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索格》中的精神受難與道德困境

2009-02-01 01:34劉兮穎
外國文學研究 2009年6期
關鍵詞:摩西猶太猶太人

內容提要:《赫索格》中的摩西·赫索格是圣經中“摩西”原型的再現。在受難過程中,他肩負起做人的責任,樹立起對未來的信念。這是一個善良的人與上帝之間訂立的精神契約,愿意為他人承擔苦難的表證。遭受磨難而不失尊嚴是一種美德,持之以恒地堅持真理、為他人而遭受磨難是人性的標志。在摩西·赫索格與上帝簽訂精神契約承受苦難的整個過程中同時展現了他的道德困境。小說通過赫索格失敗的婚姻展示了傳統猶太婚姻倫理道德的崩潰,而這在一定程度上應歸因為女權運動的興起,男性對自身地位的不確定感以及傳統猶太家庭的瓦解。猶太倫理觀認為人有選擇善惡的自由,并鼓勵人選擇善。作為自愿為他人承受苦難的現代摩西,赫索格在尋求正義的過程中最終選擇了善。

關鍵詞:《赫索格》精神受難道德困境

作者簡介:劉兮穎,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英美文學研究。本文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猶太倫理與敘事藝術:索爾·貝婁小說研究”【項目編號:08Jc752008】的階段性成果。

《赫索格》(1964年)是美國著名猶太作家、197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索爾·貝婁創作中期的代表作。小說中的“猶太性盡管是以隱晦的方式出現如家庭情感或心靈感受到的真理,但是仍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Malin 148)?!啊逗账鞲瘛肥亲罹擢q太性的小說”(Goldman 115)。主人公猶太知識分子摩西·埃爾凱納·赫索格教授經歷了各種各樣的磨難。他受人欺騙、遭人蒙蔽、被人控制、丟光存款、被迫借債。當他遭遇婚姻危機時,總是去找最好的朋友瓦倫丁·格斯貝奇尋求幫助,還將他指定為遺囑的執行人和保護人??墒亲屗f萬沒有想到的是妻子馬德琳和瓦倫丁共同背叛了他,兩人有了婚外情,而直到最后他才得知真相。離婚后赫索格決心報復,他甚至已經舉起了手中的槍,可當他看到情敵瓦倫丁正在給自己的小女兒瓊妮洗澡時,他放下了仇恨,決心原諒。赫索格的職業、所處的環境完全不同于貝婁早期作品中的主人公,但仍然延續了其一貫的猶太主題——受難。摩西·赫索格既是圣經中“摩西”原型的再現,同時也表現出了傳統猶太倫理意識在當代美國社會的救贖意義。他肩負起做人的責任,樹立起對未來的信念。這是一個善良的人與上帝之間訂立精神契約,愿意為他人承受苦難的表證。

一、摩西·赫索格的猶太根基

大衛·蓋勒維曾指出,“赫索格是一個猶太人,他的許多價值觀直接來自其猶太移民背景,而并非來自他作為自由知識分子的成年經驗。盡管他在一種異乎尋常的所謂‘宗教家庭中長大,但他仍然不斷強調他自己的猶太性”(GMloway 137)。因此分析赫索格的猶太文化背景對了解他的性格發展以及精神受難歷程至關重要。摩西·赫索格同《希伯來圣經》之間存在著深厚的淵源,而他本人的猶太根基也是厚重的。這些對于他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道德觀的形成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貝婁為小說主人公起名為“摩西·埃爾凱納·赫索格”(Moses Elkanah Hezog),這個名字頗具猶太文化底蘊,暗示著“奴役、自由和流浪的主題”(Goldman 116)。而《赫索格》這部作品與《希伯來圣經》在人物設置與細節描寫上存在相似和對應的地方,摩西·赫索格事實上是圣經中摩西原型的再現。

這兩個人物之間的相同點表現在以下三方面:其一,他們的名字相同,都叫“摩西”(Mo-ses)。此外,赫索格名字中間的“埃爾凱納”(Elkanah)也出自《希伯來圣經》,這個名字的含義是“上帝創造或上帝擁有”(Goldman 117-118)?!断2畞硎ソ洝分邪杽P納(以利加拿)是塞繆爾的父親,他有兩個妻子,兩人互相妒恨。摩西·赫索格也先后娶過兩個老婆。其二,他們都出身于猶太家庭,但卻在異國文化的氛圍中長大。摩西成長于埃及,摩西·赫索格在天主教占主導地位的美國長大。其三,他們都沒有被異族文化所同化。摩西成年后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擔負起拯救整個民族的重任,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是猶太民族的英雄。貝婁則在摩西·赫索格的身上寄予了尋找民族、人類出路的希望。

