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政課VR虛擬仿真實踐教學探究
——以安徽工程大學為例

2024-05-10 19:55楊孝旭劉德軍鮑小會
關鍵詞:仿真技術思政教師

楊孝旭,劉德軍,鮑小會

(安徽工程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國人民大學觀摩思政課智慧教室現場教學時指出,要“不斷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打造高精尖水平思政課”,并強調:“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重視方式方法”[1]。高校思政課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須重視方式方法創新。VR虛擬仿真技術以視、聽、觸三維立體獨特優勢,虛擬性與真實性并存、沉浸性與交互性相融、理論性與實踐性互構、科技性與生動性交織等顯著特點,使其體驗者身臨其境、感受深刻,效果頗佳。高校思政課VR虛擬仿真實踐教學的VR資源在采集現實教學資源的基礎上,通過技術的研發、整合成為打破時空局限的“虛擬仿真體驗”場景教學。高校思政實踐課引入VR虛擬仿真技術,既能有效增強學生的收獲感,又能不斷提升教學的實際效果與影響力。信息科技助力思政課改革已成為趨勢,安徽工程大學重視思政課教學創新,積極將VR虛擬仿真技術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問題與機遇時常同構,在實踐教學中,VR虛擬仿真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存在的問題也亟須解決。

一、VR虛擬仿真技術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在實踐中,VR虛擬仿真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是實現思政課教學改革與創新、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厘清兩者關聯的邏輯成因,既是合乎思政學科發展時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文章合理性、科學性的必要前提。

(一)理念訴求:凸顯“以生為本”的思政課教學理念

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情景認知學習理論,VR虛擬仿真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十分必要。情境教學的優勢在于教師能主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教學環境中,并在身臨其境的虛擬場景中實施情感教育,達到教育目的。VR虛擬仿真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能使學生進入到VR場館中實現沉浸式學習。

VR虛擬仿真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理論基礎是高?!耙陨鸀楸尽苯逃砟畹恼蔑@與需求?!耙匀嗣駷橹行摹薄耙陨鸀楸尽钡慕逃砟詈粲醺咝K颊n教學關心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現實需要,滿足學生對于思政課程創新改革的多樣化、多維度的客觀需求。高校始終關注大學生的成長發展,以學生為中心,關心學生的發展需要,VR虛擬仿真技術引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正凸顯這一教育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2]。關注學生的現實需求,注重學生的獲得與成長,提高思政課教學吸引力已成為當下思政課改革的發展趨勢。堅持以學生為導向,VR虛擬仿真技術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動力,豐富了思政課的教學模式,創新了教學方法。將VR虛擬仿真技術引入高校思政課,既是思政課教學在改進中革新、在加強中優化、在構建中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高?!耙陨鸀楸尽苯虒W理念的凸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認清學生的發展規律和成長需求,以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差異性需求為目標,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3]。高校思政課教學應把握教育教學規律,立足實踐教學的客觀現實,積極將VR技術引入思政課實踐教學,與時俱進。

(二)實踐要求:推動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創新發展

國家政策的導向與要求,高校思政課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成為VR虛擬仿真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踐邏輯。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布《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文件強調“大力推進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課教師信息化能力素養,推動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思政課教學中應用,建設一批國家級虛擬仿真思政課體驗教學中心”[4]。思政課的改革動向應與國家政策的號召“同頻共振”,思政課的實踐教學需在政策的指導下進行創新。高校積極建設思政課VR虛擬仿真實踐教學中心,不斷推進思政課教學方法優化、升級。高校思政課傳統教學模式陳舊呼喚思政課教學方式革新。傳統思政課教學存在的問題愈發突顯,如何走出教學模式的陳舊困境成為擺在思政課教學面前的突出問題。在傳統的實踐教學中,專業課教師很難做到具體地面對每個人的量化考核,也無法在校外對實踐預案、完成實踐教學、分組討論、期末提交報告等環節進行及時反應[5]。VR虛擬仿真技術使其體驗者在創設特定場景中沉浸,能在身臨其境中引發學生所感所思,從而達到情感共鳴、啟智潤心的教學目的,進而增強思政課教學的感染力與趣味性。VR虛擬仿真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正是當下思政課教學的實踐需要。

