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用工困境及其人力基礎

2024-05-10 08:13陳航英
關鍵詞:雇工外地農業產業

陳航英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自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后,2022年和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強調要依托鄉村特色資源,在縣域范圍內培育、發展和壯大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縣域富民產業,形成“一縣一業”的產業發展格局。推動和發展鄉村產業成為地方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

從政策話語來看,地方特色農業產業是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實際上,這也符合廣大中西部鄉村地區的現實情況。相較于東部鄉村地區,中西部鄉村地區的經濟仍以農業為主,并且依托自身的資源稟賦出產地方特色農產品。因此,在當前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廣大中西部地區的地方政府希望依托本地的特色農產品,發展地方特色農業產業來推動鄉村產業興旺。

城市工商資本往往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先進的經營理念、豐富的銷售渠道等優勢,因而被地方政府和主流經濟學者視為促進鄉村產業發展的擔綱者。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城市工商資本積極下鄉流轉土地,投資發展鄉村產業。從調查來看,十年前的資本下鄉主要從事糧食作物生產,而近期的資本下鄉所從事的產業大多是特色農業產業,以蔬菜瓜果類的“新農業”為主。不同于糧食作物生產,這類“新農業”是資本、勞動和技術密集型產業。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普及,糧食作物生產過程中的勞動力需求大幅降低。但是,在特色農業產業領域,機械化水平依然較低。因此,以特色農業為主的現代農業產業一直有著極大的用工需求。那么,資本下鄉發展鄉村特色農業產業的用工需求是如何得到有效滿足的呢?

從學界和政策界的主流話語來看,這個問題本身并不構成一個問題:農民在流轉土地之后,會自然而然地進入下鄉資本經營的農場打工,成為掙工資的農業工人。這一模式在理論上不僅可行,且一舉多得:土地流轉后,下鄉資本獲得土地和勞動力;農民拿到地租,還能獲取打工收入。但問題是,下鄉資本開展規模經營一定會雇傭當地的勞動力嗎?當地的勞動力符合規模農場的用工需求嗎?當地的農民在土地流轉之后愿意進入農場成為一名領取工資的農業工人嗎?

真實情況可能更加復雜。調研時,筆者經常聽到規模農業經營者抱怨:“最大的問題,也是最緊要的問題就是勞動力”;“這種經濟作物幾乎全部都是(要)人工的,機械只能替代一部分(人工),現在就是一個用工難”;“現在種菜其實最主要的是工人,不是錢,不是地的問題,其實我覺得還是人的問題,勞動力的問題”(1)這些資料來自作者的田野訪談,行文中不再特別列示相關訪談信息。。在調查過程中,筆者也遇到不少因為工資待遇問題,農業勞工隊伍撤走,農場經營慘淡、瀕臨破產的情況。由此可見,相較于土地、資金、技術等問題(2)就土地而言,當前土地流轉政策不斷完備,獲取土地經營權已非難事;就資金而言,絕大部分下鄉資本自身經濟實力雄厚,即便缺乏資金,也能通過多種方式有效融資;就技術而言,市場化的技術服務提供商、政府農技部門、科研院校等都能給予下鄉資本技術援助。,雇工問題已經成為下鄉資本經營和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一大挑戰。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有學者呼吁“研究和分析鄉村雇工中雇傭雙方所面臨的困境,并從政策和行動層面努力破解與應對,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進程的重要課題”(葉敬忠等,2023:68)。

有鑒于此,本文意圖探討鄉村振興背景下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遭遇的用工困境,并在分析其產生根源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人力基礎問題。這對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現代農業產業用工實踐的現實圖景

隨著資本下鄉、土地流轉和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農業雇工已經較為普遍,農業雇工市場已經在農村地區初步發展起來(Che et al., 2015;葉敬忠等,2023:56)。相關研究也發現,我國60%的農場有常年雇工,平均雇用4個常年雇工;80%的農場雇用臨時雇工(郜亮亮等,2020)。因此,“農業打工者乃是個急不可待的研究課題”(黃宗智,2010:136)。但在探討現代農業產業的用工問題之前,有必要先從總體上了解和把握現代農業產業用工實踐的現狀。

(一)用工實踐的現狀

了解現代農業產業用工實踐的現狀首先需要明確農業雇工的類型。較為常規的做法是按照雇傭時間長短將農業雇工分為“長工/固定工”與“短工/季節工”,或者按照計酬方式分為“散工”和“包工”。在當前農業資本化趨勢顯著、農業資本跨區域投資和調動勞動力的情況下,對雇工按照地域屬性進行劃分可能更為重要,這主要是因為雇工的地域屬性與其在規模農場的勞動形象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

