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產業振興中的“聯村發展”
——對陜南H縣“三聯”經驗的考察

2024-05-10 08:13許漢澤
關鍵詞:聯村三聯村莊

許漢澤

一、問題提出

鄉村產業振興不僅是鄉村五大振興的首要目標,而且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朱啟臻,2018)。對于農村社會來講,只有產業興旺了,其他方面的振興才能容易實現。脫貧攻堅時期,在產業扶貧政策的加持下,欠發達地區的鄉村產業飛速發展,基本上每個村莊都有產業,為鄉村產業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隨著“三農”工作重心從脫貧攻堅轉向全面鄉村振興,鄉村產業發展面臨多重挑戰。一是,農業農村政策環境的改變決定了鄉村產業發展政策的轉型。脫貧攻堅時期重視的是扶貧產業的精準性和對貧困農戶的帶動;而鄉村振興政策背景之下產業發展的獲益群體則轉向了全體村民。二是,進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期之后,各級政府對于產業方面的項目資金投入相較于脫貧攻堅時期大幅減少,助力鄉村產業發展的外在力量開始弱化,鄉村產業發展面臨資金短缺困境。三是,如何保證脫貧攻堅期內發展起來的大量扶貧產業可持續地生存下去并實現保值增值。

為了緩解鄉村產業的上述發展困境,欠發達地區的地方政府紛紛開始了自主探索與制度創新。其中,通過聯村發展助推鄉村產業發展模式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階段的一個典型創新做法,其出現在很多農村地區并被地方政府所提倡。傳統的鄉村發展都有特定的單元和邊界。一般而言,“村落”被看作鄉村發展的基礎性單元。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政策的實施和“三農”資源的分配都將村落作為最基本單位(1)無論是扶貧開發中的“整村推進”,還是鄉村振興過程之中各類“三農”項目的分配等大多都是以行政村為基本單位。。但是,隨著鄉村產業的不斷發展,產業的發展邊界逐漸超越了村莊既有的地理邊界與行政邊界。聯村發展模式就是通過構建村莊與村莊之間、企業與村莊之間以及城鎮與村莊之間的制度化聯結來突破鄉村產業發展的邊界限制的。從本質上來講,這是鄉村產業的跨邊界發展問題。聯村發展模式既能夠助推鄉村產業振興,又能夠緩解縣域內不同村莊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從而實現共同富裕。聯村發展作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一種新現象和新模式,為村莊發展的“升級”提供了條件(田毅鵬,2022)。但是,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背景下,聯村發展模式何以助力鄉村產業振興?這種產業驅動型的聯村發展模式的運作機制是怎樣的?本文將從陜南H縣“三聯”案例研究出發,試圖對上述研究問題進行分析與闡釋。

二、文獻綜述與案例簡介

聯村發展已經引起學界的關注,相關研究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從組織效能角度來審視聯村發展的創新性。杜志雄等(2022)指出,跨村聯建、村企共建是新時代農村基層黨組織創新與發展的實踐探索,是一種適應了時代發展要求的組織創新。原珂(2023)認為,跨村聯建形式改變了傳統的農村基層組織架構,通過“組織連帶”的策略驅動了農村共同富裕。馬超峰和肖龍(2022)提出,“條塊結對”是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銜接過程中的組織創新,具體表現為部門與村莊結對形成任務型行動共同體來推動鄉村發展。二是,從基層黨建視角來闡述聯村發展的重要性。例如,有學者指出,村莊聯合發展的核心在于建立聯村黨支部,有助于解決農村基層黨支部的軟弱渙散問題,提升黨在基層的組織力、保障力和影響力(董江愛,張瑞飛,2020)。陳曉宏(2018)認為,“跨村聯建”的基層黨建模式創新通過組織聯合、基礎聯建、產業聯營、民生聯動等方式助力鄉村振興。還有學者指出,通過成立聯村黨支部,建立基層黨建領導機制和基層黨組織的結構調試來實現鄉村產業發展聯興(王美英,2022)。三是,從集體經濟發展的角度強調聯村發展的必要性。有學者指出,聯村發展是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徑之一,這種跨地域的抱團發展方式有利于打破既有制度的限制,最終推動集體經濟實力的發展壯大(李杰,2014)。還有研究進一步提出,聯村產業共同體的打造是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實現,這是薄弱村發展集體經濟的有效路徑之一(趙玥,鄭永君,2023)。

由此可以看出,首先,無論是從組織賦能、黨建引領還是集體經濟發展等角度都側重于研究聯村發展的某一種類型或者其中一個方面,缺乏從整體性上來探討聯村發展為何興起以及如何運作;其次,很多研究將聯村發展看作一種先驗性的經驗,缺少對其何以可能的原因分析以及如何運作的機制性總結;最后,在研究的類型上,以往研究宏觀理論分析和政策研究較多,較少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經驗性與豐富性不足。有鑒于此,本文將通過對陜南H縣“三聯”經驗的案例考察,在鄉村產業振興的背景下對聯村發展這一新模式開展深入研究,并試圖對聯村發展的產生原因、實踐樣態與運作機制進行經驗闡釋與理論分析。

