新與現代轉型,在“綜合創新”中彰顯了中國道路的理性自覺與精神自主。

在新時代,面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可謂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在這樣的關鍵時期,必須回答:走向大國崛起的中國,在世界上展示什么樣的文明形象?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價值多元化態勢,如何更好凝聚人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進程中,如何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要在“綜合創新”中更好凝聚起當代中國精神,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真正構建文化上的“精神自我”,真正在價值層面實現古代傳承和現代建構的統一,從而以現代文明的力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強大支撐??梢哉f,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提出很好地回答了時代之問,在價值功能上有力塑造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獨立性。

(二)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超越性”

從文明塑造角度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中華文明和民族精神重塑的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實際上創造了一種新的文明樣式。中華民族的現代文明展示了新時代中國的“現代化之問”,即我國的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追求人民中心、共同富裕、文明進步、和平發展的現代化,主張摒棄西方世界的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反對走向兩極分化的現代化,也拒絕物質主義膨脹和對外掠奪擴張的現代化,這就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超越性”所在。

以中國精神和中國智慧展示國家軟實力,實際上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對發展中華文明現代形態的強烈訴求。為此要更好地踐行當代中國發展理念,展示當代中國發展成就,構建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和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以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力量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要真正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真正踐行“兩個結合”的新要求,在賡續中華文脈中發展當代馬克思主義,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不斷開辟新境界,努力以“中華文明之新”彰顯“人類文明之新”。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彰顯了一種文明型崛起,既體現了現代化的普遍性,也體現了中國式的特殊性;既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也是中華文明的現代化。因此,要更好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從中華文明現代發展的高度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個結合”,真正以精神的獨立自主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品格,真正把這樣的文化自信和價值特質融入到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與國民品格之中,從而養成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態,不斷賦予現代化建設的中國特色和文明價值,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不斷夯實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

三、在文化使命上要努力創造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

更好地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成為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在踐行新的文化使命中,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更好發展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在文化實踐層面涉及構建現代精神形態、現代傳承形態和現代傳播形態等諸多方面。[8]在現代精神形態上,要通過不斷深化“兩個結合”,努力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性,在闡揚中華文明價值基因中努力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系統。在現代傳承形態上,要更好地推動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賡續歷史文脈,切實把文化資源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努力建構中華文明的標識體系。在現代傳播形態上,要擴大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展示當代中國的價值觀念,彰顯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提高當代中國的國際話語權,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

(一)努力構建中華文明的現代精神形態

堅定的文化自信離不開“精神自我”的構建,發展中華文明現代形態首先要確立精神維度的文明屬性,要重視當代中國價值觀的塑造。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關于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推動公民道德建設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明確提出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氣和強基固本,強調要重點推動體現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和行為規范,挺立起中國人的精神大廈。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指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既不盲從各種教條,也不照搬外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9]從文明傳承發展的高度更加賦予了現代精神形態構建的重要性。

總結當代中國推進核心價值構建的主要邏輯,凸顯了“精神脫貧,文明再造”的意義,更加強調要以民族復興為綱,以信仰、精神、倫理、秩序、規則重建為中心,追求物質富足和精神富有的協調發展,這些都有力推動著中華文明現代精神形態的構建。發展中華民族的現代精神形態要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體現到人民對政治社會的認同中,落實在百姓日常生活的制度中,還要最終影響到西方對中國文明的正確判斷中。當前,在文化的不自信方面還存在諸多表現,如不少領域還存在著精神上被征服和被殖民的現象,缺失“精神自我”。如不少人對待西方的態度,還存在著“精神殖民”,對西方的新聞報道等充滿盲信。

在現代精神形態構建上要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激活中華文明的價值因子,不斷賦予中國式現代化價值生成的深厚底蘊。要大力弘揚自立自強的中華民族偉大精神,大力推動理想信念教育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話語的契合度,增強民族復興的歷史自覺。同時要不斷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努力推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更好發揮強大的凝聚力和引領力,更好地在核心價值的引領中凝聚人心、匯聚力量。

(二)努力構建中華文明的現代傳承形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大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要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和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拔奈锖臀幕z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我們要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盵10]面向未來,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根本遵循,在賡續中華文脈、推動傳承創新中努力創造文化新形態,踐行文化新使命。

