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高素質會計人才培養問題探析

2009-02-11 06:30殷小麗
市場周刊·理論研究 2009年12期
關鍵詞:會計專業實訓人才

殷小麗 李 露

摘 要:社會上會計人才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問題,只有采取相應措施解決這些矛盾,才能培養出社會急需的應用型會計人才。

關鍵詞:高職教育;會計人才;“2+1+1”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428(2009)12-121-02

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一個層次,它的發展必須走培養實用型人才的路子,以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突出辦學特色,讓學生在接受較完整的高等教育的同時,具備高超的職業技能。會計業是資金密集型、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行業,要求專業人員有較高的素質,這些都是呼喚高職會計教育有準確的定位。無庸置疑,會計人才的社會需求就是目標培養的風向標。高職院校會計教育培養的高素質會計人才,要會記賬,還要會算賬、報賬、用賬(即利用生成的信息,幫助企業解決日益復雜的經營與財務管理問題)。高職教育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應以就業為導向,將其定位于培養中小企業的會計主管人員和管理人員、地方主要企業的中層骨干會計人員及基層管理人員。

目前,在高職教育的各種培養模式是,“2+1”模式是很常見的一種模式。培養的目標應與市場的需求適應,培養要注重學習和實踐的雙向互動。本課題中在培養問題上提出“2+1+1”模式,2年的在校學習,1年的校外實習。同時,在學生就業后一年內,針對不同性質的就業單位,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動以及高職生特殊性,高職會計教育應該將學生“送上馬,再扶一程”對于已就業的學生應定期或不定期開展類似于后續教育的跟蹤教育。1年的跟蹤教育,對于學生的成才、畢業生的質量、畢業生就業等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問題

高等學校承擔著高素質人才培養的任務,近年來,向社會輸送了大量的會計專業人才。然而,高職院校所培養的會計人才與社會的要求仍有相當大的距離,導致目前的“兩難”現象:一方面,會計專業的本、??飘厴I生很多,感到就業難;另一方面,社會所需的高素質的會計人才奇缺,用人單位感到尋才難。不難發現,高等學校在會計人才的培養上存在以下問題。

1、 培養目標模糊

很多高職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認為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只要學會基本的會計核算就行了,高職會計專業和其他會計專業一樣,談不上什么培養目標。這樣的培養目標直接造成課程設置隨意性較大,教學方法運用不合理,最終造成培養目標很難達到。

2、 學科結構單一,培養的人才知識面窄

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的過程中,一方面學科分化越來越細,另一方面,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日益明顯。對于會計工作者來說,需要具有扎實的會計專業基礎知識,更需要具有廣博的其他專業學科的知識,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要求。我國高等學校會計人才培養的一個嚴重缺陷是知識面窄。長期以來,我們的大學教育在會計人才知識結構的設計上基本沿襲“會計學基礎——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外加“預算會計”的框架,側重于會計專業知識的介紹,培養的人才過于專門化,缺乏從事現代會計工作所必備的其他專業的基礎知識與理論知識,如管理、金融、證券與投資等方面的知識和綜合技能。近年來,這種情況雖然通過拓寬專業面、實施學分制、開設選修課、主輔修制等有所轉變,但這些改革措施尚遠未到位,學生在學習上還受到很大限制,在所培養的會計人才知識面狹窄的問題上,我們并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另外,對加強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方面的工作缺乏針對性和專業性,導致部分學生對相關法律規定缺乏了解或理解不深,社會責任感不強,工作后不能處理好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提供的會計信息失真,甚至發生了人格扭曲的現象。

3、思想觀念陳舊,培養的人才能力不強

新世紀所呼喚的高素質、高質量的會計人才,是具有創新精神、創業精神、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人才,能夠解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實際問題,能夠活躍于信息化時代、活躍于國際舞臺、活躍于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競爭環境、活躍于終身學習社會的人才。高等學校向大學生提供的會計教育應包括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全方位、高質量的素質教育。然而,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在高等學校會計教育中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重共性輕個性的現象,把本來具有不同個性、不同特點和特長的人才苗子用單一的、整齊劃一的培養規格和培養模式壓成了千人一面的所謂“合格”人才,扼制了人才在成長過程中創新思維的形成,培養的人才能力不強。

4、實踐教學重視不夠

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實踐性教學課時偏少,這既與課程設置不合理有關,又與對學生技術應用能力重視不夠有關。其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不夠。目前的高職會計教師,缺乏企業的會計實踐經驗,自身的動手能力不強,高職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則也難以得到有效的落實。再次,會計實訓不理想。主要原因是社會實踐基地沒有得到應有的落實,從而造成學生實訓只能在教室和會計模擬實驗室進行。這種封閉的訓練方式勢必造成實訓業務與會計實踐業務脫節,達不到應有的實訓效果。

二、解決問題措施

1、 建立“雙師型”的教師隊伍,保證素質教育的推進

高職教育應以技術應用能力及職業素質培養為主導思想,突出實踐教學。這對從事會計教學的教師有著雙重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師具有較淵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另一方面還要求有很強的實踐能力,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能并且從事過會計工作,能很好地解決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因此,要加強會計教師隊伍建設,積極提倡、鼓勵教師到企業中去鍛煉實踐,參與企業財務實務運作,積累解決、處理實際問題的工作經驗,培養“雙師型”教師。