調研點H縣位于陜南秦巴山區,全縣下轄10個鄉鎮,179個行政村,戶籍人口31.09萬人。該縣是原國家級貧困縣與革命老區縣,于2020年被批準退出國家級貧困縣序列,現在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任務落實縣(區)之一。H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經過脫貧攻堅,該縣在產業發展方面基本做到了村村有產業、戶戶搞生產。而在具體的產業類型上,初步形成了“南茶北果、川道蠶?!钡漠a業分布格局。其中,川道地區蠶桑產業與北山地區的獼猴桃、李子、柑橘、枇杷等水果種植有一定的歷史,是當地農村的傳統產業;而南山地區幾個鄉鎮的茶產業則是脫貧攻堅期間才發展起來的新產業。由此可見,當地的產業是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結合,而且每個村莊都培育有一到兩個主導產業。

H縣推行“三聯”促發展工作機制主要是基于以下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需要。脫貧攻堅采用的是運動式治理的邏輯,而在脫貧結束之后扶貧工作方式將從集中作戰轉向常態推進(曾慶捷,2020)。對于廣大脫貧地區來講,需要在總結脫貧攻堅時期經驗的基礎之上把一些好的機制、做法延續到鄉村振興工作中,而“三聯”促發展工作機制正是將脫貧攻堅時期的部門聯鎮包村、鎮園產業聯盟、“四社協同”、萬企幫萬村等好的做法機制延續創新并固定下來。二是,基層黨建與經濟、社會發展雙重推進的需要。當地長期存在基層黨建與中心工作結合不緊密的問題,甚至出現了黨建與發展結合不緊密的“兩張皮”問題,基層黨建弱化進一步影響了鄉村振興的組織基礎。而“三聯”促發展工作機制的出發點就是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領導優勢和組織優勢,通過黨建引領來實現治理有效和組織振興。三是,解決產業發展不充分、縣域內發展不平衡問題。雖然經過脫貧攻堅產業扶貧,縣鄉的主導產業格局基本形成,但是也存在特色產業組織化、規?;?、合作化程度不高的問題。脫貧攻堅中對于貧困村、“明星村”的超常規支持,讓沒有太多項目資源支持的一般村莊發展動力不足,在縣域內不同種類的鄉村之間出現了新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現實問題,“三聯”工作方法被逐漸探索并總結出來。H縣的“三聯”創新做法并非一開始就存在,其存在一個產生與發展的演化過程。2016年,為了完成脫貧攻堅任務,H縣所在的A市開始在全市范圍內推行“支部+X+貧困戶”的工作機制;2018年,H縣J鎮打造了“黨支部+X+貧困戶”升級版的“支部聯創、產業聯建、就業聯盟、產品聯銷”的“四聯”精準扶貧模式,并引起了地方領導的重視;2020年,在全面總結“支部+X+貧困戶”模式和J鎮2018年以來實施的“四聯”工作的基礎上,重點針對脫貧摘帽后農業產業跨村發展、資源要素跨村流動等新情況,H縣開始在全縣推行“三聯”促發展工作機制。

“三聯”具體指的是以“支部聯建、資源聯享、產業聯盟”(2)具體參見《中共H縣委關于推行“三聯”促發展工作機制的意見》,2020年6月18日。為主要內容的工作機制。以支部聯建為核心,以資源聯享為基礎,以產業聯盟為路徑,打破村域、鎮域行政區劃制約,推動區域化協同發展,最終形成合作共贏、共建共治共享的新發展格局,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聯村發展模式具有不同的意涵,狹義的聯村發展模式指的僅僅是村莊與村莊之間的聯合、結對發展;廣義的聯村發展模式除了指村聯村之外,還包括村企聯、城鄉聯等更廣闊聯結對象與聯結空間的拓展。由于產業發展的主體不僅包括村莊,還包括企業、政府單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因此本文中的“三聯”經驗主要指的是廣義上的聯村發展模式。

三、案例實踐形態的多維呈現

H縣的“三聯”經驗主要是通過“大幫小、強帶弱、先進帶后進”的聯村發展模式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由于各個村莊的情況不盡相同,因此在推動“三聯”的過程中根據各村實際所“聯”的側重點不同。我們調研發現,當地推動“三聯”的主體呈現出多維的實踐形態,“三聯”貫穿鄉村產業發展的全過程,在不同的產業發展階段,聯村發展的重心各不相同??偟膩碚f,支部聯建、資源聯享以及產業聯盟等具體做法對破除鄉村產業發展瓶頸、夯實鄉村產業發展基礎以及優化鄉村產業市場結構等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以“支部聯建”優化鄉村產業發展環境

