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體產權的權能拓展何以促進共同富裕?
——基于馬克思產權理論的分析

2024-05-10 08:13肖盼晴
關鍵詞:權能共同富裕產權

肖盼晴

馬克思(2009:200)認為實現所有人的富裕是共產主義社會生產的目的。集體所有制和共同富裕是馬克思產權理論中密切相關的兩大重要內容。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且到2035年要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1)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http:∥cpc.people.com.cn/n1/2022/1026/c64094-32551700.html。。集體所有制和集體產權實踐是影響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核心議題。實現廣大農村地區、億萬農民的共同富裕,是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標。為此,黨的二十大報告和近年來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強調要繼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而集體產權的權能拓展是把“雙刃劍”,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也暴露出個體權利被遮蔽、同一場域內多元主體分化、成效難以持續等問題。長此以往,權能拓展對共同富裕的正向促進抑或轉為反向阻礙。如何在微觀層面通過集體產權的權能拓展,促進農村共同富裕這一宏觀目標的實現,是當前背景下需要深入探討的重要問題,也是馬克思理論中國化進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

一、文獻梳理與問題提出

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集體所有制”的概念,并用合作制與合作社思想充實了其內涵(陳文學,2023)。中國的“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以及公有制多樣化的實現形式,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產權理論(方茜,2020)??傮w而言,馬克思理論體系下的產權可概括出以下特征。一是擴張性。馬克思研究的產權包含所有、占有、使用、支配、經營、索取、繼承等一系列權利。他認為把所有權作為一種獨立的關系來定義是形而上學的幻想(馬克思,1962:119)。因此,馬克思所主張的產權包含一系列權利,這些權利既可歸屬同一主體,也可從所有權中獨立出來分屬不同主體(吳易風,2008)。由此可見,產權具有擴張性,可從所有權中擴張出若干權利,并且這些權利可分屬不同主體。二是發展性。馬克思從發展的角度看待所有制問題。他認為每個歷史時代的所有權以不同形式存在,并基于不同的社會關系而發展(馬克思,1962:119)。如同其他生產工具,土地資本可以增多(馬克思,1962:127-128),即使是在相同的所有制模式下,所有權也未必相同。因為所有權的法治觀念產生于一定的所有制模式,但又不一定符合且不可能完全符合這種所有制關系(馬克思,1975:608)。因此,產權關系處于不斷的發展變化過程中。三是變動性。馬克思認為土地所有權人對所持土地擁有自由處分權,可以“像每個商品所有者處理自己的商品一樣去處理土地”(馬克思,2004:696)。因此隨著權利的“處理”,權利主體和權利關系也會不斷變動。此外,馬克思和恩格斯(2018:84)主張新的生產力必然導致社會制度和所有制關系的變革。商品經濟條件下物質極大豐富之后,自由人之間逐漸實現了生產資料的產權聯合(胡若癡等,2018)??梢哉f,產權內容和產權關系在生產力的推動下也具有變動性。反之,產權的變動性又會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共同富裕是貫穿于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思想,應符合全面、均衡和持續性等要求。一是全面性。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強調,社會生產以所有人而非部分人的富裕為目的,個人發達的生產力是真正的財富(馬克思,2009:200)。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階級對立和城鄉差別都將消失,所有社會成員都可共同享受社會福利(恩格斯,2009a:689)。并且,每位社會成員可自由地發展和發揮其才能(恩格斯,2012a:302)。即便階級消失、城鄉對立消失,全體社會成員仍可共同聯合,有計劃地利用生產力進行個體生產,進而得以全面發展,并共享創造出來的福利(恩格斯,2009a:689)。共同富裕包含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等多維內容(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2011:534)。共有、共建、共享是共同富裕的本質內涵(楊文圣,李旭,2022)。二是均衡性。社會主義的任務是把生產資料轉交給生產者公共占有(恩格斯,2012b:363)。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可避免貧富分化、實現共同富裕(方茜,2020)。共享是馬克思主義分配正義思想的重要表達方式(楊文圣,李旭東,2022)。三是持續性。馬克思理論主張的共同富??梢岳斫鉃橐粋€持續的、往復的過程。社會全體成員組成的聯合體共同、有計劃地利用生產力。生產力的發展會創造更多的福利,所有人共享創造出來的福利,又會進一步推動生產力的聯合和發展(恩格斯,2012a:308)。在此往復過程中,涉及數次分配的協調配套制度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孫春晨,2022)。因此,共同富裕應具有持續性,而非有限時期內的共同富裕。

