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地理教學設計分析

2024-05-10 10:35張立
課堂內外·高中教研 2024年3期
關鍵詞:核心區域素養

張立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對資源、環境的認識不斷加深,地理學科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黨和國家提出“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推動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不斷改革,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普通高中課程體系,為高中地理學科教學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為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模式、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滿足高中生的多元發展需求,實現新課標改革的地理教學目標。

關鍵詞:教學設計;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地理思維

為了契合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地理學科課程標準凝練了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研制了基于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標準,指導教學實踐。高中地理課程的教學,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地理觀念,培養學生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落實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

一、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

在新課標改革背景下,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綜合思維與人地協調觀。

首先,通過課程改革,地理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地理空間區域的認識,以某一特定視角認識世界特征。教師可以通過案例講解,針對某一區域的地理位置、氣候、地形、水文、生物、人口、城市等進行講解,為學生構建地理學習的思維體系。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對該地區的地理環境特征進行分析,在內心塑造地域模型,并對該區域的未來發展進行預測,從而強化了對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認知能力。

其次,地理實踐力指的是學生在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如學生在地理學習中對某一地區產生興趣,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展開實地考察,或者以研究性學習形式開展地理信息的收集,通過微觀與宏觀的角度對區域進行分析,進而提高解決地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地理學習中,教師應積極主動引導,幫助學生構建地理思維模型,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

最后,在地理學科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理解自然環境與社會人文發展的相互關系,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學會認識和理解人地關系問題,將人地協調觀的培養貫穿始終。

二、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地理教學設計研究

(一)優化新課程導入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關鍵。因此,教師在地理教學設計上,要圍繞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科學設計地理教學過程,尤其是導讀設計,教師可以將自身豐富的教學經驗融入其中,采用學生能理解的話語對新課程的導讀加以改進,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地理學習中。

例如,在講解《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這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根據人教版教材我國傳統農業種桑養蠶的發展變化歷程進行案例引入。過去種桑養蠶是我國浙江地區的傳統農業,現在廣西成為我國最大的桑蠶生產基地。為什么我國傳統農業的生產發生了變化?這就要求學生通過結果去思考我國桑蠶產地轉移的原因,進而引入課題。有的教師也會結合其他版本的教材進行教學設計,如超市銷售的農產品來源于世界各地,那么為什么這些農產品的產地不一樣呢?各區域的農業布局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從而引入農業區位因素的概念。不同教師的教學設計方式不同,有的教師通過創新課程導讀設計,還有其他教師通過思維導圖的教學設計方式開啟新課程講解,教學效果也各有優勢,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重大意義。

(二)組織自主學習

相較于傳統的地理教學,新課標改革下的高中生自主學習教學設計效果極佳,學生的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得到提升。例如,地理教師針對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核心素養,對地理課堂教學進行自主學習內容的設計。在講授人教版地理教材《區域整體性和關聯性》一課時,要求學生仔細分析區域要素(自然、人文)。區域整體性部分的學習要求學生根據地理教材中所描述的浙江青田縣稻魚共生系統及干旱區水資源利用的材料進行拓展分析,自主搜集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整合、分析及討論,通過展示我國不同區域因各類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形成的不同發展模式,讓學生對“區域內各類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使得區域具有整體性,進而影響區域的發展”形成正確的理解。因地制宜與區域發展部分的學習要求學生根據教材對比分析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區域要素,最終明確不同區域各要素綜合作用影響下形成不同的農業生產特點,同時受區域關聯影響,不同區域形成不同的工業,且各要素對區域的影響不是一成不變的。

為驗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地理教師對學生進行了抽查,要求其描述自主學習的內容。其中一名學生表示:“長江三角洲地區是‘魚米之鄉,水熱條件好,適宜發展水田農業,作物熟制一年兩熟至三熟,水產業發達;地理位置優越,依托發達的農業基礎發展輕工業;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迅速發展,長江三角洲地區土地利用結構調整,成為糧食凈輸入區。松嫩平原水熱條件相對較差,主要發展旱地耕作業,作物熟制為一年一熟;當地及鄰近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宜發展重化工業;隨著農業生產技術改進,松嫩平原水稻種植面積擴大?!备鶕W生的描述,地理教師對其課文教材的掌握程度有一定了解。教師對學生沒有提到的地方進行補充,適當進行課外知識的拓展,這種教學設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了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能力。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

高中生對多媒體技術具有濃厚的興趣,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效果更好。在教師新課程導讀設計與自主學習教學設計完成后,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例如,教師針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使用多媒體大屏幕進行圖片與視頻展示,使學生了解不同因素對農業區位選擇的影響。教師提前設計PPT內容,在課堂上根據學生描述的內容,調整PPT內容,使教學效果與教學意義更加深刻。教師使用多媒體為學生設置問題,學生進行答題,對學生理解不透徹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針對不同區域特征與農業生產之間的關系,為學生灌輸地理知識。比如在大屏幕中,教師播放千煙洲立體農業的圖片等資料,要求學生仔細觀看材料,描述千煙洲地區的區域特征及農業布局,理解農業布局的“因地制宜”原則;播放東北地區及華北地區小麥種植差異,要求學生總結規律,理解農業布局的“因時制宜”原則,同時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進而引導學生舉一反三,通過地理實踐力的培養,更好地讓學生感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總之,在觀看多媒體的過程中,學生要謹記教師提出的問題,留意資料細節,這對提升自己的地理核心素養有著較大幫助。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文化基礎,踴躍發言。教師對其進行指導,課堂氛圍在教師的教學設計下更加活躍,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效率提高,知識理解及記憶更加深刻。

