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如何提質增效

2024-05-10 08:12鄧敏靈
小學語文教學·人物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關鍵點雙減語文課堂

鄧敏靈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將提高學校教學質量作為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重要手段,提出了“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學足學好”的思路,強化學校的教育主陣地作用。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必須優化教學方式,做到應教盡教,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具體到小學語文學科,課堂教學應該密切關注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需要向課堂的40分鐘要效率,探索與創新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確保學生在課堂上學足學好,既切實減輕負擔又扎實提高語文素養。本文將從教學的關鍵點、側重點、延伸點三方面探究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提質增效的策略。

一、把握教學關鍵點,實現有效課堂

教學關鍵點,不完全等同于教學重點難點,指的是教學過程中承上啟下的知識,在引導學生邁向“最近發展區”時必須突破這些重要但不易理解的節點。只有準確把握教學關鍵點,集中力量突破,才能促進學生在理解內化的基礎上遷移運用,勾勒出學科的知識框架,從而走向更加寬闊的知識天地。

固有課堂教學模式的兩個錯誤傾向是“少教多學”或“多教多學”,前者回避了應試的客觀實際需求,過于依賴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課堂內容減量減難度,導致額外增加了課后作業與課外培訓的負擔;后者則通過擠占學生的課堂時間和在校時間將盡可能多的內容教授給學生,雖然課后學業負擔減輕,但增時增量的方式卻顯著增加了學生的課內負擔。把握教學的關鍵點,旨在明確“應教盡教”中“應教”的范圍,明確哪些應教、哪些現在應該教、現在應該教到何種程度、現在應該以何種方式教到何種程度,實現有效課堂。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小學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構建牢固的知識地基,如果學生沒有牢固記憶那些基礎知識,之后的教學就會處于建筑倒塌的危險之下。布魯納的學習理論也指出學生需要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領會基本原理和觀念。從統編本教材的全面使用到2022年版課標的頒布,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基本特點深入人心,在此基礎上的課程改革十分注重“語用”,有效的語文課堂需要首先落實語言文字的建構與運用,以語文要素為指向進行教學設計。教師深入研讀文本,深入了解學情,依據對學科知識結構的準確理解判斷出每一課的教學關鍵點,才能合理安排一節課的容量,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進行有效的提問,組織有效的教學環節,確保教學過程有條理、有層次、有梯度。在“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的研究成為廣大一線教師的教研新課題,而作業設計與課堂教學理應是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一體兩面,借助課前預習單、課中任務單和課后作業單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以二年級上冊《曹沖稱象》一課為例,教師備課時應該明確教學目標中的關鍵點是理解課文第4自然段曹沖稱象的過程,能用“先……再……然后……”句式說清楚,并能遷移運用,學習借助關聯詞有序表達。功在課前,利用課前預習單列出本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心中有數,通過朗讀疏通生字詞,掃清閱讀障礙,并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二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將基礎字詞和課文大意的學習前置,課堂上更有針對性地突破關鍵點在課堂利用課中任務單搭建學習腳手架,還可以將配套練習冊上的練習整合進課堂教學,鼓勵小組合作,組內成員可以選擇不同的任務(排序、選關聯詞、畫步驟圖、口頭表達等)梳理曹沖稱象的過程,最后選派小組代表在全班面前展示。課堂教學完成后可借助課后作業單,讓學生運用所學說一說、畫一畫或寫一寫自己做手工的過程,落實借助關聯詞有序表達的目標。

二、區分教學側重點,建構高效課堂

語文課程的深度整合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關鍵。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在深入研讀教材的基礎上統整單元內容,明確單元目標,區分每課的教學側重點,確保每一課的教學目標得當,每一課之間形成有機聯系與合力,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螺旋式上升。統編本教材采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以人文主題統籌整個單元,將語文要素,即語文知識、能力、策略和習慣等若干知識或能力訓練點分布在單元內容中,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教師研讀教材時應該避免教哪篇只看哪篇的片面思維,要有統整思維,思考單元布局,分析這篇課文在這個單元、這冊教材乃至整個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地位,由此明確這篇課文需要承擔的作用是什么,區分單篇課文的教學側重點,落實其教學意圖。