對于農村農民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公有制具有決定性作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2011:534)。首先,物質和精神層面的獲得感、滿足感影響共同富裕的質量和實現水平(燕連福等,2023)。道義倫理讓共同富裕的共享性、平衡性以及可持續性特征得以展現(郭占鋒,蔣曉雨,2023)?!稗r民共同富?!钡暮诵囊x在于拓展增收渠道、增強致富能力(杜志雄,2022)和強化主體性地位等方面(高鳴,魏佳朔,2022)。其次,農村集體經濟的收益分配直接影響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實質效果(陸雷,趙黎,2022),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張龍,張新文,2023),也有利于以“大國中農”為基礎促進共同富裕的實現(王乙竹,朱憶天,2023),更有利于推進市場與政府的互補協作關系,以鄉村振興推動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王亞華,關長坤,2023)。最后,集體產權的權能拓展有利于促進農民農村乃至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林萬龍等,2023)。例如,集體經濟的發展可對村莊治理產生正向促進效應(郭忠華,王榕,2020),可增強鄉村自我建設和發展能力(溫鐵軍等,2018;賀雪峰,2019),推進鄉村治理的現代化(丁波,2020;張立,王亞華,2021),促進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富裕(鄒寶玲,彭素,2022)。

綜上可知,學界對于集體產權權能拓展與共同富裕已有較為完善的體系化研究。根據馬克思理論和學界先行研究可知,共同富裕應具備全面性、均衡性和持續性等特征。集體產權的權能拓展是促進農村農民共同富裕的關鍵環節,也是共同富裕由宏觀理論落實到微觀實踐的重要一步。目前學界的多數研究關注到了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對共同富裕的正向促進效應,但忽視了隨著改革的推進,權能拓展對共同富裕的正向促進可能轉為反向阻礙。眾所周知,西方現代產權理論較多關注產權的界定及其對資源配置與經濟效率的影響等(王文華,陳文,2007),因而難以將集體產權與共同富裕相鏈接。相比之下,集體所有制與共同富裕是馬克思產權理論中密切關聯的兩大內容。前者為手段,后者是目的?;诖?本文將在馬克思產權理論框架下,深入分析集體產權的權能拓展與共同富裕之間的邏輯關聯,進而探討權能拓展促進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

二、權能拓展對共同富裕的正向促進效應

共同富裕是馬克思在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本質后,對未來社會所提出的應然構想。農村共同富裕的“富?!笔侵皋r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而“共同”則指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周文,楊正源,2023)。集體產權的權能擴張可有效盤活閑置或低效利用的集體資源,而權利主體的變動性和發展性可使外部主體受讓集體產權的部分權能,提升自身收益??傮w而言,權能拓展對農村共同富裕具有明顯的正向促進效應。

(一)對內的共同富裕效應

發展集體經濟、賦予農民更充分的財產性權利是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主體地位,實現共同致富的重要保證(習近平,1992:142-143)。近年來,集體產權的權能拓展不僅促進了集體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成員權利的實現,在集體內部產生了明顯的共同富裕效應。