(三)現實旨歸:提升高校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效果

引發教育教學方式的革新、思政學科自身建設與發展的需要是VR虛擬仿真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現實依據。高校思政課應全面深化教學改革、有效固化教學成果,推動 “非常時期”的理念創新更加系統、更加科學[6]。高校理應堅定政治站位,高度重視思政課教學作用,積極尋找“能解決現實問題、真解決突出問題”的對策。VR虛擬仿真技術以打破時空限制障礙的優勢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有利于統合思政資源、信息,更加高效便捷,使其體驗者“無需離開座位上就能被帶到現實生活的實踐教學基地”。在虛擬現實技術的幫助下,建立沉浸系統學習情境,使學習者在虛擬世界中探索學習,進而激發學生學習思政課的動力。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離不開現代化技術的支撐,廣泛借鑒思想政治教育學以外的方法和手段,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7]。在思政學科的自身建設中,需要理性審視、仔細甄別,主動汲取有利自身完善發展的養分。因此,VR虛擬仿真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既是對思政課改革創新教學的積極回應,也是厚植和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二、高校思政課VR虛擬仿真實踐教學的原則遵循

探究VR虛擬仿真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原則遵循,是我們理解和運用VR虛擬仿真技術助力思政實踐課,打造大學生真心喜愛的思政“金課”的重要前提。思政課VR實踐教學堅持思想性與政治性、人文性與科技性、虛擬性與現實性相統一的原則,為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方法遵循。

(一)思想性與政治性相統一原則

政治性是思政課的本質屬性,也是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價值遵循。思政課理論教學和思政課VR虛擬仿真實踐教學都應堅持政治性首位原則。具體表現為思政課VR虛擬仿真實踐教學中的政治性價值引領,VR資源庫創設的政治內涵,VR虛擬仿真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政治立場、政治原則、政治方法、政治特性、政治觀點等是正確、客觀、合理的。堅持VR虛擬仿真技術為政治服務,為思政課實踐教學服務,把政治性貫穿在大學生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各層面、各維度,思政課VR虛擬仿真實踐教學要始終堅持以政治性為首要導向。思想性,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特性。用先進思想武裝大學生頭腦,堅持教書育人、立德樹人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重要內容與根本任務。VR虛擬仿真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堅持“內容為王”,用科學先進的思想啟迪學生思想、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與正確的價值觀念,達到思政課教學的目標。高校思政課VR虛擬仿真實踐教學要堅持思想性與政治性相統一原則,堅持傳遞真理與政治引導相結合,實現課程教學的知識性與價值性相統一,切實為提高思政課的教學實效提供原則指導。

(二)人文性與科技性相統一原則

思政課是傳遞人文精神,豐富學生人文情懷,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培育學生高尚道德品質的必修課程。思政課VR虛擬仿真實踐教學要以人文性為基礎,培養學生家國情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善于利用VR紅色文化資源教育學生,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感、歸屬感與認同感,切不可用技術手段掩蓋育人目的。思政課教學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尊重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人文性的思政課教育在潛移默化的教學中,在感染熏陶的實踐體驗中,在思政課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親身參與中,打破了傳統實踐教學的時空限制,強化了師生互動,促進了思政課教學的人文精神情操與智慧啟迪??茖W性是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基本特征??茖W性強調思政課實踐教學追求正確、合理、客觀的價值導向。VR虛擬仿真技術作為人工智能新技術逐步進入到高校思政課教學中,這既是科技強國背景下技術創新的實踐運用,又是高校思政課創新發展、與時俱進的發展要求。不可否認,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還面臨著諸多風險和挑戰,如網絡道德問題、人工智能時代帶來的科技倫理問題等[8]。割裂思政課教學的人文性,夸大科技在思政課VR虛擬仿真實踐教學中的魅力,忽視思政課教學的價值導向將無法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與影響力。因此,要堅持人文性與科技性相統一原則,妥善處理思政課實踐教學中的科技育人問題,在思政課實踐教學中堅持科技為人服務,高效使用VR虛擬仿真技術,始終牢記技術手段不能代替育人本質,堅持思政課教學助力大學生提升政治意識、思想素養以及道德品質。

