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文化自信的演進邏輯與現實路徑

2024-05-09 10:42劉志丹
文化學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中華馬克思主義傳統

劉志丹 劉 怡

文化自信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不僅是一個時代性的命題,更是一個民族性的命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1]42-43。清晰闡述文化自信的演進邏輯和現實路徑,對提高民族認同感和歷史使命感以及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一、從“道德信仰”到“政治信仰”的演進邏輯

在中國哲學中,傳統的思維方式是以一種模糊的、不確定的方式反映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隱含著主體的主觀價值取向和豐富的感情旨趣,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但其仍然富有邏輯和辯證的色彩。對于當代來說,古代富有詩意和邏輯思辨的哲學文化能夠為人們認識世界、改變世界提供一些思路,也為現代文化自信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莊子的“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以及老子的“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3]就是明證,中國哲學文化的這種傳統的思維方式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所以從古至今涌現出了數不清的文人。中國傳統思維方式不只局限于文字表達,同時也注重個體主觀的體悟和感受,所以老子講的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盵4]在漢朝綜合實力強盛的歷史階段,思想道德要求也隨著政權的鞏固而大大提高,亟需一種百姓普遍接受的信仰體系來進行精神資料的分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口號的提出,標志著儒家思想開始了對中國兩千多年道德信仰統治的正統地位。直到近代,人們發現傳統的道德信仰體系并不能阻止西方列強的入侵,儒家思想的一系列道德體系隨之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能夠救國救民的馬克思主義。這種政治信仰是通過不斷推動社會進步建立起來的文化自信,當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現實目標提供方向指引時,以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為政治信仰的科學就已經在時間的檢驗下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自信,這種以科學的體系為政治信仰的文化自信的傳承和發展,必然會體現出鮮明的實踐性,也一定會吸納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自覺地投入到樹立中國人民文化自信的歷史洪流之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盵5]314在馬克思主義視閾下構建文化自信,必然要處理好馬克思主義文化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多層次交互,這一過程也應該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流行文化、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辨析與化合反應中得到不斷發展。

二、文化自信以唯物史觀為理論支撐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我國文化自信提供了歷史維度的思考方向,近代的文化自信首先表現為對革命的引領作用,通過文化革命來推動政治革命的歷史進程,“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6],在政治制度的鞏固和發展下,思想層面的文化自信進一步升華,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的近代先進知識分子,從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角度奠定了文化自信的理論底氣。

(一)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提供了世界觀和方法論基礎

從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的歷程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唯物辯證法還是實踐的觀點,抑或是創造性思維都為新時代優秀傳統文化自信的樹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以,當代優秀傳統文化自信的構建既是具有真理性和道義性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又是跨越時代高度踐行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外在表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大師、大家,不是說有大派頭,而是說要有大作品。我們提到老子、孔子、孟子,想到的是《道德經》《論語》《孟子》,”[5]324具有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的優秀傳統文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中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它繼承了孔孟儒家之道、修身之本、齊家治國平天下之義,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慢慢演變為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的辯證關系;它也繼承了老子道家思想的“道法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正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優秀傳統文化根源;富國強兵、以法治國的法家思想創造性地發展為當代法律和倫理教義。這些具有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的當代理論體系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基礎上構建起來的,由此形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也必然上升到了馬克思主義的新高度。中華民族打破封建的牢籠將古老文明和科學實踐結合起來的文化自信,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中必將站在真理性和道義性的時代制高點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二)為革命文化自信提供了制度保障

革命文化自信是新時代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無疑是當代文化自信的信念根基。19世紀,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掠奪財富發動侵略戰爭,我國仁人志士紛紛尋求救亡圖存之路,于是近代思想界在思想層面圍繞發展道路問題展開討論。但是在民族危亡的時刻,沒有更多的時間研究道路的選擇問題,1919年,先進知識分子在多條道路的辨析與衡量下,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道路,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所以中國革命的成功是在思想層面先行的前提下,使這種政治機遇外化為現實,中國革命道路的發展規律給步入社會主義的中國指明了方向,讓所有受壓迫、被奴役的人民大眾有了思想支撐,讓站起來的中華民族有了強烈的文化自信,“馬克思主義信仰作為人民大眾的精神指引,主導著人民大眾的行為表現”[7],所以只有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才能在民眾的心中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以此為基礎的革命文化自信正是基于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

