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麗斯.默多克的偶然性娓語

2009-02-01 01:34范嶺梅尹鐵超
外國文學研究 2009年6期
關鍵詞:艾麗斯偶然性默多克

范嶺梅 尹鐵超

內容提要:在艾麗斯·默多克對善這一倫理學命題綿延四十多年的思考中,對偶然性的分析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試圖通過對其小說《偶然的人》的解讀,呈現作者對善和現實等命題的文學化演繹。

關鍵詞:艾麗斯·默多克《偶然的人》偶然性

作者簡介:范嶺梅,文學博士,首都師范大學外語學院英文系副教授,主要從事英美文學研究;尹鐵超,黑龍江大學西語學院教授,主要從事語言學研究。本文為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0544017】的階段性成果。

艾麗斯·默多克1919年7月15日出生于都柏林。一生是豐富多彩的,她既是一位小說家也是一位哲學家。默多克的小說創作生涯長達40多年,她對善的思考也綿延了近半個世紀,而這種思考始終是與現實社會中人的生活休戚相關的。透過紛繁復雜的表象世界,默多克試圖在她的作品中為當代人提供一種以善為終極目標的形而上的指導原則。盡管默多克與其他一些戰后作家,如艾米斯、韋恩、布萊恩、西里托一樣,“都崇尚維多利亞時代小說家的寫作風格,他們用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反映‘福利國家的社會和道德問題”(張中載144),但是由于她借助了專業的哲學知識,因此,在她的小說中對抽象的善的論述被轉化為對具象的自我的圖解,而這一圖解承載了對現實問題的解答,在娓語式的敘說中,完成救贖的目的。

在默多克的作品中,偶然性事件始終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和標簽。因為默多克認為,偶然性是現實性包含的一個重要特征。偶然性的存在與人類社會復雜的主體間的互動有著緊密的聯系。默多克意識到,文學內偶然性因素是一個被很多人忽視的問題。她以較多的筆墨渲染它,也是為了提示讀者對一些習以為常的閱讀程式掀起變革。由偶然性事件所引發的對于充滿傷害、痛楚與疑惑的悖論世界進行反思,從而在向善的自我調節中得到解脫,并使得個體對于偶然性的惶恐與迷茫在皈依于整體的終極價值的必然性后得到釋懷。

默多克的小說中,偶然性事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她的小說《在網下》中,杰克的轉變最主要得益于雨果,而他與雨果的相逢便是極其偶然的事。他們的相識導致杰克寫出了《沉默的人》這部書。當杰克被境遇弄得焦頭爛額的時候,他又是在極其偶然的情況下在醫院與雨果再次相遇。作者這樣的安排是為了告訴讀者,重視人,就要重視人作為存在的個體的特殊性,也要尊重經驗世界中偶然性的因素。作品將偶然性納入對現實的真實描述中,而不用統一的“形式”摒除難以規矩的偶然事件。默多克認為,對于充滿陰霾、動蕩的人類意識領域來說,將道德歸結為一個普遍的公式是不合適的。道德觀念經受著歷史的洗禮,任何既定的觀念都可能受到來自偶然性的顛覆。尊重現實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尊重生活中的偶然性。換個角度說,發現道德上的善就是發現充滿偶然性的現實,向善就是將自我融入這種非主觀的充滿偶然性的現實中去。

偶然性反映了生活的真實狀況,在文學作品中也是與現實主義密不可分的一個概念。在狄更斯那里,偶然性已經融入對現實的關懷,成為其作品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默多克與狄更斯之間存在許多相似之處。在他們的作品中,人物來來往往,一些邊緣人物沒有來由地出現,又沒有來由地消失。實際上,默多克曾經表達過自己希望寫出像狄更斯那樣的現實主義小說,即“創造一個整個由邊緣人物,某種像狄更斯筆下人物一樣由偶然的人組成的小說,這樣的小說將會好得多”(Tucker 106)。這里所說的由偶然性的人組成的小說指的是,她希望人物從故事情節中解放出來,不受作者、甚至是故事中的敘述者的控制,成為一種具有深度、帶有普遍性而又充滿偶然性的人,而這樣的小說才是充滿了生活感、現實感的作品。因為人除了意識到自我的存在外,也應該意識到外在于自我的他人及世界的存在。對偶然性的難以接受,其實是對外界變化把握不定的一種恐懼。正是這種恐懼才驅使人有時會不顧一切地將所有問題理論化、形式化、固定化,期待以此解決生存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有了偶然性的觀照,讀者就會意識到自身意識上可能的缺陷,體會到在作品撲朔迷離的表象后作者對人類存在中可能會有的“盲點”淡淡的諷喻,這樣的作品結構更具張力,更耐人尋味。默多克的現實觀就是一種將偶然性作為生存常態的現實觀。接受偶然性,也就接受了善在不同場合對人提出的各種要求,而只有在這種“突變”中,人類向善的本質才得以徹底地彰顯。

