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堅持胸懷天下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

2024-05-09 09:02劉卓紅牟修新
廣東社會科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全人類胸懷世界觀

劉卓紅 牟修新

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既是對世界運動發展的總看法、總觀點,也是從不同的視角出發全方位展示客觀世界鮮明特質的哲學思維和方法。堅持胸懷天下,就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立足時代和實踐,從實現全人類共同發展的世界視野對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客觀揭示。進入21世紀,“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給人類提出了必須嚴肅對待的挑戰”①習近平:《攜手迎接挑戰,合作開創未來: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頁。,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1頁。的時代表達。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人類實現共贏共享和貢獻中國力量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堅持胸懷天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哲學自覺。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胸懷天下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站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新階段,以全人類為根本立場,以實現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基本要求,以通過交流互鑒、合作共贏共創更加美好世界的中國方案的哲學闡析。這一科學命題體現了大歷史觀的認識邏輯:面向歷史,堅持胸懷天下彰顯了中華文明之源;立足當下,堅持胸懷天下展現了實現人類共同價值的偉大實踐;朝向未來,堅持胸懷天下表征了馬克思主義實現人類共同解放的發展愿景。

堅持胸懷天下的提出,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乃至世界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中華傳統文明現代化的過程中形成的推動全人類共同創造美好未來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立足中國面向世界凝聚發展共識、實現全人類發展的共同目標和創造人類歷史發展的新文明圖式的必由之路。因此,從歷史與現實的全景視角和中國與世界的全方位出發,才能全面理解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堅持胸懷天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深刻理論內涵與重大實踐價值。

一、中華文明“天下一家”精神的新時代闡釋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余年的文明發展史?!皬南惹刈訉W、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到隋唐佛學、儒釋道合流、宋明理學,經歷了數個學術思想繁榮時期”②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4頁。,歷代先賢對人與世界的關系、國家與國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身的關系進行了豐富的思考與著述,形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天下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集中呈現著中華文明優越性,只有“講清楚中國人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展現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人文底蘊”③習近平:《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動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人民日報》2022年05月29日,第1 版。,才能使中華民族的文明優越性得以充分展現。

講清楚中國人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以下簡稱“四觀”),需要把握好其基本內容。宇宙觀,是關于世界的運行規律、人與世界關系的觀點。中華民族的宇宙觀充分展現于“天人合一”的古老哲學思想,其中“‘天’就是大自然,也即西方哲學中所講的物質世界及其內在運行規律;所謂‘人’,就是指人類,即蕓蕓眾生的凡人;‘天人合一’,就是大自然與人渾然結合為一體,也即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雹芰暯剑骸蛾P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思考》,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65頁。這一樸素的自然觀念,構成了中華民族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認識論根基和世界觀底色?;凇疤烊撕弦弧钡挠钪嬗^,中華民族始終在“道法自然”中依循自然法則行事,使“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⑤《荀子》,方勇、李波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266頁。,構成中華民族人與自然和合共生的幾千年發展歷程,展示了中華民族胸懷萬物發展的文明優越性。天下觀,是關于構建何種國際關系、建設什么樣的人類世界的觀點。早在商代,我國作為人口密集、族群眾多的先進國家,就已進入了族邦林立的歷史階段。為化解爭斗,以“家”觀念引領社會共同發展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①《尚書》,王世舜、王翠葉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第6頁。的天下一家理念形成,開啟了中華大地多民族共同發展的歷程,造就了中華兒女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文明基因。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積淀的“協和萬邦”已經發展成為以“強不執弱”的道德準則、“睦鄰友邦”的處世理念、“四海之內皆兄弟”的宏大格局、“化干戈為玉帛”的寬廣胸懷、“天下大同”的價值追求為主要內容的全人類共同發展意識,彰顯著中華民族追求與世界共同發展、捍衛人類和平的文明優越性。社會觀,是關于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如何建設社會的觀點?!疤煜麓笸笔侵腥A民族對于美好社會形態的向往,強調“大同”非“絕對同一”,而為“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既強調普遍性層面的“和”,又注重尊重特殊性層面的“不同”,是社會和諧與個人自由相統一的必然要求,是對社會和諧的本質內涵和基本要求的充分揭示。道德觀,是培養什么樣的人、使人成為什么樣的人的觀點。中華民族上下五千余年熔鑄了中華兒女“人心和善”的民族品格,以“仁愛尚德”為起點,以“敏而好學”為途徑,以“止于至善”為目標,構成了中華兒女“與人為善”的道德追求。正是由于“人心和善”的優越民族品格,“中國人民從來沒有欺負、壓迫、奴役過其他國家人民,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12頁。。