近年來,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推動鄉村產業的發展上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基層黨組織在鄉村產業發展過程中具體發揮了領導核心、組織協調、保障以及監督功能(呂燁天,2021:20-28);另一方面,鄉村產業的發展也反向激活了基層黨建(陳義媛,2021),實現了基層黨建與鄉村產業發展的雙重推進(徐明強,許漢澤,2018)。但與之前有學者研究的黨支部直接做產業的“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模式不同,H縣是通過城—鄉、村—企、村—村黨支部聯建的方式建構區域化黨建聯盟,通過黨建驅動來實現聯村發展。

P鎮的X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占地60.62畝,共有11棟樓29個單元,443戶1 756人。目前,社區干部4名,駐村干部3名、公益崗位人員7名,黨員20名,先后創建成為陜西省“五星級”易地扶貧搬遷社區、A市健康社區。作為H縣一處超過800人的大中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小區,為了防止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人口返貧,X社區建立有一個社區工廠和一個農業產業園區,解決了搬遷脫貧戶的就近、就地就業問題。

該社區的“三聯”體現出的是典型的黨建驅動型聯村發展,主要通過不同村莊/社區之間黨支部的聯系來推動產業的發展。由于該社區是易地扶貧搬遷社區,沒有自己社區的土地,農業產業園建設過程中涉及周圍四個村莊的土地流轉。在初期的農業園區建設的過程中,各個村莊難以達成一致,在鄉鎮黨委政府的協調之下,該社區與周圍四個村莊的黨支部多次召開“三聯”會議,村莊之間達成共識,周圍村莊的農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進入產業園。而在之后的產業園平整土地進行標準化建設的過程中,產業園土地上有附近村莊143座大頭墳、活人墓和豪華墓需要整治和平整,2023年七八月份在支部聯建、黨員帶頭的情況之下才用不到兩個月時間完成了園區內土地平整的任務?!耙驗橥恋夭皇俏覀兩鐓^的,我們做不了主。工作方法是先召開幾個村子的支部會議,大家達成一致意見,然后再分頭做各村的工作,當時黨員干部先帶頭,黨員干部先平自己家的(墳),這樣老百姓到后面也都沒有啥意見了?!?X社區主任訪談,訪談編號20230731XLJYCQ)

X社區通過支部聯建消除了產業發展的障礙,優化了鄉村產業發展環境。近年來,該社區以“三聯”工作機制為抓手,全力推廣“黨支部+專業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模式,將蠶桑產業園按照每戶2.5畝確權到戶,由合作社頒發“兩證三協議”,通過獨立經營、聯合共營、委托代管、返租倒包等形式,實現了合作共贏、助農增收目標,進而讓搬遷群眾更安心。2021年,合作社總收入為237.5萬元,蠶桑產業純利潤為33萬元,459戶股民獲得分紅。

(二)以“資源聯享”配置鄉村產業生產要素

鄉村產業興旺要打破“人、地、錢”等要素流動的制度障礙(董翀,2021),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一方面,對于不同的產業發展主體而言,其所具有的資源優勢是不同的,很難依靠單一主體將產業發展好,因此需要不同主體相互取長補短,實現優勢互補;另一方面,對于近些年興起的很多鄉村產業新業態而言,面向城鄉融合發展帶來的新需求空間,更需要整合多方資源,通過資源聯享聯用,充分發揮各方資源的最大效益,構建抱團發展的資源聯享體和利益共同體,建立合作共建共治共享共贏機制(劉合光,2022)。

S集團公司是定點幫扶H縣的國有企業,自2012年以來,該集團是H縣“兩聯一包”扶貧牽頭單位。尤其是精準扶貧以來,該集團公司先后投入了多方資源用于助力H縣的脫貧攻堅,先后派出4名掛職副縣長、51名駐村干部,投入幫扶資金突破1.5億元,實施扶貧項目220個,累計幫扶了3 092戶、9 750人脫貧。

在對口幫扶初期,S集團主要開展消費扶貧,也就是購買當地的農產品,但是后來發現這種方式帶動貧困戶的作用十分有限。為了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型,S集團探索出了“聯社聯企聯戶、直銷包銷幫銷”的“三聯三銷”富硒蔬菜扶貧模式。對于當地來講,大棚蔬菜是勞動、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新產業,S集團雖然有資金,但是沒有技術、土地和勞動力,而其所幫扶的幾個村莊有的有土地資源,有的有勞動力資源,但是缺乏資金和技術??梢?僅依靠其中任何一個主體都難以將該產業做起來。為此,S集團通過“資源聯享”,優化配置鄉村產業所需的各種生產要素,短期內將原本不可能發展起來的大棚蔬菜產業建立起來,并保障其可持續發展,做到了產業發展的“無中生有”。