在這方面,默多克最大膽也最成功的嘗試之一便是小說《偶然的人》(An AccidentalMan)。這部作品具有三個主要特色:第一是人物眾多。很多人物只是邊緣人物,即他們中的許多人只是在他人的談話或通信中被提及,雖然他們與故事進程有些關系,但總的說來,在這部作品中他們的作用是為了模擬現實生活中的偶然性;第二是作品中充斥著大量的書信往來。這些書信能詳盡地反映每個人物在偶然性事件面前不同的反應、態度,直至言語與事實之間對比而產生的反諷張力;第三是作品最與眾不同之處,那就是大段大段沒有解說語的對話。這些對話都是發生在不同的雞尾酒會上,從中讀者可以“窺視”到不同人物之間的對話,還有關于某些人的行蹤及大家對眾所周知的偶然性事件的評論。這樣的寫作手法直接體現了默多克對現實主義的追求:隱去了敘述者的人物自主推進敘述進程。這樣小小的世界如同廣袤的外部世界一樣缺乏了敘述者上帝般的引導。在當代信仰崩潰、混亂無序的現實社會中,上帝失去了往日的權威,而在現實主義作品中敘述者也無法完全控制情節的發展,這種類比凸顯了生命無常、偶然性常在的生活法則,是默多克對現實主義的切身感悟,并充滿了哲理意味。這樣缺乏“統一”形式的結構安排其實正是默多克所理解的生活方式。因為現實本身就不是一個完整的整體。意識到這一點,尊重偶然性,“打破追求統一形式的幻想,我們才能規避企圖以對形式感的把握而掌握生活,求得心靈安慰的欲望,因為這一欲望對于豐富、模糊的現實感來說是非常危險的”(Murdoch,Existentialists and Mystics 294)。

生活中的這種無常、偶然化為作品中的人物,就是書名中“偶然的人”所指的奧斯汀·吉普森·格雷。在他身上大大小小發生了六、七次“偶然性”事件。事件本身正應證了生活無常這一法則,本無可厚非,然而在應對這些偶然性或導致偶然性發生的過程中,奧斯汀及其周圍的人卻委實經歷了一次次對道德的檢驗。

奧斯汀的出場即與偶然性事件相聯系——他被解雇了。作品中沒有交代他被解雇的真正原因,因為這件事本身可能就是一個偶然性事件,純粹反映了生活無情的真面目,沒有什么可以解釋的。但是奧斯汀沒有從容接受這一偶然性事件,而將它歸結為命運不公,從此更加走上個人中心主義、役使他人服務自我的道路。面對被解雇的厄運,奧斯汀首先想到了一位女友梅茲。其實梅茲與奧斯丁處境相似。他們都面臨經濟困難。梅茲在一家攝影室工作,老板不務正業,已經好幾個月沒給她工資了。兩個人都有殘疾。奧斯汀的一只手小時候被石頭砸傷,一直不能活動;而梅茲年輕時是運動員,因為腳受傷而退役作了打字員。梅茲

一直愛著奧斯汀,而后者也一直對她保持一種曖昧的態度。在作品開始時,他們面對同樣的困境所表現出的反應不盡相同。奧斯汀找到梅茲為的是免費住進梅茲家,以便將自己的住房租出去。此時的梅茲也正想將公寓的一半租出去貼補家用。然而因為奧斯汀是惟一能給予她一些幫助的人,“盡管他太專注于自我而沒有意識到這一點”(Murdoch,An AccidentalMan 35),梅茲還是決定“舍己為人”。梅茲是這樣理解兩個人的關系的:

他對她有某種很熟悉的興趣,雖然這種興趣大部分出于禮貌,但對梅茲來說卻很新鮮。他因為覺得她比自己更不幸,所以愿意幫助她。他還在不經意的情形下教育了她。他偶爾給她講講書、電影、音樂。她模糊地意識到一個最重要的經驗,藝術能給人以安慰。奧斯汀更加無意識地幫助梅茲意識到,簡單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是可能的。奧斯汀沒有什么可以炫耀的,但是他似乎從不懷疑自己的絕對重要性。就是因為他是他,這個世界就欠他所有的東西。甚至雖然這個世界給予他的太少,他仍然是一個堅定的、叫囂的債權人。厄運不能壓垮奧斯汀。就因為他是奧斯汀,他才能堅持下去。(Mur-doch,An Accidental Man 36)

