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基礎及實踐路徑

2024-05-09 18:19郭佳楠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命運共同體人類

郭佳楠 趙 姍

(鄭州工商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盵1]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經成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益于馬克思主義共同體理念,吸收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涵與精髓,傳承了1949年推出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強調建立以公平公正、攜手共進、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秩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指在人類面臨新情況、遇到新問題時,對馬克思、恩格斯所強調的“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2]的繼承和發展,是新時代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

1 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的時代背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世界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取決于各國人民的抉擇?!盵1]全體人類都在一個地球村中求生存、求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在外貿、文化、政治等領域的互動性獲得了提升,世界各國人民成了彼此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針對世界各地悄然爆發的危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立應對。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數字化、文化多元化的進一步推行與深化,以及以中國為代表的第三世界國家的快速崛起,以西方為主導的價值理念正逐步凸顯出自身的局限性。國際社會迫切呼喚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社會新秩序[3]。因此,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將致力于在全球范圍內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載入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文件,并成為新時期中國與世界如何相處的重要指導思想。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在國際場合闡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此后,中國政府和領導人通過重要國際組織、系列主場外交、多邊峰會等不同層面,在全球范圍內積極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5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發表了關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專題演講,首次向國際社會全面闡述了什么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并倡導各國都應該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從2012年年底開始,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外的各種重大會議中頻繁提到“人類命運共同體”[4],不斷與國際社會就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實踐加強溝通,推動雙邊、地區、全球等豐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古今中外關于世界發展的優秀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內涵極其豐富深刻,這是我國在外交領域創造的新思想,并獲得了世界各國的高度評價與熱情響應,產生了日益廣泛和深遠的國際影響。

2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淵源和文化底蘊

梳理人類命運共同體基礎理論的相關理論成果,厘清人類命運共同體基礎理論的研究方向及傳統文化根基,對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向縱深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2.1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馬克思主義基礎

馬克思指出,個人必須在共同體中,才能得到各種能力的提升與全面發展,即必須在共同體中才能享受到個人的真正自由[5]。他還提出了“真正的共同體”的概念,即共產主義為整個人類社會的聯合體,是每個人在其中都能夠自由地得到全面成長的統一體。

從人類社會發展來看,人類國家、地區、社會之間的交流和交往越來越緊密,人類社會“共同體”正逐步形成。在人類社會早期,不僅一個社會(國家)內各個區域、各個生產部門之間的關系不密切,而且每個社會(國家)間的聯系也不密切。由于地理條件的限制,距離較遠的國家間的關系陌生,而地理位置較近的國家,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源爆發了戰爭,使戰爭與掠奪成了相互間交流往來的重要方式。人類進入近代,由于新航路的開辟以及全球市場的建立,人類的發展已經上升到了全新的歷史階段。第一,不同國家之間成了一個“地球村”,構建了層級清晰的全球市場與貿易機制,充分帶動了人類文明的廣泛推廣與迅速發展。第二,發達國家為了持續拓寬全球市場,持續地開疆拓土,通過文化入侵、交易奴隸、侵略式開發等方式,對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經濟掠奪,也由此引發了兩次世界大戰。二戰后,尤其是冷戰后,隨著新的科技革命、當代交通條件與網絡技術的日益成熟,各國在經濟、政治與文化等領域的互動變得更便利且更頻繁,由此帶來了全球化的浪潮[6]。人類生活的時空好像變小了,似乎都生活在“地球村”中,每個國家之間也逐漸成為“鄰居”。

