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視域中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角色轉型的挑戰與應答

2024-05-10 14:39張繼平李亞儒
湖北工程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雙減轉型家長

張繼平,李亞儒

(三峽大學 田家炳教育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0)

中小學生負擔過重是長期以來困擾義務教育的頑癥痼疾,一直是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十分關切的問題。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意見》提出,“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下簡稱“雙減”)[1]?!半p減”政策實施以來,學生作業負擔過重、家長培訓負擔過重問題得到較好治理,減負效果不斷顯現,但由于各地執行不一,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角色缺位,導致課外補習“難戒”,校外培訓沉渣泛起,對素質教育提出新挑戰。積極推進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角色轉型,是提高人民對教育滿意水平的迫切需要,是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國的現實需要。

一、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角色轉型的價值意蘊

(一)實現教育回歸本質初心

教育的本質是育人。德國教育家雅斯貝爾斯指出,“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目的是為了獲得一種意義深遠的自由”[2]。表明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們成為更好的人,而不是為了追求某種特定的目標。反觀今日之教育,教師為了讓學生在各種考試中獲得高分布置大量課外作業,學生的興趣、童真湮沒在機械而冗雜的題海中。在學校教室與校外輔導機構之間不斷切換的天花板成為橫陳在孩子心中的一片令人窒息的厚重烏云,快樂的種子難以發芽生長。教師為了分數而教,校外輔導機構為了利潤而開設各種培訓課程。有學者就此指出,“如果利潤將成為教育目的,受損的將是青少年一代和社會”[3]。積極推行“雙減”政策,就是要糾正傳統教育短視化、功利化的錯誤觀念。作為高水平人才培養者的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要意識到自身的角色使命,以“雙減”新時代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來武裝自己的頭腦,與傳統應試教育下的錯誤思想作斗爭,實現教育回歸本質初心。

(二)推動學校教育提質增效

提高教育質量、增加辦學效益是學校高質量發展追求的雙重目標?!半p減”政策要求有效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整體提升學校教育質量,不僅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改革指明方向,也對教師教育教學改革提出新的要求。教師們需要明白,減掉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就意味著學生課后學習的時間相對減少,但質量不能因此下滑。羅伯特?索爾索曾提出“學習時間對學習效果的影響是復雜的,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需要不同的時間分配策略”[4]。學習時間減少,教育質量卻不能落下,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角色,用新時代質量觀和效率觀指導教學改革、評價教學成效,摒棄過往的一切“低質”“低效”的教學手段,積極追求“高質”“高效”的教學策略。為此,教師必須樹立設計意識,優化課程與教學設計,提高課內效率,同時精心布置作業,完善課后服務,切實提升校內學習質量與效率。

(三)引導學生開發個性潛能

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每個學生都有與眾不同的特性,教育的宗旨在于充分發掘和發展學生內在的個性特點和特長,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個性與才能發展的獨特領域和成長點,從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獨立人格,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和可持續發展[5]。作為個性潛能的開發者,“教師的義務是為傳承中的世界賦予秩序和形式,使之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充實他們的精神,塑造他們的人格”[6]?!半p減”政策的實施,就是要為教師減輕過多的教學負擔,讓教師從題海中解放出來,通過改善教學方法,為每個學生創造合適的“最近發展區”,讓每個學生的天性都得到充分展現。在這種意義上,教師必須應學生多樣化、個性化需求而轉變角色定位,主動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奉獻祖國的引路人,為每個學生成功成才鋪設多條路線。

(四)緩解家長過度焦慮情緒

有效緩解家長焦慮情緒是“雙減”政策指導思想中的重要部分。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和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開展的“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家長‘雙減’政策態度”調查顯示,在孩子教育問題上,87.0%受訪家長感到焦慮,73.2%的受訪家長表示焦慮來源是自己的能力很難輔導好孩子[7]。家長之所以焦慮,主要原因在于“雙減”政策實施以后,父母無法詳細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特別是孩子學習任務減少之后,家長擔心孩子成績會因此下滑。這就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家長代理人”角色,把目光投向家長而不再把目光僅聚焦于學生,通過更透明、更陽光的教學評價讓家長了解教情和學情,積極主動地承擔起減輕學生家長焦慮的責任,讓學生家長能夠真正相信“雙減”政策是切實有效的,能夠真正看到“雙減”政策落地后的實際效果。