一是,權能拓展促進了成員財產性權利的實現。財產性權利是農民集體成員權利的核心,“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性權利”是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點。一方面,集體產權的股份化改革已拓展至全國80%以上的省市縣(2)全國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會議召開,https:∥www.gov.cn/xinwen/2020-08/22/content_5536563.htm。,清產核資、成員界定和股權量化等改革步驟使權能細化、權利更加對應,讓農民獲得更加明確的財產性權利。另一方面,集體產權的結構由“總有”變為“共有”,成員份額以股份化形式得以明確。集體成員對于所持份額可以行使收益、繼承和退出等權利,有些地區還進一步賦予成員抵押、擔保權(3)從第一批29個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驗區來看,有18個賦予了成員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和繼承等權利,還有18個試驗區賦予了成員抵押和擔保權。。如此一來,農民獲得了更加明確的財產性權利。通過上述舉措,即使在人地分離情況下,成員也可通過產權權能的擴張和讓渡,獲得較為穩定的收益(4)集體土地的“三權分置”制度正式在法律上予以確認,即使是尚未進行股份化改革的地區,農民也可根據需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拓展土地的經營權。。集體成員的財產性收入顯著增加(5)例如,改革之后,浙江省德清縣截至2017年,股金分紅從7個村分紅181萬元提高至33個村分紅550萬元,增長370%;廣東省南海區集體經濟總收入增幅達56.9%;廣西長洲區農村集體總資產增幅72.5%,集體經濟總收入增幅56.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達32.4%;云南大理市2017年的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性收入、發包收入、投資收益比2016年增長5.1%;山東昌樂縣的15個貧困村完成改革后,當年全部實現分紅,貧困戶基本脫貧(參考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評估報告(未刊稿)》、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閩、贛、陜、魯、晉五省農村集體資產權能改革終期評估報告(未刊稿)》、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全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工作交流座談會材料匯編(未刊稿)》)。,促進了集體內部“共有”的實現。

二是,權能拓展有利于集體經濟的壯大,為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奠定物質基礎。權能拓展過程中,通過清產核資明晰了集體資產的內容和數量,并在合理估價之后登記造冊。與此同時,各集體根據實際情況,經過民主決策等方式確定本集體的成員資格界定標準,以此確定權利人的范圍。改革后,集體成員與集體產權之間形成一一對應關系。上述舉措不僅增加了成員參與集體經濟運營的積極性,也盤活了閑置或低效利用的集體資源。從實踐看,權能拓展促進了集體經濟的發展,增加了集體收入。集體與成員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辯證統一關系(申始占,2019),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可以增加成員的實際收益,從而促進“共享”的實現。

三是,權能拓展完善了集體治理架構。產權的重要功能在于規范不同主體間的權利界限,在產權關系的互動過程中可以形成化解利益沖突的程序和規則,進而構建具有內在協調能力與自我執行能力的社會關系(耿鵬鵬,羅必良,2023)。對于權能拓展的基本原則、改革目標和具體實施方案,中央到地方政府的相關部門制定了詳細的改革方案和指導意見。在推進階段,各集體通過民主參與、民主決策等程序,制定了改革的具體規則,完善了集體的治理架構。據此,集體制度供給能力、成員互信度和成員監督意識等顯著改善(秦國慶等,2023),促進了集體內部“共建”的實現。

(二)對外的共同富裕效應

產權一直處于擴張、發展和變動中,并以此釋放其功能。但在多重因素影響下,產權不同功能的釋放需面對次序選擇的問題。中國農地產權功能的釋放,經歷了從重視集體利益、到滿足個體需求、再到惠及外部的變遷過程。

一方面,權能拓展增強了集體產權的擴張性和發展性,有利于集體內外共同富裕的實現。眾所周知,1949年以后,農村社會經歷了從“人地同體”到“人地分離”的變化過程。在合作化和集體化時期,農民集體的封閉性高,集體成員沒有進入或退出集體的自由。并且在“集體至上”的理念之下,財產性權利受到集體的嚴格制約。在此背景下,集體產權的擴張和發展性等難以充分釋放,集體產權的效能也難以惠及外部主體。20世紀80年代開始,農民獲得了從集體土地所有權中分離出的承包經營權,與此同時也逐步獲得離開土地的自由。特別是近年來的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拓展了集體產權的權能。如此一來,集體產權的擴張、發展等特性得以釋放,集體產權的經濟效應在滿足集體內需求的同時也可惠及外部主體,有利于集體內外共同富裕的實現。

另一方面,權能拓展增強了集體產權的變動性,有利于集體內外的要素流動、城鄉共同富裕的實現。產權實踐中參與者之間的互動,可促使既有規則不斷調整,從而構建出新的規則,這些新規則又會推動形成新的社會形態。如恩格斯(2012a:302)所言,大力發展生產力以滿足社會全體成員的需要。隨著社會形態的不斷創新,最終階級和城鄉對立都將消失。只有這樣,社會成員才能得到全面發展。隨著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農民集體由封閉走向開放,成員的股份也可以繼承,甚至還可以抵押、擔保,并且股權的轉讓會導致成員權的喪失。這意味著附于集體資產之上不同性質的權利相分離,集體產權的變動性更加凸顯。農村勞動力等資源可以流向城市,而外部主體可以通過權能的受讓,參與集體產權的經營、共享集體產權的發展成果??梢哉f,權能拓展促進了集體內外要素的互通,有利于城鄉共同富裕的實現。

