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大開發背景下我國朝鮮族學校體育發展戰略與對策研究

2008-03-14 06:59金青云金成洙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8年12期
關鍵詞:朝鮮族學校體育對策

金青云 金成洙

(延邊大學體育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2)

摘 要:通過國家有關政策、法規文獻的調研,專家訪談及定量分析、定性描述,就我國未來10年社會和經濟發展變化動態,教育和體育事業發展變化,在西部大開發背景下,我國朝鮮族學校體育可持續發展的動態與趨勢等問題進行了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未來10年,我國朝鮮族學校體育發展戰略目標以及實施目標的基本對策。

關鍵詞:西部大開發;學校體育;朝鮮族;可持續發展戰略;對策

中圖分類號:G812.5“21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612(2008)12-1677-06

A Research for Chinese Korean Minority School's Phys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Countereasures in the Background of Western Development

JIN Qing瞴un, JIN Cheng瞶hu

(Sports College,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133002, Jilin China)

Abstract:Through research of related policies and law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description, this paper researches trend of social and economical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education and sport development in future 10 years, as well as Chinese Korean Minority schools' phys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trends in Western Development, then put forward Chinese Korean Minority school's phys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basic countermeasures of implementation purpose in the following 10 years.

Key words: Western Development;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Korean National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countermeasures

在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黨和國家一項重大的戰略決策,意義重大而深遠。2001年3月8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被列入享受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中,同時,還享受民族區域自治、邊境開放及圖們江地區開發等多項優惠政策于一身。在新的形勢下,應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制定我國朝鮮族體育發展的近期和遠景規劃提供切實可行的決策和實施方案,科學地確定中國朝鮮族及其聚集地區體育發展基本思路與發展戰略,從總體上把握朝鮮族體育發展脈絡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從我國約500所朝鮮族中、小學中選擇121所較為集中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朝鮮族學校(城市82所,農村39所)。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收集、查閱并研究了具有權威性的有關文獻。查閱了《全國教育事業“九五”計劃和2010年發展規劃》、《西部大開發政策》、《延邊朝鮮族自治州2001-2006西部大開發報告》、《2001-2010年體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國特色朝鮮族文化》、《2005延邊朝鮮族統計年鑒》和有關學術研究論文等各方面的文獻、資料,為本研究獲得了客觀、可靠的信息與資料。

1.2.2 訪問調查法 走訪了黑龍江、吉林、遼寧、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教委、民委、體衛處、教育督導處等,向主要負責人了解朝鮮族學校體育發展狀況,以及有關行政法規文件的執行情況。采用不同方式,結合我國教育和體育事業的發展變化,就未來10年朝鮮族學校體育發展的動態與趨勢等問題對有關專家進行了訪談。

1.2.3 問卷調查法 針對本課題涉及的內容,課題組集體設計了《中國朝鮮族學校體育現狀問卷》、《中國朝鮮族學校體育體制及運作方式》。為了確保問卷的有效性和調查材料事實的可靠性,課題組對問卷進行了效度和信度檢驗。

為使問卷的發放對象更具地區性和民族代表性,抽樣地區選在朝鮮族較集中的東北三省和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在全國約500所朝鮮族學校中,按照社會調查隨機抽樣方法,選擇121所的1 200名學生,并發放問卷1 200份,回收率為91.2%,有效問卷1 033份,有效回收率86.1%。

1.2.4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問卷調查的有關數據進行常規的統計處理。運用因果分析法(趨勢分析)、趨勢外推法(硬指標)、定性預測法(未來情況描述)等,提出未來10年我國朝鮮族學校體育的基本思路與可持續發展策略。

2 結果與分析

2.1 朝鮮族學生的身體形態、機能、素質的現狀及分析

1995-2004年,從身高、體重和胸圍在近10年的變化特點來看,我國朝鮮族城、鄉男女學生身體形態生長水平在整體加速的前提下,身高增長水平和速度在逐漸放慢,而體重增長速度卻逐漸加快,這些不利于學生的健康。尤其是城市男生體重增長幅度過大和鄉村男、女學生胸圍增長幅度過小的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如何克服體重增長過快帶來的肥胖和青春期高血壓等社會和醫學問題,應引起政府有關部門、學校和家庭的進一步關注。