(四)轉換教學尺度

地理知識豐富繁雜,課堂中所教學的地理知識有限,教師無法實現知識的全面講解,需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積累。因此,地理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以點帶面的方式進行教學,轉換教學尺度,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思維。

例如,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思維引導進行教學設計。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地理學習觀念,可以告知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掌握學習方法是關鍵。比如在全球時差的計算上,學生需要掌握教材中給出的重點城市,并根據考試中的時區進行計算。這要求學生掌握基礎規律,做好方法總結,以動態、多方位的角度觀察地理現象,針對教師講解的地理演變規律進行分析,開拓思維,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其次,教師做出針對性指導,可以給出一個地點,讓學生針對該地點的環境進行分析,或給出一個國家,讓學生針對該國家的地域性特征進行分析,并擴展到全球性知識。在人教版地理教材中,氣壓帶與風帶知識比較難以理解。教師可以將此作為尺度轉換教學設計的例子。教師率先講解氣壓帶與風帶的形成原因,分析其移動特點,使學生理解氣壓帶與風帶的相關知識,可以總結為“冷熱不均使其動,地球自轉使其偏,地球公轉使其移,海陸分布使其斷”。作為自然科學類學科,自然界的運動狀態都有其特征和規律,教師應講解產生地理現象的原因,指導學生觀察方法,實現地理教學尺度的轉換?;诖?,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學習效果更好,能夠舉一反三,準確描述出氣壓帶與風帶在不同地區的移動方向,不斷提升地理核心素養中綜合思維能力。

(五)豐富實踐活動

地理教師在新課標要求下,將豐富地理教育實踐活動作為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和地理實踐力有著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地理教師除了使用教材進行理論灌輸外,還要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念。例如,地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心理特點,適當開展課外教育實踐活動。因為高中課程極為緊張,學生缺少課外實踐活動的時間,教師結合教材內容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對學生更有吸引力。實踐活動開展內容較多,教師應要求學生提前預習,在實踐過程中準確記錄,并對實驗結論進行研究總結,而且在實踐過程中親身體會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為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和人地觀念提供支撐。

第二,在教師的教學方法指導下,學生學以致用,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活動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生在接觸自然時,不斷產生新感悟,教師鼓勵學生帶著紙筆,準確記錄瞬間的感受,對學生思維發展與良好記錄習慣的養成有著積極作用。例如,地理教師教學人教版教材中的陸地水體及其相互關系一節時,組織學生進行室外活動,調查當地水體之間的關系及水資源利用狀況。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每個小組調查水體補給關系及水資源使用情況。小組詳細記錄調查區域,根據當地水資源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教師為提高后續調查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提前收集與整理資料,對該地區水體之間的相互關系及水資源使用情況做出了詳細報告。學生實地調查走訪完成后,得出相應的結論,在課堂中探討。教師根據真實的調查報告做出指導,并結合教材進行延伸。學生在此次調查學習中,加深了對陸地水體及其相互關系的理解,對水資源問題產生深思,得出相應的結論,從而落實了人地協調觀和地理實踐力的地理核心素養。

三、核心素養培養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設計應用效果

通過高中地理課程教學設計,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顯著提升。相較于傳統的地理教學方法,新課標指導要求下的教學設計,升級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生不再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地理知識,學習方式更加多樣化,思維更加開放,學習效果更加顯著。根據調查顯示,大部分地區已經實現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展示了大量的地理圖片,教學方法也有所改變。另外,高中生在地理知識學習中,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教師采用了豐富的教學手段,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采用鼓勵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地積累地理知識。教師開展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參與興趣,學生在實踐活動開展中,地理核心素養中的人地協調觀念得到增強。在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重要關口,我國對教育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有效的高中地理教學設計有利于人才質量的提升。通過新課程標準改革,核心素養極強的高中生未來逐步進入社會,將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促進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研究對高中地理教學的核心素養內涵進行簡要分析,描述了綜合思維、區域認知、人地協調觀與地理實踐力對地理學習的重要作用。教師在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背景下,對地理學科教學進行設計,通過新課程導入、自主學習模式、多媒體展示、尺度轉換等方面的設計,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學習效率,實現地理學科教育的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卞晉榮. 地理核心素養目標引領下的熱點問題教學設計:以“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為例[J]. 地理教育,2023(03):21-23.

[2]胡穩輝,余抒晗,馬昕夢,等. 科研素養指引下的高中地理問題研究:以“實體商店何去何從”為例[J]. 地理教學,2023(05):17-21.

[3]鄧俊龍,張學波,徐祥潔,等. 高中地理海洋地緣環境教育教學的構想[J]. 地理教學,2023(05):14-16+21.

[4]呂銀萍. “互聯網+”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的實踐分析[J]. 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02):10-12.

(責任編輯:鄭? 暢)

猜你喜歡
核心區域素養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近觀天和核心艙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分區域
基于嚴重區域的多PCC點暫降頻次估計
核心價值觀 要害在核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