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和諧“心理場”,擁有班級歸屬感

2024-05-09 15:27李慧娟
新班主任 2024年3期
關鍵詞:歸屬感同伴教室

李慧娟

編者按

歸屬感既是一種情感,也是一種心理需要。學生感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支持、認同和信賴,內心自然認同這個集體,愿意在班級中承擔責任和義務,并樂于參與班級活動。學生擁有強烈的班級歸屬感,對班級管理和個體發展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新班級組建,班主任要著手培養學生的班級歸屬感;新學生轉入,班主任要使其生發班級歸屬感、融入班級。班級、學生遇到問題,歸屬感會支撐我們克服挫折、堅持到底。學生擁有班級歸屬感,益處多多。

教室是學生在校期間人際交往的主要場所。班級歸屬感是指學生對自己所在班級在思想、感情和心理上認同,愿意作為班級的一員承擔各項責任與義務。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建立良好同伴關系的關鍵期。因此,從同伴關系的建立探討班級歸屬感的構建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轉學生群體為例,具體討論新班級建立后如何讓學生擁有班級歸屬感。

背景描述

我班是一個由31名轉學生組成的新班級,其中男生16名,女生15名。學生都來自不同學校、家庭,6名同學因家長工作調動被動轉學,24名同學來自偏遠郊區,1名同學來自外省。進一步調查發現,因人際交往問題轉學的學生達15人,占班級人數的一半。另有3名同學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較為被動,朋友較少。

問題分析

學生在過往的人際交往中已經形成了一些相處方式、語言習慣、行為規范等,進入新環境后要和新同學重新接觸、磨合,的確有難度。雖然是轉學生,但學生已經初步知道了在人際交往中應該怎么做,存在認知共識。也就是說,學生在“知”的方面做得比較好,但在陌生環境中如何把“知道的”付諸“行動”,還是有些無所適從,主要有以下表現。

1.言行小心翼翼,規規矩矩,生怕出錯。

2.過于積極表現,想要重新開始,給新老師、新同學留下好印象。

3.對陌生環境防備心重,想要脫離新環境,有的學生甚至出現肚子疼、嘔吐等生理反應。

這些現象出現的原因,是學生的“知”和“行”之間缺少了一個“心動”的環節,也就是要讓學生放下緊張和恐慌,內心迸發出與新同學交往的熱情。

基于此,我們通過創設“環境吸引場”“主動體驗場”“人文情感場”,讓學生對新環境“心動”,營造和諧的“心理場”,從而實現“認知-行為”的改變,使學生獲得歸屬感。

問題解決

對于學生來說,學校是除家庭外對其影響最大的環境系統。若能與同學友好相處,良好的同伴關系就能帶動轉學生盡快融入集體、獲得認可和歸屬感;若同伴適應困難,可能會使轉學生新環境適應困難、害怕與陌生人相處、不自信等。綜上考慮,我們以建立同伴關系為切入口開展班集體建設,構建指向友善的班級“心理場”,幫助學生盡快適應新環境。

我們把同伴關系的建立分為初來乍到、嘗試交往、調整適應三個階段。與各階段相對應,班級從創設“環境吸引場”營造安全氛圍、構建“交流體驗場”喚醒友善意識、營造“人文情感場”獲得內心歸屬等方面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溫暖與支持,幫助學生建立和諧的同伴關系。

1.初來乍到:創設熟悉、安全的“環境吸引場”,營造安全氛圍

轉學生初來乍到,緊張的根本原因在于相互間還很陌生。這個階段班主任的主要任務是“破冰”,需要由淺入深,層層推進。

(1)由學生畫出來的教室。

我們通過“初見:成長印記云分享”“相遇:名牌私人訂制”“相識:同桌你好,同桌抱抱”等活動,讓學生初步認識小組成員。在“畫教室”活動中,學生人人參與,設計、布置、畫教室,有了初步的團體合作。教室后墻上,展翅高飛的金烏神鳥引人注目,寓意著“小太陽班”的孩子釋放出巨大能量。孩子們畫的藤蔓枝葉相互纏繞、向上伸展,就像我們這個剛剛凝聚在一起的新集體,充滿生機與活力!“咱們讓小鳥兒也來湊熱鬧吧!”31個孩子對應31只小鳥,貼上姓名貼,讓每一個孩子有歸屬感,有成就感。群鳥高飛,承載著孩子們遨游天空的夢想,承載著班集體向上進取的團結力量?!澳愕男▲B兒在哪里?咱們一起找找看吧!”學生在裝飾教室的過程中相互認識,在合作中感受溫暖。

(2)來自學生的班級公約。

學生能做主,班級才能成為學生共同的家。制訂班級公約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針對班級問題討論解決方法,拉近班級制度與學生間的距離,給予學生歸屬感。當學生觀點沖突時,教師不做裁定,把問題還給學生。學生小組內各自交流,小組代表分享觀點。教師適時引導,最后全班投票生成班級公約。這樣協商解決問題,更有利于友善氛圍的形成。班級公約不是教師冷冰冰的指令,不是限制學生行為的條條框框,是大家共同討論確定的、全體師生都需要遵守的共識和約定。