除此之外,小說在情節上存在著四方面的對照關系(Goldman 117)。第一,赫索格曾從一位精神病醫生那里拿來一張妄想狂癥狀的單子,像研究埃及瘟疫一樣對它做了研究。如同摩西在《出埃及記》中按照上帝的吩咐,對埃及實施的十項懲罰措施,妄想狂癥狀的單子上也列舉了十項特征。第二,赫索格身處精神困境時受到了女友雷蒙娜的照顧,兩人共進晚餐時,一直聽著埃及音樂《塞得港》,可他卻說自己“有了一種逃亡奴隸的心理狀態”,自己過去的歲月“真像比埃及的歷史還要久遠”(187)?!断2畞硎ソ洝分械哪ξ髡窃诼潆y時被埃及公主所救。小說在這里是在暗指雷蒙娜如同埃及公主一樣拯救赫索格于苦難之中。但是摩西的猶太身份使得他后來離開了埃及,并苦苦尋求猶太民族的解放之路,最后得到神賜予他行神跡的權能,完成了率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壯舉。與此相對應,赫索格盡管感激雷蒙娜對自己的關心,但他明白與雷蒙娜的肉體結合也無法擺脫精神困境,他必須自己找到出路。由此顯示出在信仰失落的年代中,人只能依靠自身獲得拯救。第三,赫索格在路德村為了紀念亡友開始練習吹奏雙簧管,“那圣歌聲中襲人了一股猶太人的哀傷”(172)。在英文中,雙簧管與蘆葦是同一個單詞“reeds”。而雙簧管的哨子(雙簧片)由蘆葦制作而成,具有民間牧笛或蘆笛特色。摩西的母親為了避免兒子慘遭埃及人殺害,把他藏在蒲草箱中,然后將箱子放在河邊的蘆葦中這才使得幼年摩西幸免于難。如同蘆葦庇護了摩西,每當赫索格的研究工作進行不下去或者遭遇精神困擾時,吹奏雙簧管會給他帶來安慰。第四,小說第九章中,赫索格引用了《希伯來圣經》中摩西說過的話:“我已來到這兒。進去吧!(Here I-am,Hineni!)”(398)《希伯來圣經》中耶和華的使者從荊棘的火焰中向摩西顯現。摩西看見荊棘被火燒,但是沒有被燒毀,耶和華見他過去看,就從荊棘中呼叫:“摩西!摩西!”摩西回答:“我在這里(here I am,Hineni!)”。(《出埃及記》3:2-4)摩西正是在這里領受神諭,開始了他的艱難之旅,領導以色列人反抗奴役出埃及。在《創世記》中亞伯拉罕曾三次喊出“Here I am,Hineni!”這句話。它不僅意味著對神的感召的回應,同時也象征著其堅定不滅的決心?!逗账鞲瘛分心ξ鳌ず账鞲褡詈笠浴癏ineni”作為他歷經磨難的旅程的結束,同時也意味著他新生活的開端。

由此可見,這部小說再現了圣經中的摩西原型,而作者在赫索格身上賦予了時代精神。但這兩個人物在本質上很不相同,如果說摩西是以色列人真正的民族英雄的話,那么摩西·赫索格則是20世紀西方文學中一個“荒誕的英雄”(the absurd hero)(Galloway 125),“追尋的英雄”(the quest-hero),也可以稱他是個“反英雄”。

摩西·赫索格的猶太淵源不僅體現在他是圣經中“摩西”原型的再現,更重要的在于他

所成長的猶太家庭、所接受的猶太傳統文化教育,這對赫索格價值觀、道德觀的形成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斑@種教育把他為了獲得生命的永恒所需要的東西灌輸在他的身上。而反過來,這種東西又賦予他在今世的生命以價值”(開普蘭540)?!蔼q太生活最初始的、最基本的和必不可少的表達場所毫無疑問是在家庭之中,在家里,孩子們得到了自己的第一印象;在家里,他們獲得了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基本內容。正是在家庭之中,那些主要的猶太習慣和猶太價值一代又一代地流傳了下來”(開普蘭471)。赫索格的道德觀、價值觀正是在其猶太家庭中形成的。

