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動力機制研究

2009-01-11 09:33唐建倦
體育與科學 2009年6期
關鍵詞:后備人才競技體育動力機制

唐建倦

摘要:科學培養全面發展的后備人才是提高我國競技體育整體水平的急迫和重大課題。本研究通過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方法,深入總結了我國在計劃經濟時期和轉型期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動力機制的特點。并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從理論上建構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適度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動力機制模型。

關鍵詞: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動力機制;中國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590(2009)06-0050-03

動力機制,提供和傳輸著社會、組織或系統運動、發展、變化的能源和能量,亦即動力。沒有動力機制,社會、組織或系統就會像一潭死水或一臺沒有馬達的機器,限于僵化、停滯的狀態[1]。社會、組織或系統要保持平穩運行,必須要有適度的動力。源于需要與滿足兩者之間具有不可分割性和需要永不滿足的特性,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認為動力來自于人們的需要。

在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活動中也存在著一個為培養目標提供活力、激發與激勵組織及成員積極性的動力機制。從事人才培養活動的不同主體的需要都可以轉化為動力,當然,這個需要必須是合理的,即,首先,是與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需要;其次,是社會需要與個人需要互為手段、互為目的的有機統一;再次,是通過后備人才培養活動來滿足的需要。本研究在深入考察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動力機制歷史與現實的基礎上,從后北京奧運的視角,建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適度動力機制模型。

1計劃經濟時期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動力機制

從動力的結構看,國家既是動力發生主體,又是動力利用主體。在建國初期,由于:(1)生產力不發達,經濟基礎落后;(2)面臨國際資本主義的包圍和威脅;(3)為發展生產,急需凝聚人心、振奮民族精神,宣揚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這樣一些歷史特點決定了在新生的社會主義中國的體育領域優先發展競技體育的戰略。國家受政治需要的驅使,集中力量,利用行政手段,去實現競技體育“為國增光”的目標。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活動的運行方式呈現為:中小學傳統校、業余體校向省(市)體校輸送后備人才,省(市)體校向各類體工隊輸送人才,體工隊向國家隊輸送人才。一切都在計劃指令下有序運行,國家控制著各級后備人才培養主體的人權、物權、事權,個體與集體的需要被強制統一在國家需要之內,與國家的動力方向保持一致,國家依靠精神激勵、思想鼓動和政治熱情去調動集體與個體的積極性。

從動力傳導媒介看,政治利益是惟一可傳導的,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關系,是一種由上而下的“直線式”或自下而上的“服從式”縱向利益關系。強調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集體利益服從國家利益;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集體、行業和地區之間幾乎沒有什么橫向利益關系,只有內部的利益關系的存在,這些培養集體在對待后備人才培養時,呈現出一種十分被動的狀態,只履行一種執行指令性命令或計劃的職責。

從動力源的開發看,在國家主體的宏觀層面,只考慮國家對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政治需要。在集體層面和個人層面,由于強調集體與個人需要必須服從國家需要,在國家計劃保障下,在基本滿足生產性需要和生存需要后,其他層次的需要,如交往需要、精神需要、民主需要、自我實現與發展的需要等,被人們自覺不自覺地縮小或者根本就沒有顧及到,忽視集體與個體的物質利益需要,集體與個體的動力沒有被充分激活。

事實證明,這種動力機制在計劃經濟時期為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提供了運行的動力,反映在那個時期我國競技體育水平的快速提高、體育運動的廣泛普及等方面。然而,持久的社會活動,必須建立在人們自覺地追求和滿足其合理需要的歷史活動的基礎上。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不講多勞多得,不重視物質利益,對少數先進分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一段時間可以,長期不行。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盵2]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動力機制在實踐運行中逐漸偏離了需要—─行為規律,不自覺地犯了唯心主義錯誤。表現在:(1)把國家需要、社會需要與個人需要對立起來,以國家、社會需要取代運動員個人需要,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個人全面發展的需要被忽視,只重視提高競技水平,犧牲文化學習和綜合素質的培養;(2)把物質性需要與精神性需要割裂開,片面強調精神性需要和進行精神激勵,忽視物質性需要和給與必要的物質激勵;(3)把運動員個人滿足需要的權利與為國增光、為社會作貢獻的義務對立起來,用義務取代權利。在這種錯誤的影響下,形成了一個漠視運動員個體需要和利益、以禁欲主義和非經濟手段(行政的、集權的、強制的手段)來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模式和管理體制。

