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饋教學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2024-05-10 10:35錢禧
課堂內外·高中教研 2024年3期
關鍵詞:反饋語文教學

錢禧

摘? 要:反饋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更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學反饋給教師的教,以此實現更高效的課堂。文章主要依據劉顯國同志對反饋教學法的研究做探討,將反饋教學法與中學語文課堂結合起來,進而分析了反饋教學法在語文課堂中運用價值和實施策略。

關鍵詞:反饋;反饋教學法;語文教學

一、概念界定

(一)反饋的概念

學者劉顯國認為:“反饋本來是控制論的概念,也稱回饋或反饋,指在由一個或多個成分構成的系統中,將輸出端的信息返送回輸入端并對信息的再輸出發出影響的過程。具體地說,就是神經沖動由中樞神經系統傳到效應器官,引起效應活動的過程。效應的過程和結果,又都形成對有機體的刺激物,引起傳入神經沖動,心理學把這種效應活動所引起的傳入沖動也叫做反饋?!?/p>

在教學過程中,反饋由單向傳輸模式逐漸發展為雙向甚至多向傳輸模式,反饋不只是學生對教師教學產生的回應,也可以是學生之間的互相影響,甚至可以是其他因素對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影響。過去教師按照教材對學生進行授課,現在教師授課除了考慮教材外,還要考慮學生的反饋、教師自身先前教學效果的反饋、同行的反饋、學校教學模式的要求、環境的影響等。

(二)反饋教學法的概述

反饋教學法就是基于反饋模式提出的更適應于現代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反饋教學法其實在國內外早有苗頭,只是一直未被系統論述。在國內,《學記》里曾經記載“相觀而善之謂摩”,意思是學生之間通過相互學習、觀摩促進成長,‘善是好的意思,也就是說學生之間存在互相反饋的正向效果。在國外,古羅馬學者昆體良認為教師應該經常提問學生,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并根據學生的回答也就是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方案,這樣的教學才是科學的。

我國學者劉顯國花了17年對反饋教學法進行探索,他認為“反饋教學法是運用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三論原理建立的新教學法,是師生雙方在融洽、合作的氣氛中,由教師引導(控制)學生進行系統的、創造性的學習,以應用知識和發展能力為目標,突出教與學之間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饋的及時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一種新穎科學的、集各種教學法的優點于一體的綜合教學法”。雖然不同學者對反饋教學法的內涵表述存在差別,但對反饋教學法的實質性認知具有統一性,即反饋教學法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信息的相互反饋實現教學相長的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及時地調整教學策略,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最終實現教學目的。

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曾經說過:“一個有效的行為必須通過某種反饋過程來取得信息,從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經達到?!弊鳛榻虒W過程控制者的教師,就必須通過教學反饋把知識信息的系統輸出轉變為系統輸入,促使教學恰到好處地適合學生的學習水平,使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理和探求欲望能夠在自己設置的情境中被激發出來,順利地按照目標要求形成學生的思維活動。因此,可以說,教學反饋是影響教學質量極其重要的因素,是活躍于師生之間的重要媒介,是教師執行教學計劃過程中或執行后把系統狀態的真實情況反映出來,從而對知識信息再傳遞發生影響的過程。

二、反饋教學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語文課堂是所有學科中最需要教師與學生平等交流、密切溝通的課堂,在語文課上,教師要與學生的心緊密聯系在一起,這就非常需要反饋信息,有充足的、及時的反饋,教師才能了解學生現在的學習狀態、進度,才能進一步調整教學方向,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反饋對學生的意義分析

1. 最直觀的反饋就是學習成績。學生通過成績可以清楚地看出自己哪一部分學得好,哪一部分還需要提高。這樣的反饋能直觀地告訴學生上一階段的學習結果和接下來的學習方向。

2. 反饋結果的優劣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好的反饋結果會激發學習興趣,而差的反饋結果會讓學生感到挫敗,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和家長要及時根據反饋結果調整學生的情緒,加強引導、鼓勵,讓學生面對好的成績不驕傲,面對壞的成績不氣餒。