在傳統的猶太家庭中,父親有父親的地位和責任,而母親也有自己的義務和責任。赫索格的父親伊廖納·依薩柯維奇·赫索格曾經是個有身份的俄國人,從小成長在具有濃厚宗教氛圍的環境中??墒潜黄纫泼衩绹?,他不得不面對艱難的生存環境,后來還改用了一個美國化的名字喬納·赫索格。作為第一代美國猶太移民,赫索格一家人的生活異常艱難,為了能夠在美國生存下來他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不管生活多么貧苦,現在的地位如何低下,他們從來沒有忘記想象中的顯赫,未來的光榮,今后的自由”(189)。正是這種信念支撐著猶太人承受苦難的煎熬?!蔼q太人圓滿實現的集體夢想和改善子女命運的個人愿望,是移民的默默心愿。他們希望通過誠實和勤勞,把精神上的圓滿實現和物質報償聯結起來”(豪239)。喬納事實上代表著古老的猶太文明。赫索格的母親薩拉是一個非常傳統的猶太妻子和母親:自我犧牲、不斷奉獻自我。她是維系家庭穩定的紐帶,保持家庭生活持續進行下去?!耙泼衿拮又械亩鄶等俗匀猾I身于生兒育女的神圣職責和自我犧牲的道德準則”(豪170)。作為賢妻,她恪守本分。喬納運私酒遭到了搶劫,被打得遍體鱗傷后,薩拉為他清洗傷口,守候在床邊細心地照顧他,沒有說一句抱怨的話,只是建議丈夫不要再做這種買賣了。作為慈母,薩拉從未放棄對孩子們的期望,她希望他們長大后成為律師、議員、拉比或者音樂家。無論環境怎樣艱苦,她都要送孩子們去上最好的學校,讓女兒學鋼琴?!罢撬男燎趧谧鞑攀顾淖幼訉O孫得以享受談天說地的奢侈”(豪169)。馬庫斯曾指出:“猶太人只用了短短一代人的時間就成了知識分子。爸爸媽媽是說意第緒語的移民。新一代人縱身躍了一大步,跳進深奧的知性天地”(270)。

猶太知識分子赫索格從小受到傳統猶太文化的熏陶。他生活在包括意第緒語、希伯來語和英語在內的多種語言環境中。除了從小學習民族語言,赫索格還隨同家人舉行一些猶太儀式,小說中關于晨禱、門柱圣卷、凈禮等描寫顯示出他對猶太教生活習俗非常熟悉。晨禱是猶太人一天三次祈禱中最重要的一次,也是每日唯一一次男教徒要遵從《妥拉》誡命的祈禱。傳說晨禱是為了紀念猶太始祖亞伯拉罕。赫索格家幾兄弟每天早晨帶上帽子,一塊兒開始進行晨間儀式的祈禱:“啊,以色列,你的帳幕多美”(188)。門柱圣卷指刻有《妥拉》經文的羊皮卷,置放在猶太人家的門柱上,以示猶太家庭的信仰。每當進入或離開家門時,傳統的猶太人會親吻自己的指尖,然后觸摸門柱圣卷,以表達不忘對上帝的信仰和對戒律的遵守。在猶太家庭的門柱上安置門柱圣卷是大部分猶太人仍遵行的儀式,因為它是猶太身份的象征,同時也意味著簡單而又意義深遠的告白。齊波拉姑媽在進赫索格家門之前,“緊張不安地匆匆吻了吻自己的指頭,摸了摸門柱圣卷”(196)。凈禮指猶太人按照猶太教教規,洗滌全身或身體某一部位的禮儀,表示祈求凈化心靈,從世俗轉向圣潔。赫索格洗手的時候想起“古代猶太人洗指甲的儀禮,在猶太法典中有這樣的話:‘你應該洗刷!當你從墓地(眾人安息之所)回來后,你必須洗刷一番”(238)。他也了解猶太教儀式之一的沐浴。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盡管赫索格出身于猶太家庭,接受猶太傳統文化的教育,可事實上成年后的他距離傳統的猶太生活方式和文化已非常遙遠了。例如,他從來沒有慶祝過猶太節日。眾所周知,幾乎所有的猶太節日都與猶太民族的歷史有關,而且都具有強烈的宗教色彩,這些節日促使著猶太人不斷重溫本民族的傳統習俗,接受宗教教育,從而在保存猶太文化、增強猶太人的使命感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正是這些猶太儀式、節日使得猶太人區別于非猶太人。但是赫索格從來沒有在任何一個猶太節日中回憶起與家人共同慶祝的情景。而且他不曾加入任何猶太社團以及參與任何猶太活動。他給自己的孩子馬科(Marco)和瓊妮(June)取的都不是典型的猶太名字,而名字是猶太身份的象征。此外,作為一位學識淵博的大學教授,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熟悉那些偉大猶太哲學家的思想。在赫索格產生精神危機的早期,他曾寫信給各行各業的人講述他的煩惱,但他從未寫信給任何一個猶太學者,只除了提到馬丁·布伯的“對話”哲學,不過這是為了嘲諷格斯貝奇勾引上他老婆,因為格斯貝奇曾建議赫索格好好研究布伯的哲學。這說明赫索格對猶太文化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他并沒有堅持從早年就開始學習的希伯來文化,相反,從16歲開始他就成了自由思想者。

到赫索格經歷了兩次失敗的婚姻,遭遇中年危機時,他才真正作為一個猶太人回顧自己過往的生活,這正是他的猶太根基之所在?!坝洃浘哂幸环N特殊的道德重要性”(Rovit126)。應該說,對于過往生活的回憶加強了赫索格的猶太倫理價值觀,如家庭的重要性、兄弟情誼、生活的價值、個人的尊嚴等等。所有這一切造就了今天的赫索格,令他成為一個正人君子(“meflsch”,意第緒語)。所以說,赫索格在本質上并未被美國社會完全同化。他從小接受的猶太文化傳統阻礙了他作為一個世俗的猶太人、真正的美國人進入現代生活。