這一段話幾乎可以作為個人中心主義者的宣言了。而這種唯我論者能堅持下去的原因不外乎是去“剝削”像他一樣不幸卻不那樣自私的人。因此,僅僅是失業這樣的偶然性事件就能夠反映出奧斯汀的道德面貌。奧斯汀引導梅茲用文學作品來安慰自我心靈的行為頗引人注目。默多克認為,“好的藝術并不是一種自我迷戀。完美的藝術形式要求進行非著迷式的思考,它抵制自身被吸納到意識自私的夢幻生活中”(Murdoch,The Sovereignty of Good85)。而奧斯汀心中完美的藝術與默多克的標準相抵觸,而與自私相聯系。其實真正的“藝術以死亡和偶然性的上下文為外部特征,集中展示美德”(Murdoch,The Sovereignty 0fGood88)。然而梅茲幫助奧斯汀的動機也很微妙。當她的愛難以得到回報時,“她一聽到奧斯汀倒霉的消息就興奮不已,每天因為知道奧斯汀不幸而醒來時容光煥發”(Murdoch,An Acci-dental Man 37)。因此,梅茲在以虛假的藝術安慰自己猥瑣的心靈方面與奧斯汀并無二致。

實際上奧斯汀是有家室的人。他的第一個妻子貝蒂多年前因為一次“偶然性事件”溺水而亡?,F在的妻子多瑞娜因為與奧斯汀關系緊張而與他分居了。在姐姐麥維絲的庇護下,多瑞娜像個長不大的孩子,她企盼與奧斯汀重歸于好。但是奧斯汀因為懷疑自己的哥哥馬修與自己的兩任妻子關系暖昧,而不愿從修道院般的麥維絲家中接回多瑞娜。然而麥維絲與剛剛從日本回來的馬修舊情復燃,開始覺得多瑞娜妨礙了自己,希望將多瑞娜送到朋友家住上一段。無以為家的多瑞娜獨自來到一家小旅館,在洗澡時因為觸電不幸身亡。在這部作品中還有兩個偶然死亡的事件。一個是奧斯汀高速駕駛馬修新買來的轎車將從家中跑出的小女孩羅瑟琳撞死。另一個是一個邊緣人物亨利爾塔在爬高時墜落身亡。這四個事件中有三件與奧斯汀有直接聯系。作者甚至給我們提供了種種線索證明,貝蒂之死很有可能就是奧斯汀的故意謀殺。他這樣做的動機就是為了永遠地控制自己的妻子,哪怕這樣做的代價是結束她們的生命。得知多瑞娜的死訊,奧斯汀感到一種細微的快樂沖動?!八X得多瑞娜的死也許是令人愉快的解決方式。他希望多瑞娜成為遠離世界的囚犯,安全地為他而被囚禁?,F在她終于永遠地關在最保險的監獄中?,F在她終于絕對安全了,再也不能傷害他了”(Murdoch,An Accidental Man 359)。

可見在這部作品中,死亡與偶然性事件帶來的偏偏不是美德,而是人性中極惡的一面。默多克曾經指出,“在康德的道德哲學中包含著清教思想和浪漫主義這兩個天然的伙伴??档抡J為情感并不是道德結構的一部分,他想將混亂、溫暖的經驗自我從理性純潔的活動中摒除出去?!薄叭欢寺髁x中有一種將死亡觀念轉化為受難觀念的傾向。這樣的做法當然是人類一個古老的誘惑。沒有什么人類發明的觀念比煉獄的觀念更具安慰性。在善的懷抱中通過受難來贖罪。實際上正是基督提供了這種不合邏輯的轉化的中心意象。這種確實令人激動的受難的自由觀念很快開始使得康德圖式中清教的那一半嚴格也變得活躍起來,相伴而來的是死亡觀念變得溫順而美麗,一種對偽死亡、偽短暫性的膜拜”(Murdoch,The Soy-ereignty of Good 8l-2)。