3. 反饋教學法能較好地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有些低齡段的學生無法完整、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或者在回答教師所問時只講半截話,更有一部分學生因害怕自己講錯而不敢舉手回答。因此教師在提問時應有所側重,對比較難、比較深的問題,讓優生先說,在說的過程中有錯漏的,允許其他學生補充;對后進生設計較淺、較容易回答的問題,不論是否答對都要多鼓勵。教師需要創設一個讓學生敢于回答問題,甚至爭著要回答問題的課堂氣氛,這樣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將大幅提高。

4. 反饋教學法的應用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固定的考試可以檢測出學生近期的學習情況,但成績永遠不能作為評判學生的唯一標準,根據學生發展的不平衡性理論,一名學生雖然在最近的一次考試成績上顯示出退步,但他有可能在別的方面提高了。反饋教學法要求教師能全方位地獲得學生的反饋,成績只是其中一個指標,教師應該及時地、全面地獲得學生各方面的反饋,幫助學生定制反饋方案,使學生了解自己,更好地學習。

(二)反饋對教師的意義分析

1. 反饋有利于教師掌握教學情況。教師從學生的反饋中可以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接受情況,從而讓自己的課堂落到實處。教師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學會的基礎上,沒有學生的反饋信息,教師無法呈現一個優質的課堂。

2. 反饋有利于教師檢驗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進而有利于教學方案的優化。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同樣適用于教學。一個教學方案是否完備,不是看在教案上寫得有多詳細,而是看學生實際內化了多少知識。學生的內化除了用成績反饋,還可以通過日常練習、作業、與教師的溝通、上課時的面部表情、家長的反饋等,這對教師而言都是重要的反饋信息。反饋得越多,越有利于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教學效果的提高。如教學文言文課時,因為知識點和學生日常使用的知識難以產生聯系,教師可以一邊授課,一邊觀察學生的表情、眼神,隨時收集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做刪減或補充;在批改日常默寫或練習時,可以根據得分獲得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并根據反饋結果調整下一階段的教學側重點。

3. 運用反饋教學法培養教師的管控力。教師要有一定的教學機智,能處理好突發的教學事故,提高對反饋信息的過濾、調整和轉換能力。新手教師由于剛上任,教學經驗不充足,在嘗試反饋教學法的初期容易出現超過預設性范疇的課堂反饋信息,容易驚慌以至于對課堂的管控失去平衡,且每一個新手教師在遇見新的突發情況時,下意識地希望自己能做好完備的解決方案,這樣反而會讓情況更難以控制。等工作熟練后,教師再將反饋教學法運用到語文課堂上,會提高教師在反饋過程中發現問題的能力,并且能不斷地反思問題、總結經驗,進而提高對課堂的掌控力。

(三)反饋對課堂的意義分析

運用反饋教學法創新教學模式,可以增加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思維容易僵化,這是因為中國式課堂教師的“講”遠遠大于學生的“講”,很多時候教師只需要學生“聽重點、多練習”,這種不用學生自己思考的方式雖然教學效果很好,但長此以往,學生的腦子就不動了,學生理解不了教師所傳授的潛在知識,也不能激發個人的潛能。相反,反饋教學法可以使學生擁有“主體產生問題”的親身體驗,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給學生帶來的思維固化的弊端。

當前的語文課,教師不是講課文就是傳授基礎知識點,更有教師將一整節課都作為練習課,這樣的做法讓不少學生對語文課呈現一種懈怠、無力、缺乏興趣的狀態,或者就把語文課作為數理化課的休息時間,這就非常需要教師能及時接收到學生的反饋,并調整課堂教學模式。例如,在講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時,學生的興趣可能會更集中于文中的鬼怪故事、特色風俗,那么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根據學生的反饋,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調整講授順序或做適當拓展,以此來加強和保持學生的注意力。