二、赫索格的精神受難史

貝婁曾表示《赫索格》是“受害者文學”,而“受害者文學展示的是普通人的無能”(qtd,in Galloway 123—124)。彼得·黑斯認為,“遭受磨難而不失尊嚴是一種美德,持之以恒地堅持真理、為他人而遭受磨難是人性的標志”(Heys 184)。赫索格經歷了精神上的受難之旅。

作為從俄國移民到美國的第二代猶太人,赫索格從小就耳聞目睹了猶太人悲慘的受難史。俄國的反猶政策驅逐了大量的猶太人,在俄國大革命中不少猶太人喪命,其中包括拉維奇的家人、赫索格母親的哥哥米哈爾。赫索格的祖父從俄國寫信來,里面說的盡是饑餓、寒冷、瘟疫和死亡,他不知在有生之年能否見到自己的兒女,如果他去世誰來安葬他。父親喬納在讀信時難過得泣不成聲。赫索格表示:

“我們受過不少苦難教育。我對這種心靈的哭泣,至今依然記憶猶新。它們就在我的胸中,就在我的喉嚨口,我真想張大嘴巴,讓它們一吐而出??墒撬羞@一切全是年湮日渺的往事了——是的,就像《圣經》中猶太人的舊事,就像《圣經》中說的那些個人經歷和命運??催^上次大戰中發生的事,赫索格父親所訴說的,實在算不上什么特別的苦了?,F在,‘苦難的標準已經更加殘忍,有了一種新的極端的標準,一種不管人死活的標準。有些人甚至很樂意地把自己的聰明才智都傾注在毀滅人類的大計上。赫索

格家的這些個人歷史,這些舊時代的老故事,也許已經不值得追憶了??晌胰匀挥浀?。而且我必須記住。但此外還有誰會對這感興趣呢?千千萬萬人不是一樣在受苦受難么?……爸爸所受的苦,對我依然有很大的影響?!?198)

赫索格的父親喬納不僅遭受經濟上的窮困,后來還受到精神上的打擊。他被自己最值得信賴的朋友出賣??墒撬裁匆矝]有說過,只是默默咽下傷痛。盡管如此,喬納并沒有對人性徹底絕望,仍然堅持著自己的道德操守。他們全家住在拿破侖街的時候,曾收留過一個名叫拉維奇的潦倒房客。喬納和薩拉都知道給予困難中的猶太人幫助是作為猶太人的倫理責任,猶太人應該互相幫助。拉維奇遭遇的不幸和痛苦也是所有猶太人的不幸和痛苦。猶太信仰中沒有“慈善”(charity)這個詞,但是有慈善的行為?!端镜隆分斜硎龅拇壬票环Q之為“策達卡”(Tzedakah),這個詞的確切含義是“公義的行為”(righteous action)。慈善行為就是公義的體現,要善待他人、多行善事、濟貧扶危。猶太人把策達卡作為家庭生活的準則,給窮困之家捐贈慈善錢物已經成為猶太人的一個習俗。這是倫理責任,也是宗教義務。赫索格父母身上體現出的這種“兄弟情誼”、“愛鄰如己”的倫理思想及其慈善行為對赫索格有著極為深刻地影響。他曾無私地幫助童年時代的好友納克曼,借錢給這個窮愁潦倒的朋友。赫索格相信“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感情,會使得一個人更富有人性”(351)。這種“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理想顯示了猶太教的愛的教義”(科亨164)。兄弟情誼意味著人們有在全世界范圍內施行慈善的義務。

赫索格從小耳濡目染的苦難教育對他的人生觀、道德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猶太民族是一個飽經磨難且勇于面對苦難的民族,這種敢于面對苦難的勇氣也反映在人過中年的赫索格身上。他遭遇了雙重磨難。其一是婚姻失敗帶來的精神上的痛苦,其二是由此而產生的對自我價值的懷疑和否定。