由于經濟活動的分工與合作的深化,每個國家都在全球貿易產業鏈中占據著一席之地,每個國家的優勢資源都獲得了高效利用,也正是由于優勢資源的差異,不同國家在獲得的利益多少上存在顯著的差異。另外,制造與銷售的產品在全球各地快速流動、投融資全球化等,使世界各國相互間的關系比歷史上的任何時代更加密切。隨著各個國家間的關系日益緊密,合作方式日益豐富,合作范圍不斷擴大,合作中形成的共同利益也日益顯著。在現代社會,一個國家如果不參與全球協作與交流,只顧單獨地發展而不融入世界大家庭,就很難實現長久的發展。然而,在全球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上,一些世界性問題已成為所有國家需要一起應對的重大問題與挑戰。例如,資源日益減少、環境污染、文化沖突、國際洗錢等,這些問題都警示人們,由各個國家組成的人類社會是一個整體,“地球村”里的每一位居民都是社會生態鏈里的一環,是休戚相依的命運共同體。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在經濟全球化的現代社會,孤島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我們都在一條船上生活,每個人都應該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7]。

2.2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中國傳統文化根基

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創造了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推動著中華文明持續地往前發展。在悠久的歷史歲月中,將全國各族人民都凝聚團結起來,是我們共同經歷的非凡奮斗,是我們攜手創造的美麗家園,是我們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是我們都應該長期堅守的理想信念。這個共同創造的美好精神家園實際上就是中華傳統文化。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獨樹一幟的“和”文化?!昂汀蔽幕瘜θf事萬物的關系有一種概括,展現的是天人合一的世界觀、求同存異的國際觀以及家和事興的道德觀。我國的歷史傳統文化中攜帶著“仁”“愛”“和”的核心要素。孟子倡導“親親而仁民”;老子倡導“道法自然”;孔子曾指出,“泛愛眾,能親仁”;孫子認為,“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8];墨翟認為應當“兼相愛,交相利”;習近平總書記則倡導發展王陽明的“天下一家”的思想[9]。這些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能持續傳承與發展的精神力量,它能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基礎。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及“一帶一路”倡議等相關戰略,都是對這些優秀傳統歷史文化的進一步優化與創新性應用。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解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要求時指出,國與國之間應當平等對待、彼此協商,文明應當和而不同、彼此學習,生態機制上應當敬畏自然,實現綠色發展,這是對“和平”“仁愛”“天下一家”等重要思想的進一步升華與創新性發展。

世界各個國家、地區的歷史與國情的差異、民族與風俗的差異,產生了多元化的文明思想。我國以和為貴、與人為善等傳統道德思想給我們平時的生活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為處理各國、各民族人民的差異提供了中華文化智慧。我國悠久的文明何以能夠在歷經挫折后獲得更大的發展,同時維持強大的生命力,主要是得益于“和”的思想內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我們運用“和”的思想,建構一個“和平、和合、和諧”的大同世界。

3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內涵

何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下基于歷史、現狀與未來三個角度進行了詮釋,詳盡地探討了在歷史中人類社會所表現的形態,全球化社會需要面對的各種難題與怎樣合理地處理這些全球性問題,旨在使國家秩序與體系向更為公平、科學的方向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其實是一種倡導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價值思想[10]??傮w來說,人類命運共同體是21世紀由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提出的,并由習近平總書記不斷充實與發展的一種處理現階段國際關系問題的新思路與新理念。它倡導世界各國都需要堅持情感共鳴、合作共贏、利益共享與職責共擔的思想,徹底摒棄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你輸我贏的惡性競爭,在注重自身利益的基礎上同時考慮他國的適當關切,在尋求本國進步的同時協助其他國家獲得發展,進而推動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向平等、合理的方向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包括利益共同體、價值共同體、責任共同體、權力共同體與可持續共同體五個內容。

3.1 利益共同體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根本

在現代國際關系中,各國基本上以國家利益為核心,利益共同體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組成部分。只有構建利益共同體,人類才能真正構建命運共同體。但是所謂的“共同利益”并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全球化信息傳遞體系將人類所在的星球變為了“地球村”,不同國家之間在利益上的充分交疊使這些國家成了共同利益鏈中的重要成員,只要其中的一個步驟產生了問題,那么這些國家自身的利益都會受到嚴重影響。面對越來越多的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因此,人類也開始認可“共同利益”的理念。既然每個人都是“地球村”中的一員,那么不同國家的人民便都是這個“地球村”的公民,世界利益與自身的利益變得不可分割。一個國家采取有利于全球利益的舉措,其實就是在為自己謀取更多的利益。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的是每個國家不僅需要考慮自身的利益,而且應當兼顧其他國家的發展與利益關切,謀求并探索本國與其他國家的共同發展,這樣才能契合這一時代的發展要求。在不同國家的利益交織不斷擴大的全球化背景下,人類社會已成為一個無法分割的利益共同體,每個國家只有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才能在劇烈競爭的全球化中實現自身的利益目標與追求。