二、“雙減”之難: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角色轉型的挑戰

“雙減”時代的到來對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中小學教師走上角色轉型之路,但轉型的過程定然不會一帆風順,只有合理應對好轉向中的挑戰,才能最終完成教師角色的轉型,順應時代之所需。

(一)思想認識滯后,教師角色觀念難以轉變

觀念轉變是教師角色轉型的先導?!半p減”政策蘊含著豐富的素質教育內涵,潛藏著深刻的全人教育價值,其出臺是對應試教育的強烈回應。然而,在國家施行“雙減”政策的過程中,由于教師對“雙減”政策精神理解不透,對“雙減”內涵認識不足,對“雙減”目標了解不深,不少中小學教師仍然在機械地、被動地執行著“雙減”政策,無法用減負政策指導自己的工作,依然我行我素地行走在傳統應試教育的廊坊里。有調查研究發現,“雙減”政策實施之后,仍然有8%的學生認為課后作業的量很多[8],表明部分教師對“雙減”政策置若罔聞。 一個不會思考的老師很難教出一個會思考的學生;一個只知道被動執行的老師也不太可能教出一個會主動創造的學生??梢哉f,教師思想認識上的滯后必然會是教師角色轉型過程中的第一塊絆腳石,影響“雙減”效能的發揮。

(二)適應能力不足,教師角色定位難以轉向

能力提升是教師角色轉型的基石。然而在實踐中,我們可以發現部分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適應能力不足,教師角色定位難以轉向。在“雙減”背景下,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更廣泛的認同,教師需要從傳統的教師角色轉變為學生的生涯規劃師、學習的設計師、數據分析師等。這種轉變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組織能力、教育技術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一系列能力。首先,教師的組織能力包括能夠有效調控教學過程,管理課堂紀律,處理課堂中的各種問題等。然而,部分教師由于缺乏相關的培訓和實踐經驗,難以適應這種轉變,成為“雙減”的“后進者”。其次,在教育技術能力方面,雖然教育技術能力的提升是教師角色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部分教師在此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有研究發現,僅約有24%的受調查教師具備良好的教育技術能力來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9]。再次,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一個富有感染力和引導力的教師往往能夠用生動的語言將知識傳遞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些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部分教師的普通話水平達不到標準,影響到教學質量。一項對新疆阿勒泰地區教師普通話教學現狀的問卷調查顯示,有近30%的受調查少數民族教師還沒有取得普通話等級證書[10]。最后,教育科研能力是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推動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遺憾的是,部分教師可能由于工作壓力大、科研意識不強等原因,科研能力相對較弱,難以實現從“教學型”向“科研型”的轉變。一項針對小學教師科研能力發展的研究顯示,有80%以上的受調查教師不善于從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發現值得科學研究的課題[11]。

(三)專業素養不同,教師角色擔當難以轉型

專業素養是教師角色轉型的根本。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不同教師之間專業素養的差異化較大,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往往面臨著不同程度的角色轉型困難。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指出:“新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發現和解放兒童”[12]。教師的角色擔當,不僅僅在于傳授知識,更在于引領和激發學生的潛能和智慧。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不斷加快,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層出不窮??上У氖?部分教師懶于學習,對不斷更新迭代的現代信息技術充耳不聞,有的教師不會使用ChatGPT等智能工具,有的教師不會使用幕課、直播課堂,有的教師甚至不會使用智慧教室,因為技術素養的限制,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同時,一些教師因為教育理論知識的功底不夠扎實,在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上就會顯得捉襟見肘。而對于那些專業素養較高的教師來說,在角色轉型中可能也會存在一定的困難。一種情況是,他們可能因為缺乏大量的教學經驗,不能有效地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而另一種情況在于,他們可能會因為缺乏職業認同或是堅韌的心理素質,因而難以承受角色轉型帶來的壓力和挑戰。