三、反饋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反饋教學法,能較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求新知識的興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從而解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個易講解難做到的問題。

(一)掌握反饋教學設計藝術

教學設計要把中心放在學生身上,教學方法設計的重點是學生怎樣能學得快、學得好,并且在課堂上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對知識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前提,因此教學設計要求大部分的學生能被調動起來,跟著教師的思路走。此外還應注意強化師生的雙向交流,如“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補充小結、教師設疑—學生思考—教師引導—學生回答、教師提出論點—學生聯系實際舉例—教師總結、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討論—教師歸納”等。

(二)注意課堂教學中的反饋方式

1. 師生間的問答反饋

課堂上最實用的檢測學生學習情況的方法就是提問,通過給不同學生提不同的問題,可以快速有效地獲得當堂反饋。如對后進生提問時,可以選擇一些剛剛講過的,比較基礎的知識點,而對優等生提問則要選擇有難度的、有思考空間的題目。課堂的提問很寶貴,教師只有對班級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通過提問獲得有效反饋。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也有這樣的觀點:“班長、語文課代表或者班級前五名就不太需要提問了,把更多的機會留給中等生或后進生?!边@是因為向優等生提問并不能獲得對教學效果的反饋,決定班級學習進度的是占絕大部分的中等生,所以把提問的機會留給中等生是比較合理的做法,此外對后進生的提問能有效提高這部分學生的注意力,改善班級學習氛圍。

2. 用觀察法反饋信息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教師可以從學生的面部神態看出學生是否理解了所講內容。在講課時,教師會看到有的學生在點頭微笑,有的學生眉頭緊鎖,顯然微笑的學生很大程度上掌握了課堂內容,而眉頭緊鎖的學生則對所學內容抱有疑惑。若大部分的學生都表現出眉頭緊鎖、搖頭嘆氣的樣子,那就說明今天的教學方法有問題,必須及時調整。

3. 課堂練習的反饋

語文課的課堂練習大部分是由作文或者名著閱讀練習組成,有的教師會在課前增加每日默寫環節。作文和名著閱讀的練習都需要占用很多的時間去完成,但這也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每日默寫雖然在課堂上耗時不多,但對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很有效。練習是一種能直觀地反饋學生學習成果的方式,它能得出客觀具體的分數,教師在課堂上不能光講不練,一定的練習是十分必要的,教師根據練習結果可以獲得教學反饋,學生根據練習分數可以獲得學習反饋,因此練習是一種提供雙向反饋的有效方式。

(三)提高反饋教學的評價藝術

評價是教學過程的最后一環,也是反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位優秀的、有師德的教師不應該利用言語去攻擊一個心智還未完全成熟的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教師的話語更是會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教師的評價是對學生的直接定性,因此更應該精準用詞,仔細斟酌。首先,評價必須切合實際,能準確地反饋學生的情況;其次,評價要巧妙、生動,相信每個學生都很重視教師對自己的評價,教師用生動巧妙的話語說出學生的弱項、缺點是一種讓學生容易接受并改善問題的好方式;最后,評價要多樣,不只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家長對學生的評價,也應該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積極引導學生自評、互評,也鼓勵學生對教師、對家長進行評價。只有給學生評價的權利,才是真正把學生和教師平等地放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

綜上,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充分運用反饋教學法,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讓學生能獨立自主地尋找愛好、發現興趣、健全人格,努力創造出適合每一個學生學習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我要學”的態度和“我能學”的信心,實現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劉顯國. 劉顯國:反饋教學法[M].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姚便芳,陳紅. 教師如何進行反饋與測評[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3]單妹. 反饋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 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21.

(責任編輯:向志莉)

猜你喜歡
反饋語文教學
多媒體時代的受眾反饋
對“未來教室”的初步探索
妙用“表揚”和“忽視”
從運動心理學的角度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眾傳播與受眾反饋
高年級古詩詞教學藝術之我見
精心設計:培養語文興趣的土壤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