顯而易見,“四觀”之間具有內在的統一規定性,即由“天下一家”的精神主線貫穿始終,是中華民族對于世界的根本認識、根本觀點的四個具體維度?!扒瑸楦浮雹邸吨芤住?,楊天才、張善文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39頁,注釋①?!袄槟浮雹堋吨芤住?,第57頁,注釋①。的將天地視為父母,“四海之內,皆兄弟也”⑤《論語·大學·中庸》,陳曉芬、徐儒宗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第140頁。的將其它國家視為兄弟,“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⑥《禮記》(上),胡平生、張萌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第419頁。的將社會視為自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⑦《孟子》,方勇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第12頁。的將他人的父母孩子視為自己的親人,構成中華民族從“類”到“個體”、從宏觀到微觀“天下一家”思想的全部。在通過“兩個結合”“努力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⑧《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13頁。,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創造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過程中,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逐步揭示了“天下一家”思想的本質規定就是堅持胸懷天下,對中華民族隱而未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進行了當代釋讀。

從中華民族發展的大歷史看,正是“天下一家”具有堅持胸懷天下的內在規定性,使中華文明呈現出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鮮明特點,同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⑨《孟子》,第65頁。集中展現中華民族“胸懷天下”同全人類謀求共同解放具有內在的一致性。正是順應歷史的“大道”,使中華文明在歷史長河中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連續性首先是回溯過去,展現中華民族的文明發展具有著鮮明的歷史定向性,以及對當代中國發展的重大影響,是“中國特色”之本和源頭;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守正而不守舊、尊古而不復古,在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中推陳出新,使中華文明發展具有著突出的創新性,文明與文化的與時俱進是中華文明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奧秘所在;以“協和萬邦”的天下觀為基礎,中華民族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展現出突出的和平性,這是中華文明反映人類共同追求,具有強大的文明吸引力、感召力的重要體現;以“和而不同”的社會觀為基礎,不把自己的價值觀念與政治體制強加于人,堅持合作、不搞對抗,始終為人類的和諧貢獻力量,展現出突出的包容性;以“人心和善”的道德觀為基礎,各民族相親相愛、共同發展,建筑起了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使中華文明具有著基于共同創造、共同發展的突出統一性。這種統一性決定了我國各民族即便遭遇重大的挫折,也能做到牢固凝聚,國土不分、國家不亂、民族不散、文明不斷,國家統一永遠是中華民族的核心利益,是各民族人民的命運之所系。質言之,連續性、創新性、和平性、包容性、統一性,是對中華兒女共同創造的中華文明在歷時性層面的過去與未來的一體化、共時性層面的形式與內容的同一性的集中概括,是對中華文明特征的集中闡釋,是堅持胸懷天下的文明基因在歷史長河中的價值彰顯。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下,實現什么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成為我黨迫切需要回答好的重大時代問題。在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總結建黨百余年來的歷史經驗、回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厚重文明底蘊的過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實現了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挫折中奮起和在進取中突破的突出優勢,就是堅持胸懷天下,形成了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天下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的價值要義。由此,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經驗與中華優秀文明特質的高度統一集中呈現出來,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8頁。的文明自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實現中華文明的創造性轉換、創新性發展中,將縱貫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之源進行時代化的發展,從而形成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堅持胸懷天下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