S集團出資300多萬元,在對口幫扶X社區的13個村成立蔬菜合作專業社,13個蔬菜合作專業社共同成立H縣XJ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再由聯合社將300萬元資金投資到H縣緊鄰移民搬遷社區、交通便利、有傳統種植習慣的“蔬菜村”ZY村,整合了該村川道一片土地用于“S集團富硒功能蔬菜扶貧示范項目”的硬件建設,吸納了周圍十幾個村莊的勞動力前來務工。另外,為了解決缺乏種植技術的難題,還專門從西安引入了一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對蔬菜種植進行專業技術方面的指導。目前,已種植富硒蔬菜2 000畝,營收3 000萬元,帶動1 000名貧困戶增收。在每個村莊資源有限、難以發展產業的情況下,通過資源整合解決了農村產業發展難題,現在對口幫扶發展起來的大棚蔬菜不僅銷售到縣城各大超市,甚至還銷往西安等大城市,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

(三)以“產業聯盟”重塑鄉村產業市場結構

“產業聯盟”指的是鄉村產業本身的聯合發展。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產業并不是一開始就能做大做強,地區農業產業化其實經歷了從分散到統一的過程,而產業聯盟為鄉村產業的標準化、技術化與品牌化提供了基本條件(劉小峰等,2023)。具體來看,產業聯盟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不同經營主體聯合,拓展產業規模,實現“橫向一體化”;二是,鄉村產業鏈條不斷向上下游延伸,增加鄉村產業的附加值,實現“縱向一體化”?!爱a業聯盟”重塑了鄉村產業的產銷市場結構,使生產出的產品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

Y鎮地處富硒帶,漢江穿境而過,水量豐沛,陽光充足,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賦予了當地茶葉“清香馥郁、滋味甘醇”的特質。當地有種植茶葉的傳統,但是長期以來都是農戶分散種植。這一方面形不成規模,沒有市場效益;另一方面,當地茶葉的產量和標準達不到市場要求,缺乏市場競爭優勢。脫貧攻堅以來,在產業扶貧政策的大力扶植下,Y鎮的茶產業迅速發展起來。為了避免分散化,通過“產業聯盟”,超過80%的產業幫扶資金用于茶產業的發展。加快培育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先后引進“陜茶一號”“紫陽群體”等優質茶種統一推廣、聯合種植,大力發展了8 500余畝高效密集茶園,把1 963戶貧困群眾納入15個村級茶業專業合作社,持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茶葉生產規模做起來之后,仍然需要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打造區域品牌。為此,當地村莊聯合建立了三個現代化茶葉加工廠,用來加工周圍村莊的鮮葉,還在鄉鎮上成立了茶葉公司進行銷售。并于2022年開始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的專家合作,共同研發出了“果蜜紅”紅茶品牌,還將全鄉鎮的茶葉產業納入品牌,進行標準化生產加工。通過“產業聯盟+供銷社+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按照統一生產技術、統一產品標識、統一商標使用、統一產品包裝、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對外宣傳的“六統一”管理理念,既規范了市場,保證了產品質量;也提升了品牌效應和市場溢價,推動了當地的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短短幾年時間,Y鎮的茶產業發展實現了從之前的分散經營到集中管理、從低端鮮葉銷售到高端品牌打造轉型?,F在,當地生產出的高端紅茶、濾茶紙杯等系列產品供不應求。

四、聯村發展模式的機制分析

通過上述對H縣“三聯”案例的多維呈現,可以看出鄉村產業振興背景下的聯村發展模式實踐樣態各異,不同的產業發展階段所“聯”的重點各不相同,實際通過聯村發展模式來推動產業發展可能包括支部聯建、資源聯享、產業聯盟的某個方面,也可能是三個方面的結合,只不過在產業發展的不同環節各有側重而已。聯村發展作為一種創新模式在實踐過程中緩解了政策轉型背景下鄉村產業發展的困境,助力了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但是,這種以聯村發展推動產業振興的模式何以成為可能?其背后存在哪些機制?這需要進一步的理論分析,我們將聯村發展的機制概括為跨域機制、整合機制與鏈接機制三個方面。

(一)跨域機制

要想實現鄉村產業的聯村發展,首先需要打破既有行政邊界的限制。隨著鄉村振興政策的推進與城鄉融合發展,鄉村產業的發展不斷突破區域邊界。一是,脫貧攻堅結束后,欠發達地區鄉村產業的發展環境發生了根本變化。脫貧攻堅時期,鄉村產業發展的社會效益是優先于其經濟效益的,地方政府為了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甚至不計成本也要將扶貧產業發展起來。但是鄉村振興階段,開始更加注重鄉村產業發展的經濟效益,尤其是需要聯村發展優勢互補來緩解外部扶持力量弱化所造成的困境。二是,對于鄉村產業性質而言,跨域發展也是鄉村產業本身發展的市場規律使然,與傳統高度行政化的“舊農業”不同的是,勞動與資本雙密集的“新農業”(黃宗智,2020:449)以及第二、第三產業在農村地區迅速發展,這些鄉村產業新業態對于市場的反應更加敏感,村莊行政邊界已經對產業的發展產生了諸多限制。三是,對于目前已經發展起來的很多鄉村產業,參與其中的多元主體來自不同的村莊和地區,他們在產業發展過程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矛盾沖突,而這些已經超出了屬地管理的范圍。