按照雇工的地域屬性,本文將農業雇工群體分為兩類,即“本地農業雇工”(local agricultural worker)和“外地農業雇工”(migrant agricultural worker)。簡單來說,本地農業雇工就是近距離務工的農業雇工。他們較少跨縣域,大多以個人為單位在本村、本鎮或者相鄰村鎮務工,因而一般都是早出晚歸。與之不同的是,外地農業雇工則是遠距離、跨縣域或省域的農業雇工。他們通常以家庭為單位,“拖家帶口”到外地的規模農場務工。從調查來看,這些外地農業雇工主要來自云南、貴州、四川等省份較為偏遠的農村地區。

就來源而言,本地和外地兩類農業雇工都是來自農村社會分化后產生的“普通農戶家庭”(陳航英,2015)。這類普通農戶家庭已經不再是農村改革之初的承包制小農戶,而是“半工半耕”的兼業農戶。這種兼業建立在代際或性別分工的基礎上:年輕人或者男性外出務工,年齡較大的人或者婦女在家務農(賀雪峰,2013:3)。但不同的是,本地農業雇工多為留守在家的年齡較大的人或婦女,其中男性多為50~70歲,40多歲的很少見,女性多為40~65歲。從性別比重來看,男性占二到三成,女性占七到八成。在很多地方特色農業生產中,女工甚至能占到九成以上。而外地農業雇工則男女老少都有,且以年輕人為主,其中年輕人多為20~50歲,也不乏16~18歲的青年,部分年齡較大的人多介于50~70歲之間。就性別比重而言,男女各占五成。

費舍爾指出,農業勞動力市場的一個特征是勞動力在包工頭(labor contractor)等第三方人員的帶領下尋找工作(Fisher,1953:7)。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相較于城市正規、透明的勞動力市場,農業勞動力市場不正規、不完善,市場信息不透明、不暢通。對雇傭雙方來說,直接對接不僅很難,而且成本極高。因此,一個可行的辦法就是“中間人”對接雇傭雙方。而這個“中間人”就是所謂的“包工頭”或者“領工”。從相關調查和研究來看,我國現代農業產業雇工招募——無論是本地農業雇工,還是外地農業雇工——采取的也都是“包工制”或者“領工制”的方式(陳航英,2020;尹秋玲,2020;賀亮,張翼,2021;盧克玲,2022)。

部分包工頭或者領工會通過快手、視頻號等網絡平臺發布招工信息(3)筆者關注了一些包工頭、領工的社交媒體賬號,從了解的情況來看,他們的“關注者”以熟人為主。因為他們發布的內容并不吸引人,一般的瀏覽者很少會去關注他們。,但主要還是依靠親戚、朋友、同鄉、同學等社會關系。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業生產的特性,不同于工業生產,農業生產是季節性的,不能耽誤農時。如果招募過來的勞動力不可靠,在農忙時節“撂挑子”,那么收成定然受到影響,甚至會導致農場經營的失敗。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包工頭和領工在招募時,會從自己身邊知根知底的熟人入手。正因如此,無論是本地的還是外地的農業雇工隊伍,其內部都充斥著各類復雜的社會關系。

勞動力的招募方式進一步形塑了規模農場的用工管理方式。相較于規范的現代工業企業組織,下鄉資本建立的規模農場是一種“半規范”的生產組織,這些農場本身并沒有負責管理農業雇工的人事部門。為了農場管理上的便利,規模農場的負責人會在自身與農業雇工之間建構一個中間管理層,這個中間管理層一般就是包工頭或者領工。因為復雜社會關系的存在,雇工更愿意服從包工頭和領工的管理。而為了管理的細化和效果,包工頭或者領工也會進一步將雇工分為不同的小組,負責不同的片區或工作。因此,在規模農場之中,一般會形成“農場負責人—總管—片長/組長—一線工人”或者“農場負責人—領工—一線工人”這樣的層級管理體系。

除此之外,不同類型的農業雇工在工資制度和待遇上也存在差異。外地農業雇工是遠道而來的,規模農場會給予相應的交通補貼。此外,還會在工作地附近修建簡易生活區,為工人們提供住房、盥洗、伙房等基礎生活設施,并每月給予其一定的餐補。對于本地農業雇工,規模農場則不會提供住宿,偶爾會提供午餐。

在工資制度上,外地農業雇工多為計件工資制。例如,在寧夏黃高縣,收割西蘭花的工資為0.36元/個,收割卷心菜為0.2元/斤,收割菜心則是0.6~0.7元/斤。工人進場之初,這一工價就會被商定好,之后不會再做更改。一般在每月15日之前結算上個月工資。而本地農業雇工則多為計時工資制。一天工作8~10個小時,每小時工資在8~15元之間,一天的工資多介于100~150元之間。一般來說,男工日工資較女工日工資高出20~50元。與外地農業雇工不同,本地農業雇工的工資在農忙季節會上漲50~100元不等。本地農業雇工的工資大多是當天結算,如果所需工作的時間較長,也會按月或周結算?,F代農業產業領域的雇傭關系往往缺乏正式的書面合同,絕大部分都是口頭契約,更遑論工傷、醫療等各類社會保險了。