二、馬克思主義人類解放理論的當代解讀

19世紀中葉,馬克思、恩格斯立足資本主義世界歷史的大背景,揭露了資本主義現代性給人的生存和發展帶來的困境,描繪了構建人類未來文明圖景的構想,提出了實現理想目標的路徑,得出人類必將走向實現共同解放的“自由人聯合體”的科學結論。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類解放的理論,無疑是21世紀人類思考自身如何破解全球化下資本主義現代性困境、找到使自身獲得真正解放的科學理論。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類解放的理論包含豐富的思想內涵。首先,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歷史、敘事時代中形成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科學認知,清晰確立了人類解放理論的立足點。馬克思在批判鮑威爾等人認為“歷史的誕生地……是天上的迷蒙的云興霧聚之處”②《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50—351頁。的錯誤觀點中,發現了人類歷史發展規律不在社會外部而在社會內部,因為是“人在創造這一切,擁有這一切并且進行戰斗?!雹邸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295頁。進而通過對人的“創造”和“戰斗”的考察,馬克思發現了人民既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主體,也是解放自身和推動社會形態更替的直接力量,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作為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只能通過人們的實踐活動來完成,人民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由此,社會歷史發展本身的主體性被集中呈現,即人們為實現自身和人類的解放,不斷在推動社會歷史進步中創造時代和變革時代。其次,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的形成開啟人類社會現代化和“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頁。的歷史進程?,F代化使人擺脫了人對人的依賴,文明取代了野蠻;現代化極大解放了生產力,“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②《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6頁。。但是商品經濟發展的高級階段把資本增殖當作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邏輯,使勞動力成為商品,嚴重束縛了人的發展和阻礙了人的解放進程,“無產階級由于自己的整個社會地位,只有完全消滅一切階級統治、一切奴役和一切剝削,才能解放自己”。③《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60頁。無產階級作為資產階級的掘墓人,以革命的方式解放全人類的歷史使命,即團結全人類創造的將是實現人的徹底解放的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④《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53頁。。馬克思、恩格斯的人類解放理論深刻揭示了人類解放的無產階級主體、階級斗爭方式和實現共產主義自由人聯合體的未來圖景,為人類實現真正的解放提供了一條可行徑路。再次,恩格斯關于個人意志與人民整體意志辯證關系的思想深刻闡明了形成合力是人類實現真正解放的基本要求。人類的解放具有不以單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性特征,“歷史是這樣創造的:最終的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的相互沖突中產生出來的,而其中每一個意志,又是由于許多特殊的生活條件,才成為它所成為的那樣?!驗槿魏我粋€人的愿望都會受到任何另一個人的妨礙,而最后出現的結果就是誰都沒有希望過的事物。所以到目前為止的歷史總是像一種自然過程一樣地進行”⑤《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2—593頁。,即單個人的意志總是作為基本要素成為人民整體意志的一部分,也正是“合力”作用,使“個人”的意志趨于一致性,使人類實現解放在精神層面凝聚共識的目的得以實現。顯然,馬克思、恩格斯的人類解放理論具有突出的世界歷史視野,堅持從全人類的立場出發、把握實現人類解放的合力要求是其鮮明特征。概言之,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類解放的立足點、實現人類解放的內在規定,以及凝聚共識促進人類解放進程的科學闡述,為人類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展開時代性理論闡釋和尋求實現人類解放的有效徑路提供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進入21世紀,人類所處的時代發生了重大且深刻的變化,全球化、現代化的全速推進以及地球村的形成,使世界歷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人類社會的一體化程度前所未有。在當今世界大變局中,馬克思、恩格斯當年批判、揭露的資本主義現代性對人類造成的各種生存困境愈演愈烈;由于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威脅世界的和平、穩定和發展,全球面臨共同的生存危機和困境;追求“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實現“天下一家”的共同目標和構建全人類共同發展、合作共贏的世界圖景,成為各個國家和民族要求獨立和解放的迫切愿望。世界發生的重大變化要求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審時度勢,對馬克思、恩格斯的人類解放理論做出時代化釋讀并賦予嶄新的思想內涵。

作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新形態,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提出堅持胸懷天下的理論命題,實現了對馬克思、恩格斯人類解放理論的新飛躍。堅持胸懷天下正是馬克思、恩格斯人類解放理論同當今全人類謀求和平發展、實現平等交往和追求共同解放的時代目標相結合的產物。這一理念的提出,實現了當年馬克思、恩格斯批判資本主義、明確把無產階級作為主力軍推動社會變革到強調凝聚全人類共識、實現人類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現實目標的推進;堅持胸懷天下在守正創新中拓展了無產階級這一歷史主體的闡釋,提出全人類概念,賦予了人類解放主體的嶄新內涵;以辯證態度全面認識世界視域的現代化,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為全球走出現代化困境、實現全人類的共同解放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思考;堅持胸懷天下從當年馬克思、恩格斯強調通過“合力”達到凝聚共識,到今天以“立己達人、兼善天下”推動世界共同發展、“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21頁。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和難題,在實現世界優秀文化和文明成果的交融和互鑒中達至更加美好世界的新共識。顯而易見,堅持胸懷天下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堅持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世界與中國相統一的科學方法,對馬克思、恩格斯人類解放理論做出富有時代內涵的當代釋讀;是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關于實現世界和平、人類共享發展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是21世紀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實現人類共同解放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堅持胸懷天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強調“胸懷天下、立己達人”②習近平:《習近平在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時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5頁。,表達了每一個國家都必須以自身的發展推動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各國的發展貢獻力量;堅持胸懷天下強調立足國內、放眼國際,統籌國內國外“兩個大局”,以中國的新發展新進步為世界發展提供新機遇,讓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各國人民;堅持胸懷天下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人類的共同發展貢獻力量的過程中,不斷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實踐充分證明:堅持胸懷天下,是各個國家和民族在世界發展進程中實現自身發展的根本要求,是以自身的發展推動人類解放歷史進程的必由之路,是實現社會進步與人類發展相統一的、實現人類共同解放的現實反映,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實現全人類共享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