(三)虛擬性與現實性相統一原則

VR虛擬仿真技術的虛擬性是指教學環境與情境體驗中的“虛”,大學生可在思政課實踐教學中,沉浸在模擬創設的虛擬性情境中,如同身臨其境,感受歷史的溫度,體驗現代化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魅力。如在 “重走長征路”主題實踐教學中,通過VR虛擬仿真技術搭建、創設“紅軍長征”的虛擬場景,學生戴上VR眼鏡后沉浸情境之中,在視、聽、觸的立體多維感刺激下,使學生深刻感受紅軍長征的艱辛與困苦,激發學生致敬先輩、勇敢拼搏的品質?,F實性是指思政課VR實踐課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效果、教學內容,師生體驗感的“實”。VR虛擬仿真技術助力思政課教學改革,其育人目標以及提高大學生的政治意識、道德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教育導向依舊未曾改變。思政課實踐教學中的“內容”是核心,是對大學生進行情感熏陶、價值引領的重要部分,VR虛擬仿真技術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后,實踐教學的“實”能極大地增進師生互動,溝通交流。純粹地追求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虛擬”會造成育人效果弱化,或者過分強調“現實”可能會出現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甚至抹殺VR虛擬仿真技術在思政課教學中的作用。實踐證明,偏向任何一方,都會可能出現教學質量下降的問題,與教學目標相違背。

三、高校思政課VR虛擬仿真實踐教學的現狀

通過兩年的高校思政課VR虛擬仿真實踐教學實踐,筆者在講授《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程的基礎上,對安徽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與學生進行調研,得出了以下信息并發現了一些思政課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基本概況

總體呈現出價值性與實效性并存,覆蓋面廣與應用性強等特點。2021年,安徽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建立思政課VR虛擬仿真實踐中心(以下簡稱“VR實踐中心”),學院堅持以政治性為導向,以服務思政課、提高教學實效為主旨,以增強學生思政課的獲得感為歸宿,不斷完善思政課VR實踐教學。學院對VR實踐中心定位明確,以學生為中心,創新思政課教學模式,服務思政課教學,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VR虛擬仿真技術融入思政課后,學生表示思政課教學活動的參與感、獲得感明顯增強,思政課教學實際效果不斷提高。目前,安徽工程大學的VR實踐中心影響面已覆蓋全校學生,使用頻率高,學生評價優,實踐教學效果較好。調研數據顯示,九成以上的學生期望思政課能多次在VR實踐中心進行授課。學院VR實踐中心主要應用于思政課實踐教學,輔助承擔了“紅色影院”角色,服務于“蕪湖市產業工人隊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大學生講思政課競賽”“皖江紅色文化研究”等。VR實踐中心會定期播放“紅色影片”,師生可以申請免費觀看愛國主義教育影片,體驗過的師生表示效果頗佳。VR實踐中心正發揮多重功能,努力實現“課上”與“課下”雙育人的思政課教學效果。