(三)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自信提供了精神內核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自信是在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順應了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從唯物史觀角度出發,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遵循,它是社會物質財富的理論支撐,同樣也是精神財富發展的思想源泉,所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作為社會主義文化領域居于領導地位的思想理論體系,通過科學的思想觀念對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和落后的非無產階級思想進行批判,以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袄鋺鸷笫澜鐩_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識形態,而是文化方面的差異,主宰全球的將是‘文明的沖突’?!盵8]為了避免政治立場引發沖突,確保和平與發展的世界主題得以延續,世界各國越來越把文化建設的重點放在意識形態上,所以,在文化領域保持獨立清醒異常重要,從這個角度來說,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中國文化領域的正確運用,是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理論動力,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文化自信提供了愛國主義和民族認同的精神內核。

三、增強文化自信的現實路徑

文化自信是對其文化體系生命力、內核凝聚力及創新創造力的認同和外化,因此,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內生動力的文化自信是抵制文化虛無主義的有力武器。怎樣才能增強文化自信?我們認為,現實路徑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內生動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雙創”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幾千年優秀文化成果的精粹,是在特定歷史進程中積淀和傳承下來的文化成果,更是在當代仍然具有積極影響的所有精神內核的總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給予了我們強大的文化底氣,使我們無論歷經多少磨難都能夠屹立于世界東方,這是我們的根基和本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鼓舞人心、啟迪心智,正如《左傳》所言的“人生三不朽”乃立德、立功和立言。樹立德行,建功立業,創立學說都是能夠激勵一代又一代人奮發圖強的人生準則。因此,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內生動力的文化自信是抵制西方資產階級文化的銳利思想武器,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核心動力。

文化的發展是賡續傳承與發展創新的統一。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并不是把馬克思主義簡單地本土化和民族化,而是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引下,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的時代性和民族性的有機融合,是中國傳統思想框架體系向社會主義現代邏輯思維的轉變過程。在傳播好中國故事的同時,只有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優秀成果植根于中國沃土進行獨創性改造,努力實現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流行文化的創造性融合,我們才會有更加強烈的文化底氣建設文化強國。

(二)以馬克思主義占領意識形態陣地,鑄就崇高理想信念

在信息快速傳播的今天,世界正處于大變革大調整之中,一方面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仍然在向我們不斷輸出所謂自由民主公平的“普世價值”,思想文化碰撞異常激烈;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現在面臨著“四種風險”和“四大挑戰”,國內外形勢非常嚴峻。只有堅定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才能在與各國文化交流的同時提高抵御各種風險挑戰的能力,才能通過強烈的革命文化自信抵制文化虛無主義,來加深中國人民的革命文化認同感,增強黨和人民的凝聚力,同時反過來又能鞏固革命文化自信。

把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擺在核心地位,將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一方面在文藝作品方面,多產出優秀的、帶有強烈中國特色的影視、綜藝、文章,讓中國人民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喚起大眾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另一方面打造文化圈的“中國風”,掌握文化話語權,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范圍,講好中國故事,在世界文化領域內樹立中國的高大形象。只有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占領高地,才能堅定社會主義文化信仰,鑄就崇高理想信念。

(三)以嚴格篩選外來文化為政策手段,實行市場準入制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網絡輿論亂象叢生,嚴重影響人民思想和社會輿論環境”[1]9,新時代意識形態領域態勢向好,但是意識形態并不是一項孤立的工作,而是與國家各方面的工作息息相關,將意識形態工作內化到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領域中有利于鑄就堅實的精神屏障,從而增強人們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同,不斷提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安全指數,在社會主義社會形成牢固的向心凝聚力,對于抵制外來異質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起著重要作用。具體說來:一要嚴格篩選外來文化,利用政策手段,在文化上實行“市場準入”,辯證地、批判地對待外來文化;二要發展國內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在人民大眾能夠接受的同時,要以人民為導向積極地發展文化事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三要以輸出為導向發展文化產業,如當前我國影視的發展、國風偶像的發展,這也是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這一系列政策都實施后,各個年齡段、各個領域的人都有了強烈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自信,不僅能抵制文化虛無主義和普世價值的沖擊,更能筑牢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思想堤壩。

四、結語:反對文化虛無主義

文化自信是人民群眾對歷史的認同感,是對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感,更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繼承與弘揚的使命感,它源于對馬克思主義的清醒認識和對共產主義理想的無限向往。但是,當我們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文化盛行的背后,文化虛無主義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對文化和信仰的弱化。因此,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依然是我們所崇尚的,中國風格依然是我們亟需的,只有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內生動力,以政治信仰為價值取向,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進一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我們才能在世界文化領域占據不可替代的位置,在21世紀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猜你喜歡
中華馬克思主義傳統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