(四)評價方法失當,教師角色扮演難以轉化

合理評價是教師角色轉型的核心?!半p減”政策倡導發展性評價,但在當下的學校教育中,教師仍然扮演著分數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的角色,而非教育者的角色,教師教育學生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分數,以便能夠將學生“賣”得更好,而這種販賣的對象則是學校、是家長、是社會。學校過高的要求、家長過高的期望值、社會上“唯分數論”的人才評價方式,都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對自己所教學生的評價方式,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教師以分數評價學生的失當情形。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歸根到底是強調局部利益、結果導向的功利教育所致,不僅“架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異化了教育過程、催生了超負荷教育、引發了教育焦慮”[13],而且“在校外高強度專業化市場力量的沖擊下,導致了學校教育邊緣化,加劇了勞動力市場的進一步分割和分裂,甚至可能裹挾著更多人對成績的追求,桎梏中國的創新驅動戰略實現”[14]。隨著“雙減”時代的到來,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已成為大勢所趨,而以學生為本,辦好課后服務,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發展,成為教師角色轉型的主要方向,如果教師不善于轉變自己的角色,必將成為改革的阻礙者。

(五)溝通指導欠缺,教師角色行為難以轉變

溝通指導是教師角色轉型的關鍵。教師是聯系學生與家庭的橋梁,在調和家庭教育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并沒有充分發揮溝通指導者的作用。有相關研究表明,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情況并不理想,在調查研究的受訪教師中,有占比達到46%的教師沒有征求過家長的意見,且僅有30%的受訪教師表示重視孩子的行為習慣和思想教育[15]。這可能是因為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部分教師缺乏主動與學生家長溝通的意識,其關注重點更多的是在于學生的成績。正是由于教師對家長的溝通指導不足,必然導致家長對學生的在校表現缺乏深入了解,久而久之,家長可能疏于家庭教育,轉而將孩子的成長發展全部寄托于教師身上,教師于無形中成為“保姆”“替罪羊”“家長代理人”,越來越不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

三、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角色的轉型策略

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角色的轉型是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價值提升的重要表現,也是“雙減”政策背景下提升義務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角色的轉型是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教師觀與時俱進的體現,是適應新的政策背景的必然之路。教師們只有主動地去把握時代的變化,對自己所需扮演的角色形成清晰的認識,并重新定位完成轉型,才能完成“雙減”政策對義務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重新定位教師角色,需要教師提升跨學科教學能力,提高信息素養,提高育人技能,要變成主動的學習設計師、學生的生涯規劃師、成長的建筑師以及學生發展的數據分析師和家庭教育的指導師。

(一)從消極到積極:由被動的執行者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設計師

學校不是政府,教師更不是被動執行命令的下級干部。在“雙減”政策的推動下,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需要積極學習政策的核心內容,理解政策的本質,明確政策對教師的期望,由一個被動的執行者轉變為一個積極主動的學習設計師,為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精心設計。在 “雙減”政策的影響下,學科類輔導班被取消,這相當于減少了課堂教學時間,課后作業總量和時長也被相應地壓減,為了彌補這部分時間,我們需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以及課后作業的質量。此外,“雙減”政策還要求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為此,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應當樹立起正確的教師觀——“設計型教師觀”,這種觀念強調強調,設計是教師基于真實教學情景對現有知識和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的過程,教師應當是能夠勝任新環境的主動學習者和創新設計者[16]。那么,具體應該如何設計呢?英國哲學家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指出:“要使知識充滿活力,不能使知識僵化,這是一切教育核心的問題,而要圓滿完成這一任務取決于對多種可變因素做精妙的調整”[17]。這句話告訴我們教育的核心問題是要使知識充滿活力,需要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多種可變因素進行精妙的調整。所以,現階段的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需要遵循“活力原則”和“精妙調整原則”來做好“四個設計”。其一,要有意識地重新設計課程,對課程進行優化,結合信息技術,提高學科間的聯系,設計適合學生的個性化課程,增加課程的趣味性、實用性、可執行性。其二,要針對課堂教學進行設計,反思以往課堂教學的不足,結合“雙減”政策,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課堂教學的質量為主,構建老師易教、學生易學的理想課堂。其三,要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設計,摒棄過往以量取勝的作業設計方式,從提高作業的質量和增加作業設計的趣味性以及布置一些分層的、彈性的、個性化的作業上入手,為學生提供作業菜單,讓不同層次、不同性格的學生有選擇作業的權力和機會。其四,要對課后服務進行設計,以個性化、多樣化為設計目標,保證學校課后服務的質量和趣味性。通過這四個方面的設計,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可以更好地適應“雙減”政策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二)化寬泛為具體:由學生的指導引路者轉變為學生的生涯規劃師