在以往的研究中發現,青少年的肺活量與體重有密切的相關,即體重增加肺活量也增加。2004年城、鄉4個組別學生的體重比1995年學生均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肺活量并沒有明顯的增長,一些年齡組甚至下降。分析認為,這可能與缺乏體育鍛煉,呼吸肌力量沒有增長,導致肺活量沒有增加。尤其是女生除呼吸肌力量沒增長外,與其胸圍沒有增長也有一定的關系。

我國朝鮮族男生的上肢力量與1995年相比,有了明顯的增長,但女生的上肢力量素質卻沒有變化,反而低于1995年;朝鮮族男、女生的下肢力量素質明顯低于1995年;朝鮮族城、鄉男女生的耐力素質明顯低于1995年,尤其7~12歲年齡組差異較為顯著;朝鮮族城、鄉男女生各年齡組的柔韌素質及速度素質也均低于1995年,且大部分差異非常顯著。

根據上述情況,今后應該逐步改變和克服不利于身體正常發育的各種因素。尤其在選擇鍛煉項目上應力求全面,講究實效,盡量多安排伸展性,跳越性和柔韌性練習(如田徑、體操,籃球等項目)避免偏重某一項或下沉性練習以逐步改善朝鮮族身體形態。

2.2 朝鮮族學校體育管理體制與運作現狀

朝鮮族聚集區學校體育的管理體制分為外部管理和內部管理兩部分。外部管理是指朝鮮族地區教育職能部門對學校體育的3級管理,即自治州教委體衛處→各市、縣教育局→鄉、鎮教育部門。從管理層的整體來看,第1、2層的學校體育管理人員配備基本到位,但第3層體育專職干部缺額或基本沒有專職干部的配備。尤其在實施農村學校體育管理的運作中,管理人員越向基層越顯匱乏,由于兼職人員多,專業素質相對較低,使管理工作質量大打折扣。從管理層開展的工作看,因各級行政教育部門對于城鎮學校體育工作的管理運作主要停留在表面的宏觀指導,微觀深入的管理工作還很不到位。內部管理主要為中、小學校內部的管理,即校長(主管體育校長)→體育教研組長→體育教師。由于學校體育與其它專業相比有其特殊性,因此,大多數學校體育工作均由校長直接管理,尤其農村中、小學教學點規模小,學校體育工作常由教務長、體育教師或兼職體育教師具體操作。

2.3 朝鮮族學校體育教學現狀

體育教學是實現學校體育目標的基本途徑。體育課是基礎教育的必修課程。據調查,目前我國大多數朝鮮族中、小學校能夠正常開設體育課;已開課的學?;灸軐嵤w育教學大綱,擁有教學進度和教案。

根據國家統一頒發的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中規定每周開設2~3學時的體育課,但實際開課情況并不一致。表1表明,目前有89.47%的朝鮮族中、小學每周開設2節體育課,與全國中、小學(85.53%)相比無差異。也反映出大部分朝鮮族學校能按教學大綱的要求保證基本的教學時數。但每周開課(2節/周)節數上,朝鮮族農村中、小學的開設體育課情況(83.82%)略好于全國中、小學(77.92%)。サ韃櫓謝狗⑾鄭在教學大綱的使用上,一些農村小學仍延用舊的《全日制中小學體育教育大綱》。在具體實施體育教學大綱中,由于地域、氣候環境和條件的差異,實施程度是不均衡的。朝鮮族農村學校完全實施教學大綱的學校僅占47.31%,略低于全國農村中、小學(52.03%),但城鄉差異顯著(城市89.11%,農村47.31%)。部分實施教學大綱的朝鮮族學校占25.81%,與全國中學相比,無顯著性差異,但朝、漢學校的城鄉差異依然顯著?;静荒軐嵤┙虒W大綱的朝鮮族學校約占5.98%,略好于全國中、小學(11.14%),同樣城鄉差異顯著。這種現象雖然與沿海發達城鄉學校差異較大,但好于西北邊疆地區。據資料表明,我國西部地區還有16%的學校無法開展體育課,28%的學校無法正常執行體育教學大綱,近35%的學校沒有體育教師。