三、人類共同價值的文明共識

當今世界有七十億人口,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二千五百多個民族,每一個國家和民族扎根于自身的現實土壤創造出自身的文明形態,既形式多樣,又具有著共同的價值內核?!叭祟惞餐瑑r值”正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運用堅持胸懷天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多樣文明的共同價值內核的科學總結,是團結全人類實現共同發展的基本遵循。

歷經20世紀中葉世界范圍內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潮,現代意義上的文明國家紛紛建立,尤其是冷戰結束后的世界格局、科學技術、社會交往等方面發生革命性的變革,人類世界相互關聯的一體化程度日益加強,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為人類共同價值的形成提供了客觀需要。因為,只有提出人類共同價值才能凝聚人類共識,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才能消弭隔閡,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為了消弭隔閡,一些國家抬出西方資產階級“普世價值”這一超國家、超時空的絕對性的意識形態,企圖以此達到把控世界各國各民族的目的?!捌帐纼r值”與資本主義興起同步,從產生之日起就包藏著資本主義國家通過開辟世界市場同化其他國家的企圖,為了維護自身的霸權地位,遮蔽自身世界性剝削,它將自身的殖民意識采取的更隱蔽的方式;從本質上看,“普世價值”是西方把資產階級價值觀作為永恒的普遍性價值的自我標榜,并把其凌駕于一切時代、一切文明之上推向全世界,企圖按照西方價值觀維護自身恒久利益的霸權行徑;從作用方式上看,“普世價值”打著“人道主義干預”等旗號,以武力和脅迫的野蠻方式,強迫其他國家接受西方的價值觀;從結果上看,“普世價值”的推進是為了消弭他國的文明根基,覆滅他國文明,摧殘人類文明多樣性存在和發展的文化侵略。概言之,“普世主義是西方對付非西方社會的意識形態”①[美]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年,第45頁。,具有極大的迷惑性和欺騙性,是帶有資本主義價值導向的、為資產階級服務的西方價值觀,是西方國家為維護自身霸權地位而采取的文明侵略形式。