三、權能拓展背景下共同富裕的阻點分析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集體產權的權能拓展促進了集體內外、城鄉共同富裕的實現。但隨著權能拓展的深入,集體產權的擴張性、發展性和變動性等特點更加凸顯,對共同富裕的正向促進可能演變為反向阻礙。

(一)實踐維度:個體權利遮蔽

“生產資料歸社會占有”是馬克思產權理論的重要思想(恩格斯,2012b:363)。也就是說,生產資料及其發展成果的享有應該具有全面性。但從實踐看,集體產權的權能拓展是發展的、動態的過程,影響了共同富裕的全面性。

首先,從個體角度看,集體產權的權能拓展重塑了集體成員權的權利結構,增加了成員權內容的復雜性,集體成員的財產性與身份性權利明顯分離。隨著權能拓展的推進,村民自治權、集體成員權與股東權之間的區別日益顯現。并且股份流轉增多后,股東與集體成員間的重合度降低。例如,因繼承、贈與等原因獲得股份的外部主體,只享受經濟性的收益權,而不享有集體內的身份性權利,最極端的情況可能會導致集體資產的受益者與管理者完全不符。并且,集體股份的持有可能越來越集中,也可能越來越分散。因此,集體產權的擴張和變動,或將導致集體內的均衡富裕難以實現。

其次,從個體—家戶的角度看,以戶固權導致了成員個體權利虛化。實踐中,權能拓展多是以戶為單位推進工作,且以戶為單位固化股權。雖然上述舉措可以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但不利于個體意志的表達,影響成員自主性的發揮。固化到戶的靜態管理模式容易激化戶內成員間的利益爭奪,特別是加劇新舊成員間的矛盾。加之,集體產權的擴張、發展和變動都將使上述問題更加復雜,由此影響家戶內部共同富裕的實現。

最后,從個體—集體角度看,按人投票的表決方式導致了成員表決權的虛化。目前,各地多采用按人投票的表決方式。雖然股份受讓人的股權增加,其財產性權利也隨之增加。但在一人一票的表決方式之下,股份受讓人參與集體管理和決策等方面的權利卻并未增加。相反,因為利益關聯的弱化,出讓股份的集體成員勢必降低參與集體事務的積極性。加之,多數農民集體采取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即可形成集體決議的表決原則,少數人的利益將難以顧及??傮w來看,集體成員難以真正成為集體所有財產的管理、決策主體。在按人投票的表決方式之下,股份受讓人并不會因為占股多而具有更多決策權,容易陷入“無知之幕”,導致股份權虛化問題。上述趨勢不僅影響股份持有者的才能發揮和全面發展,也影響集體內外全面富裕的實現。

(二)空間維度:多元主體分化

馬克思產權理論主張,社會的每一位成員不僅能參加社會財富的生產,也能參加社會財富的分配和管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社會上每個人的合理需求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恩格斯,2009b:460)。由此可知,暫且不論整個社會,至少村莊場域這一小規模范圍內的多元主體應均衡地分享集體產權的發展成果。但從實踐看,產權權能的擴張性加劇了多元主體的“雙層分化”,場域內多層次的均衡性被打破。集體產權的擴張性主要體現在橫向量的擴張與縱向質的擴張這兩個維度。前者主要指數量、份額、權利主體等的橫向擴張,而后者主要指權能的縱向擴張。當經濟發展需要產權必須和一定身份相關聯時,這種身份也會產生與之相對應的產權關系。舊的產權關系也會隨著經濟的發展而被重新配置(楊遂全,耿敬杰,2022)。那么,集體產權上述兩個維度的擴張,將導致同一場域內各權利主體之間呈現“雙層分化”趨勢。