3.2 價值共同體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導向

基于利益共同體的理解,怎樣處理國家間的共同利益關系實際上屬于價值觀問題?,F代社會每個國家之間彼此聯系、彼此依賴的程度不斷加深,然而因為每個國家的社會性質、文化思想、宗教信仰等要素存在差異,又加之被冷戰思維影響,彼此間的意識形態沖突與價值碰撞時有發生,這本質是一種價值觀的沖突。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文明價值觀,不再受制于國家、區域、民族與宗教間的矛盾與糾紛,強調博愛而非狹隘,融合而非沖突,協作而非紛爭,因此,是一種徹底的、真正意義上的“價值共同體”[11]。中國提出的和諧世界觀與全球價值觀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中彼此依存的國際權力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發展觀等思想,都能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好地發展。雖說國際社會中許多價值觀的重點還是為每個國家自身的實際利益服務,且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資源、精力,其過程也必定是錯綜復雜、一波三折的,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將進一步促使世界各國人民在面臨風險與挑戰時,能夠做到風雨同舟、攜手共進[12],從價值理性的角度推進全球和平事業的發展,攜手世界各國共同處理國家性與世界性的問題,一起分享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福祉與利益。如果每個國家的政治家都能夠真正地基于整個人類的長遠利益來思考問題,而非基于各自國家的政治需求來制定方針政策,那么人類完全可以建成更高文明程度的、走向共同繁榮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3.3 責任共同體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保障

日益嚴峻的世界性問題已成為現階段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大挑戰,如果不及時處理和解決,那么人類根本沒有未來可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可以為解決日益凸顯的全球性問題提供理論指導,處理這些問題就意味著責任,即每個主權國家應當履行其身為國際關系中的一員所需要承擔的相應責任與義務,這樣才能夠使我們所在的“地球村”展現更強的生命力,永葆生機。全球治理理念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進入人們的視野并被國際社會廣泛接受的。在聯合國支持建立的“全球治理委員會”的相關報告中,針對其核心思想要義給出了相關解釋:由于全球化使國際組織日益多元化,世界性問題的處理變成了一個由政府、政府間機構、非政府機構、跨國企業等聯合參加與溝通的過程。該過程主要通過改進國際規范與國際機制,以構建一個擁有機制約束力與道德規范力的、能夠處理世界問題的“全球機制”[13]。世界各國應該攜起手來,通力合作,加大對全球性問題的治理力度,共同保護人類生存的星球。共同的命運使各國有了共同的使命和責任,各國應肩負起應盡的責任, 做負責任的國家。

3.4 權力共同體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

國家權力是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途徑,因此,國家與國家組織間為獲得更大的國際話語權產生了許多的戰爭與沖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資金、科技、人才等資源實現了全球化融合與流動,國家間的關系也上升到了彼此合作、密不可分的狀態,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通過自身的力量保證絕對的安全,也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從他國的斗爭中得到安定的社會秩序。人類社會是一個相互依存的共同體已經成為國際共識,不同國家在彼此合作中建立了一條利益紐帶,即當前的世界各國如果要實現自身的國家利益,就應當將這條紐帶維護好、保護好。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任何一國出現的危機都能通過全球化體系或機制進行傳導,并很快影響并波及全世界。面對危機,國際社會必須齊心協力、共克難關[14]。因此,我國呼吁所有國家構建和平發展的權利觀,形成綜合、系統、協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攜手營造公正平等、共享共建的安全格局。這是我國在國家安全和國際安全方面為世界貢獻的中國策略與中國智慧,必將成為推動世界安全治理的重要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