2轉型期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動力機制

轉型期,由于后備人才培養主體的多元化發展,不同管理主體的需要體現出多樣性和層次性特征。從動力的結構主體看,國家既不是惟一的動力發生主體,也不再是惟一的動力利用主體。競技體育的政治需要一定程度上有所淡化,國家不再是利用行政手段、指令性計劃來控制后備人才培養,而是在國家宏觀調控下,開始發揮市場分配、利用資源的優勢,推進后備人才的培養。伴隨人權、事權、物權的下放,從事后備人才培養的集體和運動員個體的多種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體現,俱樂部、體工隊、體校、高校、中學等后備人才培養主體不僅成為動力發生主體,也在很大程度上成為自身動力利用主體。運動員個體需要通過轉化不僅供國家、集體利用,也可被自己利用。如,運動員通過培養,提高了競技能力,貯存了動力,不僅在合適的時候可以為國家、為地方、為部門滿足競技奪標的需要,也可以進入職業隊滿足自身職業發展的需要和一定的物質需要,還可進入高校滿足教育需要和退役后職業發展需要。

從動力的中介——利益傳導看,第一,利益結構的多元化與復雜化,使利益傳導多向發展。轉型期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形式多樣化,由于各種形式的培養主體都有自己的需要,這些需要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從而使得培養主體的需要結構呈現出多元發展和更加復雜化的格局。第二,由于社會與市場因素的介入,原縱向“服從式”的利益關系逐漸向橫向“網絡式”利益關系轉化,集體利益得到強化。第三,物質利益傳導開始活躍,整體利益開始向個體利益過渡。顯現這些特點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市場經濟體制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主體受市場邏輯的影響,追逐政治利益的需要開始弱化,逐步回歸到以追逐物質利益為需要滿足物的現實之中;另一方面,由于培養重心由國家向集體、個體下移,以及個體主體性的增強,個體利益日漸被重視。

從動力源的開發看,在國家主體的宏觀層面,不再片面強調政治需要是國家對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優勢需求”,教育需要、發展需要、文化需要等合理需要得以開發。在集體主體的中觀層面,由于培養形式的多樣性,需要呈現出多樣性和層次性。省市體工隊培養后備人才在追求社會效益的同時,也開始追求物質利益、地方利益、行業或部門利益;俱樂部培養后備人才的經濟利益、成績目標等合理需要得到開發;高校辦高水平運動隊不僅是“提高運動水平,輸送優秀人才,拓寬后備人才培養途徑”,而且建設校園文化、普及體育運動、提供體育體驗、提高學校知名度等現實需要也成為推進高校辦隊的動力。在個體主體的微觀層面,生存與安全需要得以滿足后,其他如精神需要、歸屬與交往需要、尊重與自我發展需要等合理需要得到開發,運動員個體的現實需要得到重視,成為積極投身訓練、競賽的動力。

在中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全面轉型的過渡期,各種利益格局復雜多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主體多樣化發展,各培養主體的利益需求呈現出多元性和層級性特點。其中有一點應該引起重視,在筆者調查和研究中發現,在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還不能完全滿足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需要的時候,作為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集體,其現實需要的開發與滿足在維系整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動力系統的運行中發揮了最為緊要的作用。

3構建有中國特色的適度動力機制

國家體育總局在《2001—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新世紀前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的總目標是: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符合體育發展規律的體育體制和運行機制,初步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體育組織體系?!敝赋鲆訌姼偧俭w育后備人才培養,加快訓練體制改革,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后備人才培養體系。

從發展的實質來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是在時間和空間上表現出來的培養活動和各種活動關系,推進后備人才培養的動力系統也是以培養實踐和實踐關系為內容的。要使培養活動協調、可持續發展,由培養實踐和實踐關系構成的動力應該是適度的。適度動力可將各培養主體需要的滿足和良好的社會、體育運行秩序結合起來,既能激活各培養主體追求合理利益的動力,又能將各種動力和活動控制在規則和秩序的范圍內?!斑m度”包括向度、量度和協和度三個內容標度。向度上,要與社會運行的總目標和體育發展的總目標一致,這是保證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社會主義性質和科學發展的根本性問題。量度上,要在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體育客觀現實基礎上去實現需要的滿足,不能破壞社會秩序去滿足各層次的利益需求。對運動員、教練員個體來說,若片面追求某種需要的滿足而忽視生活的其他意義,這樣的動力是畸形的;對于集體或國家來說,若只注重一種動力的作用,不能建立各種動力的協調機制,這樣的后備人才培養也是片面的。所以,在構建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動力機制時,要有一種系統的思維,對諸種動力做優化配置,使之協調互動,以發揮其推動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最佳功能。