其一,成員間權利差距的擴大。在集體所有制之下,身份權優先原則是集體利益轉化為個體利益的前提和必要條件。但權能拓展后,集體成員的身份并不能保證其在集體中獲得平等的財產權益,并且對于股份在集體內的轉讓,成員擁有自主決定權。由此,導致股份的持有可能越來越集中,也可能越來越分散。最極端的情況是所有股份集中在極少數人手中,成員間的權利分化日漸擴大。并且,受成員經營能力、外部環境和機遇條件等的影響,成員間的收益差距也將進一步擴大??梢哉f,集體產權權能的擴張加劇了成員間的分化。

其二,同一場域內不同性質的主體之間的權利明顯分化。隨著權能拓展的推進,集體外的主體可因繼承等原因受讓股份。但成員權是集體成員基于身份資格所享有的一種基礎性權利,具有典型的身份性特征。這意味著,成員即使出讓股權也并不導致身份資格的喪失。那么,受讓股份的外部主體只可享有財產性權利。隨著股份的流轉,集體內無決策、管理等身份性權利的股東會越來越多。并且,同一場域內成員兼股東、股東非成員和成員非股東等主體間的分離將愈加明顯。長此以往,農村社會將不再是一個功能自洽、有序運轉的整體,而是分裂為由碎片組成的機械聯合體。隨著權能拓展的推進,即使是村莊這一小規模的空間場域內也會出現明顯的分化。其結果是,不僅村莊這一小規模場域的共同富裕難以實現,更遑論更大規模乃至整個社會的共同富裕。

(三)時間維度:成效難以持續

如恩格斯(2009c:299)所言,未來社會不僅可保證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物質生活,而且還能保證所有社會成員都能獲得充分的、自由的全面發展。因此,共同富裕應該是持續的、全面的共同富裕。并且,從時間維度看,共同富裕不僅是當代的共同富裕,也包括未來社會的共同富裕。但從實踐看,由于產權權能和權利主體的變動性,權能拓展的共同富裕效應難以持續。

一是新成員權利難以實現?!吧辉?、死不減”的土地調整政策,以及當前股權固化的管理模式,其共同目的是解決集體成員身份變動所導致的權利頻繁調整問題。但隨著權能拓展的推進,流轉財產性權利的成員越來越多,產權權能和權利主體的變動性都將增加。加之,集體經濟發展進程中,集體資產總量的變動不大,且多是以戶為單位固化股權。但由于生老病死、成員資格得喪等,集體成員與戶內成員的數量一直處于動態變化狀態。如此一來,新增成員的財產性權利如何實現?更甚者,若既有成員流轉部分權能,新成員的權益將更加難以實現。因此,以戶固權加劇了戶內的利益爭奪戰,嚴重影響農村社會的穩定。不僅如此,在股份化改革地區,股權流轉易損害后代成員的權益,容易陷入“當代流轉股權、后代無股可分”的困境,導致新成員權益難以實現。

二是影響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產權權能和權利主體的變動加劇,可能會瓦解集體產權的共有性和共享性。例如,產權部分權能流轉后,權能出讓人不可避免地會降低參與集體資產經營管理的積極性。而權能受讓者想要實現收益的保值增值,也將受身份資格的限制而難以行使相應的管理權。并且,在按人投票的表決方式之下,即使是集體內部的受讓者,其參與集體表決的權利也并未增加??傮w而言,集體成員的權利總量呈現“實質性縮減”趨勢,最終導致管理權集中在少數成員手中。那時,權能拓展有可能演變為變相分割集體資產,影響集體所有權的社會保障功能。另一方面,權能拓展會給集體資源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損害。受讓權能的外部主體大多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與集體所有權的生存者保障功能有一定的沖突。權能拓展引入外來資本、允許企業短期經營。而外部主體為了追求短期利益,易忽視農村土地等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例如,在權能受讓的期限內,為了利益的最大化,投入大量的化肥、農藥,給土地資源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并且,外來資本的過度介入,會破壞小農經濟的生產結構,加劇農村固有資源的流失和浪費,不利于農村的可持續發展(肖盼晴,姚玉鳳,2022)。在此趨勢下,未來社會的共同富裕何以實現?這是理論和實踐都不得不重新審視的重要問題。

