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觀視域下學校層面核心素養培育路徑研究

2024-05-09 09:53江蘇省南通市海南中學
教育文匯(綜合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相融培育學科

江蘇省南通市海南中學/王 晨

如何從學校層面有序、有力、有效地推進核心素養培育工作是核心素養培育真正落實的關鍵?!巴伙@世界的整體性,強調世界的多元平衡、和諧共生、互利發展以及對整個自然生命世界的尊重”是生態學的基本觀點。其所內含的整體、平衡、共生、和諧、互利等理念,正是核心素養培育必須堅守與彰顯的原則與要素。依循這些原則與要素,在實踐中應當做到:

一、整體推進,固核心素養培育之基

核心素養的培育是一項多因子構成、多元素作用、多部門關聯的系統工程。要讓核心素養的培育真正落地、落細、落實,必然也必須做到全員化參與、多層面發力、立體化推進。

政府是培育核心素養的龍頭。作為地方政府與主管部門,必須切實加強對核心素養培育工作的謀劃與領導,及時出臺配套的舉措與實施的細則,主流媒體要積極做好核心素養內涵的宣傳介紹與典型報道工作,以形成由政府主導、全社會參與、各部門聯動的良好態勢與格局。

學校是培育核心素養的支柱。學校必須站在政治的高度,充分認識到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大舉措,也是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與國際地位的迫切需要。[1]切實做好頂層設計,規劃好本校培育核心素養的推進路徑、主要策略、工作重點,并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風,久久為功,件件落實。

教師是培育核心素養的主體。時至今日,雖然大家對核心素養這個詞耳熟能詳,但不少教師對核心素養仍缺乏深入、準確、全面的把握。因此,要積極引導廣大教師切實加強對核心素養的內涵特征、預期目標與操作要領的研習,以理念的轉變帶動教育的蛻變。

學生是培育核心素養的根本。學生的知曉度直接影響到核心素養的認可度、參與度與達成度。為此,應認真組織有關的主題活動,從闡釋核心素養的內涵出發,讓他們真正理解核心素養“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2]努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實現自我超越、自我突破。

家庭是培育核心素養的依托,家庭教育是影響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因子。但在當前“讓孩子上一所好高中、好大學”仍是家長普遍訴求的現實背景下,要站在家長的立場去理解家長的不易,共情家長的難處,特別要努力消除家長擔心“抓了素養,降了分數”的顧慮,及時、準確、積極地給予家長回應,讓家庭真正成為核心素養培育的土壤、厚植的搖籃。

二、平衡統籌,利核心素養培育之器

核心素養的培育是需要全領域共同關注、多渠道協同開展的“大”教育,因此既要著眼于思想觀念的轉變與升華,更要著力于長效機制的創設與完善,做到“遠”“近”兼顧,“軟”“硬”并舉,立體化規范,全方位保障。

法規保障。雖然核心素養作為一個熱詞廣見于各類教育文件、文獻,但迄今為止,仍未以法規形式對推進核心素養培育工作作出具體的規定與要求。于學校而言,尚屬“民間行為”“自發行動”,以致“各敲各的鑼、各打各的鼓”。因此,由政府部門出臺相關的法規,并將相關工作列為政府督導的重要內容已是當務之急。

思想保障。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刻領會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緊迫性,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新部署、新要求上來,以更高站位認識和把握新時代教育工作面臨的嚴峻挑戰,以更深層次引領和踐行新時代教育工作的理論創新,以更強擔當推進和落實新時代教育工作的使命與任務。

行政保障。作為學校領導尤其是校長,只有首先對核心素養的研制背景、價值定位、總體框架、基本內涵、主要表現等學深悟透,并在此基礎上拿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真正讓核心素養的培育成為“一把手工程”,才能最終把思路變成行動、使目標變為現實。

課程保障。課程是學校提供給學生最重要的“產品”,是培育核心素養的基本依據。審視現行的課程設置,尚存在難度劃一、取向單一、質量不一等問題與不足。因此建設好“與學情相洽、與時代相接、與素養相融”的多門類、拓展性、立體式的校本化核心素養課程群已經迫在眉睫。

師資保障。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應有崇高的生命取向、價值追求。在“未來已來,將至已至”的當下,尤其要千方百計地沉下心來讀書、實踐。力求思想觀念不斷“更新換代”,能力素質不斷“調檔升級”,教學方式不斷“推陳出新”,從而共同畫好培育核心素養的“同心圓”。

