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賦能鄉村教育振興的價值取向與實踐路向

2024-05-09 18:19馬靖婷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教育資源數字化數字

馬靖婷

(蘭州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盵1]34202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大力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完善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為教育領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新方向。相比城市的教育資源,鄉村教育資源嚴重匱乏、師資力量不足,鄉村教育整體水平較低。數字化賦能的思想、方法與實踐,突破了傳統教育的時空限制,使鄉村教育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共享和優化、教育質量的提升和改進,極大地促進了鄉村教育的振興,彰顯出以鄉村教育振興推動鄉村振興的獨特優勢。

1 數字化賦能鄉村教育振興的價值取向

數字化賦能鄉村教育,就是利用數字化技術為鄉村教育振興賦能加力,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立足數字化賦能的思想、方法與實踐,為鄉村學生提供更多優質教育資源,有助于促進鄉村人才的培養、教育公平的實現及教學質量的提升,對推動鄉村教育現代化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1.1 厚植人力資本,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我國成功踏上實現共同富裕的新征程。由于不同地區經濟、社會、生產力水平等條件不同,經濟發展較為薄弱的地區在順利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后,依然存在規模性返貧風險。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應將鄉村教育振興置于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中去考察。鄉村教育振興既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從“學”的層面來說,鄉村教育振興既是推動鄉村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內容,又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應有之義。

鄉村振興是國家實現現代化的根本要求,其關鍵在人才。推動鄉村教育振興,有利于積累人力資本,夯實鄉村振興根基。從表面上看,鄉村振興主要表現為經濟的快速發展,實際上,鄉村振興以“人口紅利、人才紅利”為主導。西奧多·舒爾茨認為,人的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重要的資源,人口的規模和結構直接關系到鄉村振興美好目標的實現。鄉村產業振興需要新型農業人才、經營人才的設計與支持,文化振興需要文化傳承人才的帶動與引領,鄉村現代化治理也需要廣大農民群眾與領導干部共建共享,“實施鄉村振興的當務之急在于培養與造就一支懂農村、懂農業、懂技術的專業人才隊伍”[2]。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以數字化賦能鄉村教育振興,將數字化技術運用于教育中,有助于提高農村學生接受現代化教育的機會和水平。在數字化賦能下,教育資源可以更加豐富且能夠廣泛地覆蓋鄉村地區,學生能夠通過網絡渠道共享更多優質教學資源,了解并掌握農業產業知識。因此,鄉村教育振興的意義在于通過厚植鄉村本土高水平技能型人力資本,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全面推動鄉村振興。

1.2 消除教育壁壘,助力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教育公平是一個社會的基本公平原則之一,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公平的教育環境是促使教育公平落到實處,每個學生都擁有平等接受優質教育機會的最佳保障。鄉村教育一直是中國教育的短板。受地域經濟的發展水平、教育資源的供給總量、城鄉二元結構等因素的長期影響,鄉村地區的教育資源相對匱乏,教育設施、師資力量的數量與質量遠落后于城市,這些因素導致城鄉教育公平堪憂。此外,鄉村地區的社會文化背景和城市地區有所不同,鄉村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可能會遭受更多的歧視和不公平待遇,這進一步導致城鄉教育發展差距變大,進而阻礙了中國教育現代化的進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盵1]34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是實現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承載著向現代化邁進的重要使命。

當前,我國鄉村教育領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接受高質量教育的熱切期盼與優質教育資源嚴重短缺且發展不均衡之間的矛盾”[3]。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給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徑。以數字化賦能鄉村教育振興,是破解教育不均衡發展難題,消除教育壁壘,實現教育公平的重中之重。將數字化技術有效應用于鄉村教育,不僅有利于促進城鄉優質教育信息共享,而且有利于“促進教育起點均等,為過程均等和結果均等提供了形式上的保證”[4]。數字化賦能能夠整合發達地區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使以數字化形式存在的優質教育資源流向鄉村地區,從根源上斬斷鄉村地區由于經濟、地理條件等因素導致的“代際貧困傳遞”,通過現代化教育手段彌補鄉村地區教育資源的不足,促進城鄉教育公平發展。