3.5 可持續共同體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

可持續發展的標志是資源的永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從工業革命開始,人類開發與利用自然資源的能力有了顯著提升,然而,由此導致的環境問題以及與此相關的生態破壞也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到了20世紀70年代,聯合國在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境研討會上首次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1987年聯合國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對可持續發展的內涵進行了深入闡釋[15],該理念也由此獲得了世界各國的認可。1996年,可持續發展被正式確定為我國的基本發展戰略之一??沙掷m發展從思想、理念上成了我國政府環境治理行動的基本原則與行動綱領,且獲得了重大成就。在人類可持續發展體系中,經濟發展是動力,維護生態環境是基礎,社會發展是目的。在新的世紀里,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是以人為本的,涵蓋生態、經濟與社會等內容的長期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強調的包容與可持續發展目標適應了所有國家的訴求,構成了所有國家緊密合作共贏的最大公約數。

4 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路徑探索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倡導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旗幟鮮明反對一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毫不動搖反對任何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盵1]可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的就是呼喚構建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體系和秩序,渴望為人類的發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不僅如此,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還被專門寫進了黨的十九大修改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為解決人類問題提供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應該說,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經成為中國在國際交流、國際事務中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本思想。中國倡導建設和諧世界,推動和平發展,是基于當前國際社會是一個社會命運共同體的客觀認識。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我國呼吁和平發展、構建和諧世界的重要條件與理念基礎。

4.1 謀求共識,積極促進各國利益的高度融合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世界不同國家的利益與命運之間的關系變得更為密切,世界各國、各地區間的共同利益增多。因此,各國需要突破相互間的零和博弈,只有實現共同利益上的彼此分享,才能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強大的力量與堅實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表示,中國將繼續做全球發展的積極貢獻者和南南合作的大力促進者,堅持踐行合作共贏的開放方針,積極落實國際承諾,將自身的發展經驗與世界其他國家共享與交流,深化各層面發展伙伴關系,攜手尋求共同發展,打造發展和利益共同體,為全球發展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其中,共享發展理念成為現代中國經濟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攜手共進、共享發展、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因此,攜手共進、共享發展的理念要求做到以人民為中心;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求堅持以世界人民為中心;合作共贏的內涵是中國促進各國利益高度融合,讓全世界人民共享文明發展成果。此外,謀求共識,推動經貿關系的自由發展,促進未來經濟全球化向更為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4.2 同舟共濟,努力搭建合作共贏的伙伴關系

發展是國際社會一直以來關注的一個議題,它能促進并保證人類高質量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根本上表明,每個國家之間的關系都是平等的、彼此尊重的,世界各國不能受制于單邊主義,應當達成共同發展、持續發展的共識。共同發展才是真的發展,持續發展才是好的發展。實踐表明,唯有發展才可以確保人民的主要權利得以實現,實現不同國家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憧憬。

秉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共贏思維,合作共贏,建設合作共同體,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要求。尤其是隨著全球性新冠肺炎病毒的大流行,世界各國急需加強在重大全球性危機應對問題上的溝通和協調,以伙伴關系為依托,秉持共贏理念,加強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擴大合作內涵和外延。同時,“一帶一路”倡議承載著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把利益共生、情感共鳴、價值共識、責任共擔、發展共贏融入實踐、筑入路基,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2017年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的第2344號決議,呼吁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加強區域經濟合作,并首次載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耙粠б宦贰苯ㄔO不是對現有國際合作機制的挑戰和替代,而是與現有機制互為助力、相互補充,針對國際合作中的瓶頸和制約因素提出的中國方案,以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為世界經濟注入正能量。我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派遣維和部隊,支援非洲建設,不斷地在實際的國際合作工作中踐行合作共贏的思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為完善世界治理模式呈現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4.3 尊重差異,多方推動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蔽幕涣魇菧贤ㄐ撵`的橋梁,在國際交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堅持開放包容的態度,尊重全球文明的豐富性、多樣性,通過文明溝通避免文明紛爭、文明學習緩解文明矛盾、文明共享突破文明優越。文化是人類交流與互動的橋梁和紐帶,人類歷史就是各國不同文化彼此互動、交流與學習的發展與進化過程。