表3表明,在朝鮮族學校已開設體育課的中小學中,大部分學?;揪邆浣虒W進度和教案。反映朝鮮族學校整體規范水平是較好的,但同樣存在城市與農村之間的顯著差異。

當前,我國朝鮮族中、小學校正在深化體育課程體系、教育和教學改革,努力在近3年內把傳統的“體育課”逐步過渡為“體育與健康課”,國家教育部提出總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編訂課程標準、大綱和教材。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根據自身的特點,提出了《關于調整延邊州義務教育課改實驗區課程計劃的通知》,2006年秋季在我州義務教育階段普通中小學校實施。其包括,每天安排廣播操15 min;每天上、下午各安排一次眼保健操,每次5 min;在體育、體育與健康課中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健康知識教育,但不得組織筆試。

2.4 課外體育活動與課余體育訓練

2.4.1 課外體育活動

調查顯示,我國約有40%的朝鮮族學校做早操,有100%的學校堅持以廣播操為主的課間操,冬季適當進行長跑。授課日(周一至周五)達到79.74%,其中,男生86.25%,女生72.92%;雙休日也達到了73.92%。參與率男生明顯高于女生,但周鍛煉次數3次以上的學生僅占17.19%;學生周鍛煉次數在1~2次的比例較高(62.4%),但約有20.42%的學生周鍛煉次數還不到1次,其性別差異具有顯著性。竟然近有3成的女生幾乎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約有4成以上的學生不論是授課日還是雙休日,每次活動時間均在30 min以上,保持了一定的活動量。授課日每次鍛煉30 min以下的男生近3成,女生竟達到49.4%;雙休日男生為22.3%,女生同樣達到43.5%。

上述結果反映了我國朝鮮族大多數學生課外時間均有機會參加體育鍛煉,但活動量不夠充足,尤其是女生顯得尤為突出。顯然約有79.74%的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但達到體育人口標準的僅占32.25%。但這些結果與國家教委1990年頒布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中,普通中小學每周安排3次以上課外體育活動,保證學生每天有1 h的體育活動時間(含體育課)的要求相比,相差甚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對直接參加課外體育活動項目的調查中,具有悠久歷史的朝鮮族傳統體育項目(秋千、跳板、摔跤等)招冷落其原因是,這與該項目場地器材要求較高,活動量大和朝鮮族學校開展不廣泛等多種因素有關。

2.4.2 課余體育訓練與競賽 無論是縣級以上還是鄉鎮舉辦的運動會,與20世紀90年代相比約減少到約50%,參加人數也逐年下降趨勢。目前,大部分學?;旧蠐碛袑W校運動代表隊,但訓練項目主要集中在田徑、足球、排球(女生)等項目上,且開展內容和項目比較簡單,參加人數也比較少;課余體育訓練表現出成人化、突擊化、單一化思潮。

2.5 體育經費與場地、器材

近幾年,延邊教育經費雖然逐年增加,但由于全省經濟發展比較落后,財政困難,尤其偏遠地區和農村學校,體育經費嚴重短缺。調查發現,許多學校體育經費所占比例不到學校教育經費的1%。有的學校經費每年只有2 000~3 000元甚至更少,達不到全國平均中學人均4.4元/a、小學人均2.1元/a的水平。

由于經費短缺,投入資金少,很多學校體育場地和器材處于匱乏狀態。據統計,我國朝鮮族學校體育場(館)面積達標率占62.52%,朝鮮族小學體育場(館)面積達標率占53.04%,中學體育場(館)面積達標率占71.99%;學校體育設備配備率僅占65%(延邊地區占77.6%),其中,中學有74.8%,小學有54.8%。無論是從種類、還是質量上都無法滿足學校體育的開展。經訪談得知,學校對學校體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及朝鮮族較集中的東北地區的整體經濟水平遠遠落后于沿海較發達城市,自然很難保證硬件設施的投入有關。

2.6 “學社融合”(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融合)和學校開放

終身體育的本質在于體育參與和運動應該是人一生主要的、持續不斷的完善自我的活動過程,這意味著社會對人參與體育機會和學習環境提供制度保障。學校和社區是人們進行體育學習和參加運動的主要場所,但是長期以來被傳統的管理和制度截然分隔在各自封閉的系統中,發揮著各自的作用。

2001年國家軟科學課題《大、中、小學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的研究》表明,目前開放的大學是64.2%,中學是59.1%,小學是27.1%。與此相比,延邊大學體育場館的形勢比較多樣,約占80%,好于全國水平,但缺乏通過辦培訓班、開辦俱樂部等形式;而中、小學的開放情況卻不如全國平均水平,各約占40%、25%。通過調查訪問發現,學生與社區居民的傷害事故問題、學校的防盜與防火等安全問題、教職員工的工作量和勞務費等問題、體育場地設施維修等所需經費問題是主要制約因素。