1.3 擴充教育場景,促進鄉村教學質量提升

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發展的主基調,教育數字化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和必由之路。加快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是為鄉村地區培養有用人才,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關鍵一步。一方面,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呼喚鄉村教學質量的提升。鄉村教學質量的高低影響并制約著我國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建設成效,鄉村地區學校師資、生源、辦學條件等方面的欠缺深刻影響著鄉村教學的質量。另一方面,人的全面發展呼喚鄉村教學質量的提升。人的全面發展倡導五育并舉、全面育人的教學理念。鄉村教育作為中國教育的短板,更應注重教學質量的提升,要服務于鄉村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培養能夠適應城市高度信息化的實用型、創新型人才,滿足教育促進美好生活的價值訴求,實現鄉村地區學生從“有學上”到“有好學上”,再到“上好學”。

數字化賦能鄉村教育質量的提升就是“利用信息技術和數字化塑造新型的學習環境”[5],通過擴充教育場景,增加知識獲取的渠道,促進鄉村教學高質量發展。首先,可以依托數字化信息技術建設數字化教學平臺,為農村教師提供更多教學支持和輔助,擴充鄉村教育資源,實現課程內容、教育技術和師資力量等方面的均衡分配。其次,數字化賦能鄉村教育突破了鄉村教育的時空局限性,通過在線教育課程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將基礎教育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最后,數字化技術可擴充教育場景,實現遠程教育,讓農村學生隨時隨地通過網絡接受遠程教育,解決了偏遠地區學生上學難、教育資源不足等問題。以數字化賦能鄉村教育振興,加大對農村地區教育服務的投入,有助于深化農村教育育人方式的改革,推動農村地區的發展進步。

2 數字化賦能鄉村教育振興面臨的困境及挑戰

數字化賦能在鄉村人才培養、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鄉村教學質量提升等方面釋放了數據技術紅利。然而,數字化在鄉村教育領域的嵌入在給鄉村教育帶來發展與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風險和挑戰。

2.1 數字化教育基礎設施匱乏

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改變了鄉村教育的形態。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的有力支持下,國家持續加大對鄉村基礎教育設施建設的專項投入,“鄉村教育治理數據資源開始共享,多元治理主體網絡化合作也有所發展”[6]。從鄉村教育的現實境況來看,鄉村地區數字化教育基礎設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由于政策的遲滯效應,鄉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薄弱仍是阻礙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相較于數字化教育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的城鎮地區,鄉村地區經費欠缺、地理位置偏遠等因素影響了其數字化設施的建設。鄉村地區生均計算機擁有量不足、學校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落后等智能化終端的缺乏制約了數字化技術優勢的發揮,加大了各鄉村教育主體間數據交流與共享的難度、數據流動和整合的難度,直接影響了數字化賦能鄉村教育振興目標的達成,在城鎮教育進入教育信息化2.0發展階段時,鄉村教育仍處于1.0初級階段。此外,雖然鄉村地區數字化教育基礎設施有所改善,部分偏遠農村地區已有網絡硬件設施的保存、維護,但是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更新仍處于落后狀態,阻滯了數字化教育治理格局的形成。

2.2 缺乏數字化教育人才

數字化教育人才是數字技術應用的承載者,在數字化賦能鄉村教育振興中起銜接作用。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在促進我國鄉村教育振興中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數字化教育人才和教師數字化素養關系到鄉村地區信息資源共享和數字技術應用的水平。信息化技術與鄉村教育相結合的新型治理思維鼓勵在鄉村教育中融入數字化技術手段,這無疑對鄉村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鄉村地區的數字化教育人才力量不足,教師現代教育理念和教學技能匱乏,鄉村教師的數字素養難以適應數字社會的發展需求,阻礙了鄉村地區的教育振興。由于人才培養模式僵化,我國鄉村地區數字化教育人才嚴重短缺,致使數字化技術與鄉村教育融合困難,實施信息化教學存在一定困難。此外,鄉村地區教師穩定性較差也是導致鄉村地區缺乏數字化教育人才的又一重要因素。在鄉村學校中,專業能力強又懂數字化技術的優質人才少之又少,與付出不成正比的待遇和惡劣的工作環境導致他們向往城鎮學校而不愿扎根農村,不愿為農村教育事業發展作出長期貢獻。因此,鄉村地區學?!耙烹y”和“留才難”的問題從數量與質量兩個維度加劇了鄉村師資匱乏的現實困境。