四、權能拓展促進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

如前所述,集體產權的權能拓展對內、對外都產生了明顯的共同富裕效應,但也暴露出諸多問題,尤其是權能拓展使集體產權的擴張、發展和變動等特性不斷釋放,且有進一步強化的趨勢。上述變化將會導致集體產權對共同富裕的正向促進演變為反向阻礙,為此,下文將基于馬克思產權理論,多層次、多角度地探討權能拓展促進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

(一)強化權利主體的自主性

馬克思和恩格斯(2012:199)主張個人是“有個性的個人”。個體可基于共同利益實現聯合,并通過這種聯合獲得自己的自由和發展。個體的自由發展是全體社會成員自由發展的前提和條件(馬克思,恩格斯,2018:51)??梢哉f,權利主體的自主性是應對產權關系變動的重要支撐。因此,集體和個體兩個層次要強化權利主體的自主性,以應對權能拓展帶來的沖擊。

一是集體層的自主性。集體土地所有權具有對內、對外的公共性和排他性特征。因此,集體公共意志應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性。首先,成員大會是成員表達意志和行使決策、管理等權利的最高意思決定機關。其應在法律允許范圍內擁有充分的自主權,以實現集體的“意思自治”。例如,自主選擇大會的召開時間、召開方式,自主決定審議內容。其次,政府的相關機構不應主動干涉集體事務。權能拓展的具體方案和內容,應由各集體自主決定,政府相關部門不宜自上而下地作出強制性規定(肖盼晴,2023)。如此,才能充分發揮利益相關主體的自主性治理機能。最后,對內排他性的關鍵在于保持集體與個體之間的獨立性,以及多元主體間的獨立性。為此,可通過集體決議、民主協商、民主表決等方式決定集體資產的管理方式。這樣,既能保持集體的獨立性,也可提升成員個體的自主性,進而在集體內部實現“共有、共建”的目標,以緩解集體產權的發展性和擴張性帶來的沖擊。

二是個體層的自主性。培育和激發農民主體意識對農村發展至關重要(劉娟,王惠,2023)。為此,一方面,要明確界定集體成員知情權的內涵與外延。農民集體要為成員行使知情權提供必要的便利,并在職責范圍內,有效、及時且完整地對集體事務的相關信息進行披露和公示。集體經濟組織作為農民集體的對外表意機構,要及時將集體的決議、運營狀況和收益分配等向利害關系者進行公示。若集體層的各負責人拒絕公開信息或消極不作為,立法中需進一步明確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以及為權利者提供救濟途徑。另一方面,要拓展戶內成員權利的實現路徑。在法律層面,須明確戶內成員共有權的法律性質。因為,在此基礎上才能明晰戶內成員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不僅如此,實踐中還須完善“戶”的對外代表制,以應對產權變動性帶來的風險。如此,成員個體的權利即使被禁錮在戶團體之內,也可突破團體的限制,充分發揮個體的自主性和能動性。通過以上舉措緩解集體產權的擴張性和變動性帶來的沖擊,實現“共享、共建”的目標。

(二)維持多元主體的均衡性

只有確保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才能有效避免貧富分化,實現共同富裕。集體產權的權能拓展,為外部主體介入集體公共事務打開了突破口。并且,權能拓展從橫向和縱向等多個維度打破了場域內的均衡性。為此,需從多個層次維持多元主體的均衡性,這是確保公有制主體地位,實現“共有、共享、共建”目標的關鍵所在,也是由小規模到大范圍、進而到全社會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礎。

一是集體層的均衡性。區分場域內不同組織的性質和職能,以應對集體產權發展性的沖擊。最重要的是在集體層通過明晰主體功能、權力性質、職責范圍等內容,平衡農民集體、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委員會三者的關系。其一,農民集體與集體經濟組織之間是表里關系。從利益分配原則看,前者主張公平,而后者偏重效率。從利益主體看,兩者成員的重合度逐步降低。相比之下,集體經濟組織的利益主體、成員范圍和權利結構等的開放性更強。農民集體的決策對集體經濟組織的經營、運行和收益分配等事項具有重要影響。而集體經濟組織的運營狀況又會反作用于農民集體。其二,農民集體和集體經濟組織的運行狀況也會對行政村產生影響(肖盼晴,2023)。例如,影響行政村社會保障、福利分配、村民自治權的行使等??梢哉f,三者相互嵌套、密切關聯。其三,即使均可取得法人資格,其“特殊性”也明顯不同。一方面,要區分村民自治法人、集體經濟組織法人等各類特殊法人的職能范圍;另一方面,要在法律層面完善其組織架構和運行機制。通過以上舉措可明確同一場域內多元主體的權利性質及其實現渠道等內容。