從已有研究來看,全國其他地區的用工實踐狀況大體上也是如此(Zhang &Donaldson,2008;潘璐,周雪,2016;馬小勇,孫逸戈,2021;甘偉銘,周鳳玨,2022;高盼,2022)。

(二)用工實踐的特征

隨著現代農業產業用工的增加,一些普遍性的特征日益明顯。當前現代農業產業用工實踐主要有以下三個特征。

第一,勞動力結構失調。隨著城鄉流動的加劇,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向城市,老人和婦女留守在家,這顯著地改變了我國農村地區勞動力的數量、年齡和性別結構(葉敬忠等,2023:65)。從調查來看,當前在農業雇工市場上提供勞動力的主要是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和婦女。前者一般因為年齡原因而無法進城務工,后者一般則是留守在家照顧老人和孩子。因此,我國現代農業產業用工實踐呈現出勞動力老齡化和女性化的特征,并且因為農業勞動力總量減少,出現了“人工難請”的局面。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絕大部分農村勞動力的勞動技能較為單一,大多只掌握主糧作物生產的勞動技能。但是,當前鄉村振興進程中發展起來的蔬菜瓜果類特色農業產業對勞動技能的要求恰恰又是較為精細和專業的。因此,勞動力技能和用工需求之間的不匹配也是當前農業勞動力不容忽視的結構性特征。

上述觀察與其他學者在各地的發現也是相契合的(朱啟臻,楊匯泉,2011;de Brauw et al., 2013;郜亮亮等,2020)。盡管現今也有部分掌握專業技能的青壯年勞動力加入了外地農業雇工隊伍,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下農業雇工隊伍結構失調的局面。

第二,土客結合式用工。本地農業雇工在數量、年齡、性別和勞動技能方面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使得外來資本主導的規模農場開始“不惜成本”從云南、貴州、四川等偏遠農村地區“搬運”外地農業雇工。但是,一方面因為外地農業雇工的數量有限,另一方面外來資本需要處理好與當地鄉土社會的關系問題,所以規模農場也會雇傭一批本地農業雇工。這就使得當前現代農業的用工實踐呈現出一種“土客結合”的特征(陳航英,2021)。

“土客結合”是指規模農場在生產過程中同時使用本地農業雇工和外地農業雇工。盡管同時使用兩類雇工,但他們所從事的崗位和工作有較大差別。因為“新農業”的一些生產環節對勞動技能要求較為精細和專業,所以規模農場會在這些要求較高的關鍵、核心生產環節安排具有專業技能的外地農業雇工,以確保農產品的供給量和品質;而在一些邊緣、次要生產環節則會安排可替代性強的本地農業雇工,在降低用工成本的同時,處理好與當地鄉土社會的關系。

很多從事“新農業”的家庭農場在一些專業生產環節上也會雇請外地農業雇工。例如,關中平原地區是葡萄的優質種植區,每當五、六月份,當地的家庭農場就會雇請貴州等地的專業雇工隊伍來完成葡萄的疏花疏果工作。之所以這么做,一是因為本地農業雇工的數量不足以應付這段農忙時節的工作,二是因為這些專業的外地農業雇工的勞動高效且有保障。

隨著“新農業”的大面積擴張,以及農村地區農業勞動力數量普遍減少,這種“土客結合”的用工特征或許將更為顯著。

第三,有組織但不正規。前文已述,農業雇工的招募和管理采取的大都是“包工制”或“領工制”的方式。這也就是說,盡管我國農業勞動力市場并不完善,但是在農業用工實踐中卻具有一定的組織性。這種組織性的基礎是鄉土社會中的各類熟人關系。依靠這種組織性,農業雇傭雙方能夠更為便捷地對接。

盡管具有一定的組織性,但整體上我國現代農業產業用工實踐呈現出的更多是“非正規性”(informalization)?!八^非正規,我們指的是雇傭并不穩定或穩當,也即是缺乏書面合同,且不提供社會保險或福利”(Gallagher et al., 2011:2)。農業用工實踐的非正規性很大程度上源于農業生產的季節性?!稗r活是季節性的,等農忙的時候過了,每天也就沒那么多事情可以做了,所以人多了就肯定養不住了”。因此,規模農場會季節性地雇工。相較于經營“舊農業”的農場,經營“新農業”的農場用工量都比較大且持續穩定。但即便是這些農場,農業雇主也不會與農業雇工簽訂合同并提供社會保險等保障。