2.7 學校衛生保健

學校是由健康教育、健康環境和健康服務3個方面組成。1990年國務院批準原國家教委與衛生部頒布《學校衛生工作條例》,要求把健康教育納入中、小學教育計劃。1992年原國家教委聯合衛生部、全國愛衛會制訂《中、小學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并加以推廣。據2000年全國中、小學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按教學計劃開設健康教育課的朝鮮族中、小學達到61.2%,整體略好于漢族中、小學。同樣存在城鄉差異。

2.8 體育教師隊伍現狀

2.8.1 年齡、性別結構 體育師資隊伍是一具多層次、多系列、多要素的動態綜合體,就年齡結構而言,老、中、青三結合是最佳的結構。從調查結果顯示,朝鮮族中學體育師資隊伍結構暴露出不合理性的特點。存在年青教師偏多(城市45.1%、農村28.5%),中年教師偏少(城市31.3%、農村15.1%)。但值得注意的農村學校體育教師老齡化現象比較突出,這些教師雖然有一定的教學經驗,但同樣存在接受新事物慢,教學方法陳舊等方面的不足。

從性別結構看,男、女教師比例嚴重不合理。女教師比例明顯偏低,僅占2.3%,這與朝鮮族中學女生所占比例(女生占總體的約50%左右)不相符。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認為,朝鮮族婦女過去傳統習俗勢力的影響下,以操持家務、侍候丈夫為主業,平時不出大門,遭受了“男尊女卑”和“大男子主義”思想的摧殘,沒有獲得應有的地位,接觸社會和參加體育鍛煉的機會甚少,無法體驗體育所隱含的內在的樂趣和快感。為此,這種根深蒂固的封建習俗和傳統的社交思想仍然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朝鮮族女性從事體育事業。

2.8.2 專任體育教師偏少

2005年延邊朝鮮族中學平均擁有專任教師65.7人/校。其中,城市有88.3人/校,農村有28人/校;朝鮮族中學的數學、物理、化學、外語、語文的專任教師共計有1 632人,占總專任教師的51.7%;體、美、音樂教師共計272人,僅占教師總數的8.6%,而體育教師所占比例更少僅5.2%。

2.8.3 體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偏低

1) 代課體育教師的數量有增無減,民辦教師依然占一定數量。2005年延邊朝鮮族學校擁有代課體育教師16人,比2000年增加6人。其中,大部分學校為農村學較。調查還發現,民辦教師高中以下學歷是被調查民辦教師總數的84.8%,代課教師則為78.8%。

2) 高學歷體育教師偏少,低學歷體育教師依然存在?!把舆叧r族自治州基礎教育事業發展概況”中,朝鮮族小學教師學歷達到??埔陨系臑?5%,初中、高中教師學歷達到本科以上的分別為55%和89%。與此相比,目前朝鮮族小學體育教師學歷程度(75.2%)接近于朝鮮族小學教師學歷程度,但中學體育教師的學歷達到本科以上(53.1%)的卻明顯低于初中、高中教師學歷達到本科以上的學歷。

朝鮮族小學教師學歷程度明顯好于中學(53.1%);朝鮮族小學體育教師的學歷程度(75.2%)略低于全國小學體育教師的學歷程度(80.86%),但同樣存在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學歷差距(城市84.3%,農村66.1%);朝鮮族中學學歷程度(53.1%)略好于全國中學體育教師的學歷程度(52.08%)。這與吉林省教育廳十五規劃發展中,要求中學教師學歷要達到本科化,小學至少達到??萍耙陨系膶W歷要求相比差距較大。

3) 體育教師職稱結構也不合理,調查中發現,高級教師的比例僅占2.5%,竟有68.8%體育教師是初級職稱。筆者認為,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多種。其一,近幾年,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雖然在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總體而言,還十分落后,很難吸引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生,尤其農村更為嚴重;其二,體育教師流失率較嚴重,到2003年為止,共流出本科學歷教師4人,??茖W歷教師6人,約占2003年專任體育教師總數的5.9%。