“三聯”主要是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來推動鄉村產業的跨域發展。首先,通過政治引領,達成不同主體之間的產業發展共識。黨建引領并不是黨支部直接帶頭做產業,而是利用政治力量的引領來彌合不同村莊與發展主體之間在發展思路上的分歧。對于產業發展而言,村莊與村莊之間由于存在一定的利益關系,往往難以形成一致的決策。通過研究以往的經驗可以發現,黨的意識形態資源與具體的治理情境相結合,有利于多方治理主體達成共識從而實現合作治理(黃曉春,2021)。即使不同主體之間存在矛盾糾紛,但是在講政治、顧大局的前提下,為了整體利益,最終也容易達成發展共識。因此,通過不同主體之間的支部聯建能夠尋求產業發展的共識,減少發展分歧與日常矛盾糾紛。其次,搭建聯建平臺,構建常態化跨域溝通協調機制。這里的聯建平臺主要指的是黨政主導的協調平臺,由各鄉鎮黨委牽頭,聯建各方建立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制度。通過聯合開展黨員教育和黨組織生活、支部之間互幫互促,做好聯建規范基礎工作以及聯合共促發展。例如,要求聯建各方必須精心組織開展“簽訂一份聯建協議、共辦一次主題黨日、培育一批產業項目、解決一批困難問題、結成一批幫扶對子、開展一次觀摩活動”等六項活動(3)具體參見《關于開展六項活動深化支部聯建工作的通知》(〔2021〕38號)。。聯建各方除了每年簽訂聯建協議之外,還制定了聯建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明確了聯建方向、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這樣就將黨建工作與各村具體工作深度結合,推動了黨建工作的實體化、功能化。有地方干部反映,“我們(聯建)各方會定期坐到一起開會,一個月至少一次吧,大家要簽到,如果哪個村有事情牽涉到其他村了,對方馬上可以去協調”(L村村主任訪談,訪談編號20230804LYCWDL)。最后,建立跨域發展制度化與規范化的日常管理機制。H縣已經將“三聯”工作納入了年度工作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在考核評優樹模方面,對聯建各方實行“捆綁”和“聯評”,實施村與村“聯動”考核(4)具體參見《關于實行縣直機關單位與聯建村聯動考核深化“三聯”工作的通知》(〔2021〕103號)。。在考核賦分方面,“三聯”工作考核實施百分制,并以10%的比例加權計入村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總分。在村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中,“聯動”賦分。即本村目標責任考核得分乘以60%,加上其聯建對子得分乘以40%,二者合計得分為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最終結果。在獎優懲劣方面,目標責任考核結果與村干部績效補貼掛鉤,目標責任考核結果前三名的干部,在當年績效全額發放基礎上,加發崗位績效的10%,并優先推薦評優樹模;目標責任考核結果后三名的,減少當年績效補貼的10%。對“三聯”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明顯的單位和人員予以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消極懈怠的嚴肅問責。

為了進一步推動“三聯”工作機制的落實落細,H縣還推行了聯村干部互派制度(5)具體參見《中共H縣委組織部關于實行互派干部掛職鍛煉深化“三聯”工作的通知》(〔2021〕19號)。,即在全縣村村、村企聯建對子之間實行互派干部掛職鍛煉。參加聯建掛職鍛煉的干部原則上應是政治素質好、發展積極性高、熱愛“三農”工作、年齡在45歲以下的現任村“兩委”成員(含后備力量),掛職時間原則上為一年,其中在對口聯建村(企業)駐村(企)工作不得少于兩個月。在有重要會議、重大活動或重點工作任務時,這些干部須隨時到聯建村(企)工作。到村(社區)掛職的,掛職期間兼任村(社區)黨支部副書記或產業發展指導員,掛職人員照片及任職信息須在“村級崗位臺”公示,補貼待遇等各項保障在原單位保持不變。要求村與村聯建對子須100%互派干部,村企聯建對子互派干部不得低于60%。聯建掛職對象主要負責“三聯”重點任務落實,并兼具理論學習宣講員、發展共商聯絡員、互助聯通信息員、破題解難協助員以及產業發展指導員等多重身份,依靠聯建干部進一步落實“三聯”工作。