首先,赫索格同父親一樣遭到了背叛,而且是愛情和友情的雙重背叛:妻子馬德琳和好友瓦倫丁·格斯貝奇私通。赫索格受到巨大的打擊,他承受了與此有關所有痛苦和磨難——受辱挨罵、驅逐出門、流言蜚語、無辜受過,最后自我放逐到路德村?!熬裆系耐纯嘁汛蟠髶p害了赫索格那張英俊的臉——它確實留下創傷了。凡是從前被他的自高自大傷害過的人,現在只要看他一眼這種憔悴的模樣,就會感到大仇已報”(87)。在受難的過程中,赫索格不斷地進行反思,他認為自己是個“待罪的羔羊”(142,230)。赫索格是個善于自省、時刻自我反思的人。他意識到“現在就連受痛苦也得花更多的錢”(276)。這話具有反諷意味。當赫索格和馬德琳婚姻出現問題時,馬德琳要求赫索格去看心理醫生,于是赫索格每個星期至少有四個下午都得花大筆的錢躺在心理醫生的病床上接受治療,而就在這個時間馬德琳和格斯貝奇私通。直到他們離婚后,赫索格才意識到馬德琳要求他去看心理醫生的真實意圖。當他在花錢試圖解決他們的婚姻問題時,馬德琳卻在尋歡作樂,他越是這樣做,日后感受到的痛苦就越深刻。在痛苦中,人無法逃走,無法抵抗自身,甚至也無法保護自己。而在這一過程中他認識到“一個人經受的苦難越多,也就會變得越特別”(Bellow 62)。盡管磨難令人痛苦,但也會令人成長,更深刻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伴隨著婚姻失敗而來的更深層次的受難是赫索格對自我的懷疑和否定。赫索格體現了知識分子的無能,“有人情味但又極其脆弱,才華橫溢但又自命不凡、迷惘困惑”(伯科維奇268)。作為一個學識淵博的大學教授,他的事實王國和價值王國是隔絕的,而他的個性也與現實脫節了。律師桑多、馬德琳、格斯貝奇都是赫索格現實生活中的導師,他們用現實教導、懲罰赫索格,讓他看清真實的生活。他們認為,“像赫索格這樣一個人,善良、文靜、有希望、有理性、勤奮、尊嚴,而且有孩子氣,認為人類生活,也像別的課題一樣,是一個研究課題,這種人應該受一點教訓?!?253)

斯羅寧姆斯基(Henry Slonimsky)說:“好人為什么必須受難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因為世界的不充分,世界還在成長,在發展,并且不可避免地帶有缺陷,這就需要足夠高尚的人去承擔重任,以作為新洞察的范例,也就是高貴的任務,貴人應有的品德”(轉引自周海金132)。很多拉比文獻都指出,“誰有更淵博的學識,誰就要經歷更多的苦難”,“上帝對義人是最苛刻的”,“上帝根據每個人的智慧程度加以不同的對待”(轉引自周海金131)。赫索格作為高級知識分子、大學教授,他對人類問題的思索要比其它人更為深刻,所以他也必然要承受了更多的痛苦和災難,承擔更大的責任。

事實上,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摩西·赫索格同《希伯來圣經》中的摩西一樣在代人贖罪,經受磨難。代為贖罪構成了摩西生命中一段不平凡的經歷,以色列人鑄造了一個金牛犢,拜它為偶像,耶和華大怒要懲罰以色列人,摩西請求耶和華的寬恕,主動提出愿意從耶和華所寫的冊子上涂抹掉自己的名字,以此替以色列人贖罪(《出埃及記》32:30-35)?!兑再悂啎返?3章認為“苦難具有代人受過的性質。正直的人并非只是因為他們自身的罪而受難。通過受難,他承擔并贖抵了其作惡同伴所犯下的罪行”(科亨45)。這樣做的目的在于“人類在他們的終極本質上不僅是‘為己者,而且是‘為他者,并且這種‘為他者必須敏銳地進行反思?!庠谟谖艺?,莫過于他人;內在于我本人者,莫過于我。以色列本應教導,從我到我自己終極的內在,在于時時刻刻都為所有的他人負責,我是所有他人的人質。我能夠為非我所犯的過錯負責,也能夠承受不是我的苦難”(勒維納斯121)。赫索格就是這樣承受了本不該他承受的苦難,同時也為他人的過錯負責。

苦難并沒有令赫索格喪失生活的勇氣,他依然堅強地面對生活。在小說最后,他在寫給默梅斯坦的信中說:“推崇和贊美受難,會使我們走向錯誤的方向?!薄霸谕ǔ5那闆r下,受難只會摧殘人,毀滅人,而且對人毫無啟迪?!薄澳惚仨氂欣猛纯嗟哪芰?,悔改的能力,接受啟迪的能力”(Bellow 317)。赫索格意識到自己受難是為了尋求真正的覺醒,從痛苦中掙脫出來,停止為馬德琳和格斯貝奇的背叛受苦,而去尋找有意義的人生道路。

三、赫索格的道德困境

在摩西·赫索格與上帝簽訂精神契約,承受苦難的整個過程中同時也展現了他的道德困境。受到猶太家庭和傳統猶太文化教育的影響,赫索格信奉傳統的猶太婚姻倫理道德觀,然而他的道德行為卻出現了悖論,這使他受盡折磨和傷害。貝婁通過赫索格失敗的婚姻展示了傳統猶太婚姻倫理道德的崩潰,而這在一定程度上應歸結為女權運動的興起,男性對自身地位的不確定感以及傳統猶太家庭的瓦解。而作為自愿為他人承受苦難的現代摩西,赫索格在尋求正義的過程中最終選擇了善。

作為家庭的基礎,婚姻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猶太傳統中夫妻關系的本質是丈夫擁有妻子,丈夫具有絕對地權威,男人是家庭的中心,女人服從丈夫的愿望,丈夫的意志就是家庭的意志。男人承擔著家庭整體和長遠的責任,婦女則對家庭的日常生活有著更多的義務。