二是個體層的均衡性。恩格斯(2012a:308)認為通過共產主義原則組織起來的社會,成員可以全面發揮和發展自己的才能。那么,在村莊這一小規模的空間場域內,各類主體也應該有機會發揮和發展自己的才能、行使自身權利。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明確了集體成員參與集體公共事務的內容和渠道。而成員的個人需求與利益導向也會影響產權規則的落地和制度績效的發揮。并且,權能拓展導致同一場域內不同主體間的權利分化愈加明顯。為使多元主體在同一場域內可以充分發揮和發展其才能,需對不同主體進行類型化賦權。即,不同的權利主體承擔不同內容的責任。為此,在個體層清晰劃分同一場域內多元主體的權利性質、范圍、行使方式以及主體間關系。例如,具有成員身份而出讓股份者,只享有農民集體的身份性權利。受讓股份但未取得成員資格者,只享有集體經濟組織的財產性權利。相比之下,在該場域內既無成員資格也未受讓集體股份者,則可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行使行政村的村民自治權。此外,如恩格斯(2012a:302)所言,未來社會應該是全體成員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計劃、全體成員共同參與的社會。因此,為了防止權利的過度集中,也為了提升同一場域內全體成員的參與度,多元主體應共同承擔“共建”責任。其中最重要的是同一場域的各類主體都應平等地共享知情、監督等權利,并共同承擔監督集體運行的責任。據此,不僅可滿足個人的需要和私利,也能增強集體產權的內外銜接性,促進集體內外共同富裕的實現。

三是成員權內部的均衡性。在個體層內部區別集體成員的身份性權利與財產性權利,可有效應對集體產權權能的變動性所帶來的沖擊。集體所有制的重要目的在于保障集體成員生存與發展等基本權益。并且,集體內部的每個成員的權利義務都是平等的,農民集體發揮重要的協調和保障功能。成員雖可基于身份資格享受集體資產的收益,但對集體資產卻不享有可分割的特定份額。在此制度框架下,集體成員權是實現集體產權生存保障功能的關鍵所在。為應對權能拓展所導致的成員權復雜化趨勢,需在個體層內部區別集體成員的身份性權利與財產性權利,以此減小農民集體的對外排他性與產權權能開放性之間的張力,從而使權能拓展的共同富裕效應既可惠及外部主體,又不損害集體內成員的利益。

(三)增強權利實現的可持續性

按照馬克思和恩格斯(2012:303)的相關理論可知,與舊的所有制關系不相適應的新的生產力的產生和發展,將促使社會制度和所有制關系發生調整和變革。即,生產力的發展導致產權關系不斷進行調整。而所有制及產權關系的調整又會推動生產力的發展。那么,為應對生產力的發展對產權關系的沖擊,進而構造良性循環系統,需從利益分配、權利分配以及內外關系協調等方面增強權利實現的可持續性,從而強化產權安排的有效性。

一是完善集體利益的分配機制,貫徹生存保障和實質公平的原則。實質公平是分配社會資源時所追求的主要價值目標之一(向玉喬,2013)。從微觀視角看,實質性利益的獲得是集體成員最關注的內容。集體層和成員之間并非上下級的隸屬關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辯證統一關系。集體成員的利益分配不僅要考慮全體成員財產性利益的保護以及對特殊成員的保護,還要考慮農民集體的可持續發展。為此,集體經濟組織的利益分配主要遵循“效率”這一目標。但對于農民集體的利益分配,公平的重要性大于效率,須貫徹生存保障和實質公平的原則。如上,通過完善其分配機制,可增強共同富裕效應的全面性和持續性。