(二)整合機制

雖然脫貧攻堅時期通過產業扶貧政策,已經建成了不少扶貧產業,積累了很多扶貧資產,但對于村莊來講,現在這些鄉村產業的發展面臨碎片化的困境。共同富裕背景下的鄉村振興產業發展面向的是全體村民,因此要想實現鄉村產業的整體性高質量發展必須整合不同主體的資源,構建一個有利于鄉村產業發展的共同體?,F代生產要素的整合是突破鄉村產業發展“低水平陷阱”、實現產業躍遷和共同富裕的關鍵(黃曼,莊晉財,2022)??缬驒C制打破產業發展的行政邊界限制之后,需要進一步整合不同聯建主體的資源,實現優勢互補,解決鄉村產業發展的資源不足問題,讓基層黨組織由“單兵作戰”向區域“協同抱團”轉變、產業發展由“離散運行”向“集約經營”轉變、資源配置由“粗放配置”向“精準供給”轉變。

一是信息整合。信息的短缺與不對稱是影響鄉村產業發展的關鍵(趙培,郭俊華,2022),傳統的鄉村產業發展都是各自為政,在產業項目選擇、市場銷售等方面存在信息不對稱和信息短缺,長期以來農戶面臨著種什么、怎么種、賣給誰的迷茫;與此同時,園區、企業卻面臨著基地往哪里擴展、原料從哪里供給的問題。這樣非常容易導致產業的盲目發展與重復建設,以致最終影響農產品的價格,導致農戶利益受損。信息整合主要是對聯建區項目和各企業用工需求,以及各村主導產業、優勢資源、重點項目、剩余勞動力和發展需求等信息,進行摸底、建立清單和信息庫,定期更新清單內容,確保信息內容及時共享。搭建聯建各方信息對接服務平臺,建立定期溝通聯系和對接服務機制,為村提供就業、產業、創業、項目建設等信息,為企業和經濟合作組織提供土地、山林、水資源、勞動力等信息,推進信息對接服務共享。信息整合緩解了農戶與市場主體雙向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二是生產要素整合。生產要素整合包括資本、土地、技術與勞動力/人才四個方面。在資本要素方面,不同聯建主體所擁有的資本是不同的。一方面,拓寬各村、社區資源資產資金互通渠道,充分盤活農村閑置資源,使其轉化成為可使用的資本;另一方面,探索資金有償借貸機制,實行聯建各方資金互借互貸,對口支持項目啟動、產業建設、基地培育等工作的資金資本共享共用。在土地資源方面,有的縣城、集鎮周圍的社區/村莊想發展產業或者擴大產業規模,但是土地資源不足;有的村莊由于勞動力外出打工,大量土地荒廢無人耕種。對此,需要土地資源的社區/村莊可以與有土地資源的村莊聯建,利用其土地資源發展產業。在技術要素方面,如果每個村莊都邀請專家進行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容易產生資源浪費,規模較小的產業也難以獲得充足的技術支持。因此,聯建各方采用專家共邀、培訓共辦、技術共學、成果共用,采取到點指導、結對服務等方式開展對口技術交流,共同培育優勢產業。尤其是近年來,運用“互聯網+”思維,在網絡電商、線上帶貨等方面聯合培訓、共享平臺。在人才方面,當地全面摸清各類人才資源,建立“土專家”“田秀才”“產業大戶”等人才信息庫,暢通聯系溝通、技術服務渠道,實現人才共用。建立人才交流聯系制度,定期組織產業大戶、技術能手、創業帶頭人、鄉土人才專家對口交流、技術指導和實地培訓。推行村級后備力量“定崗鍛煉”和跨村交流,加強實踐培訓,提升農村實用人才數量和專業化水平,推進人才共培、共育。

三是產權整合。產權是影響鄉村產業發展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鄭永君等,2023),要想實現鄉村產業的高效發展必須處理好復雜的產權關系。聯村發展中的產權整合具體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要厘清既有的扶貧產業、扶貧資產的產權關系,減少產權不清導致的糾紛,做到讓已有的產業保值增值;另一方面,要通過產權整合與制度創新的方式來將產業做大做強,讓經濟薄弱村莊共享產業增長的成果。產權不清晰是影響鄉村產業發展的重要障礙之一。由于聯村發展的鄉村產業的參與主體包括農戶、經營大戶、村集體以及企業等多元主體,也有國家扶貧資金的大量投入,可以算作“混合經濟”。為加強對脫貧攻堅時期由于大量資金項目投入所形成的跨村扶貧產業和扶貧資產的后續管理,H縣創新實施“133”扶貧資產管理長效機制(6)關于扶貧資產確權與管理詳細參見《強化扶貧資產管理 接續推進鄉村振興:“133”扶貧資產管理長效機制的實踐與啟示》(內部資料),財政部陜西監管局專題材料第187期,2021年11月11日。,堅持依法依規確權、分級分類管理以及效益優先原則。依據項目的資金構成和組織實施單位,科學界定扶貧資產的所有權。例如,扶貧資產確權堅持如下原則:各級組織實施的單獨到村項目形成的經營性資產,產權歸屬村集體;以幫扶資金投資或入股的,在征得幫扶單位同意的基礎上,形成的資產或股份歸屬村集體;整合后的行業扶貧領域資產,原則上按照整合后行業相關要求進行確權和管理;對于跨鎮跨村實施的項目,要按比例將權屬量化到村集體,無法量化到村或產權無法清晰界定的,產權歸行業主管部門。公益性扶貧資產,則按照全省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要求進行確權;到戶類扶貧資產,產權歸屬農戶;屬國有資產的,產權歸屬縣公共資產管理部門。而針對經濟薄弱村,則通過充分盤活和利用農村土地、山林、庫塘、水源等自然資源和集體固定資產,以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抓手,在不改變所有權的前提下,實行聯建范圍內資源聯享。例如,利用土地指標漂移和扶貧資金入股等方式與強村聯合打造產業園(李敢,徐建牛,2020),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激發村莊合作動力,拓寬協作領域,推進互利共贏。