此外,“你追我趕評價欄”“閱讀海洋拾貝”等教室宣傳欄,成為展示學生美好行為、弘揚班級正能量的陣地。溫暖的班名、勵志的班級口號、激發斗志的班歌,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受,引發學生努力奮斗的熱情。班級逐漸形成了和諧的“環境吸引場”,讓學生在感受美、欣賞美的同時接受教室環境的熏陶、教室文化的浸潤,同學之間和諧相處,友好相待。

2.嘗試交往:構建接納、包容的“交流體驗場”,學會友善交往

隨著對環境的不斷熟悉,學生的緊張感逐漸消失,同伴關系過渡到調整階段。該階段的同伴交往以被動交往為主,學生會根據新規則調整已有的行為方式。

(1)亮出自己,增進了解。

為了促進學生交流,我們鼓勵他們“亮出自己”。旋律響起,鋼琴王子軒軒驚艷全場,收獲了一眾粉絲;故事分享會上,大家發現了故事寶貝“小包子”;“我為學校代言”征文中,“小巫作家”脫穎而出;當珺珺的長笛演奏遇上同學的朗讀,碰撞出了別樣的火花,在班上掀起了一波樂器熱。我們還開展了“給我簽個名吧”活動:請班級至少20名同學簽名,并請他們寫下對自己的印象,如愛笑、樂于助人等。在音樂聲中,學生邁出了溝通的腳步,主動結識更多同學,搜集他們的簽名。學生看到同學們對自己正面的評價時,感受到了同學的友善,就愿意認識更多同學,收獲更多的朋友。我們努力讓每一個孩子被“看見”,當孩子被“看見”,交流自然產生。

(2)主觀體驗,相互磨合。

隨著交流深入,學生之間不可避免會出現矛盾。這時,我們需要讓學生充分體驗如何處理沖突,學會如何與人友善交往。

如在“押花”活動中,學生需要組內分工進行剪花、分花、擺花,也需要合作疊放襯紙、拉緊壓板,每名成員都要承擔一定的任務。有的小組內,成員一犯錯就會受指責,組內氣氛壓抑,活動進度緩慢。反之,有的小組成員間相互商量,組員互相包容,互相幫助,能更快完成任務。針對這樣的現象,我們在活動后的交流環節中,引導被指責、被幫助的同學分別說感受,并讓其他同學充分表達觀點,倡導同學之間相互包容。

又如,我們要求學生在每天的例會時間說一說當天發生的好人好事,并在每周的班會課上解決該周班級出現的問題。班會課上,我們用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導學生用“三句話”合理解決人際沖突問題:第一句話是“你這樣做……”客觀描述對方的行為;第二句話是“我覺得……”真誠表達自己的感受;第三句話是“我希望……”明確提出合理的訴求。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體驗到了不文明語言會讓人心生不適,而友善語言能給人帶來美好的感受,從而學會換位思考,意識到友善待人的重要性。

在同伴嘗試交往階段,學生用心感受,互相接納,在包容和贊美中逐漸實現從認知到行為的轉變。

3. 調整適應:營造互動、成長的“人文情感場”,獲得內心歸屬

充分的了解是建立同伴關系的前提條件,比如有的學生和同學發生沖突,原因是“我不是想打他,我是想和他玩兒”。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和磨合,該學生知道不能用拍打的方式表達想和同學玩的意愿,因為“我拍他,他就瞪我,不跟我玩了,我也不敢拍他了”,逐漸學會了用文明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經歷了嘗試交往階段,學生互相熟悉,更了解彼此。隨后,在彼此了解的互動交往中,學生的相處進入了新的交往狀態,即調整適應階段。

在調整適應階段,我們著重強化學生的正向適應行為。比如,在集體跳繩比賽時,我發現學生不再埋怨同學掉隊,而是給同學加油助威。于是,我將這一畫面用手機記錄下來,在班會課上播放給大家觀看,引導學生將現在的班級狀態與班級剛組建時的狀態對比,說說大家的改變,交流彼此的感受,讓學生再次體驗被接納、被信任、被需要的感覺。又如,我們會在班上為學生舉辦集體生日會。生日會上,其他同學將會為過生日的學生定制專屬生日黑板報,并送上精心制作的賀卡和生日禮物。通過這一活動,讓“過生日”這種個人屬性特別強的事情在集體生活里變得有儀式感,從而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

通過多種形式的班級活動,大部分學生交到了新朋友??傮w來看,學生間的沖突越來越少。受同伴正向行為的影響,班級違紀現象明顯變少,學生更加愿意遵守紀律,也更愿意參與集體活動了。

案例反思

學生同伴關系建立的時間長短不一,有的學生性格開朗、溫和,能很快適應新的同伴關系;有的學生因性格內向、家庭情感缺失、過往的創傷經歷等原因,同伴關系的建立進展緩慢。因此,我們要做一個觀察者,看到學生的不同狀態,并探究背后的真相,努力做一個傾聽者,聽懂學生的心理需要,采用多種手段幫助學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獲得成長的動力。(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北京市亦莊實驗小學)

猜你喜歡
歸屬感同伴教室
價值感與歸屬感
“313”教室
專題·同伴互助學習
這里的教室靜悄悄
如何締造完美教室
蔣佩琪 在大陸打拼更有歸屬感
總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漲,城鎮歸屬感較穩定——這代農民工,就是不一樣
長時間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視
尋找失散的同伴
嘿,這歡樂的日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