資源保障。核心素養的培育既要讓學生在“學”上入心入腦,在“悟”上趨善趨美,更要讓學生在“做”上敢作敢為,十分突出實踐育人,強調知行合一,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3]因此,核心素養的培育既需要充裕的智力支撐,也需要有力的經費保障,筑牢物質基礎,以確保學生既有學以致用的真實之境,也有大顯身手的用武之地,讓教學直抵素養,使學習真正發生。

科研保障。核心素養的培育既是個理論問題,更是個實踐問題。因此,既要希冀教育理論工作者一如既往地潛心探索,更應盼望廣大教育實踐者也能自覺地參與,介入到核心素養培育的研究之中。理論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優勢互補、效能疊加,必然會給培育核心素養的研究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動力。

評價保障。評價有著重要的導向、監督、調節作用。核心素養培育的推進工作所以在基層學?!袄茁暣笥挈c小”甚至“光打雷不下雨”,并不全是主觀使然;客觀上與長時間未能制定出有關學校推進核心素養培育工作的評價方案,未能對學校進行明確引導有關。因此盡快制訂出一套簡便、易行、科學的推進工作評價方案刻不容緩。

三、共生相融,擴核心素養培育之源

課程資源是決定教學理想付諸教學實踐的關鍵性因素。教育工作者既要心有“紅線”(課程標準),也要敢越“界線”,打通與旁科、與家庭、與生活、與環境、與社會的“關節”,放大廣義的課程資源,為學生成長提供各學科融合、多領域融達、全要素融通的課程載體。

與旁科相融。所謂與旁科相融,是指在承認學科差異的基礎上不斷打破學科邊界、淡化學科邊界,加強學科之間的協調、統整、滲透。適當引入其他學科內容,使學生的學習興更高、趣更濃、勁更足。當然雖有不同學科元素的介入與糅合,但應始終以主科為圓心,“形”散“神”不散,以免“耕了別人家的田而荒了自家的地”。

與家庭相融。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家國情懷、道德規范,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提供了豐厚的文化養料。與家庭相融,就是要深入挖掘和闡發傳統家庭文化中的思想精粹、道德精華,引導孩子形成積極向上向善的思想觀念、精神風貌、文明風尚、行為模式,幫助孩子系好人生的第一??圩?。[4]

與生活相融?!吧罴唇逃保ㄌ招兄??;谌粘I?、注重體味領悟、堅持知行相長,引領孩子在生活中學習成長——學習為人處世、學習生活技能、學習適應環境、學習解決問題……既體現了“隨風潛入夜”的教育智慧,又展示了“潤物細無聲”的教育藝術。親身經歷后感悟到的事理,才能最終沉淀到孩子的內心深處,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品性、一種素養,并伴其一生、受用一生。

與環境相融。馬克思曾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杯h境是學校育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校園里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一墻一廊都要能與學生的內心世界產生積極“對話”,形成良好的情緒體驗,充分發揮環境潤心澤行、潤雅澤美、潤愛澤悅的功能,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振精氣神,傳輸真善美。

與社會相融。社會教育資源是學校開展實踐教育、培養創新精神的重要陣地。與周邊相通相融,與社區共享共用,把課堂特別是歷史課、藝術課和科學課搬到博物館、紀念館、藝術館、展覽館、科學館、植物園等地方,既能拓展教室的物理空間,滿足學生的知識需求、實踐需求,又能擴大學生的交往空間、娛樂空間、休閑空間。與這些區域性文化地標的零距離接觸,還會讓孩子由衷地產生對家鄉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甚至成為孩子永遠的記憶、恒久的鄉愁。

四、和諧并重,導核心素養培育之向

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無疑是核心素養培育的重頭戲。學科核心素養決非簡單的學科+核心素養。和則美,美則愉悅;諧則暢,暢則通達。只有在學科教學中真正做到和適、和時、和暢地滲透核心素養,方能使課堂真正形成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同行相伴的良好氛圍。

與課標相諧。課程標準是教學的指南,是努力的方向。偏離了課程標準,傾力再大,花時再多,也只會事倍功半,甚至事與愿違。當然,深學透悟方能依照篤行。在教師職業倦怠不斷滋生、“厭學”情緒日益蔓延的情況下,特別要注意引導與加強教師對新課標的學習,做到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進而以學定向、以學增智、以學促行,使課堂基于課標、依于課標、歸于課標。

與需求相諧。課教得好的老師總是能夠站在學生角度思考教學問題的人。[5]站在學生的角度,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愿望,制定符合認知水平的目標,提出不斷逼近本質的問題,采用促進深度思考的策略,如案例分析、項目制作、協作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等,使全體學生真正“熱”起來、“活”起來、“動”起來。