豐富性、多樣性是交流的基礎,交流是融合的前提,融合是發展的條件。文化交流既是人類社會文明建設的精神支柱,又是推動人類與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F代社會,世界各國文化的進步需要各國堅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加強彼此交流,堅持求同存異、博采眾長的文化交流,促進人類文明的永續發展。各國應該不斷推動各種文明、不同發展模式間的交流與對話,在相互競爭中彼此學習,在交流學習中合作共贏,使文明交流與對話能夠更好地加深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感情,幫助人類社會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與進步,并最終建立起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4.4 協商對話,共同營造公道正義的安全格局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當遵循共同治理的原則,構建公正和平、攜手共進的安全格局。歷史是人類最佳的教材,是最好的營養劑。歷史再三表明,國家之間和睦相處才能得到太平盛世,反之世界只會混亂不堪。各國之間需要平等對待彼此,一是切實做到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不自以為是、強買強賣,科學地解決彼此之間的矛盾與糾紛。二是不盲目激化矛盾,不恣意破壞國際法治,不任性地引發災難。三是遵循共同發展而不相互損害的基本原則[16],構建和睦相處、共享利益的安全合作關系,建立同呼吸、共命運的安全伙伴關系,超越“修昔底德陷阱”,致力于把深海、極地、外空、互聯網等領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 而不是相互角逐的競技場。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各國發展友好合作,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致力于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盵1]這表明我國始終堅持以普遍、平等和包容作為促進世界安全合作的活力和動力的前提。當今世界,傳統的安全問題與新型的安全問題彼此交疊,人類需要應對各種各樣的安全與威脅問題,要充分考慮全球安全問題的緣起與現狀,統籌兼顧、共同治理,全方位推動世界安全治理。堅持用和平的方式處理矛盾與沖突,促進各國和本地區的和平安全;遵循彼此尊重、共同協商的治理理念;徹底摒棄冷戰思維與強權政治,走交流而不斗爭、合作而不結盟的新的外交交往與發展之路。在真正意義上做到通過對話協商處理糾紛與爭端,通過合作共贏處理矛盾與沖突,統一面對各種形式的安全風險與挑戰,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因此,中國應積極呼吁構建可持續安全觀,并在國際上塑造出安全維護者、共同發展推動者、國際體系構建者的良好形象,與國際社會共同努力走出共建、共享、共贏、共護的安全新路。

4.5 權責共擔,保護和建設環境友好地球家園

建設生態文明關乎人類未來,各國應該遵循并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危機的理念,承擔起保護“地球村”生態環境的共同責任。同地球的古老歷史相比,人類出現后的歲月是短暫的,然而卻占據了自然大舞臺的中心位置,但歸根結底仍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應牢記保護自然,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解決并處理好工業文明進程中產生的環境問題,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為目標,實現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一個重要的方面是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這就需要牢固樹立尊重自然、服從自然、維護自然的思想意識,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為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而不懈努力,走出一條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美好、生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建立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全球生態體系,積極創建權責共擔的責任共同體。

5 結語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F代社會正處于快速發展、不斷改革與持續轉型的階段,各國經濟一體化、社會建設智能化與文化發展豐富化在持續深化,新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正在形成,人類開始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從馬克思主義與我國的具體國情中總結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以及人類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向全世界傳遞了中國堅持和平發展的道路選擇。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選擇既源自熱愛和平的歷史傳統,又源自對世界局勢的判斷,也是基于中國自身發展的現實需要。中國需要發展,發展既需要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又離不開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中國從不認同“國強必霸”,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希望建設的是一個和諧的世界。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會更好,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明確展示了中國和平發展的決心,回應了世界對中國發展走向的關切,回擊了“中國威脅論”,展現了中國人民對自身發展目標的自覺和自信,展示了中國關注人類共同命運的氣度和擔當。

猜你喜歡
命運共同體人類
愛的共同體
命運的更迭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人類第一殺手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命運秀
命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