要達到實現人類共同價值的文明共識,需要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多樣文明的共同價值內核進行科學的揭示。從世界觀的維度看,世界萬事萬物千差萬別和異彩紛呈,決定了多樣性文明的并存是人類有史以來的客觀現實,需要明晰的是,盡管多樣性文明展現出不同國家和民族對文明追求的特殊性和具體性,但全世界擁有對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價值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每個民族都為其他民族完成了人類從中經歷了自己發展的一個主要的使命(主要的方面)”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57頁。,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為自身發展所創造的文明均屬于整個人類文明中的一部分,都為人類文明貢獻智慧,為人類的解放進程貢獻力量。因此,每一個國家推動自身文明的發展都必須受到尊重,這是全世界形成共同價值觀的重要前提。從方法論的維度看,堅持胸懷天下倡導通過多樣性文明的交流互鑒,世界才能獲得關于人類共同價值的理念,不僅使汲取多樣性文明優秀成果的人類共同價值得到全人類認同,凝聚成人類共識,而且是各個國家在主動實現自身文明與世界文明融合進程中,真正實現人類共同價值的價值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下,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科學運用堅持胸懷天下的方法論把握人類共同價值的過程中,創造性提出了“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③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6頁。的重要論斷,實現了人類共同價值由隱性到顯性、由零散到系統、由自在形態到自為形態的飛躍?!叭祟惞餐瑑r值”的提出及其在中國的踐行,為人類文明的共存共榮提供了基本遵循?!昂推健笔侨澜缛嗣竦纳钋衅谕?。從人類社會發展的大歷史來看,以往國家和民族之間矛盾的解決都是通過戰爭和流血實現的,在戰爭中,人民是最大犧牲者,對“和平”的渴望是人民的首要追求。在國際事務中,中國始終堅持采用對話而非對抗的方法處理爭端,“始終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427頁。;牢牢把握發展這一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強調沒有發展就不會有文明的進步,唯有發展才能消除沖突的根源,才能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動歷史的前進。中國始終弘揚開放包容、互學互鑒的精神,堅持在互利共贏中推動人類的共同發展;“公平”是全世界人民對主體平等的根本期待。恩格斯深刻闡明了“只有在平等者之間才有可能進行國際合作”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72頁。,中國始終致力于為國際交流合作活動打造公平友善的環境,為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世界人民貢獻力量;正義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崇高目標?!罢x”包含豐富的內容,但歸根結蒂來說,通過依循社會歷史規律推動社會歷史的發展來實現人的解放是“正義”的核心要義。中國始終堅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429頁。,推動人類社會的正義進程;“民主”是人民創造歷史的第一需要,民主即人民當家做主。中國始終致力于探索真正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民主模式,不斷為人類民主發展提供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自由”是人民選擇走適合自身道路的基本權利。中國始終不遺余力地維護發展中國家人民選擇發展道路和生活方式的自由權利,堅定奉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為推動世界各國家各地區的人民創造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作出了貢獻。概言之,提出以“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為基本內容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是堅持胸懷天下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集中反映全人類的共同愿望,對人類文明共同價值做出的高度凝練和本質規定。

在堅持胸懷天下實現人類共同價值的過程中,我國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旗幟鮮明地反對一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倡導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毫不動搖地反對任何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為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發揮著建設性作用。我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日益增強,獲得了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民族的廣泛贊許與支持,交流互鑒、合作共贏的國際交流交往格局得以建立。實踐證明,堅持胸懷天下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倡導人類共同價值、凝聚文明共識、推動人類共同發展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

四、全人類共同發展的中國方案

黨的十八大以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以堅持胸懷天下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考察當今時代和世界發生的新變化,提出了以中國式現代化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來推動全人類共同發展,以倡導人類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對危機和挑戰,實現開放、合作、共贏的世界交往圖景。這是中國為全世界提供的有效應對21世紀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合理方案,是堅持胸懷天下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全世界做出的重大貢獻。

現代化是人類實現解放的必由之路,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從現代化發展的大歷史看,資本主義開啟了人類現代化的進程并取得了巨大的歷史成就,但是從它出現的那天起,資本主義的“現代化”就具有致命的弊端:首先,資本主義現代化必然導致世界的兩極分化。資本主義現代化以資本增殖為基礎,通過世界范圍內的“文明的”剝削來榨取其他國家的剩余價值,勢必導致世界范圍內的兩極分化日益嚴重。一方面是資本主義國家通過榨取其他國家的剩余價值來實現資本增殖,進而“取得成就”,另一方面是其他國家被動地卷入現代化,在現代化進程中日益喪失自身獨立性和內在發展的根基;其次,資本主義現代化是以物的獨立性宰制人的發展的現代化的“畸形”產物,作為“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③《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56頁。的現代化,它使“資本增殖”的需要取代“人之發展”的需要,從而造成人類社會發展中人的發展和物的發展發生根本的背離。那就是,人由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變為資本增殖的工具,生產力由社會歷史發展的基礎變為資本增殖的手段,人的自主勞動成為維持生活的機械性活動,人與物的關系被徹底顛倒,人受物的奴役而變得一無所有;再次,資本主義現代化是以實現利潤最大化、遮蔽人類共同利益的現代化,它與人類的共同利益有著根本的對立性。雖然,資本主義亦將自身的現代化粉飾為人類實現現代化的普遍道路,但是事實證明,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模式不具有普遍性意義。從理論層面看,資本主義現代化建立在對其他國家的剝削之上,強迫他國復制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模板也只是為了構建起維護自身的霸權地位和剝削權益的“文明的殖民體系”;從現實層面來看,處于霸權地位的資本主義國家決不允許其他國家成為獨立富強的國家,這是被中國近代史——“帝國主義列強侵入中國的目的,決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相反,它們是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①《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28頁?!浞执_證了的客觀事實。各個國家有著由自身歷史、地理、文化等眾多因素所決定的特殊性,單一復制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只會將獨立國家的發展引入歧路。