在“雙減”政策的推動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日益凸顯。這一變化源于減輕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后,教育重心向更加注重學生全面發展轉移的必然趨勢。因此,中小學教師需要敏銳地把握時代脈搏,重新審視和定位自己的角色,從傳統的學習指導者和人生引路人轉變為更為全面和具體的生涯規劃師。作為生涯規劃師,教師需要將引導學生的方向具體化、系統化,以充分滿足學生對自身人生規劃的全面需求,而不僅僅局限于學習生活指導和道德教育層面。這樣的轉變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部分家長對孩子未來發展擔憂的問題。

具體來說,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和學??梢酝ㄟ^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理想、比較優勢以及家長的期望,經過與學生和家長進行深入溝通后,共同制定個性化的成長方案。這樣的培養方案將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自我認知,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權利。同時,學校和相關教育部門也需要發揮應有的作用,堅持教育影響一致性原則,做好不同學段之間的銜接工作,尤其是小學與初中、初中與高中之間的順利過渡。這種個性化的培養方案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需要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和時代趨勢的變化進行調整和優化,保持動態、靈活和可調整的特性。只有淡化傳統教育中教師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扮演好生涯規劃師的角色,教師們才能更好地適應“雙減”政策下教育的變革和發展,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個性化的教育支持。

(三)轉壓抑為昂揚:由傳統的知識灌輸者轉變為教育的研究者

部分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由于專業素養不強、抗壓能力不足且沒有勇于應對變化的擔當精神,在新時代來臨之際仍固守著對學生傷害甚大的“填鴨式”教學法,堂而皇之地在“雙減”背景之下行應試教育之道。這些教師未能充分認識到“雙減”政策所倡導的轉變方向,而是一味地關注考試形式、考試內容、分數指標這些應試相關的變化,然后繼續通過變標不變本的方法向學生灌輸“新的知識”,由此造成應試教育揮之不去,轉型勢在必行。從具體的轉型策略上來說,這部分教師需要從思想上扭轉頹勢,激發昂揚的斗志,樹立起對教育改革的堅定信念。他們需要秉持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和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增強自身的專業素養,從知識灌輸者轉變為研究型的教師,用新的教育觀念和實際行動來推動教學工作的開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們需要深入研究教育理論,以指導教育改革實踐。需要具備深厚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以及扎實、系統的所授學科基礎理論。同時,還需要時刻關注教育領域的前沿課題,革新自身的理論知識,最終形成一套適用于自身、帶有自身特色的教育理論,并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建構。另外,教師們也需要研究教學實踐,對學情、教材和課程標準進行深入地研究。研究學情,即要了解每位學生的自然學習起點和最近發展區,以此為基點實現因材施教。研究教材,就是要全面把握教材的知識內容,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應達到的水平,增強教學的針對性。研究課標,則是要求教師認識到“如何教”和“為什么這樣教”,準確把握學科性質,創造性地使用教材[18]。