筆者認為,有中國特色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動力機制應該是一種綜合性的動力利用機制。它應該既以集體、個人的物質利益為中心,把從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各管理主體的物質利益與其培養活動的效益及其社會價值聯系起來,通過物質利益的驅動,增強人才培養的動力和活力。同時,又高度強調和重視集體與個人的精神狀態、精神境界的能動作用,不斷提高人的思想覺悟,做到物質動力與精神動力的統一;既充分發揮集體與個人的自身內在的自覺動力,又輔之以外部的教育、管理、紀律、法規的約束乃至生存競爭的壓力,做到內部動力與外部動力的統一;既充分發揮運動員和教練員的個體動力,又最大限度地發揮和利用國家、集體、社會的整體動力,使它們在不同層次上發揮不同的作用,做到個體動力與整體動力的統一;既注意利用由眼前利益體現的短期動力,又充分挖掘和強調具有根本性、持續性的長遠動力,做到短期動力與長遠動力的統一??傊?有中國特色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動力機制,既不能象傳統培養模式的動力機制那樣只強調精神和國家的力量而忽視個人物質利益的作用,當然也不能把集體、個人的物質利益乃至金錢作為唯一的動力,而要把各種機制的長處結合起來,努力動員和利用競技體育全部領域、全部主體、全部層面上的力量資源,構建一個新的綜合性、系統化、立體的、統一的動力系統。

4適度動力機制運行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4.1協調各動力主體功能的發揮

國家、集體、個體在功能的發揮上必須呈耦合狀態,而不是相互抵牾。要轉變國家的職能定位,由行政管理型向服務型轉換,充分發揮國家這一動力主體在總體決策上的調控能力,國家從人才培養的一些實踐事務中退出來,利用社會的自組織、自協調功能和市場的自由競爭機制,使各培養主體的積極性和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集體要發揮其在市場經濟中具體表達國家意志的主動性,適應市場變幻的靈活性,由下往上傳導個體需求的中介橋梁作用,凝聚個體與集體力量以實現國家和集體目標的積極作用等。改變過去集體組織僅僅表現為實現國家政治意志、無利益需求的責任代理人的角色定位。個體主體則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再只是實現國家、集體目的的手段和工具,逐步向自由自覺的完整個人發展,提高從事體育訓練、競賽的積極性。

4.2培育多元化管理主體

社會轉型伴隨著社會組織的轉型,表現為:一是組織職能的轉化;二是組織利益的獨立化;三是組織類型的多元化。隨著體育的社會化,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主體也必然發生分化,逐漸由以國家培養為主向以社會集體培養為主轉化。國家在加強宏觀調控基礎上,吸引社會力量,培育多種跨行業、跨所[LL]有制、跨地區的利益多元化、獨立化的新型后備人才培養組織,逐步取代計劃經濟時期專業化、單一化的培養組織?,F階段,特別要大力培育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體教結合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主體。

4.3開發動力源,培養合理需要

動力源開發應是全面的。一方面要開發微觀、中觀和宏觀的各級培養主體的動力,激發個體、集體和國家的利益需求;另一方面要引導、培養各個層面的需要,在保證滿足經濟層面需要的基礎上,引導培養主體形成政治的、精神的高層次的需要。國家不能因過分追求政治需要而造成動力過度,擾亂公平、公正的社會秩序,應該是在合理追求這一政治需要的同時,開發國家在提高全民素質、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等方面的需要,加大對體育的重視程度和投資力度,形成推動后備人才培養全面、持續發展的適度動力。各類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集體組織在代理國家責任的基礎上,還應該開發在經濟、文化方面的需要;在我國生產力水平還不發達的情況下,尤其要提倡體工隊、學校等公共事業組織自愿求公益的責任理性,形成培養后備人才的自覺動力。個體的多層次需要應該得到尊重和全面開發,因為社會發展的終極目的就是人的全面自由發展[3],以此形成個體積極從事訓練、競賽的持久動力。但個人的發展應該在一套公平、合理、高效的社會規則框架內去實現,不能妨礙社會正常秩序去獲取過度需要。

5結語

計劃經濟時期和社會轉型期,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動力機制都曾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實際運行中也存在著動力不足、活力不夠的問題。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從整體上提高我國競技體育水平和競爭力,必須建立適度的動力機制,培育多樣化培養人才的管理主體,開發不同主體的合理需要,并協調不同培養主體充分發揮功能,從而提高和激發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猜你喜歡
后備人才競技體育動力機制
中國排球后備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重大交通設施項目風險復雜動態交互演化機理與仿真分析
大學生籃球聯賽后備人才培養與參賽隊伍建設研究
科技查新服務業變革優化的動力機制研究
云南省投擲項目后備人才的培養研究
高職院校田徑教學面臨的困境與對策探討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四川旅游小鎮發展現狀與動力機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