有意思的是,2023年筆者在寧夏黃高縣調查發現,當地的資本化菜場開啟了一種更具“靈活性”(flexibility)的用工方式。這些菜場不再是單獨雇傭一支外地農業雇工隊伍,而是多個菜場統一安排種植茬口,相互之間根據需要調度雇工隊伍。這一用工方式能夠增加外地農業雇工的工作量,但是,在這樣靈活的用工方式下,雇傭雙方的關系更加不穩定了。

在一定程度上,農業產業雇傭的非正規性也與普通農戶家庭的境況有關。一般來說,普通農戶家庭依舊會從事種植和養殖活動。雖然種植和養殖經營收入不多,但對于維持和實現家庭再生產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加上諸如婚喪嫁娶等社會性事務的影響,他們更多是利用空閑時間到規模農場打零工。此外,一些農場工作的季節性和較低的工資待遇也使得農業雇工很難或者不想固定在一個農場工作,在市場理性的驅使下(尹秋玲,2020),他們會選擇在農業勞動力市場上“待價而沽”,以期受雇于那些急需勞動力的雇主以獲得較高的工資。因此,我國現代農業產業雇傭關系的非正規性也就愈發顯著。

二、現代農業產業的用工困境及其社會根源

在調研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人力基礎問題時,規模農業經營者經常抱怨遭遇的用工困境?!澳壳暗睦щy,用工就是一個最大的困難”。那么,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遭遇到了什么樣的用工困境?其根源又在哪里呢?

(一)現代農業產業的用工困境

1.勞動力數量不足

說起農業用工,首先想到的是農業工人的來源問題。對于這個問題,很多人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從農村、農民之中來嘛”。這個回答沒錯,因為中國人口眾多,農村有大量的勞動力。但當規模農業經營者來到農村準備雇請農業工人的時候,其會發現,農村居然“人工難請”!這就是現代農業產業用工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即勞動力數量不足。

已有研究指出,隨著城鄉差距的擴大,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進城務工,導致農村勞動力數量急劇減少,從而產生“用工荒”(朱啟臻,楊匯泉,2011)和“農業勞動力潛在斷層危機”(蔡弘,黃鸝,2017)。這個現象筆者在調研期間也時常聽到規模農業經營者說起?!艾F在人工難找,價格也貴,這是普遍存在的現象”;“現在人手缺得很厲害,每個菜場都缺”。

正因為勞動力數量不足,所以調查過程中有的規模農業經營者表達了對今后農業用工前景的擔憂?!?年以后,就是叫人來撒肥料,都沒人來撒了?,F在都是60、70歲的人在搞,年輕人根本不可能來搞。5年以后,我也不說絕對沒有人,但至少要少70%~80%的勞動力,就算想找人撒肥料也找不到了”?!艾F在貴州、四川干的這些人,是20年、30年之前大部分沒念書的人,這部分人現在還在支撐這個產業。之后,隨著人們意識的上升,包括條件都好了,以后面臨的就是,這部分人越來越少了”。

2.勞動力質量欠缺

相較于數量上的不足,讓規模農業經營者更為頭疼的還是第二個問題,即勞動力質量欠缺。具體來說,這個問題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農村勞動力的能力不足。其主要是指現有農村勞動力在體力、技能和知識等方面存在不足。調查過程中,有規模農業經營者提到:“我們也試著用本地人去種、去收,不行。種也是好種,但最重要的是收,他沒有那個技術”;“請本地人割(菜),做不出那種手工,手工要求太高了”;“好多人就是年齡大了,其他地方用工沒人要,都擠到我這兒”?,F代農業的發展對勞動力在專業知識、技能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當前我國農村勞動力結構日益老齡化,并且由于受教水平較低導致人力資本偏低(葉初升,馬玉婷,2020),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存在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用工需求的問題。

第二,農村勞動力的素質不高。大體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勞動態度不端正。因為農業勞動監督存在困難,所以部分工人“出工不出力”“磨洋工”?!肮と烁苫钊狈ω熑涡?撒種子這邊撒得多,那邊撒得少,到最后影響產量”;“做點工,他們就給你磨,磨到你沒脾氣了。跟他們說的時候,他們不要臉的,不聽你的。說他們也假裝聽不到,還罵你。做包工,就是隨便給你搞兩下子,就走了。叫他返工,他不返。就是這樣的”;“咱(農場)里面最主要的問題是啥?就是這工人沒有責任心”。

二是,勞動效率低下。這也是農業雇工經營最為人所詬病的一點(賀雪峰,2013:59-60;葉敬忠等,2016)。筆者在調研期間遇到一位農場管理者訓斥農業工人,“昨天19個人割菜,就割了300斤菜,你們好意思嗎?都不知道你們的面子放哪里去了”。