(四)從片面到全面:由分數制造商轉變為學生發展的數據分析師

學校不是企業,教師不是商人,學生更不能被看作待加工的原材料,教育需要回歸其立德樹人的本質,從冰冷的“理性教育”回歸到有熱度的“感性教育”。

李希貴在其著作《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深入探討了“雙減”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型。他強調教師應該是學生發展的數據分析師,主張教師應當超越對分數的單一關注,轉向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身心發展等多方面的數據收集與分析[19]。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作為學生基礎教育階段的培養者,對于學生的評價方式顯然不能以考試和分數為目的,而是應當以一個“數據分析師”的身份,去分析、去研究學生的發展,適當地借助包含人工智能在內的新技術、新工具,運用量化的方式來分析學生的體魄強健度、心理健康程度、道德修養深度以及藝術特長擅長度等,使用客觀量化的數據與主動觀察相結合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分析評估。評估,不是為了評估而評估,其落腳點應放在培養。具體來說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轉變:一是教師需要轉變觀念,掙脫分數的束縛。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能力發展、興趣愛好、心理健康等方面??梢酝ㄟ^日常觀察、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同時,需要參加各類專業培訓,提升對新的教育理念的認知。二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教師需要收集多方面的數據。這包括但不限于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情況、測試成績、參與活動的情況等。通過這些數據,教師可以大致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身心發展狀況。三是收集到數據后,教師需要運用數據分析技能,對學生的情況進行深入剖析??梢赃\用各種數據分析工具,比如Excel、SPSS等,對學生的數據進行整理、排序、分析和預測,這樣可以幫助教師發現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潛在問題。四是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教師可以制定針對每個學生的發展計劃。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和問題,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支持。例如,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提供額外的輔導和資源;對于心理壓力較大的學生,可以提供心理咨詢和支持。五是持續評估與調整。制定發展計劃后,教師需要持續收集和分析數據,評估計劃的效果。根據評估結果,對計劃進行必要的調整,以確保其始終適應學生的發展需要。

(五)變代理為指導:由家長代理人轉變為家庭教育指導師

就在“雙減”政策出臺后的三個月,習近平總書記于2021年10月23日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九十八號,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自2022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與“雙減”政策遙相呼應?!半p減”減去了學生做作業的時長和上校外輔導班的時間,那么多出來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自然是要辦好家庭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庇纱丝梢?家庭教育對于兒童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整個教育體系當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師不能越權扮演父母的角色,也不能以一種父母角色的替代品形式出現。故而,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所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轉型方向則是由學生的家長代理人轉變為家庭教育指導師,這種轉變不僅僅有助于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同時也能有效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促進家校共育,從而提高義務教育階段整體的教育水平。其具體轉型策略如下:第一,增強家庭教育意識。教師們需要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將其納入自己的教育職責中。在過去的代理角色中,教師可能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校內教育,而忽視了家庭教育。而現在,教師要積極主動地與家長取得溝通,了解學生離校后在家中的表現狀況,為家長提供適當的家庭教育建議。第二,提高家庭教育指導能力。為了有效地指導家庭教育,教師需要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這包括家庭教育理論、溝通技巧、問題解決能力等。這需要相關的教育部門和教師培訓計劃引起重視,不能將教師角色轉變僅僅視為教師們自身所需面對的問題,要做好為教師提供相關的專業技能培訓和教育的準備。第三,建立良好的家校溝通機制。各學校需要出面牽頭使得教師與家長能夠建立定期、有效的溝通渠道。讓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情況,也讓家長能夠了解學生的在校表現。同時,教師還需學會處理和解決家長反映或提出的問題,保證溝通的有效性。第四,教師需要成為家庭教育指導的引領者。在轉變角色中要積極發揮引領作用,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通過家長會、線上會議等途徑向家長宣傳家庭教育知識,幫助家長更好地教育孩子。第五,提供個性化家庭教育方案。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在家庭教育中也應因材施教。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愛好以及性格特點等因素,提供個性化的家庭教育方案。以便于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高教育效果。

猜你喜歡
雙減轉型家長
轉型發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家長日常行為規范
我心中的好家長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轉型
家長請吃藥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