以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為例,這一單元為閱讀策略單元,教材編排時注重有層次、有梯度地呈現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有意識地一邊閱讀一邊預測,結合自身閱讀經驗學習一些預測的基本方法,并嘗試依靠預測來進行故事續編和續寫。本單元中的三篇課文都是結構反復的童話故事?!犊傄驳共涣说睦衔荨饭适峦暾?,且教材采用了旁批的形式進行預測示范,起到了方法指導的作用;《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故事殘缺,需要運用預測方法續編故事;《小狗學叫》則進一步展示了三種結局的開頭,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預測。從精讀課文的方法示范到略讀課文的遷移運用,由扶到放、循序漸進的編寫意圖清晰可見?!敖淌菫榱瞬唤獭?,精讀課文可以側重全程指導,在學生閱讀的體驗中適時介入,充分發揮引導、激勵、示范作用,讓學生習得預測的基本方法,之后的略讀課文則可以逐步放手,做到教法有區別,學生有發展,讓學生在練習中將習得的方法內化,體驗預測的樂趣,感受故事的魅力。統整單元內容,梳理出每一課的教學側重點,合理安排教學環節,真正做到教師有針對性地教,學生有效率地學。

建構高效課堂,需要教師具有單元統整思維和創新思維,有將教材內容調整、拆分、組合、重構的意識和能力。教師可以探索不同的課型,如精讀示范課、讀寫聯動課、主題閱讀課、習作表達課等,對整個單元的內容進行整體觀照,判斷每節課的教學側重點,根據課型安排多樣化的學生活動,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切實提升綜合能力。這樣具有整體觀照性和綜合性的語文課堂,有利于避免主次輕重不分的教學狀態,全面提高課堂的質量和效率。

三、發掘教學延伸點,創設長效課堂

2022年版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本C合性與實踐性的性質意味著學生在學習語文時,需要將學科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從生活中學習語文,又將所學運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語文課程與社會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要求我們的語文課堂打破學科藩籬,實現學科融合,為解決真實生活中的真實問題服務。學科融合,發掘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延伸點,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帶領學生從教材走向生活,在綜合實踐中培養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創設長效的語文課堂。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一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中綠色與紅色的鮮明對比,構成了一幅色彩明麗的夏日荷塘圖。教學中,在學生想象畫面、感受六月西湖的獨特魅力之余,不妨讓學生拿起畫筆定格心中的美景。語文與美術的融合,可以讓學生更直觀、更生動地領悟詩歌的畫面美和意境美。教學《紙的發明》《趙州橋》等課文,可以補充相關學習資料,融合科學、藝術、數學等學科知識,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和交流討論,既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又能開闊視野與開拓思維。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也要求教師有學科融合的思維與能力,語文教師除了可以在自己的語文課堂開展相應活動,還可以聯合其他學科教師,整合教學資源,共同完成某項專題教學。例如讀書周實踐活動,以《古人談讀書》為載體,運用美術技巧指導學生制作手抄報、書簽、印章等作品,運用數學知識讓學生對自己閱讀過的書進行統計、分類,運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進行大數據調查,并搜集相關的影視作品作為補充資源。打破學科壁壘,創設長效課堂,將語文課堂拓展延伸到課外,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可以激發語文課堂的活力,在真實的情境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四、總結

“雙減”的本質是課堂教學提質增效。把握教學關鍵點,讓學生突破舒適區,走向最近發展區,實現有效課堂;區分教學側重點,統整單元內容,整體觀照,統籌設計,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螺旋式上升,建構高效課堂;發掘教學延伸點,學科融合,走向生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創設長效課堂。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必須優化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模式,做到應教盡教,讓課堂教學走向有效、長效、高效,才可能真正地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實現學足學好的目標。

(作者單位:廣東深圳市龍華區教科院附屬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 郝? ?波

猜你喜歡
關鍵點雙減語文課堂
聚焦金屬關鍵點
肉兔育肥抓好七個關鍵點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提問要做到“四要”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讓語文課堂之樹根深葉茂花嫣然
讓快樂走進語文課堂
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