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的中職語文核心素養的實現
——以《畫里陰晴》為例

2024-05-09 23:45中山市沙溪理工學校王方妍
廣東教育 2024年2期
關鍵詞:水墨畫產教校企

文/中山市沙溪理工學校 王方妍

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門聯合發布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下稱《實施方案》),提出5方面19條政策措施。產教融合是衡量職業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標志,因為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能夠培養大批高素質技能人才?!秾嵤┓桨浮返某雠_體現了國家推動構建產教深度融合發展格局、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決心。出臺《實施方案》是持續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內在要求,是統籌解決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問題的重要舉措,對于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教育強國、人才強國具有重要意義。也就是說,國家為推進深化中職學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一步給予實質性的政策扶持??梢?中職學校的發展也要繼續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是進入新時代后研制的首個中職語文課程標準,也是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歷史上首個語文課程標準。新《課標》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提升課程的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系統性、指導性,根據職業教育的實際提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一、立足“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突出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完善職業教育體系,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這為職業院校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規劃了職業教育的發展前景。在校企合作的政策背景下,校企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等校企協同育人方式,不僅為學生的實習就業提供了平臺,也為學生在校園的學習提供了很多實踐的機會。比如,各個專業的相關企業在學校內開設了工作室和展銷場地。中職學生的專業學習借助校企合作的得天獨厚的條件順利開展,職業人才培養的效果日益顯著。文化科目的學習也應該立足這個背景,借助“專業性”條件開展教學,提升課堂效果,真正徹底改變枯燥的“填鴨式”教學方式,突出新《課標》的語文核心素養,從而實現培養綜合能力強的高素質職業人才的目標。

新《課標》旨在加強教學內容與職業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系,突出語文的實踐性,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語文能力;強調在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同時,自然融入職業精神的教育,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形成協同育人合力,促進職業精神與經濟社會需求對接。所以,要實現中職語文核心素養的養成,應該依托當前的“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和條件,這也是職業教育的特殊性決定的。

二、中職語文核心素養的解讀

中職語文的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本學科的學習與實踐逐步形成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中職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四點:語言理解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發現與鑒賞、文化傳承與參與。這四個方面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中職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指向很明確,從易到難,容易被師生把握。這是立足中職語文教學的實際形成的產物,有利于中職學校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這個標準強調在語文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重視語文教學目標的整體性,不僅要重視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思維品質的提升,更要重視學生審美體驗與鑒賞能力的發展,以及重視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揚光大,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并提高其吸收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的能力。

三、以中職課文《畫里陰晴》為例簡析

如何借助“校企合作”的背景實現這四種核心素養呢?筆者以中職《語文(基礎模塊)》下冊其中一篇課文教學為例展開分析。

1.分析教材和學情

中職《語文(基礎模塊)》下冊散文單元有一篇散文《畫里陰晴》,作者是著名畫家吳冠中。吳冠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他的畫,尤其是油畫。非美術專業的學生,并不熟知這樣一位作家和他的作品,想要讀懂他的關于審美的文章,更是難上加難。吳冠中以他畫家的視覺和獨特感受寫了這篇散文《畫里陰晴》,文章富含藝術性和哲理性,并透露了他創作成功的原因,以中職生的文化底蘊讀,很難理解。筆者授課的班級是電子商務專業,這個專業的學生沒有美術功底,也沒有接觸藝術的氛圍,平時與電腦和網絡接觸最多,但是這個專業的學生大多比較感性,喜歡新鮮事物,學以致用的愿望比較強烈。如何在沒有美術底蘊的班級展開教學,融入四大核心素養,以及結合專業融入課程思政呢?筆者從課堂教學和課后實踐活動加以實施。

2.課堂教學的實施

(1)語言理解與運用

《畫里陰晴》是一篇散文,語言具有散文詩的韻味,詩意味濃,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賞析和積累,讓學生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撰寫優美文案的能力,為以后的職業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筆者通過反復朗讀的傳統方式讓學生初步感受語言的美,但是,對于文化底蘊不夠的中職生而言,這種方式顯然是作用不大的,為了增強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筆者讓學生根據文章的語言勾勒一幅畫,體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比如文中第一段有一句:“車窗外,雨洗過的茶場一片墨綠,像濃酣的水彩畫。細看,密密點點的嫩綠新芽在閃亮;古樹老干黑得像鐵;柳絲分外妖柔,隨雨飄搖;桃花,我立即記起潘天壽老師的題畫詩‘默看細雨濕桃花’?!惫P者讓學生把這兩句話中的景物在紙上簡單畫出來,結果,大部分學生都能讓“嫩綠色的柳樹葉”“黑色的柳樹干”“粉色的桃花”“墨黑色的遠山”躍然紙上,組成一幅水墨畫。學生反饋這種把文字轉變成畫的形式讓他們很興奮,很容易理解作者表達的眼前景的“詩意美”。為了讓學生繼續理解文中的這種詩意語言,同時感受作者描述的“意境”,筆者讓學生把第二段的一句“衣服濕了,顏色變深,濕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濕了的大自然景色卻格外地有韻味了。中國畫家愛畫風雨歸舟,愛畫‘斜風細雨不須歸’的詩境?!崩^續演繹畫在紙上,并且把張志和的《漁歌子》抄寫在旁,形成了“詩歌”“畫”“人”的天人合一之境。學生品味語言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接著,為了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筆者展示了一把學校非遺工作室出品的水墨畫團扇,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為這把扇子寫一段推銷文案,評一評,選出寫得最好的文案。通過這個教學環節,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詩意語言的理解,還進行了語言的運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