這些偶然性事件最終導致了善的救贖。例如,發生在奧斯汀童年令他的手殘疾的那次偶然性事件。當時他從石坑中向上爬,石頭從上面滾下來砸傷了他的手,而他的哥哥馬修因為不知情,在那一刻臉上似乎還掛著微笑。在微笑與石頭滾落之間也許并沒有任何聯系,兩者都是很偶然地發生的事情,但是從那以后,奧斯汀便開始講述自己如何被馬修傷害的故事,以此贏得別人,尤其是他父親對自己的同情與關注,使得各方面都強于自己的馬修永遠懷有負罪感。而后來的事實證明,奧斯汀的手恢復了功能,并不像他斷言的那樣無法醫治。他的手奇跡般地復原的原因是因為他使麥維絲離開馬修而來照顧自己,終于使馬修也失去了他的愛情。奧斯汀在心理上有了一種勝利感,不再放棄治療,用殘手獲得別人的同情。此外,甚至像貝蒂之死這樣充滿謎團的偶然性事件也被奧斯汀用來編織對自己有利的故事。

由此可以看出,奧斯汀的父母因為偶然性事件而對他心懷疼愛,他的哥哥馬修因為偶然性事件也對他心存愧疚,麥維絲因為偶然性事件而他心生憐憫。這使他們的生活發生了改變。但不管是奧斯汀父母的心懷疼愛,他哥哥的心存愧疚,還是麥維絲的心生憐憫,都是善的力量,是一種受難式的體驗,是一種宗教式的崇高。在奧斯汀諸多的遭遇中,還有許多與死亡相聯系的偶然事件。但奧斯汀屢屢遭遇偶然性事件,卻一次次地從中“挺”了過來。其力量正是來自于這些“善”的寄予??梢哉f,是偶然性事件為善的出現提供了理由。這其實是對于整個人類的提示。

就人類個體的成長和發展來說,是各種內外因素連續的綜合影響的結果。偶然性事件的出現,則會改變原來正常成長的模式,形成“個體成長的停止”,即所謂的“個體成長的偶在性”。這種精神創傷會作為“尚未完成的情結”郁結在心里。一旦個體再遇到類似的狀況,過去積淀的體驗又會襲上心頭,使個體產生焦慮、抑郁、悲觀等消極情緒。

這種偶然性所體現出的是不確定性。而對于人類歷史來說,只有這種不確定性是確定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不確定性是自然的本性。荷蘭著名心理學家G.霍夫施泰德提出了抵抗未來各種不確定性的三種途徑:科技、法律和宗教。人們用科技來抵抗自然界的不確定性,用法律來抵抗來自其他社會成員的不確定性,而宗教則被人們用來化解無可抵抗的死亡和來世的不確定性。社會學家盧曼也認為,宗教恰恰可以對悖論現象實施調治,宗教用自己承擔悖論的方式來使世界“非悖論化”,即以“偶然的必然性”行使協同職能。善的追求就是宗教的具體化,是作者心中一種理想的終極目標,更是一種通往理想境界的有效工具。

默多克作為哲學家和文學家,是把她對于哲學的理解通過文學娓娓道來。她在一種充滿溫情的語調中完成她的哲學教誨。文學評論家馬爾科姆·布雷德伯里曾經這樣評價過艾麗斯·默多克的小說:“主題上趨向于形而上學式的思索,技巧上趨向于寓言和象征主義”(Bmdbury 293)。其實,這正是默多克的成功之處。一方面,她所使用的“寓言和象征主義”等技巧使作品的情節更加引人入勝;另一方面,其作品中流露出來的深刻的“形而上學式的思索”則是她的作品最為彰明較著的特征。正是在對幾種重要的倫理學思想的“破”與“立”之中,借助文學技巧的“外衣”,默多克生動地傳達了自己關于善的倫理學觀念。我們可以在她的作品中逐漸感知到一條通往善的道路,而這條路又是在充滿偶然性和生動形象的作品中逐漸清晰起來的。這是默多克的優勢——哲學文學的合二為一,可以使她化嚴肅為輕松,在恰如密友攀談、良朋話舊、私房娓語中,把哲理走人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也走入她文筆的每一個縫隙。偶然性的娓語就是她文學樣式的一種最好的標簽。

責任編輯:桑曄

猜你喜歡
艾麗斯偶然性默多克
不怕坐冷板凳的默多克
良知與責任:赫勒關于現代性問題的道德哲學探索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學性分析
新書披露默多克被鄧文迪“情傷”近崩潰
淺談現代陶藝創作中的偶然性
筆友
琴緣(上)
筆友
默多克口無遮攔惹火英國
Unit?。保怠保兑谆煸~語辨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