(三)鏈接機制(7)“鏈接”不同于簡單的“聯結”與“連接”,其意味著小農與市場對接的同時,鄉村產業鏈條也在不斷延伸發展,小農在其中也得到了應有的多重保護。

通過聯村模式鄉村產業在打破行政邊界限制及解決了資源不足問題后,最終還要與市場端做好對接,將產品轉化成商品。在這一問題上,東亞學者曾提出了著名的“六次產業化”理論。該理論的核心強調要實現農產品供應鏈和價值鏈的“連接”,打破市場壁壘、拓展農業多功能性、放大農產品價值,并在產業融合的過程中注重對小農戶的保護(張曉穎,王小林,2023)。鏈接機制不僅要實現村莊與村莊之間跨邊界的聯結,更要實現一二三產業之間的鏈接、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鏈接以及利益分配的多重鏈接。鏈接機制就是為了解決傳統鄉村產業發展的市場化程度不高問題,但與傳統市場化策略不同的是,鏈接機制并不是將小農戶直接推向大市場,而是在推動市場化的同時能夠兼具效率與公平,能夠最大限度地確保農戶的市場收益,最終營造出有利于小農戶發展的市場環境與市場秩序。

首先,注重鄉村產業內部的鏈接,打通一二三產業之間的界限,促進產業融合發展。H縣的做法是對于相同類型的產業采取“同質聯營”,推動鄉村產業的“橫向一體化”。堅持縣級統籌、鎮級主抓,以支部聯建主體為主導,推進集體經濟、園區非公企業、龍頭企業、合作社等組建產業聯盟,采取聯合建設原料基地、加工車間等方式,對同質化產業進行高水平開發、高效率運營,改變產業分散經營狀況,加快產業規?;?、標準化、品牌化進程,推動產業鏈向中高端攀升。對于不同類型產業采取“異業聯動”,推動鄉村產業的“縱向一體化”。同時跟進產業發展和產業鏈延伸,細分聯建各方發展要素,推進不同產業種類、不同市場主體之間,通過合同、協議、訂單等關系,錯位發展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市場銷售、物流運輸等發展環節,加速優勢企業、優勢人才、優勢資源跨行業整合,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破以往鄉村產業發展的“孤島效應”,促進聯盟產業優勢互補、各展所長。

其次,推動小農戶與大市場的鏈接。在“大國小農”的背景下,如何推動小農戶和現代大市場之間的銜接既是當下中國農政問題的核心,也具有重大政策意涵(葉敬忠等,2018)。傳統鄉村產業發展的最大困境就是小農戶很難有效與大市場對接,要么小農戶的生產脫離于大市場,要么小農戶容易在市場之中淪為依附。與傳統分散的小農難以融入大市場并獲得有效的市場地位不同,聯村發展中充分發揮龍頭連帶作用,發揮聯建主體企業、產業園區的市場競爭優勢、品牌影響力,帶動聯盟成員,形成統一原料采購、統一組織生產、統一產品加工、統一質量管控、統一市場銷售的生產方式,積極與大型商超、批發市場、電商平臺建立穩定購銷關系,努力形成一批聯系緊密的集團型、旗艦型發展聯盟,持續提升抵御內部產業結構調整、外部價格波動等風險的能力。除了龍頭帶動,在產業發展過程中通過聯村發展不斷延伸產業鏈,并將農戶嵌入產業鏈,不僅在種養等環節,而且在加工、管理以及銷售等環節不斷吸納本地農戶,讓農民在產業鏈條分工之中不僅能找到應有的位置,而且能通過自身技術積累在產業鏈中不斷上移。H縣的聯村發展中還以鄉鎮為單位建立“鎮園產業聯盟”,充分發揮“官場+市場”(劉藍予,周黎安,2020)在鄉村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將分散的農戶通過跨域合作和新集體經濟等多種形式組織起來之后再與市場主體進行對接,提升了農戶的市場談判地位。

