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游戲化實踐與兒童全面發展的探索

2024-05-08 12:56李青華
新教育·科研 2024年4期

李青華

【摘要】課程游戲化是學前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幼兒園課程的實施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趨勢,同時為幼兒園在課程觀、游戲觀及兒童觀的樹立上起到了正確的引導作用,進一步促進了幼兒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兒童游戲;“六大支架”;幼兒園課程游戲化

幼兒園課程貼近生活、貼近自然,能滿足不同年齡層次幼兒的興趣與發展需求,讓幼兒在游戲中自主探究、交流,從而獲得更多的活動經驗。幼兒園實施課程的過程中以“六個支架”為引領,樹立正確觀念,提升游戲化水平,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教師在實施課程游戲化時,也需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通過滲透科學發展觀,強化活動的游戲性質,追求課程的生活化,突出教育的主體性,推動教育的規范化。師幼共同發展是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推進的最終目的,只有提升教師的課程建設水平,才能提高幼兒園整體保教質量。

一、轉變教師觀念,學會看見和發現兒童

兒童觀是指教師對兒童的認知、理解和觀察能力,通過教師的觀察和分析,全面了解兒童的需求、興趣、能力和特點,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和支持。兒童觀是教師進行有效教育的基礎,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與兒童互動、引導和支持他們的成長和發展。

在課程游戲化支架一中,關于”觀察”的主要內容是教師要轉變觀念,學會真正看見和發現兒童。以我園教師為例,在一日生活的各環節中,教師運用了多種方式觀察兒童。比如①無干預觀察:在課堂或活動中,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不干預幼兒的表現和行為,專注地觀察他們的興趣、行為、社交關系等;②筆錄觀察:教師可以采用記錄的方式,記錄下觀察到的幼兒行為、表現和發展情況,例如寫下關鍵詞、時間、地點等信息,便于后續分析和評估;③視頻錄制:教師可以使用攝像機錄制幼兒的活動和表現,再通過觀看錄像來進行觀察和分析。同時,觀察的時間一般要求至少3分鐘,這是因為3分鐘的觀察時間可以更全面地捕捉到幼兒的行為和表現,避免出現片面觀察。而觀察3次是為了確保觀察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多次觀察有助于形成更全面和準確的兒童觀察結果,有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兒童的個體差異和發展軌跡。

二、熟讀領會《指南》,樹立科學發展觀

《指南》對幼兒教育進行了深入規劃,是幼兒教育的指導性文件。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應該利用多種途徑,組織多種形式如自學、共學、領學等多角度進行《指南》的深入學習和探究,進一步理解其中的內容,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素養。

從我園實際出發,在日常工作中,教師經常參照《指南》進行幼兒觀察記錄的評價和支持環節,根據《指南》中相應年齡段幼兒的發展內容,對幼兒的行為表現進行評價,并在評價的基礎上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持和引導。比如在開展班本課程時,教師可以參考《指南》中的內容,設定相應的學習目標,以確保課程的設計符合幼兒的發展需求和興趣。教師在課程游戲化中的自身準備就是熟讀、學習并應用《指南》。通過對《指南》內容的理解和內化,提升自身觀察能力,從而全面、積極、客觀地評價幼兒的學習和發展。

三、創設適宜環境,促進課程建設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環境創設的有效性反映在幼兒園園部及班級的空間利用、時間利用和資源利用上。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幼兒園課程質量評估與提升手冊》等教育理論和指導文件,對自己的環境創設進行自我評估。結合專業書籍如《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不斷學習與提升環境創設的能力。通過自評和互評,教師可以發現問題并進行調整,提高環境創設的水平。其次,在室內游戲區域的創設上,教師可以參考教研活動中的經驗,思考如何優化室內游戲區的環境和材料。借鑒《幼兒園區域材料投放及教師有效介入》等教育理論,逐漸轉變投放材料的方式。從投放高結構的材料轉變為投放開放性、低結構的材料,鼓勵幼兒進行自主探索和創造。