從現代化的角度來看,傳統文化彰顯了歷史的獨特性,賦予了現代化的厚重底色。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夠傳承下來,其背后都離不開深厚的文化傳統,這些文化傳統承載著文明傳承與更新的精神密碼。所走的現代化道路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在推進進程中要更好彰顯歷史文化遺產的獨特人文價值,在全面修復文化生態中充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韻味。為此,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文化保護的辯證關系,從更為長遠的角度推動文化保護和文化創新。要通過激活文化基因,全方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要加快中華文明標識體系構建,大力推動國家文化公園、國家文化地標、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以及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等建設,多維度、活態化展示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文化展現永久魅力并煥發時代風采。

文化的傳承發展要做到“目中有人”,要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熏陶人,在文化產品塑造中影響人,要以文化的力量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為此,要善于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讓文化傳承更有生命力,更有引導性,努力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澳恐杏腥恕?,關鍵就是要突出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對人的熏陶作用,要通過文化傳承與創造轉化,積極發展反映時代要求、具有時代特點的新文化,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著力增強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當前,還要積極發揮文化與經濟的融合作用,推動文化經濟共榮共生,在經濟繁榮和發展中實現文化的繁榮發展與創新創造,積極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文經濟學。

(三)努力構建中華文明的現代傳播形態

黨的二十大著眼于國家文化軟實力,更加凸顯了中華文明的整體文化影響力,更加強化了整體的中國國家形象建設與對外交流的重要性。要努力構建中華文明的現代傳播形態,在傳播理念、傳播內容和傳播效能等方面充分展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發展要求。新時代的文化傳播理念要更加突出中華文明的傳承性與發展性,展示基于古代文明但又創新發展的現代新文明;在傳播內容上要注重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獨特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要重點向世界展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在傳播效能方面要著眼于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創新傳播機制和方式方法,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努力形成同我國大國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

當前,我國在文化影響力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相比較美國、日本和歐洲國家,我國文化形象塑造和對外文化影響力還有待提升。不少學者也指出,我國已經是論文大國、出版大國和影視大國,但還不是話語權強國和文化強國。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要更好地提高我國的國家文化軟實力,傳播好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在提高國際話語權中力求全面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但僅僅了解美食美景還不夠,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展中的中國”“開放中的中國”“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中國”,這樣才能展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世界價值與貢獻所在,才能真正在文化自信自強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在開放包容中積極融入到世界文化交流中,彰顯交流互鑒的鮮明文化特性,不斷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根基,一方面,要重點展示中國道路的文化基因,如“大一統”的國家觀和民族觀;“民為邦本”的價值導向;選賢任能的治國傳統;自強不息、實事求是的傳統精神;禮法合治的治國文化;協和萬邦的天下情懷。另一方面,要重點展示當代中國的大國國家形象,展示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和“重煥榮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重點展示中國歷史底蘊深厚、各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多樣和諧的文明大國形象,政治清明、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團結、山河秀美的東方大國形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共同發展、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為人類作出貢獻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充滿希望、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大國形象。[11]在提升對外文化影響力方面,要重點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開展多層次的文明對話,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介紹闡釋中國理念、中國道路和中國主張,展現真實、立體和全面的中國。要創新推進國際傳播,堅持貼近中國實際、貼近國際關切、貼近國外受眾,多運用對方聽得懂和易接受的話語體系和表達方式,搭建起中國人民和各國人民有效互動交流的橋梁,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

參考文獻:

[1][5]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3(17):10.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7.

[3][4]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663.

[6]羅榮渠.現代化新論——中國的現代化之路[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418.

[7][英]伯特蘭·羅素.中國問題[M].田瑞雪譯,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19:10.

[8]沈小勇.明體達用以致遠[N].中國組織人事報,2023-10-18(8).

[9]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3(17):11.

[10]習近平.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J].求是,2022(14):8.

[1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2.

本文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一戰線高端智庫 2022年度課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文明價值研究”(編號ZK20220215)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張卓】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文化自信
論全面現代化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國式現代化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理論·歷史·實踐: 三維探析中國式現代化
融媒體時代如何踐行基層群眾文化自信
淺析習近平“文化自信”的四個維度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鄧小平開創“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貢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