最后,構建分配中的多重利益鏈接。聯村發展通過建立股份化、協作化、多元化利益鏈接機制,將集體收益與群眾利益緊密捆綁,促進村集體和農民群眾同增收、共致富。通過創新鏈接方式,把貧困戶的生產要素有機嵌入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不斷創新貧困戶增收渠道。例如,當地通過推行“土地流轉得租金、基地務工得薪金、委托經營得酬金、資產入股得股金、訂單生產得現金”的“五金收益”模式,實現了產業發展與群眾增收的相得益彰;通過突出鏈接重點,遴選全縣有能力、有實力的產業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參與產業脫貧工作,將產業獎補多少與產業益貧、帶農能力相結合,把帶動貧困戶脫貧作為示范類經營主體晉級認定的硬性約束,明確數量指標、帶動模式、預期收益。再比如,在鄉村產業發展過程之中探索出“136”分紅模式,將鄉村產業收益的10%預留為產業發展風險金,30%為合作社集體收益,60%作為股民權益紅利,產業發展之中首次分配和再分配相結合。這種分配模式既能夠預防產業發展風險,又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農戶的收益。

五、結論與討論

脫貧攻堅時期,通過國家產業扶貧政策與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欠發達農村地區的鄉村產業快速發展,做到了“村村有產業、戶戶能增收”,為鄉村產業興旺打下了基礎,這可以稱為鄉村產業發展的“前半程”。但是,進入全面鄉村振興階段后,鄉村產業起步階段往往局限在村莊內部特定的邊界之中。隨著產業的發展壯大,其逐漸超越了既有的地理邊界與行政范圍,在國家產業政策扶植力度有所弱化的背景下,如何實現鄉村產業的內生可持續發展以及做大做強讓更多村民受益?這是鄉村產業發展“后半程”所面臨的新挑戰。

以H縣“三聯”為代表的聯村發展模式有效緩解了上述鄉村產業發展的難題。鄉村產業振興背景下的聯村發展從本質上來講就是試圖解決鄉村產業發展的市場邊界與行政邊界不一致的問題?!叭摗蓖ㄟ^支部聯建、資源聯享、產業聯盟的做法超越了既有村莊行政邊界的限制,有效整合了不同主體的多方資源,而且通過跨域機制、整合機制與鏈接機制打破了鄉村產業跨邊界發展的梗阻、緩解了鄉村產業發展資源不足問題、推動了小農戶與現代大市場之間的有效銜接,并營造出了有利于鄉村產業發展的制度與政策環境,構建了鄉村產業發展共同體,實現了優勢互補、區域協作、共建共贏、全域發展的目標。鄉村產業振興背景下的H縣聯村發展模式不僅有利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而且緩解了縣域內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直接推動了鄉村產業興旺與共同富裕政策目標的實現,這是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在鄉村產業發展領域的充分體現。

H縣的“三聯”是產業發展驅動型聯村發展模式的典型之一,在現實中還存在其他類型的聯村發展模式。例如,治理導向的聯村發展、集中居住類型的聯村發展、公共服務均等化供給型的聯村發展等等。而東部地區鄉村產業長期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之下也較早地實現了內在的產業鏈分工與村莊之間的聯合,這種自下而上主動的聯村發展與西部欠發達地區在政府推動下的聯村發展有不少差異。但是,本案例中所提煉出的聯村發展機制、做法仍然對其他地區與其他類型的聯村發展具有一定的可復制與可推廣的意義。還需要說明的是,產業振興過程中的聯村發展并不意味著鄉村產業發展的集中化/集體化、公司化。例如,X村通過與周邊四個村莊聯合建設蠶桑產業園,雖然將土地、勞動力、資本與技術等生產要素進行了有效整合,種養規模持續擴大,但是在具體經營之中,又將蠶室和桑園分包給了小農戶進行家庭經營,出現了再小農化(repeasantization)的發展趨勢,這充分展現出了鄉村產業市場化下的小農韌性。本文對聯村發展模式的研究更多的是從產業發展角度出發,總結在政府的推動之下能夠實現聯村發展的背后機制。但是,聯村發展中的農民主體性不容忽視,聯村發展如何與中國農村傳統小農經營模式共存?聯村發展對農民個體的生產、生活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將是聯村發展研究需要進一步關注的議題。

猜你喜歡
聯村三聯村莊
以“三聯”促“三力”共建共融謀振興
中西醫結合治療毛囊閉鎖三聯征2例
我的小村莊
村莊,你好
農村教師的新鄉賢身份研究
——以浙江省蘭溪市“聯村教師”為例
澳門歌劇“三聯篇”之旅
興旺農村產業用三招
提質增效求發展 聯村聯戶見實效——成縣2015年核桃產業發展紀實
山聯村為啥美
村莊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