三是,勞動缺乏紀律性。有的工人到了農場,不一定服從勞動安排,而是會想方設法偷懶?!澳切┍镜厝苏娴氖悄蒙咂ご说乩镆环啪退X了”;“有專門的人看著,要不然會有偷懶的”;“反正不好好干,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倒水,滿園子來回跑”。而有的工人則會因為家庭事務請假,而不顧及農場農活的急緩?!氨镜厝耸沁@樣的,一下子親戚家有事了,一下這樣,一下那樣。碰到急的活怎么辦?還不是只能拖一天了”。

四是,存在難以管理的問題?!扒皟赡晡议_除了四五個,她們一下子就把我圍住了。七八十個人把我圍住了,說要立刻結賬,立刻走人,立刻要怎么樣,反正這個事情不能干。還威脅我。完了之后,她們不準我收那個菜”;“有時候你說我(指工人)兩句,因為我不高興,明天我不來了,人家是這種心態的”。這點我們從對農業工人的訪談中也可以看到?!袄习宓哪樕覐膩矶疾豢吹?你要我就做,你不要我就走,又沒有什么了不起的”。

概括而言,當前現代農業發展面臨的用工困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勞動力數量不足和質量欠缺。這也被認為是下鄉資本經營效率低下、經營慘淡,乃至失敗退場的根本原因。需要指出的是,規模農業經營者的上述抱怨主要針對的還是本地農業雇工,對于外地農業雇工,他們大體上還是比較滿意的。

當然,還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用工困境的描述都是作為雇主的規模農業經營者的“片面之詞”。要探究這種用工困境產生的根源,很有必要從農業雇工的角度出發來考察。

(二)產業用工困境的社會根源

在已有研究中,農業雇工很多時候都被視為一個類似于土地、資金、技術等的物質性生產要素。與之不同,我們認為農業雇工首先是一個活生生的“社會人”,他們有七情六欲,也有自己的各種觀念和想法。因此,對農業雇工的討論不能將他們從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和意義世界分離出來。下面我們將綜合農業雇主和農業雇工雙重視角來探究農業用工困境產生的社會根源。

1.勞動力數量之謎

有研究認為,當前農業勞動力出現“用工荒”的主要原因是農村勞動力大量進城務工,造成了農業勞動力的總體性短缺。但也有研究指出,中國面臨的勞動力短缺并非全局性的,只要放松勞動力地區間流動的約束,促進中西部農村地區富余勞動力流動,就能夠有效緩解勞動力短缺問題(許慶等,2013)。這又該作何理解呢?

本文認為,上述兩種解釋雖然表面上看似矛盾,但實際上都只注意到了“絕對勞動力”數量的問題,而忽視了“相對勞動力”數量的問題。換言之,我們還是需要回到原初的問題,即規模農業經營者想要招募的是怎樣的工人?當地農民是否符合農場的用工條件?農民是否愿意進入農場成為農業工人?

作為雇主的規模農業經營者一般想要招募的是怎樣的工人呢?在調查過程中,規模農業經營者一般會有以下幾種說法?!昂霉芾?又聽話,又愛動,吃苦耐勞”;“向著公司,能為公司著想”;“這塊只要他盡心盡力,努力工作了,那就行了”;“年輕人,一個他干得動,人家還是有這種心態,想多掙點錢”。從這些話語中可以看到,規模農業經營者心目中的“優質”農業工人主要是較為年輕、生產能力強、服從管理、吃苦耐勞、忠實可靠、盡心盡力的農業勞動力。

但是,當前的農村勞動力隊伍狀況又是怎樣的呢?前文已述,當前農村的勞動力隊伍結構出現了系統性的失調,在村的勞動力大都是老人和婦女。當然,如果從絕對數量來說,這部分在村勞動力的數量并不少。但從相對的角度來說,他們其實并非規模農業經營者心目中的“優質”勞動力。因此,并不是任何一個在村勞動力都能進入規模農場成為農業工人;也并不是絕對勞動力數量大,相對勞動力數量就充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規模農業經營者口中所謂的“人工難請”實則是一個相對問題,指的是符合其條件的勞動力缺乏。

農民進入農場勞作的意愿如何?農業生產的辛勞和較低的收益,使得農村年輕一代并不愿意務農(王春光,2021)?!澳贻p人不好找,下苦的人不多,能吃苦耐勞的人不多,然后其次是你的薪資待遇不到位”。在調查過程中,很多農民都稱自己為“末代種田人”,并且他們也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繼續從事農業?!拔椰F在的主要目的是把孩子送出去,不要種果樹,給娃說,你不要種果樹,不要到土里”。甚至很多早年進城務工的農民,現今年齡較大了也不愿返鄉務農,因為返鄉務農收入遠低于在城市務工(賀雪峰,2019:58)。在這樣一種現實和意愿力量的影響下,規模農業經營者想要雇請到心儀的農業勞動力更顯艱難。