除此之外,據調查體育教師中欠穩定現象也比較嚴重。其原因主要是體育教師的社會地位和收入較低有關(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中,汪清、和龍等縣均為全國貧困縣之一),這些負面影響對體育教師的沖擊較大,是直接影響朝鮮族中學體育師資隊伍穩定性的重要因素。

體育教師整體素質偏低有以下幾方面原因:1) 20世紀80年代后期高等師范教育跟不上基礎教育的發展需要,特別是農村學校無法補充??埔陨蠈W歷的教師,招收了體育基礎較好的高中畢業生任教體育;2) 到了90年代,大批體育運動學校和中等師范學校學生畢業后進入學校任教,造成中專學歷的教師為目前學校教師的主體;3) 部分民辦教師、代課教師轉為正式教師,他們的學歷起點較低;4) 朝鮮族自治州基礎教育質量相對不高,每年考上大學的人數比較少,畢業后返回本地工作的大學生更少,教師補充有一定的局限性;5) 地區經濟發展滯后,難以像經濟發達地區學校那樣能夠吸引外地高素質教師。

3 朝鮮族學校體育可持續發展趨勢預測、戰略目標與對策

3.1 朝鮮族學校體育發展的可持續趨勢預測指標體系建立選用能反映我國朝鮮族學校體育發展水平的內容作為預測學校體育發展的指標,并對這些指標進行定性、定量的綜合分析。在同一評估體系下,對有關因素進行對比分析,是研究未來朝鮮族學校體育發展趨勢的理論基礎,也是確定未來朝鮮族學校體育發展目標的科學依據(圖1)。

2) 根據《2001-2010年體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及其對學校體育工作的要求、根據朝鮮族學校體育發展預測指標的內在聯系及相互作用關系。

3.2 朝鮮族學校體育發展的戰略目標與對策

3.2.1 戰略目標

1) 體育教學發展目標:根據《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中明確規定,要以學校為重點抓好青少年體育。到2015年,我國朝鮮族95%以上的人口地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尤其要重視農村學校的義務教育;要重視高中階段教育規模進一步擴大,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5%以上。就基礎教育來說,體育教學發展目標是:實施九年義務教育體育教學大綱的比率應達到90%以上,尤其農村學校就提高到70%以上;體育課逐漸過渡為體育與健康課的同時,體育與健康課開課率,城鄉平均達到80%以上。

2) 課外體育與課余訓練發展目標:根據王則珊教授“再提我國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的三點建議”中所提到的要充分給學生創造條件,爭取國家立法規定,“每天安排學生課外體育鍛煉不少于一小時”作為辦好學校的一個重要指標;據統計約有80%的朝鮮族家庭擁有獨生子女,再加上社會和家長更重視學生科技文化素質的提高等因素影響,參加課余體育訓練的學生人數將不會有明顯變化;但朝鮮族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培養體育后備人才試點校將以穩定規模、提高訓練質量為主,不斷改善訓練條件,尤以提高教練員的素質為核心,盡力提高參訓學生中等級運動員的比率。到2015年,要達到參訓學生中運動健獎約占0.03%~0.05%,一級運動員占0.4%~0.5%,二級運動員占1.0%~1.5%,三級運動員占3.0%~3.5%,少年級運動員占4.0%~5.0%。

3) 衛生保健及體質健康發展目標: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及《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體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精神,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衛生等工作,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和健康水平。也根據朝鮮族學生的體質逐年下降的趨勢,尤其如何克服體重增長過快所帶來的肥胖和青春期高血壓等社會和醫學問題,應引起政府有關部門、學校和家庭的進一步關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到2015年,朝鮮族學校體育健康環境將大有改善,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城鄉學校之間的發展差距有所縮小,健康教育開課率均達到80%以上,衛生保健人員配備率達到90%以上。應把“體質健康教育課”納入到學校體育的教學內容上,改變以往單調、枯燥和內容循環重復的教學內容。

4) 體育師資隊伍及學校體育物質設備發展目標:根據有關研究預測,還需要增加中等學校體育教師,尤其增加農村體育教師的數量。同時要重視體育教師的梯隊建設,及時補充中間力量,到2015年,要達到50%~60%;小學體育教師學歷應達到90%~95%,初中體育教師學歷達標率應達到85%,高中體育教師應達到90%;高級教師的職稱也由目前的2.5%提高到8%~10%,初級教師職稱控制在30%。