(二)現存問題

1.思政主體重視度不高,信息化素養較弱。實踐教學中,思政主體重視度不高,科技素養較弱,信息化能力不夠。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具體化為思想政治教育角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角色和思想政治教育對象角色[7]。思政主體信息化素養是指實踐教學中,思政主體對于信息化的產品工具(如AR、VR、MR、智慧課堂等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思維認知以及運用、遷移能力的技能素養,是創新教學方法手段和優化教學效果的重要能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思政課教師對VR虛擬仿真技術認知較淺,信息化操作、運用能力較低。思政課教師專業背景大多為文科,日常工作中心傾向于科研和教學,容易出現對人工智能認知表面化、專項培訓不足等問題,會使其在實踐教學中面臨“手忙腳亂”等尷尬境地。二是思政對象對于VR虛擬仿真技術運用于思政課教學的認識片面化、單一化。學生對VR虛擬仿真技術與思政課的關系認識不到位,模糊了兩者的實質聯系,從而淡化了思政課教學本身的理論性、政治性和思政課的價值引導性、思想引領力。學生會更好奇VR虛擬仿真技術,更看重思政課教學中新技術的“獨特魅力”,從而忽視或邊緣化思政課的教學目標和本質價值取向。

2.VR虛擬仿真技術資源與思政課教學的契合度不夠。在教學中,出現了“兩張皮”現象,表現為兩者結合的契合度不夠、匹配度不高。以下兩層面較為凸顯:第一,VR虛擬仿真技術案例的選取、制作問題。VR虛擬仿真技術研發人員與思政課教師的溝通、交流欠缺。突出問題在于“懂技術”的研發人員未能很好理解、把握思政理論知識,思政課教師“懂理論”知識卻不懂人工智能技術。第二,思政課教師缺乏深度思考,缺少將兩者有效“銜接”的研究思路與創新思維。思政課VR虛擬實踐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停留在表面的技術吸引,課程教學的內容主題與VR技術融合不夠深。值得注意的是,若一味地追求教學方式的娛樂性,則容易偏離思想政治教育所應有的價值引領功能[9]。教師更多地把目光“投射”在使用VR虛擬仿真技術“吸引”學生注意力,僅僅把VR資源庫作為一種多媒體的“播放工具”,這種“簡單移植”大大降低了VR虛擬仿真技術的實效性和利用率。容易出現學生“好奇”VR虛擬仿真技術,但“不感冒”思政理論知識的情況。

3.VR虛擬仿真技術對思政課教學開展的支撐度欠佳。這里的“支撐度”是指VR虛擬仿真技術對思政課教學的運行、調適、管理、完善等方面的支持程度,主要衡量前者促進后者構建、發展的影響力度與實際效度。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維度:第一,VR設備使用、管理問題。管理制度不完善導致VR設備使用“時間成本”高。如思政課教師在使用VR眼鏡前后,需要給每一副VR眼鏡充電、連接專屬耳機,或者至少需要細致核查設備電量,前后用時約為2小時,時間成本過高。此外,VR眼鏡在清潔、保養等環節上也存在問題。第二,VR資源問題。VR資源庫未能及時有效更新,技術研發稍有滯后,部分內容有些老舊,未能結合各?!靶1咎厣?資源同質化明顯。第三,VR體驗感問題。VR資源的部分畫質不夠清晰,畫面質量問題對于體驗效果影響較大。在實踐教學中,部分大學生體驗后會出現頭暈目眩、惡心想吐等不良癥狀,體驗感欠佳。第四,VR實踐中心的發展問題。因VR實踐中心發展成本高,維護與更新需要不斷投入成本,但就目前來看,相關資金支持力度不夠,仍有待加強。

四、高校思政課VR虛擬仿真實踐教學的優化思路

針對VR虛擬仿真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存在諸多方面的不足,安徽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積極尋找解決對策。因此,要在具體分析問題的基礎上,針對性地完善優化不足,力爭對癥下藥,藥到病除。

(一)提升思政主體認知與信息化素養,彰顯思政課教學“影響力”