2.3 加劇城鄉教育“數字鴻溝”

近年來,國家對鄉村教育的重視與數字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其在教育方面的廣泛應用,對促進鄉村教育現代化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起到了極大的助推作用。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域的鄉村教育資源迥異,部分鄉村學校由于地勢偏遠、經濟落后等因素,師資力量薄弱、教學理念落后,在教育設施配置水平與數字化教育資源質量上與城鎮學校存在較大差異。隨著互聯網信息方式和數字化生產能力的現實差異逐漸增大,導致城鄉之間教育的數字化差距越來越大,加劇了城鄉教育“數字鴻溝”,阻礙了鄉村教育的健康發展?!皵底著櫆稀笔浅青l數字化發展水平不均衡的問題,鄉村地區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數字化教育資源比城市地區更為缺乏,這也導致了鄉村地區的學生和教師在數字化教育方面的受益相對較少。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城鄉互聯網普及率差異較2021年12月縮小了0.4個百分點。這表明,雖然城鄉互聯網普及率小規模提升了,但是仍然存在較大差距。數據顯示,城市未成年人學齡前觸網比例高出鄉村地區一半之多,這些都是橫亙在城鄉教育“數字鴻溝”面前難以解決的現實性難題。此外,數字化賦能鄉村教育需要依靠互聯網和數字技術,而這些技術也帶來了隱私和安全問題。學生和教師的個人信息、教育數據等敏感信息需要得到保護,數字化賦能鄉村教育也需要加強隱私和安全方面的保護措施。

3 數字化賦能鄉村教育振興的實踐路徑

鄉村教育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面臨數字化轉型的挑戰。實現數字化技術與鄉村教育的有機融合,使數字化技術成為推動鄉村教育振興的“最大增量”,需要從鄉村教育的基礎設施、課程體系及教育主體等方面入手,將數字化技術融入鄉村教育的各個方面,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釋放強大的數字化轉型動力,推動鄉村教育逐步實現數字化轉型,實現以數字化賦能推動鄉村教育振興的目標。

3.1 建設數字化教育基礎設施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快速發展,城鄉教育之間不平等的硬件差距逐漸加大。建設鄉村數字化教育基礎設施,成為推動我國鄉村教育振興、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必然要求。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大力建設和發展聚焦信息網絡、平臺體系、數字資源、智慧校園、創新應用、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為鄉村數字化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了具體的理論指導?!敖洕l展、信息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現代化成果為鄉村教育提供了現代化的思維視角和工具起點?!盵7]互聯網設備及網絡軟件的應用成為促進鄉村教育數字化的必備條件。推動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需加快建設和更新鄉村教育數字化基礎設施,做好教育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動態調整。一方面,要加強鄉村數字化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在完善計算機機房等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建設鄉村智慧網絡學習平臺,促進數字化、智能化學習平臺建設,支持偏遠地區學校師生通過數字化設備開展教學活動;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建設虛擬化的實踐場域,為偏遠鄉村地區學生提供虛擬仿真空間。數字技術“拓展了傳統意義上的時空邊界,實現了實體在場與虛擬在場的融合、交互和增值”[8]。通過虛擬仿真空間,學生可以低成本沉浸式地感知學習內容,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另一方面,要及時為鄉村學校信息網絡及應用軟件等設備的維護提供充足保障。鄉村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固然重要,設備維護及軟件更新也必不可少。近年來,全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全面推進使鄉村地區數字化教育基礎設施及應用軟件不斷完善,城鄉教育公平得到了極大改善。然而,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變革及應用軟件的迭代更新,網絡硬件設備及各種應用軟件對時效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地方政府要提高鄉村教育公用經費標準,加大對鄉村學校數字化設備維護資金的投入,做好鄉村學校網絡硬件和應用軟件的維護管理工作,確保鄉村學?!靶畔⒏咚俟贰钡臅惩?。