現代化是促進人類文明的顯著標志之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緣于對世界現代化之路的思考,對西方現代化做了全景式的分析,既肯定西方現代化為世界發展提供了文明成果,也揭露了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弊端,最重要的是,明確提出走向現代化有多條道路和多種模式,必須由本國人民去選擇。中國立足時代,走自己的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實踐出發,在對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思考中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實現人類共同解放的新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既包含世界現代化的文明要素,又具有鮮明的本國特點;既有正確反映時代和把握現實的歷史必然性,又有深刻把握現代化規律創造人類共同解放新道路的主體能動性。當今時代,世界進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481頁。的嶄新歷史階段,同時,西方現代性帶來的普遍對立狀態愈演愈烈,各國各民族迫切要求攜起手來共筑未來,期待找到人類共同解放發展新道路的愿望日益增強。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③習近平:《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第68頁。,建立以人的發展的現代化為根本目標的現代化,這是實現利己與達人相統一、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合作共贏與獨立自主相促進的全方位發展的現代化,是以堅持胸懷天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的超越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嶄新構想。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視域下,堅持胸懷天下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以自信自立和借鑒吸收一切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為根本思路,成功創造出既具有世界現代化的一般特征,又具有鮮明本國特點、符合本國實際的中國式現代化。概言之,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的在場為基礎和特征的現代化,是真正彰顯人類普遍價值和實現人類解放的現代化,是立足中國面向世界推動全人類共同解放的現代化。這是世界現代化發展的獨特道路,能為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通過現代化發展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提供行之有效的中國道路、中國方案。

中國式現代化作為實現人的解放的新方案新道路,打破了以往認為只有遵循西方現代化模式才能實現現代化的“神話”,實現了對世界現代化理論的超越,為世界各個國家和民族如何選擇自身的現代化道路提供了深刻的理論思考和可資借鑒的實踐模式,具有重大的世界性意義。在堅持胸懷天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視野下,中國共產黨帶領全體中國人民經過長期奮斗探索成功的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中國式現代化具有不將自身的發展道路強加于人,充分尊重各個國家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及其在發展道路上的自主性的特質,堅定恪守“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23頁。,以自身的經驗與成就為世界的發展貢獻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同時充分尊重他國制度、道路、文化的多樣性,“不會要求別國‘復制’中國的做法”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第436 頁。,是科學運用堅持胸懷天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推動人類文明共同進步的典范。這表明,堅持胸懷天下作為考察和把握人類社會歷史進程的認知思維和科學方法具有科學引領世界、時代、歷史發展的能力,是立足世界場域、時代發展、歷史階段科學構建人類社會共同發展、實現人類共同解放的世界圖式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

結 語

堅持胸懷天下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科學考察、推動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趯χ腥A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發展積淀的天下一家特質得以充分展現,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堅持胸懷天下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文明之源;基于對馬克思、恩格斯人類解放理論的當代闡釋,堅持胸懷天下是各個國家和民族在世界發展進程中實現自身發展的根本要求得以充分展現,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堅持胸懷天下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根基;基于對堅持胸懷天下引領人類共同發展的科學運用,人類多樣文明中的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內容得以充分展現,并在以全人類共同價值凝聚共識中,與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民族一道為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中發揮著建設性作用;基于對堅持胸懷天下作為實現人類共同解放的世界圖式內在特征的科學把握,我國以人的現代化為統領,以全景式的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推動人類社會共同發展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建構起21世紀人類共同發展的世界圖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堅持胸懷天下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進程中,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為解決人類重大問題,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成為推動世界發展趨勢朝向人類共同進步的重要力量。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堅持胸懷天下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推動人類共同發展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總和,是對馬克思主義做出的原創性貢獻。

猜你喜歡
全人類胸懷世界觀
胸懷軍旅夢
堅守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
關于獻血
瘋狂的重量
智能化的“世界觀”
《世界觀—雕塑遺產》
遠洋東方境世界觀售樓處
走向理性:近代以來中國世界觀的嬗變
胸懷 情懷 不曾忘懷
胸懷 情懷 不曾忘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