(2)思維發展和提升

思維發展與提升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語言運用,發展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運用多種思維方式豐富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提升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創造性等品質。為了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筆者讓學生思考以下的問題并在課文中找到答案:“作者留學法國多年,而且學的主要是西洋畫和水彩畫。那么作者到底是如何處理水墨畫和西洋畫的關系?”學生通過對比手法理解作者對“水墨畫”中的“陰”和“西洋畫”中的“晴”的看法,從而理解了作者得出的結論“如果陰和晴中體現了兩種審美趣味,則魚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也就理解了作者說的“我以往的水彩畫可說是水墨畫的變種”,作品風格不必是固定的某種傳統風格,而是可以融會貫通的新風格。作者的這種創新思維體現在他的美術創作和藝術成就上,學生從這里明白了“藝術創作貴在創新”的道理。學生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通過比較和分析,發展和提升了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

(3)審美發現與鑒賞

審美發現與鑒賞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藝術語言,發現美,體驗美,欣賞美,崇尚真善美,摒棄假丑惡,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語言文化,提高語言文化鑒別能力,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與鑒賞品味,提升審美境界,在生活、工作情境中運用口語和書面語表現美、創造美。

在《畫里陰晴》這篇課文的學習中,如何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境界?筆者在課堂上通過欣賞和品評兩個環節實現。首先在新課導入環節,筆者讓學生欣賞了一段陰雨婺源的視頻,領略了婺源在陰雨天氣下的大自然景色,煙雨蒙蒙,霧氣繚繞,遠處的高山,近處的平野,灰色調的景觀就是一幅動態的水墨畫。學生通過視覺的了解體驗美,感受陰雨天背景下的景觀是特別有水墨韻味的,筆者通過提示引導學生欣賞“水墨韻味”的美,要換角度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在賞析第三段內容的環節,筆者采用對比手法,展示了三組西洋油畫和中國水墨畫,讓學生通過視覺的對比感受兩種風格的畫的特點,從而理解文中的那句:“我自學過水彩畫和水墨畫后,便特別喜歡畫陰天和微雨天的景色,我不喜歡英國古老風格的水彩畫?!苯又?筆者繼續展示吳冠中的“江南水鄉畫”系列作品,并配以古典背景音樂,營造了一種江南水墨風景的氛圍,讓學生仿佛置身在古老的水鄉中。通過這些欣賞環節,學生感受到了水墨畫的美,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意識。第二環節,筆者展示服裝設計工作室的兩件水墨畫圖案的旗袍,讓學生品評,表達美的點和自己喜歡的理由,最后給衣服寫優美的銷售文案。通過學生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能感受到學生的審美意識和鑒賞能力加強了。

(4)文化傳承和參與

文化傳承與參與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初步具有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吸收、傳承和發展的能力,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吸收人類文化知識和創新成果,并在學習和工作中拓寬產業文化視野,培育勞動精神,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在《畫里陰晴》這篇課文的課堂教學中,最后一個環節是“名畫欣賞”,欣賞中國著名的水墨畫和工筆畫,學生對國畫有進一步的了解。前面通過中國水墨畫和西洋油畫的分析比較,結合賞析作者的語言,讓學生對水墨畫的特點有了初步的了解,感受到了水墨畫的神韻和魅力。接著通過國畫的欣賞和點評,以及藝術成就,學生進一步深入了解了國畫的精髓所在,進而喜歡上國畫,產生傳承的意識。在這個環節,學生通過了解國畫能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和自信心。

3.課后實踐活動的實施

依托“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本校有各種專業的工作室和實訓室,以及完善的電商直播基地。語文課程教學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專業條件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實踐,提升語文教學的效果,有效落實四大核心素養的培養。首先筆者帶學生到藝術專業的非遺工作室上實踐課,采用任務驅動法,讓學生親手制作一把水墨畫團扇,選出最美的10把扇子,為扇子寫銷售文案。學生在非遺工作室制作團扇的過程中,能感受國畫的魅力,了解最具中國特色的扇子文化,從而產生要傳承和傳播這種文化的欲望。接著學生通過小組分工合作的方式,運用電商專業知識,拍照,剪輯視頻,寫文案,制作銷售廣告,最終到電商直播間模擬直播“銷售”扇子,銷售對象是全校師生。學生給扇子寫文案和直播表述,運用到課堂學習的“詩意的句子”和詩歌,讓產品富有“詩情畫意”,這是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也是檢驗學生學以致用的效果。學生給扇子拍照和做視頻的過程,是提升審美和鑒賞能力的實踐過程,小組之間的評比和直播銷售更能進一步檢驗學生語文課堂學習的效果。

接著,筆者把學生帶到服裝設計工作室進一步進行實踐活動,通過任務驅動法和小組合作法,讓學生完成一組旗袍的銷售,目的是推廣中國風的服裝。這是考驗學生的審美眼光以及銷售思維。學生通過選擇旗袍的圖案類型和款式并進行銷售,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審美品位和鑒賞能力;通過銷售方案設計和直播過程,能鍛煉形象思維和創新思維。直播小組的學生在直播過程中,也充分運用了詩歌知識,對于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是非常有效的。經過推廣銷售手工團扇和國畫風旗袍這兩個實踐活動,學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和參與感,無形中滲透了傳承和傳播的使命感,同時增強了文化自信。所以,依托校企合作的條件,多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對于實現語文的四大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猜你喜歡
水墨畫產教校企
《日暮野曠天低樹》水墨畫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產教融合 商以富國
牡 丹 (水墨畫)
“中國畫”與“水墨畫”——小議“水墨畫”稱謂在20世紀90年代的盛行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產教融合:時尚產業的蛻變之路
水墨畫與社會變革
校企聯合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