除了上述原因外,現代農業產業用工數量不足的另一個原因是工人的流動性大、不安定。從筆者在寧夏黃高縣的調查來看,外地農業雇工的流動性很大?!傲鲃有蕴罅?有的在這里干兩個月走了,有的在那里干兩個月又走了,寧夏這個地方用工量太大了,哪里都要人”;“現在菜場是越來越多了,工人的流動性也是越來越大了”。由于工人相對缺乏,加之用工信息傳播便捷,外地農業雇工多抱有一種不愿安定的心態?!拔夷芨删透?不能干我直接走人就算了”;“就是看哪里條件比較好,就去哪里,流動的嘛”。相較于外地農業雇工的“跨地域”流動,本地農業雇工的流動則更多是“社會性”的?!坝惺齻€人是每天都來的,其他的都是有變動的,可能家里有事,有時來,有時不來”;“每個家庭都是農村家庭,都有事的。她家種了小麥、玉米這些東西。她要去挖馬鈴薯,就不來這里(指菜場)了。還有養牛的、養羊的。還有我家媳婦生小孩了,要照顧下”。因為這些社會性事務的存在,所以本地農業雇工時不時就會不來上班,而這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規模農場生產活動的安排。

從上述分析可見,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面臨的勞動力數量不足問題其實是相對而言的。在村勞動力的絕對數量并不少,但他們并不一定能夠符合規模農業經營者的用工條件。而即便符合條件,他們也不一定愿意進入農場成為農業工人。即便進入了,他們也會因為各種原因不安定。因此,要從當前在村勞動力群體之中招募到符合規模農場要求的農業工人,并使之能夠安定下來,對現代農業產業經營者來說確實是一個艱巨的挑戰。

2.勞動力質量之思

當下從在村勞動力群體中招募的農業工人,在規模農業經營者心目中的形象總體上可以概括為兩點,即“能力不足”和“素質不高”。

首先來看“能力不足”的問題。規模農業經營者抱怨農業工人“能力不足”主要指缺乏相應的勞動技能。按照規模農場的要求,絕大部分本地農業雇工確實“能力不足”。但是,這個問題也得相對來說。從調查來看,農業工人是否具備相應的勞動技能主要取決于發展的鄉村產業的類型和地域屬性。如果發展的產業是主糧作物,那么絕大部分農民具備相應的勞動技能?!八麄兎N田也都是一把老手,都是老把式”。但如果發展的是“新農業”,那么就要看其地域屬性了。如果這個“新農業”是本地的產業,則本地農業雇工就具備相應的勞動技能;反之,則不具備。例如,在陜西省洛川縣的蘋果產業中,因為從事了多年的蘋果生產活動,所以本地農業雇工都具備剪枝、拉枝等勞動技能。而外地農業雇工則不具備相應的勞動技能,更多是從事套袋、摘袋、收果等簡單的工作。高盼(2022)在山東濟南的調查也有類似的發現。如果這個“新農業”產業是移植來的,那么情況就會相反。就此而言,本地農業雇工一般都具有當地農業生產所需的那些技能,而只是缺乏移植的那些特色農業產業所需的技能。也正因如此,在很多特色農業產業中能夠見到大量外地農業雇工的身影。

再來看“素質不高”的問題。有的規模農業經營者將之歸因于地方的“風氣”問題?!八麄冞@個地方的風氣就是這樣的”;“你們沒聽說過XX(地方)人最難打交道嗎?不講理的態度”。有的則認為是“人的意識”問題?!拔覀冞@邊本地人也有意識的問題。你給他一天八九十元,或者一百元,他就是那種小富即安的心態。我一天掙個八九十元,反正我也不操啥心,我就這樣子干。太陽出來了我就干,太陽下山了我就回去。到時間我就回去”。而學界已有研究多將規模農業所面臨的勞動監督等難題歸因于農業生產本身的特性(Mann &Dickinson,1978),或者經濟哲學上的“道德風險”(孫新華,2013)。但這樣的解釋顯然并不充分,也不全面,而且將豐富的人物刻板化了。農業工人并非一個生產要素,他們首先是一個活生生的“社會人”,他們也有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和意義世界。因此,很有必要從農業工人自身的理解和處境出發來看待這個“素質”問題。

前文提及,進入農場勞作的本地農業雇工以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婦女為主。對于他們而言,主要的任務是照顧家人以及家里的土地和牲口。真正到農場打工的人其實都是來自這樣的普通農戶家庭:即使不出來打工,家里的日子也能過得下去,但是出來打工掙點零花錢,還能補貼家用。正如一些被訪的農業工人所言,“人的負擔都重著呢,你看經濟(指生活)說是好了,(但)消費高了嘛、壓力大了嘛”;“我們年紀也大了,問誰要錢去呢?都沒工作,就打工嘛。不像城里人,老了有退休工資,我們老了沒有退休工資”。