3.2 優化數字化教育資源

教學資源是教學體系的基石?!敖逃Y源既是縮小數字鴻溝和教育差距的關鍵一招,也是彌補鄉村地區師資不足和教學資源短缺的重要手段?!盵9]城市的教育資源相對來說較為豐富和完善,鄉村教育要想實現機會均等化、資源共享化,就要將教育資源建設作為推動教學體系數字化的工作重點,通過優化鄉村數字化教育資源,構建高品質的多樣化教育資源,實現優質數字教育資源的城鄉共享。首先,利用數字化技術實現鄉村教育資源形態的轉變。學校要緊密依托鄉村本土教育資源,將數字化技術與本土教育資源深度融合,大力挖掘鄉村數字化教育資源。通過對鄉村課堂資源、實踐資源的數字化轉化,促進鄉村教育資源與數字化技術高度融合發展。此外,應根據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建設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健全多媒體課件庫、素材庫等多樣化數字化教育資源庫,讓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惠及范圍更加廣泛,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強有力支撐。其次,在鄉村教育資源形態轉變的基礎上,實現教育資源供給的內容升級。課堂是教學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打造高水平、高質量數字化課堂,需從教育資源的內容入手。面對數字時代網絡信息的紛繁復雜與碎片化呈現,教育者主體在注重教育資源形態轉變的同時也要推動教育內容的數字化生成,著力打造豐富立體的數字內容資源庫。一方面,要把握數字教育內容的價值導向,促進主流優質教育內容生成,筑牢數字化賦能鄉村教育振興的主流價值基礎;另一方面,要把握數字教育內容的生動呈現,利用數字化技術挖掘有利于教育者開展教育活動的內容供給,提高數字化教育內容吸引力。最后,建立數字化教學模式,優化鄉村教育資源結構體系,進而延拓鄉村教育資源種類與范疇。要充分發揮數字化技術的突出優勢,鼓勵教育者主體探索基于數字技術應用的新興教學方法,實施個性化、針對性教學,實現教學全過程、全環節的數字化。

3.3 培養數字化教育人才

數字化賦能鄉村教育振興離不開數字化教育人才的支持,較高的數字素養是實現數字化賦能鄉村教育振興的首要前提。在教育數字化轉型大背景下,如何利用數字化創新鄉村基礎教育、提升鄉村教育主體數字化素養與教學能力已成為當前研究的焦點。因此,基于鄉村教育主體的現有問題,應牢牢抓住技術融入教育的階段趨勢,緊密依托數字化技術,持續提升鄉村教師數字化素養與教學能力,充分發揮數字化轉型對鄉村教育的助力作用,實現鄉村教育現代化發展。一方面,培養數字化教育人才要從增強教育主體的數字意識入手,提高鄉村教師數字化應用意識,樹立數字育人理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主動運用數字資源,自覺接納并掌握數字化技術的使用方法,是教育者增強技術敏感性和應用意識的必要前提”[10]。培育鄉村數字化教育人才,鄉村教師應樹立數據學習意識和應用意識,以此引領數字技術的習得,以主體價值理性駕馭技術工具理性,強化鄉村數字化應用能力基礎。另一方面,以縣為單位,整合縣級教師培訓,定期開展針對性較強的鄉村教師數字化培訓,發揮教師主觀能動性,增強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內生動力。首先,以“互聯網+”的常態化方式打破時空局限,在培訓階段嵌入數字化專題課程,構建縣域數字化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建立起鄉村教研的新常態,方便數字化教學課程資源的共享。其次,分層、分類開展培訓研修活動,聯合開發具有鄉土特色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建立適合學校學情的校本資源庫,提高教師數字化資源使用的內在動力。最后,加強對鄉村教師數字化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提升鄉村教師利用數字技術創新教育模式的能力,推動鄉村教育數字化轉型快速地走向教育信息化的融創發展階段”[11]。

猜你喜歡
教育資源數字化數字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整合校外教育資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答數字
數字化制勝
數字看G20
面向數字化教育資源的Flash到HTML5轉換研究
自主學習視角下的開放教育資源文獻綜述(上)
成雙成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