高職會計教育要求教師是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而真正的“雙師型”教師確實很少,學?,F有的“雙師型”教師不過是教師參加了某種職業資格考試,獲得了一個證書,實際經驗根本無從談起。由此可見,現有的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顯然不能滿足會計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素質應重點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校要建立穩固的實習基地,聘請校外業務專家,指導教師及時更新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聘請高校的專家學者及財政、稅務、審計、金融的系統專業人士來校講座,努力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學校還應支持教師的學術活動及專業進修,這樣可以不斷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和職稱結構,也有利于開闊知識視野,提高學識水平。二是會計教師要自覺加強理論學習,及時更新會計理念,加強業務技能訓練,熟練掌握會計處理方法和主動加強職業訓練。當然,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會計教師還應加強現代教育理論學習,樹立現代教育觀念,樹立教育為經濟服務觀念、素質效益觀念、辦學模式多元化觀念、名校名師觀念、適應社會觀念、持續發展觀念和機遇觀念等。

2、 強調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并在模擬實訓、實習中加強素質教育

為了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移,應在會計專業教學體系上增加或突出實踐性教學和技能訓練模塊;以達到書本知識與實務操作技能的有機結合,縮短職業訓練的磨合期,還能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實踐性教學主要是以模擬仿真教學為主,這就要求學校應配備有相應地會計模擬實驗室,配有先進的會計模擬實驗設備和配套齊全、完整實用的實習教材及各種賬、證、表、卡等資料;最好具有模擬銀行、模擬納稅征管實驗功能;具有仿真的職業氛圍和產學研一體化的功能并能形成系列。另外,為了突破會計實習壁壘,創新會計實踐教學模式,以全真會計實訓打造學生職業技能與素養,學校應積極開展校企合作,不僅在校外建立會計實訓實習基地,還可將會計服務公司引進到學校會計實驗室,校企合作開展全真會計實訓,使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不僅受到仿真會計模擬實訓,而且得到了真槍實彈的全真全方位的會計職業技能實戰訓練。通過實訓,可以讓學生明白會計工作崗位的分工,每個崗位之間的聯系及其特殊性,各環節的銜接以及規范要求,增強學生人際交往,相互協作的整體意識,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責任心。

3、加強學生畢業設計的培訓工作

把好素質教育最后一關,實現“教學與實踐零距離畢業與上崗零過渡”,對學生的畢業設計進行培訓,應突出三種能力的培養:一是溝通協調能力的培養。會計人員是企業的“總管家”,在工作中除必須具有很強的政策性和專業技能外,涉及面也很廣泛,絕大部分時間是和人打交道。所以,作為會計人員,無論是在企業內部,還是在企業外部,都需要很強的協調溝通能力才能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

4、 扭轉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的教學資源浪費局面

高校擴招的現實,使參差不齊的會計人才源源不斷地涌入會計人才市場。但是,隨著會計人才日趨飽和而會計人才的培養卻未能在宏觀上加以適時調控,其結果,會計人才供過于求。同時由于操作技能、綜合素質的缺乏,難以在會計人才市場上找到對口工作,不少會計專業畢業生只好改行從事非會計專業工作,造成會計人才資源的積壓和浪費,也浪費了大量的教育資源。

探索高職會計教育改革模式,就是通過對高職會計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等方面的革新,提高高職會計教育質量,辦出高職會計專業特色,借高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的東風,充分利用好高職會計專業教育教學資源,為企業培養管理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錢薇. 談如何加強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素質教育[J]. 科技創新導報,2008,(24):121-122.

[2]沈友娣. 新世紀高素質會計人才培養問題探析[J]. 華東經濟管理, 2001,(12):148-149.

[3]徐京耀,冼永光. 職業學院會計人才培養的現狀與問題[J].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09,(01):148-150.

[4]劉金星.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問題評析[J]. 濰坊高等職業教育, 2006,(12):63-65.

[5]顧亞莉. 談高職會計專業人才的能力培養[J].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2):116-118 .

[6]王琴. 會計國際化視角下的人才培養模式選擇[J]. 財會通訊. 2008,(03):25-27.

[7]羅文潔. 高等院?!八男汀睍媽I人才培養規格的重新定位[J]. 會計之友. 2008,(11):7-8.

作者簡介:

殷小麗,女,江蘇姜堰人,泰州師范高等??茖W校,碩士;

李露,女,江蘇泰州人,泰州師范高等??茖W校,碩士。

猜你喜歡
會計專業實訓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創新之城
高職會計專業經濟法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探索
會計專業課程與思政教學的融合方式研究
依托互聯網實施商務英語函電實訓教學
基于OBE理念的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路徑優化策略
液壓課程開放式虛實結合實訓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提升中職機械專業鉗工實訓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嘗試
會計技能大賽對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促進作用分析
淺析職業院校實訓中心管理機構設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