妻子最重要的義務是生兒育女,幫助丈夫建立這個“家”。在傳統的猶太家庭中妻子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擔,而丈夫坐下來研習《妥拉》,成為學者、拉比。在現代猶太家庭中,妻子仍然扮演著這樣的角色。她們為家庭付出了自己的一切。薩拉是貧民窟的廚娘、洗衣婆、女裁縫。由于操勞過度,她很早就因病去世了,而丹妮在離婚后還在心甘情愿地為前夫做事。這正是傳統的猶太婚姻倫理觀中猶太家長制的最好體現。從小成長在傳統猶太家庭中的赫索格的第一任妻子正是這樣,但他很快就厭倦了?!八赡軙蔀橐幻议L_正像每個姓赫索格的生來如此似的?!钡桥c此同時他意識到“父親,傳宗接代,過去與未來之間的媒介,神秘的創造工具,這一切全都背時了”(264)。

赫索格所堅持的是傳統的猶太倫理觀,這種倫理觀認為女人在本質上的消極的,只適合家庭生活的,她只能通過選擇聰明的丈夫來證明自己的才智,而且女人應該將精力關注在照顧丈夫和孩子身上?!蔼q太教只認可夫妻之間的性關系。其它任何形式的性經驗都是淫邪或不道德的。不正常的性關系會動搖家庭和社會秩序的根基”(科亨134)。通奸是對婚姻的褻瀆,也違反了神的誡命。赫索格所遵循的正是這一猶太傳統倫理觀,而符合這一倫理標準的就有他的母親薩拉以及第一任妻子戴西。赫索格渴望那種舊式的猶太家庭生活,雖然他曾背叛那種生活,但與馬德琳在一起時,他開始懷念那種日子,也記起了戴西的好處。戴西是個比較守舊的猶太女子,忠于自己的丈夫。赫索格非常了解家庭的重要性,特別是孩子的健康成長要基于父母穩定的婚姻關系。但是他并沒有在成年后的生活中將這種關系付諸實踐。這里的道德悖論在于他信奉猶太傳統婚姻道德觀,可他自己并未遵從,反而將這一標準施加在他的第二任妻子馬德琳身上。赫索格一直抱怨馬德琳的婚外情是對自己的欺騙和背叛,但他忘記了首先是他自己在第一次婚姻中背叛了戴西,搞婚外情,卻從未考慮這種做法會對戴西尤其是兒子馬科造成怎樣的傷害,他甚至對此毫無歉疚感。

馬德琳和赫索格一樣也存在著道德行為上的悖論。她是一個美麗迷人、才智超群、充滿自信、自私自利的女人。馬德琳同赫索格一樣都是猶太人,但她在認識赫索格之前就皈依了天主教,天主教是美國主流社會中的宗教信仰,其教徒在美國社會中占大多數。馬德琳出身于猶太家庭,但她認為自己被父母所拋棄,她親眼目睹了在猶太家長制家庭中妻子是如何奉獻自己、犧牲自己來成就丈夫的事業,而她并不打算仿效她那“奴性不改”的母親,所以她皈依了天主教,徹底地拋棄了她的猶太家庭。由此可見,馬德琳拒絕接受傳統的猶太婚姻倫理,而愿意接受天主教倫理。天主教倫理認為人是有原罪的,性是一種罪惡。而且天主教與猶太教的婚姻倫理觀有著相似之處,都認為婚外情是犯了通奸罪。馬德琳在與赫索格結婚以前認為婚外情令她罪孽叢生。但她的行為與赫索格一樣存在著道德悖論。馬德琳一方面享受著這種偷情,另一方面又認為自己的生活過于尋歡恣樂,是有罪的,所以她需要贖罪,通過懺悔使自己獲得救贖。馬德琳堅決要求赫索格同戴西離婚,這樣他們可以在教堂舉行婚禮,孩子也要受洗??伤制茐牧诉@種倫理關系,在他們婚后不久她就同赫索格最好的朋友格斯貝奇發展婚外情。所以說馬德琳在道德上持的是雙重標準。