隨著國家對教育投入的增加,再加上享受“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優越條件下,國家的投入將會增加,到2010年,要達到國家所規定的要求(中學達到人均4.4元/a、小學2.1元/a),到2015年應達到中學5~6元/a,小學達到2.5~3元/a;學校體育場地、器材合格率會繼續提高,接近國家規定的要求;由目前的體育場(館)面積達標率62.52%,提高至80~85%;學校體育設備配備率也由65%,提高至80%~90%。

5) 學校體育法規、運行體制及學校體育發展思路目標:(1)學校體育法規建設將上一個層次,學校體育工作管理的法制化、科學化、規范化水平將會明顯提高;進一步提高管理人員的指導能力及體育專職干部的配備,管理運作應宏、微觀深入管理相結合的方針。(2)學校運行 “學社融合”(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融合)和學校開放的發展思路,根據1995年原國家體育委員會下發的《關于公共體育場館向群眾開放的通知》及2001年國家軟科學課題《大、中、小學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的研究》報告,也根據《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精神(到2015年加大對全民健身工程配套力度,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總人口的50%以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5 m2以上,全州80%以上的城鎮社區和30%左右的鄉鎮建有室內外健身場所,基本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活動需求)。讓政府牽頭,州教委、體委統籌安排,社區委員會、學生家長委員會直接參與組織管理,通過國家立法進行規范管理,避免責任糾紛等后患之憂。為推進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深入實施,為新世紀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3.2.2 實現戰略目標的基本對策

1) 根據我國國情和朝鮮族學校體育的特點,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改革,走自己學校體育發展道路。建議施行王則珊教授所提出的“實施學生體育健身方案”(提出了這個“新思路”形成的邏輯思維及其思想理論支柱,示意圖2、3)。強調經過系統的體育教育與指導,學生長期親身從事體育活動實踐從小培養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愛好、養成鍛煉習慣和形成體育健身方案。圍繞上述思路,根據朝鮮族學校的實際情況,編寫小學(可以包括幼兒園)、初中與高中的體育教學大綱,實行體育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逐漸形成朝鮮族體育風氣與朝鮮族體育傳統。實施體育健身方案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自學探索科學鍛煉的過程。

終身體育思想→學校體育應奠定學生終身體育基礎→養成ざ土斷骯呤塹於ㄖ丈硤逵基礎的關鍵→養成教育是培養習す叩鬧行幕方凇學生應形成自己的健身方案。

圖2 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一個新思路,形成的邏輯思維

2) 根據《延邊州教育局關于在全州朝鮮族中小學開展朝鮮族民族文化教育的指導意見》(2007年),中國朝鮮族以民族傳統文化為基礎,不斷吸收、借鑒和融合我國其他民族優秀文化形成的具有中國朝鮮族鮮明特色的本土文化,它包括教育文化、體育文化等。且在民族體育等方面進行體驗性養成教育,到五、六年級較完整地介紹和講解民族體育等方面,使學生了解民族傳統文化,掌握一定的常識和技能。初中一、二年級的民族文化教育以知情統一和知行統一為原則,以朝鮮族歷史文化教育為主要內容,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意識教育,并在民俗風情、音體美等方面進行較為系統的欣賞和實踐性教育。

朝鮮族的秋千、跳板、摔跤等都是具有明顯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色,但具有悠久歷史的朝鮮族傳統體育項目如今卻被大部分學校冷落,只成為觀賞性項目,這些項目要長盛不衰,建議實施以下對策:(1) 延邊大學體育學院從1998年開始招收運動訓練專業的特長生,因此對于報考朝鮮族民族傳統項目的考生應該給予“傾斜政策”。(2) 延邊大學體育學院、延邊州教委、延邊州體委等單位要進行溝通與協商,把朝鮮族民族體育項目納入到朝鮮族學校體育教學當中。(3) 各級政府及其教育、體育行政部門,推動《全國中小學生課外文體活動工程》的深入開展。抓好體育傳統學校建設,抓好重點項目布局,組織開展“周末足球賽"和“校長杯”、“州長杯”足球賽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比賽(秋千、跳板、摔跤等),做到從小培養,抓出特色,為優秀運動隊和體育院校輸送更多的優秀體育后備人才。