同時戶外游戲區的創設也非常重要。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需求,可以打造多樣化的戶外游戲區,如“軍事基地”“旺旺農場”“沙水池”“淘氣攀爬”等。根據《指南》中的幼兒運動發展目標,打造具有多功能性的游戲區,滿足幼兒的走、跑、跳、攀爬等需求。同時,合理規劃空間,打造土坡、山洞、滑索等場地,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師通過創設適宜的環境,有效地促進了課程地建設,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幼兒與環境的互動和探索,從而實現更有效的雙向互動。

四、組織一日活動,重視生活教育

根據課程游戲化支架四的內容,教師要學會轉變傳統思維,重新認識并善于發展幼兒及幼兒一日生活環節中的“游戲化”現象。比如在日?;顒又?,教師可以嘗試打破常規,讓幼兒在一餐兩點間進行自我服務,并讓教師充當其中的服務生之一。這樣既能促進幼兒的自主性和責任感,也能讓他們更加重視食物的使用和浪費問題,培養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再比如在發現幼兒食物浪費現象嚴重時,教師可以先與幼兒進行交流和研討,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意見。隨后引導幼兒展開討論,共同商定取餐規則。通過此類活動和討論,幼兒可以深入認識到食物的珍貴和節約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時,也能夠讓幼兒從小學會關愛他人、珍惜食物,培養出“自主安全意識”。通過重視生活教育,開展生活課程的方式將游戲化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使教育更加貼近幼兒的需求和實際情況。

五、挖掘各類資源,明確幼兒本位

幼兒園課程資源的挖掘和利用是課程建設的重要工作之一。根據課程游戲化支架五的要求,教師要關注幼兒并挖掘各類資源,明確幼兒本位。在開展課程時,關注幼兒意味著關注他們的興趣、經驗和需求。例如,在數學活動“乘地鐵”的教學中,由于幼兒園周邊沒有地鐵,孩子對地鐵很陌生。這就要求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來加深對地鐵的了解??梢越M織幼兒園外的實地考察,參觀當地的地鐵站,讓幼兒親自感受和學習,通過親身體驗讓幼兒更加直觀地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挖掘各類資源也是關注幼兒本位的重要方面。幼兒園周圍有許多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和人力資源可以利用??梢愿鶕變旱呐d趣、愛好和需求,挖掘這些資源并把它們融入到課程中。從關注文本轉向關注幼兒,并挖掘各類資源,明確幼兒本位是課程游戲化支架五的核心要點。通過關注幼兒的興趣和需求,利用周圍的資源,讓課程更加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和情境,提供更加有意義和有效的學習體驗,也是實施課程游戲化的重要途徑。

六、彈性作息時間,優化常規管理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結合課程游戲化的理念,兒童是游戲的主人,游戲是兒童的游戲,他們可以自主掌控自己的游戲活動。當然,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是全然的旁觀者,對幼兒的游戲不管不顧,對幼兒采取“放任”的態度。教師需要制定適當的流程和規范來給予幼兒指導,在保證自主性的同時,促進幼兒的發展和習慣養成。

根據課程游戲化支架六的要求,彈性作息時間和優化常規管理兩者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在彈性作息時間的設計上,可以根據幼兒的發展需求,設置合理且靈活的作息時間。除了餐點和午休等固定時間,教師可以與幼兒進行商議,制定適合的一日作息時間安排。這樣可以支持幼兒的自主管理和自主服務,讓幼兒在游戲時間中自主掌控自己的活動。同時,教師需要在放手的同時提供指導和觀察,制定一日活動的流程,對不合適的地方進行彈性調整,以確保幼兒的教育體驗規范和有意義。

在執行常規管理制度時,教師應該嚴格認真,針對幼兒學習生活習慣進行更多了解,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班級幼兒實際情況探索更多適合本班的游戲化管理活動,讓孩子在多種游戲和實踐操作中得到自我管理能力的發展。常規管理作為課程游戲化支架中的一部分,教師要學會與家園協作,雙方合力,達成共識,以確保良好常規管理的順利進行。

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發展,課程游戲化已成為當前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課程游戲化的“六個支架”給教師帶來了正確的指導和有效的實施途徑,游戲化的課程能夠充分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在玩中學、學中樂,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

【參考文獻】

[1]姜金艷.幼兒園活動中持續增強幼兒安全意識的經驗[J].天津教育,2022(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