二是采用“動靜結合”的權利分配方式,協調集體內新舊成員之間的利益關系。例如,已進行股份權能改革的地區對保障股實行動態管理,對復合型股權實行靜態管理。未進行股份化改革的農民集體,對承包地等采用與現行法律規定相一致的“生不增、死不減”的管理模式,而對集體分紅、福利分配等則采用動態的調整模式。并且,每隔一段時間便對集體成員的資格重新進行審核和登記。這樣可為新成員提供一定的社會保障,保證既有成員與未來成員之間公平發展,也可為未來社會的共同富裕奠定基礎。

三是明確外部資本介入的限度和效度,協調集體內外主體間的關系。國家層加強對產權交易的監管和約束,集體層則以新內生發展為導向,以縮小農民集體的封閉性與權能拓展的開放性之間的張力。此外,還應提高精神文明層面以及思想道德層面的建設和治理水平(陳云龍,2023),由里而外地提升共同富裕效應的均衡性和持續性。

五、結論與討論

集體所有制和共同富裕是馬克思產權理論的重要內容。集體產權的權能拓展是促進農村、農民共同富裕的關鍵環節,也是共同富裕由宏觀理論落實到微觀實踐的重要一步。根據馬克思理論及學界相關研究可知,共同富裕應該是全面、均衡且持續的共同富裕。而集體產權的擴張、發展和變動等特性,在權能拓展過程中被釋放,且有進一步強化的趨勢。從實踐看,集體產權的權能拓展賦予了農民更多選擇權、盤活了低效利用的集體資源、有利于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但產權權能的擴張同時有可能加劇主體權利的雙層分化,打破多元主體的均衡。為此,需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探求權能拓展促進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

在宏觀層面,明確權能拓展與共同富裕間的邏輯關聯。一方面,集體產權的權能拓展使農民獲得了更多的選擇權,促進了成員財產性權利的實現,有利于短時間、小范圍內共同富裕的實現。但隨著以戶固權、權利流轉等的推進,新成員的權利將難以實現。并且,外部主體通過集體產權的權能拓展介入鄉村,多是追求短時間的收益。在利益驅使下,損害農村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事例并不少見??梢哉f,權能拓展的發展性影響了共同富裕的持續性。另一方面,產權權能的擴張導致同一場域內各權利主體之間呈現“雙層分化”趨勢。集體層和個體層也產生了權利虛化和主體性弱化等問題,多元主體的均衡性也被打破。上述問題影響共同富裕全面性和均衡性的實現。

在微觀實踐層面,權能拓展的各層次間具有相互嵌套性關系。因此,需從多層次探討權能拓展促進共同富裕的實現路徑。一是,通過充分的意思自治和集體決議,強化集體和個體層的自主性。此外,還要明確界定集體成員知情權的內涵與外延,并拓展戶內成員權利的實現路徑。二是,不僅要維持多層次間的均衡,還要維持同一層次多元主體間的均衡。權責清晰可應對集體產權的發展性所帶來的沖擊,身份與財產相分離可應對集體產權權能的擴張性和變動性所帶來的沖擊。三是,集體層完善相關利益分配機制,協調新舊成員之間的利益關系,保證既有成員與未來成員之間公平發展。國家層的政策法律還應以新內生發展為導向,從而協調集體內外主體間的關系(肖盼晴,姚玉鳳,2022),增強共同富裕效應的持續性。

總之,本文嘗試在馬克思產權理論的框架下,解析集體產權的權能拓展與共同富裕間的邏輯關聯。雖然為權能拓展背景下突破共同富裕的阻點提供了大體的方向,但集體產權的擴張性、發展性和變動性等特性仍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如何利用權能拓展這把“雙刃劍”,實現全面、均衡且持續的共同富裕?此問題的解決還須根據實踐發展的需要,在大量深度調研的基礎上,不斷對理論和相關政策進行完善。這是未來研究需繼續關注和深入探討的重要問題,也是馬克思理論中國化進程中必須予以明晰的重大課題。

猜你喜歡
權能共同富裕產權
《產權導刊》編委會
共同富裕
五指成拳 靶向發力 拓展股權權能 助力富民增收
產權與永久居住權的較量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宅基地資格權:原則遵循、性質定位和權能闡述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四荒”土地承包經營權能抵押嗎
共有產權房吹響集結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