與“學法”相諧。教師的教只有服從、服務于學生的學,方可謂因材施教。比如針對當下不少學生以“不言語的方法”學語言、以“不著地的方法”學地理、以“不藝術的方法”學藝術、以“不科學的方法”學科學的怪現狀,新課標特別強調了“學科實踐”。作為教師就要在吃透“學科實踐”精神實質的基礎上,積極引導、指導、督導學生像學科專家一樣思考與行動,從而使學生在愉快的實踐中,不斷轉知成識、轉識成智、轉智成能。

與“生情”相諧。自然界,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課堂上,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學生。在教學中,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惑、所欲、所求,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尊重學生的獨特性,正視學生在智力類型、學習風格、個性特征等方面的差異,并以積極的態度、信任的眼光做到“因類施教,循情施導”,使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既見學科又見人”,使每一滴露珠都能在太陽的照耀下閃爍出迷人的光彩。

與科技相諧。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元宇宙等新技術正在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改變著教育與學習方式。教師要有意識地以科技做篙,向教育更深處漫溯,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數字資源、計算機模擬等新技術新媒體,拓展教學空間和時間,豐富教學形式和內容,既要“會”教更要“慧”教,為學習者提高在不斷變化的社會中所需的關鍵能力強筋健骨、添磚加瓦。

五、互利發展,強核心素養培育之本

核心素養的推進點多、線長、面廣、量大,不戮力同心、抱團取暖,只會好事多磨,甚至好夢難圓。作為教育理想的追求者,既要有干必能成的自信,也要有合作共贏的自覺,同頻共振,守望相助,在攜手并進中創造出“1+1>2”的教育價值。

以共學激活發展新動能。置身于“大智物移云”的背景下,拘囿于所學專業,滿足于原有知識,很難甚至不能勝任新時代教育教學的需要。作為培育核心素養的直接實施者,只有共學、共讀,勤思、勤問,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厚實理論功底,方能激活新動能、搶占新高地,在躬身踐行中亮新招、提質增效中出新策、轉型升級中現創意。

以共研探索發展新路徑。核心素養的培育是一項全新的工作,無已有的模式可搬,無現成的捷徑可走,推進過程中會遇到種種阻礙、困惑與難題。面對這些困惑與難題,只有全體教師真正沉下心來思索,潛下心來研究,靜下心來交流、商討、互補,方能打通思路、明確線路、找到出路。

以共建開拓發展新源地。隨著“跨學科”“項目化”“探究式”學習的展開,教師不僅要從網絡資料、影視資料等信息庫中挑選出合適的教學資源,更需要進行二度“創作”整合成自己的“新能源”。既不能只做“搬運工”,也不能甘當“個體戶”,只有共同建好資源“合作社”,貫通資源“集散地”,方能確??鐚W科學習這些新方式、新模式的正常運行與不斷優化。

以共融形成發展新優勢。不同的教師(包括不同學科的、不同年級的、不同年齡的乃至不同性別的教師)在知識結構、思維方式、智慧水平等方面都會存在差異,正是這種差異給學習、借鑒、仿效帶來了需要與可能。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打破年級、學科界限,縱(不同年級)“聯”橫(不同學科)“協”,實現思考、觀點、方法與資源的互通、互融、互促,形成新優勢,發力新賽道,推動新發展。

以共享打造發展新引擎?!耙钥蒲袨橄葘?,向科研要質量”早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但是有些學校取得成果,通過鑒定,便萬事大吉、束之高閣。其實,深化教育實踐是開展教育科研的出發點和歸結點。因此應抓住科研成果中最有效、實踐中最需要的成份,通過報告宣講型、示范觀摩型、成果展示型、論文匯編型等方式加以推廣應用;只有將研究的成果推而廣之、應而用之,才能使之真正成為推動教育發展的新引擎、新抓手、新活力。

核心素養培育進無止境,廣大教師大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是任何愿景,只有在落實中才能實現;任何難題,只有在落實中才能破解。核心素養的培育,既不能繞道而行,也不能坐而論道,一切惟在落實。崇尚實干、注重實績、講求實效,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當銘于心而踐于行的。

猜你喜歡
相融培育學科
【學科新書導覽】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心相融
尹延新:天人合一 物我相融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我能讓水油相融哦
“超學科”來啦
行在柘榮,相融于神奇的山水間
論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學學科在統戰工作實踐中的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