作為現代女性的馬德琳是一個叛逆者。她拒絕在猶太家長制家庭中扮演自己的角色,承擔自己的責任。應該說,她是一個好母親,卻不是一個好妻子。她不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家庭生活,奉獻自己,卻要堅持實現自我價值。馬德琳不僅不愿意承擔傳統猶太妻子所承擔的責任,也拒絕赫索格的猶太家長式作風。她曾表示赫索格對她而言仿佛她的父親,赫索格在很多方面都像他。而在她的眼中,赫索格“是個慈父式的、垂垂老去的、有耐心的好色之徒”(152)。當他們共同呆在一個房間里時,赫索格好像將全部的空氣都給吞掉了,害得她沒法呼吸。馬德琳恨自己的父親,所以她一直想摧毀赫索格對她家長式的控制。馬德琳曾斬釘截鐵地對赫索格說:“你要的那種環境,你一輩子也別想有。那種環境十二世紀有過。你一天到晚嚷著要你的那種老家,說什么廚房的桌上蓋著油布,還放著你的拉丁文書”(167)。她竭盡所能地打擊自己的丈夫赫索格,令他感覺自己從肉體到精神上都無能,讓所有的親朋好友都相信赫索格瘋了,精神出了問題。而赫索格將馬德琳的行為看做是背信棄義。實事求是的說,赫索格需要的不是一個在學術上取得杰出成就同他平起平坐的妻子,而是遵循傳統猶太道德的妻子。馬德琳顯然不屬于這一類型。她在很多方面都顯示出對傳統猶太道德的背叛。

格斯貝奇的行為也同樣存在道德上的悖論。小說沒有敘述格斯貝奇的生活背景,但可以看出他是個典型的猶太人,家庭觀念很重。他精通意第緒語,過猶太節日,讀過馬丁·布伯的哲學書,而且經常參加猶太社團活動,他給小兒子取的名字愛弗雷姆(Ephraim)來自《希伯來圣經》。格斯貝奇的名字“瓦倫丁”(Valentine)暗示著他的“情人”身份。赫索格父親的名字是伊廖納·依薩柯維奇·赫索格(Ilyonz Isakovitch Gerzog),俄文中的“g”在英文中變成了“h”。所以格斯貝奇(Gersbach)應該是“Hersbach”,“Herz”意味著心(Heart),同河流里的岸(bach)在一起,那么這個姓氏意味著“花心、濫情”(flowing heart)(Goldman 146)。這個名字具有深刻的諷刺意味,嘲諷格斯貝奇表面上深愛自己的妻子,背地里卻勾引朋友的妻子,是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他違反了猶太道德,犯了通奸罪。作者在這里諷刺的不是偽裝的猶太人,而是不了解猶太倫理的本質、只在表面上遵循傳統生活的猶太人。

與馬德琳和格斯貝奇相比,盡管赫索格的道德行為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悖論,但他仍未放棄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所以在尋求正義的過程中,他最終選擇了善。這意味著傳統猶太倫理道德對于赫索格的救贖。

作為受害者,赫索格遭到妻子和好友雙重欺騙,他痛苦萬分、憤恨不已,想要報復。他需要正義,要以牙還牙,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是他作為被迫害一方的權利。這就是赫索格最初的想法??墒窃趯で笳x的過程中赫索格的一切所作所為都體現了動機與結果的悖反,使得他成為一個悲劇人物。他趕到芝加哥是為了保護女兒,結果出車禍差一點送了她的命;在他打消了復仇的念頭后,卻因暴露了那支無證手槍而被帶到警察局;他原本想打消格斯貝奇的影響,讓女兒明白父親有多么愛她,結果讓女兒目睹了父親車禍受傷的落魄模樣。在那場車禍中,赫索格的肋骨斷了,肋骨具有象征意義,在《希伯來圣經》中上帝從亞當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就了夏娃,男人身上的肋骨是女人的象征,赫索格身上斷了的肋骨象征著馬德琳對他的傷害,也意味著他們關系最后的終結。赫索格最終決定以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于是他偷拿了父親的手槍,想殺掉背叛他的前妻和奸夫??墒钱敽账鞲裼H眼看到格斯貝奇瘸著腿辛苦萬分地給自己的小女兒瓊妮洗澡,看到格斯貝奇對瓊妮這么溫柔,“看到這件事情的現實真相,看到這樣一個丑角對一個孩子顯得如此溫柔,他原來要使用暴力的打

算變成了一場戲,變成了荒唐可笑的念頭。他并不打算使自己成為這樣一個十足的傻瓜。只有自我仇恨才會導致他去毀滅自己”(333)。于是他放棄了復仇。放棄復仇意味著赫索格選擇了善。

猶太倫理觀認為人有選擇善惡的自由,并鼓勵人選擇善。在《塔木德》中,人被號召行善,而這主要是通過人的實際行動來體現的?!吧频臎_動決定人正直,……惡的沖動決定人邪惡……兩種沖動決定人善惡參半”(柯恩101—102)?!耙粋€人越是在逆境中實行美德,他就變得越加完善。因此,善良的人受苦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善,因為通過受苦他們的完善性得到了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說,善良的人所的苦也不是真正的惡,也不能從他們受苦這一事實而導致上帝不公正的結論”(傅有德等386)。赫索格在準備開槍殺人的那一剎那,善良的天性戰勝了他心中的恨意。殺死格斯貝奇固然可以泄憤,但是這也意味著赫索格的自我毀滅。正義的伸張不應當以自己的犯罪和毀滅為代價。促使赫索格放棄復仇選擇善的深層次原因除了他心底深處的猶太道德起到關鍵作用之外,還有猶太祖先們的影響。赫索格的父親是個文雅的人,從來沒有用暴力解決過問題。而赫索格的“那些祖先們,圍著大圍巾,蓄著長胡子,捧著祈禱書,他們是決不會摸一下左輪槍的。暴力不是猶太人的事情”(369—370)。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善良的赫索格深愛著瓊妮,孩子不能沒有母親,殺了馬德琳會給瓊妮的心理蒙上陰影,她如何能接受一個殺害自己親生母親的父親。死亡并不能消除惡,惡的本質是善的缺乏。赫索格想要伸張個人正義,但他不是一個惡人,所以他最終選擇了善。