在思政課教師維度,積極構建VR虛擬仿真技術系統性培訓模式,不斷強化思政課教師的科技認知與信息化素養。學院與VR虛擬仿真技術供應商采用“包下來”做法,借助“滾輪式”培訓模式,從理論到實踐、從入門到精通、從典型到普遍的過程,使得全院教師能夠熟練掌握、運用VR虛擬仿真技術。VR虛擬仿真技術培訓內容涵蓋理論知識、運用操作、實踐拓展、突發狀況處理等模塊,培訓體系較為全面、系統。定期開展高校思政課VR實踐教學,如教師競賽,通過設計VR虛擬仿真技術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案例,精心設計和細心鉆研,組織思政課教師進行競賽,全院教師觀摩學習,進而提升思政課教師運用VR虛擬仿真技術的熟練度,提高思政課教師教育現代化、科技化水平。從學院示范VR實踐教學課程到每一位思政課教師的廣泛使用,通過“反復多次”的思政教學實踐授課、學院組織專門比賽的鍛煉,有效提高了全院教師運用VR虛擬仿真技術能力,強化了思政課教學實效性。

在學生維度,秉持“技術為人服務”的原則,思政課教師主動幫助學生樹立思政課的正確科技思維觀,引導學生理解領悟思政課教學實質,積極向學生灌輸人工智能、信息科技相關知識,使得學生在思政課教學中能夠正確認識與科學運用VR虛擬仿真技術。思想政治教育者還應始終堅持把大學生當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體,把握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脈搏,并豐富課堂教育內容[10]。課前學院教師需要調研各專業學生的實際學情,有針對性地傳遞科技知識;課中需加強師生使用VR虛擬仿真技術融入思政實踐的課堂互動,并及時記錄現場教學出現的相關問題;課后要主動聆聽學生的意見與反饋,增強與其他兄弟院校在使用VR虛擬仿真技術融入思政課教學上的聯動、互動。思政課教師始終堅持教學“內容為王”,秉持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一的原則,傳遞思想性、理論性,充分發揮思政課教學的政治引領力、理論吸引力,彰顯思政課教學“影響力”。

(二)激發思政課VR虛擬仿真實踐教學的創新動能,錨定思政課教學“源動力”

為了進一步激發VR虛擬仿真技術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創新活力,安徽工程大學不斷增強相關科研經費投入、加強VR虛擬仿真技術研發與投入,錨定思政課教學“源動力”。只有有效激發思政課教學的動力,才能旺盛思政課教學的生命力。第一,搭建政府—學?!猇R企業三維科研經費啟動機制。加大科研經費投入是推動思政課教學創新的重要動能,以此激發VR技術研發人員創新意識,培育思政課教師創新思維模式,促進科研人員深度挖掘兩者契合的“銜接點”。在政校、政企協同的基礎上,拓展資金來源,高效使用經費,加深VR企業的資金和高校的科研有機結合,如建設VR思政課工作室、開發VR教學產品等,增強VR技術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創新動力。第二,學校規劃立足校本技術研發,定期更新VR資源庫,優化VR資源畫質,構建“學校信息技術專業師生—思政課教師”校內研發良性循環模式。VR資源庫現有的資源多為偉人故居、革命舊址等紅色教學基地資源,資源種類不夠豐富。學校計劃借助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智能科學與技術等新工科專業,以高端裝備、先進感知與智能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為載體,來加強學院VR實踐中心建設。具體表現在強化學校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師生與思政課教師的溝通、協作,思政課教師選擇“專題”,如圍繞校本特色、結合我校思政課教學的專業需求,再由人工智能專業等師生研發,加工生產出適合本校學生使用的思政VR資源。通過設置相應獎勵、淘汰機制,提升研發人員創新、競爭意識,打造校本特色的智能思政課。

(三)推動VR虛擬仿真技術深度融合本校思政課教學,增強思政課程“吸引力”