3) 在迎接“全國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2007年)啟動之際,抓好“陽光體育是新時期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戰略舉措”的精神,促進朝鮮族學校形成濃郁的校園體育鍛煉氛圍和全員參與的群眾性體育鍛煉風氣,吸引廣大青少年學生走向操場、走到陽光下,提高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體育鍛煉的興趣,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能力與習慣,為終身體育服務。

同時,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對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的投入納入政府財政撥款中,專門設立體育衛生和體質健康專項經費,為學校開展體育衛生、體質健康工作提供必要條件。同時,要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籌集學校體育衛生發展經費,不斷改善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的條件,推動學校體育的發展。

根據上述文件精神,建議:(1) 設立“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組織,充分利用好延邊的人文景觀和長白山獨特的自然景觀及千里圖們江畔的自然環境,每年在全州范圍內組織“青少年越野跑”、“青少年野外生存與適應”等比賽,讓青少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鍛煉,培養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有效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2) 在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專門設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青少年體質健康測試中心”,成立測試小組,對朝鮮族青少年學生的體質、營養等方面進行長期、全面而系統的測試與動態分析,找出差距,并對體質下降等原因進行有針對性地分析。

4) 負責學校體育的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對學校體育的投入,尤其農村教育是我國朝鮮族基礎教育的主體,是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關鍵環節,其中農村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應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點,而制約朝鮮族農村學校體育發展主要因素是師資、經費、器材的不足。根據現狀,建議以下對策:西部教育事業(共獲國家、省投資18.4億元)投資中,專門設立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且逐年增加,進而防止體育器械的老化,預防和保證學生的安全問題。

此外,要擺正體育工作的認識及位置,塑造體育教師職業形象,樹立體育教師的地位。根據目前體育師資隊伍的現狀,建議以下對策:(1)要把重點放在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業務素質上,加強教師隊伍的梯隊建設(老中青結合),制訂切實可行的培訓規劃,把體育師資隊伍建設作為教育事業的根本大計來切實抓好。(2)嚴格把關教師的學歷(函授等途徑“繼續教育”過程中的違紀現象)和職稱的考核(杜絕客觀因素的加入),同時,在實施“體育衛生保健”中,需要更多的女教師的參與,應加大對女教師的培養力度。

5) 教育部可以放手讓有條件的地區、市、自治區自編本地的學校體育課程大綱。鑒于我國基本國情與體育課的特點、學校體育界關于編制學校體育課程大綱教材學術急診的實際情況,以及參考國外編制學校體育課教學大綱教材較普遍的做法。同時,教育部的有關部門可以多從宏觀方面更充分地發揮管理、指導與監督的領導作用,比較有力地調動起市、自治區這一級的積極性,從實際出發,開展本地區的學校體育。

6) 利用社會、社區各方面力量介入學校體育,推動學校體育的發展?!皩W社融合”是學校、社區雙方面的協作關系和形成和發展。因此建議以下對策:(1)學校應有計劃地聘請社區的體育人才、社會的體育能人和體育知名人士以及學生家長,進行講座、授課、指導訓練等,加強學生與“大人”、與社會人士的交流的機會和體驗,提高教師的工作意欲、不斷進取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增進學校與社區的交流和共同理解。(2)是他們了解學校教育和學生的發展情況、存在問題等,以便為學校的發展和學生們的成長出謀劃策、獻計獻策,共同推動學校體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金青云,姜允哲.中國朝鮮族中學課外體育活動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4): 541-543.

[2]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教育局,《延邊教育統計資料》,2005.

[3]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政務信息網》,2007.

[4] 金華,主編.中國特色朝鮮族文化研究[M].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2004.

[5] 鄭判龍.對中國朝鮮族的回瞻與展望[J].延邊大學學報,2006,(1):12-15.

[6] 曲宗湖.新中國學校體育50年回顧與展望[M].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

[7] 國家教委.教育事業“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Z],1996.

[8] 國家體育總局. 2000-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N].中國體育報,2000-12-19(1).

[9] 王則珊.論從戰略上認識發展學校體育的重要性[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1):5-7.

[10] 劉新民,黃俊亞,詹建國,等.2010年中國學校體育發展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1,37(11):3-9.

猜你喜歡
朝鮮族學校體育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KORE A TOWN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另類“哈韓族”:去韓國打工的中國朝鮮族人
朝鮮族媽媽的心里話
論當今社會對體育教師成見問題
淺議高職院校健美操教學新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