歷盡磨難之后,赫索格開始重新思考生與死的問題?!拔夜室庾x錯了我的契約。我從來就不是什么資本,而只是把自己借貸給自己。顯然,我還繼續信仰上帝”(300)。他認識到自己不得不活下去,因為他必須完成自己的任務。這個任務就是猶太人與上帝之間簽訂的契約,契約要求無論遭遇怎樣的艱難困苦,人都必須頑強地生活下去。死亡才是契約的終結,而只有上帝才能行使這一權利。與此同時,赫索格想到他對子女負有責任。他不僅應選擇生活,還要有尊嚴地活下去。小說展示了猶太人的命運,赫索格的精神之旅經歷了從自我為中心轉向了“一神論”(Goldman 151)。赫索格最后仍然選擇繼續信仰上帝。小說最后,摩西·赫索格引用《出埃及記》中摩西說過的話:“我已來到這兒。進去吧!”(Here I am,Hineni!)(398)其實意味著他已準備完成與上帝之間的契約,好好生活下去。赫索格說“進去吧”,他進去后面對的是路德村的廢墟,而他準備重新修整這座廢墟,這也意味著他精神荒原的復蘇。

赫索格的精神受難史反映了美國猶太知識分子的精神困境。盡管赫索格所有的學識都不能挽救他于苦難中,但他仍然相信有一種力量能與外界所有的敵對勢力抗衡,這種力量便來自傳統的猶太倫理道德。善的抉擇令赫索格放棄了復仇,而手足情誼救贖了他,使得他受傷的心靈復蘇了,意識到自己并沒有被全世界欺騙和拋棄,他還有那來自猶太家庭中與他血脈相連的親人,他們都關心愛護著自己。他不再自怨自艾,恢復了心靈的平靜。小說結尾處,赫索格對于現狀感到非常滿意,準備在路德村長期住下去。但是此時的他已經喪失了交流的熱情,“他對任何人都不發出信息。沒有,一個字也沒有”(438)。這是交流愿望消亡,他不再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與任何人有所交流,這意味著他已經從那種迫不及待地渴望他人了解自己想法的痛苦中解脫出來了。

注解【Notes】

①大衛同時指出有很多評論家認為赫索格的猶太性對整部小說而言并不重要,但他認為如果僅僅強調赫索格這一人物的異化特征的話,這種說法當然也正確。但是如果認為赫索格的性格發展與其猶太背景毫無關聯,那么這種觀點是絕對錯誤的。這一評論適用于貝婁筆下所有的猶太英雄們。

②關于摩西·赫索格名字的來歷學者們有著不同的看法。托尼認為這個名字同一位率領登山隊攀上喜馬拉雅山的名叫莫里斯-赫索格的人有關。See Tony Tanner,“Saul Bellow:The Flight from Monologue,”En-,counter 24(1965):65,qtd,in Galloway 126,大衛則認為這個名字很有可能來自喬伊斯的《尤利西斯》中一個同樣名叫摩西·赫索格的人(Galloway 127-29)。

③該文相關引文均出自貝婁:《赫索格》,《索爾·貝婁全集》(第4卷),宋兆霖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247。以下標出頁碼,不再一一說明。

④厄爾(Earl Rovit)認為赫索格是西方文化中眾多追尋英雄中的一個,這些英雄們上天入地地去尋找金羊毛、圣杯、被禁錮的公主、新的城市、藍花、白鯨或者其他具有象征意義的東西,追尋者的身份在他追尋的過程中尤其是在找到目標的那一刻得到了實現(Rovit 121)。

⑤參見魏道思拉比:《猶太文化之旅》,劉幸枝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271--273;徐新:《猶太文化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239—240。

⑥參見柯恩250;黃陵渝:《猶太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67。

⑦對于結尾部分,大衛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他認為盡管貝婁在《赫索格》這部小說中采用了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敘事相交替的寫法,但仍然算得上是客觀敘事(the objective narrative),這種寫法只不過是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而并非對話,全書從頭到尾只不過是赫索格一個人的獨白而已(Galloway 138-39)。

責任編輯:蘇暉

猜你喜歡
摩西猶太猶太人
得到的都是笑臉
自尊
慌亂的父親
摩西奶奶
上海
天才并非與生俱來
摩西的第一次發燒
猶太人的生意經
逃票的方法
五年級閱讀訓練材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