為有效推動VR虛擬仿真技術深度融入本校思政課教學,增強思政課程“吸引力”,搭建本地區VR資源庫并推動思政課專題——學生自主體驗情境教學。針對學生反映的理論教育的抽象化、距離感,思政課VR資源需要立足實際,加強本土特色,為思政課教學增添“親和力”。第一,豐富VR資源模塊,建設“三本”特色VR資源區域。目前,VR 教學資源庫有黨的誕生至新中國建設、中華文旅、主題展覽等八大模塊,但同質化明顯,缺乏與本地區、本校相關的VR資源。因此,要根據內容特點,設計概念、理論、歷史事件、理論體系具體的情境體驗式教學方案[11]。安徽工程大學規劃結合黨史、安徽蕪湖工人運動史、安徽工程大學校史等,以史育人、以史化人,將歷史教育與思政課實踐教學結合起來。積極將蕪湖市產業工人隊伍思想政治工作、皖江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VR資源庫中,有利于增強工科專業學生對思政課VR實踐教學的歸屬感與認同感,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思政課體驗實踐教學。

第二,打造思政課專題—學生自主體驗情境教學,通過構建主題VR虛擬場景教學,激發學生主體意識,正確認識并發揮VR虛擬仿真技術助力思政課實踐教學價值。將主題教學與學生自主體驗相結合,堅持了教育中的教師主導地位與學生主體地位相結合的原則。教師可自主創設有利于發掘學生主人翁意識、愛國主義精神、崇尚勞動精神等VR虛擬場景。教師可在三維虛擬場景中設置多個交互對象,循序漸進,使用戶進行游戲性探索,通過在場景中尋找物件獲得知識,使用已獲得的知識解鎖新知識[12]。如《概論》課程中,在教師講解毛澤東思想形成階段——革命根據地建設知識時,可以基于土地革命時期的背景,創設地主、農民、工農紅軍、共產黨領導人等角色,創設一個“打土豪、分田地”的虛擬場景,然后讓學生們自主選擇不同角色,進行“身臨其境”的場景體驗。通過讓學生“體驗”革命戰爭年代的艱苦,感受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農民尋找“以農村包圍城市”這條道路的合理性與必然性,從而使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永遠跟黨走。實現學習思政理論知識與感受科技魅力相融合,達到知識性與價值性相統一,增強思政課程“吸引力”。

(四)完善機制保障,提高思政課VR虛擬仿真實踐教學的“生命力”

建立健全相關的規章制度,是提升高校思政課VR虛擬仿真實踐教學的有效保證。第一,建立健全VR實踐中心管理制度,促進其規范化、有序化發展。加強對VR實踐中心相關人員的管理與考核,對于考核等級為優的管理人員可給予政策性傾斜、提高福利待遇等,妥善進行獎懲。VR實踐中心應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并負責日常VR設配的調配與管理,這將極大降低思政課教師使用VR設配的“時間成本”,提高VR虛擬仿真技術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利用效率。此外,思政課教學中在VR虛擬仿真技術使用、調適等層面上需要優化。學院計劃定期對VR設備進行安全、專業的核查,制定與實施VR設備專項保養、維修規范政策,嚴格按照制度要求對其管理,提高VR眼鏡的使用壽命。第二,搭建政府、高校、VR供應企業的長效合作機制,配備專業服務,完善售后制度?;谌菪碚?安徽工程大學接下來準備構建“政府—學校學院—VR供應企業”相互協作模式,共建VR資源管理平臺,實現產教融合、產學研一條龍服務。在一些“卡脖子”技術領域,還需要政府加強頂層設計與政策指導,學校將聯動人工智能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學院與VR供應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有效保障VR實踐中心的長期穩定發展。學院計劃開發VR實踐中心的“交互體驗區”(在“身臨其境”的基礎上實現“實時互動”,如牽繩駕車、互動射擊等),為VR實踐中心深入發展夯實基石。落實三方合作機制、售后制度,不斷深化校院、校地、校企及校友產學研合作。完善機制保障,提升思政課VR虛擬仿真實踐教學的“生命力”,助力思政課實現創新發展。

猜你喜歡
仿真技術思政教師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最美教師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教師如何說課
思政課“需求側”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虛擬仿真技術支持情景構建
AMESim仿真技術在汽車空調制冷系統中的應用
應用三維仿真技術模擬彈子鎖異常開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