對于這部分就近打工的本地農業雇工來說,他們的生計邏輯是在照顧好家庭生產生活的基礎上,出來打工掙點零花錢以補貼家用?!拔矣X得她們的性質是這樣的,丈夫去外面打工,她一個人在家里沒事干,就想去外面找點事情,多少賺點零花錢來花一下。(她們認為)我不是來謀生的,我不是來找一份長久的工作的,她們是這種心態”。

在這種家庭生計邏輯下,本地農業雇工呈現出來的是一種不專心于農場工作的工人形象,這顯然與規模農業經營者心目中“優質”農業工人形象差距太大,因為后者主要在以經濟利益為導向的市場邏輯之下建構出來的。生計邏輯與市場邏輯之間的張力,在規模農業經營者心目中形成了本地農業雇工“質量欠缺”的印象。

此外,還有必要從勞作環境變化的角度來考慮“素質”問題。就農村中日常的農業勞動而言,在形式和節奏上通常具有不規則的(irregularity)特性,“正是這類工作的這種性質,使精確的、典型的時間預算不會存在”(湯普森,2020:453)。除了服從自然氣候和地方社會文化傳統的約束,農民更多是可以自行確定勞作的時間、進度和節奏的?!皠趧蛹径染o張的‘硬時間’與可以自由、放松的‘軟時間’交替出現,這無疑是農業勞動者所體驗的時間節奏的特征之一”(孟德拉斯,2010:55)。

但與之不同,在以利益為導向的規模農場上,對勞動的形式、節奏和質量等都有精確的規定,顯然不可能讓農業工人自行確定勞動時間、進度和節奏;相反,必須讓工人服從農場的勞動時間和計劃安排?!肮と顺龉ぶ?組長就要早1個小時在田里等著他們……安排下事情,今天怎么做”。這點從農業工人的口中也可以知道?!跋裎覀兪怯幸幎ǖ臅r間的嘛(問:自己在家干的話,這么大太陽就不會那么早出來吧?)那肯定的啊,現在沒辦法啊,要給人家打工嘛”;“7點要按時到這邊的,我們來遲了,總管會罵我們的”;“其實我們現在給他干這個也沒有偷懶嘛,就憑自己的力氣這么干。但人家不放心嘛,你站起來一會兒,都要管的,必須蹲在這里”;“我們在地里的時候,他就跟著的??茨銈儍蓚€人要是在聊天的話,就罵你們”;“那個菜難割死了,大個的不要,太小的也不要,就是那個剛好的要,誰能那么準呢”。

當這些農民從原先較為自由和自主的勞作環境,進入到一個較為規范和正式的工作環境當中受雇為工人之時,他們的勞動心態和勞動習慣并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很多時候,他們還是按照在自家土地上勞動的習慣從事規模農場上的工作。顯然,這種舊有的勞動習慣難以匹配規模農場精確又嚴格的勞動要求。因而,本地農業雇工在規模農業經營者眼中也就成了一批“素質不高”的勞動力。

而與規模農業經營者心目中“優質”農業工人形象較為契合的則是外地農業雇工。不同于本地農業雇工,外地農業雇工更加以利益為導向。他們將農場的工作視為職業,拖家帶口來到農場就是為了賺錢?!拔覀儚馁F州跑到這個地方來,都是為了賺錢”。對于雇主來說,他們不僅勞動自覺、具有較高的勞動效率,而且更易于管理?!?外地)工人下地是沒有時間(規定)的,他們非常自覺,早晨四五點鐘就下地了,然后九點多吃早飯”;“這個外地工人,只要我明天要干啥,計劃做好,必須得給我去,披著雨衣都得給我出去干,他有這個好處”;“那外地來的人,聽話呀,你說咋干(就咋干),他就是掙錢的,他聽你招呼”。因此,這種背井離鄉、與生活實際和鄉土文化完全割裂、以利益為導向的外地農業雇工被認為能夠更好地服務于規模農業經營者追逐利潤的經營目標(潘璐,周雪,2016)。

有研究指出,在我國大眾話語體系中,農民向來被認為是“低素質”的(Schneider,2015)。而規模農業經營者借用了這套話語體系。筆者曾遇到一些農場管理人員直接將外地農業雇工稱為“低等人”的情況。但是,在實際調查過程中,與農業工人接觸得越多就越發讓我相信,他們并非素質低下,他們中的大部分都堅守著一種樸素的、將心比心的勞動倫理?!敖o人家干這行,就要給人家把這個心給操上,是不是?老板這一袋子肥料也是掏下錢的,辛苦得很,所以也不能亂撒”;“老板也不容易,是不是?人家做個老板,弄這么大的投資下去,不是開玩笑的。不是說人家投資那么多錢下去,請你來搞得亂七八糟的。人家何必請你呢?人家自己弄就得了”。正是絕大部分農業工人所持有的這種勞動倫理,才使得規模農場的經營能維系下去。

