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白:為課堂教學引入活水

2009-02-03 04:23吳金鳳
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版 2009年11期
關鍵詞:課文課堂教學教師

吳金鳳

【中途分類號】I059.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209(2009)11-0-01

失誤課堂教學片斷: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童年的朋友》這一課,認識一下高爾基心目中最敬佩、

熱愛的童年朋友——外祖母。

師:請大家朗讀課文。生:讀課文。

師:你認為哪句話可以概括全文的中心內容呢?

生:“從她的內心卻射出一種永不熄滅的、快樂的、溫暖的光芒?!?/p>

師:不對吧!應該是“她馬上成為我終身的朋友……使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的”。(學生迅速記筆記。)

師:這句話中,作者把外祖母當作了自己的朋友,課文題目也是“童年的朋友”,

題目合適嗎?從哪些內容可以看出兩人是朋友關系?

生:合適。①說話的語氣“溫暖而柔和”。②對于睡覺問題的處理——“不想睡 就不睡好了”。 ③關于奶瓶的問題的處理——“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聲點說”。(一邊是教師微笑頷首肯定,一邊是同學們奮筆疾書)

師:本文以塑造人物為中心,展現了一個豐滿的外祖母形象。作者在刻畫人物時使用了哪些方法呢?請結合具體內容說明。

生: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生能聯系文本闡釋)(其他同學認真記錄)

在失誤中頓悟:

——這節課運用“講授——接受”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是由19世紀下半葉的赫爾巴特提出,它以“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為中心”的“三中心”為理論核心,重視教師對學生的管教和對學生學習的控制,強調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文化知識教育。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消極的,往往一些思維敏捷、基礎好的早已聽懂,無事可干,而那些反應相對遲緩、知識基礎差的卻沒聽懂就講過去了。這種教學方法雖然缺乏新意,課堂氣氛沉悶,不過,學生都習慣了,所以,在一定范圍內的語文教學中還是行之有效的。這些教師為了講課需要,準備了十分充實的教學內容,學生上課只需帶耳朵和筆就行,考試時把別人的筆記一“克隆”,再一背,考試成績準好。在當前“輕負高質”的新型語文教學改革背景下,我們不如放手學生,讓學生如魚得水般活躍于課堂,老師扮好“導演”角色。請看——

成功課堂教學片斷:

高爾基《童年的朋友》

師:板書課題,直接導入。

師:大家都有童年的朋友,同學們能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圍繞題目與內容,嘗試給其他同學提出一些問題嗎?

生:(閱讀、相互熱烈提問)(部分提問展示)

1、“我”童年的朋友是誰?

2、“她”留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3、文章中的“我”很喜歡“她”,視她為“朋友”?你喜歡“她” 嗎?為什么?

4、你的朋友多嗎?你最喜歡什么樣的朋友?

……

從成功中得到啟示:

在導入新課和教學內容上,后一位老師既簡潔而又高效。學生陸續提問其實構成了文本情理交融的補白。問題一激發了學生閱讀興趣。問題二針對教學要點中“學習文章中生動形象的人物描寫方法”而產生,讓學生有意識去認識人物,為學生品味文章,分析、學習人物描寫方法打下基礎。問題三已經觸及文章主題。問題四引發學生思考,進行潛移默化的情感教育。這樣的補白,不僅包含著能力的訓練、理性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它直接指向學生的內心世界,能讓學生親身體驗角色的心理活動,強化感受,“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語文課程標準》)使學生對文本由遠到近,由近到真,再由真感到親,從而產生共鳴,使明理、悟情交融,使閱讀教學真情激蕩,也使語文課充滿活力。

其實“補白”已經廣泛地被運用到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中。何謂語文課堂的“補白”?它是指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對課文中沒有提到或者沒有詳細講解卻可以讓我們深入挖掘的內容進行進一步地挖掘。這樣可以使教學設計更加富有創造性,更加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知識、情感、價值觀上取得質的突破。這時,我們應稱它為“補白藝術”了。第二個片段中的老師充分運用補白藝術,通過創設情境來激起學生的想像,強調了課堂自主學習的重要。這種科學地處理教材的方式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起點,讓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維、主動實踐,最終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形成一定的觀點。那么,教學中,我們該怎么做呢?

捕捉補白的最佳時機

(1)教學突破點。片段二的補白為課文的延伸理解提供了認知前提,在教學的漸進處搭建了過渡的橋梁,不經意間突破了重難點,成為教學中的閃光點。

(2)主旨升華點。童話故事《七顆鉆石》一文贊美了小姑娘的愛心,就象天空中的七顆鉆石,閃閃發亮,照亮每個人的心靈。在提煉、升華主題時老師們都會巧用補白技巧。有運用仿句拓展延伸,有講愛心故事,有續寫故事……

(3)閱讀高潮點。不同的閱讀材料,教師預設的課堂教學的高潮是不一樣的。泰格勒《窗》,教學時有的教師也扣住高潮“電鈴事件”分析,不過,許多教師在教學時,掀起的閱讀高潮卻是“光禿禿的一堵墻”這樣一個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局。此時,學生已經深深陶醉于作家的高妙構思中,教師抓住有利契機,引導學生補白:根據你對文章的理解,讓小說故事情節再向前發展一步,請你給課文續寫結尾。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們動腦的熱情被充分激發,或侃侃而談病人乙追悔莫及,羞愧不已,病情加重,很快死去;或描述病人乙懊悔,病情好轉,出院后向別人講述他親身經歷的故事;也有人續寫病人乙后悔,學習病人甲,為病人丁講述“窗外美景”; 還有學生創新構想,讓病人乙活下去,教育更多的人,既符合善良人的心愿,又符合小說的情節……我們不禁佩服如此恰當地抓住補白時機,迎來生成的課堂教學高潮的教師!

選擇補白的形式:

不同的文體,不同的課型,也許會選擇不一樣的補白方式。不過下面的幾種可能更廣泛地被教師選用。

畫。在教學朱自清著名散文《春》一課時,有教師這樣設計補白:請選擇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中一幅,用你的畫筆精心描繪美麗春景。學生們興趣高昂,在此過程中,他們確實在享受勞動果實,同時又主動愉快地把所學課文牢牢背下了。

唱。語文課本上有些篇目已經成為廣為傳誦的歌曲了。比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教學中,如果單調地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但換成歌曲的形式讓他們演唱時,個個躍躍欲試、興致盎然。這樣形式的補白,不是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達成了教學目標?

演。課本劇排演和分角色朗讀深得學生的喜愛。在排演時,由于劇情的需要,學生還可能會補充一些內容來豐富情節,最重要的是整個學習過程已轉化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過程。

說。教師可緊扣文本的關鍵詞、句,標點符號進行口語表達的補白設計,還可以根據需要創設情境訓練學生補白。前面提到《七顆鉆石》一課,運用仿句進行拓展延伸,講愛心故事等,都可以進行相關口語訓練。

寫。以寫來補白是最基本的訓練形式了。課堂上囿于時間限制,可以抓住生活中點滴感受,思想上片刻閃光,形成文字;對于某一現象、事件的看法,也可以及時做記錄。以片斷形式出現的“補白”也越來越多地展示在新課改的課堂教學中。

由此可見,恰當時機的補白,形式合理,會讓你的課堂教學展示勃勃生機,把你引入“減負令”下語文教學的更高境界。

猜你喜歡
課文課堂教學教師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端午節的來歷
背課文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師
跨越式跳高課堂教學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