基于上述思考,本文認為,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所面臨的種種用工困境,并非源于農業勞動力數量的絕對不足,也絕非因為農業勞動力能力不行、素質不高,實則根源于一種“文化阻隔”:在村農業勞動力所秉持的行動邏輯與勞動習慣并不適應于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所需(史國衡,1946:155)。既有的供給與新興的需求之間出現了不匹配的情況。這種不匹配,再加上擁有話語權的規模農業經營者的不斷言說,以及農民群體的相對失語,共同塑造出了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遭遇嚴重用工困境的局面。

三、結論與討論

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的過程中,廣大中西部地區積極引入城市工商資本下鄉發展現代農業產業,以期推動縣域鄉村的產業興旺。隨著資本下鄉和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出現了較為普遍的農業用工現象。

基于實地調查,本文認為,當前現代農業產業的用工實踐呈現出三個特征,即勞動力結構失調、土客結合式用工和有組織但不正規。在這樣的結構特征下,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遭遇了勞動力數量不足和質量欠缺兩個用工問題。綜合農業雇主和農業雇工雙重視角,本文發現,現代農業發展所面臨的用工困境,根源于在村農業勞動力所秉持的行動邏輯與勞動習慣跟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所需之間的不匹配。這從根本上導致了當前我國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人力基礎極為薄弱。

主糧作物能憑借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普及處理好用工問題,但當下各個地方大力發展的“新農業”產業則不得不面對嚴峻的用工問題。如何才能為我國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構建一個穩定而又堅實的人力基礎呢?

在調查過程中,大部分規模農業經營者寄希望于外地農業雇工。盡管來自云南、貴州、四川等省份的外地農業雇工更加契合規模農業經營者心目中“優質”農業工人的形象,但是“只談錢”且更具組織性的外地農業雇工也有可能讓規模農業經營者遭遇工人結構性力量的抵抗(陳航英,2020)。此外,外地農業雇工數量并不充足,各地資本化農場之間爆發的“搶人大戰”就是明顯的例子?;蛟S正因為如此,在廣西、云南的甘蔗產業中,一些規模農業經營者已經從越南、緬甸等國引入跨國農業工人(汪淳玉,2022)。

當然,也有一些規模農業經營者給本地農業雇工“做思想工作”,傳播市場經濟的意識和思維?!敖o他們分工,給他們方法,教他們怎么做效率高點,怎么去做才能把錢掙上……就是要做思想工作,思想工作是最重要的。就是給他們灌輸這個思想,比如,你做一天工就80塊錢,但如果包給你的話,你可以掙120、180塊。怎么做?你看,這東西要這么搞就快”。盡管不少農村勞動力在進入規模農場勞作之后,勞動習慣逐步發生轉變,但大體上,農村勞動力所秉持的家庭生計邏輯和固有的勞動習慣并沒有在這樣的思想工作下發生徹底轉變。

需要認識到的是,當前規模農業經營者面對的仍舊是這一批留守在村里的中老年勞動力。對于這樣一批勞動力,想要通過思想工作培養其市場經濟意識來改變觀念和看法,或許并不會有太顯著的效果。因此,有學者建議規模農業經營者應當調適自身、遵循農民的行動倫理,以使自身“扎根鄉土”解決用工問題(周飛舟,何奇峰,2021;孫新華,吳楠,2022)。這或許是規模農業經營者破解當前用工困境的一個根治之策。但就長遠而言,它能否為我國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奠定堅實的人力基礎仍值得商榷。因為在可預期的一段時間內,大批現有的農村勞動力將因為年老體衰、條件改善等原因而逐步退出農業勞動力市場。那么,接續的下一代農村勞動力是否愿意進入農業勞動力市場呢?一批新興的農業產業工人是否能夠培養起來呢?從更大的方面來說,我們的年輕一代還愿意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嗎(4)事實上,即便是在規模農場的文職管理崗位上,都很難見到年輕人。?他們能夠在農業領域看到自身發展的前途嗎?對于構建我國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人力基礎來說,這或許才是一個值得深思且更為緊迫的問題。

猜你喜歡
雇工外地農業產業
適度規模經營農場雇工管理的現實困境與模式創新
——基于廣西芒果適度規模經營農場的調查
以“黨建”推進特色農業產業發展
甘肅省農業產業聯合會會員單位
甘肅省農業產業聯合會會員單位
你適合到外地發展事業嗎?
北京郊區外埠車猛增本地人高價買外地牌
地勘行業野外臨時雇工的安全生產管理
農業產業的改革與創新
借傘
生活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