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模式報告

2009-03-16 09:57孫艷玲
關鍵詞:物理實驗探究

孫艷玲

一、課題提出背景

傳統的物理教學過于強調學生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給學生的空間很小,往往著眼于提高升學率,通過教師的灌輸,題海的訓練,學生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不能獲得系統性的認識,不能形成一種統帥全局的概念,制約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和主動探究知識的活動,忽略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的經歷、體驗、認識和運用探究的過程,從而難以激發學習,探究物理學的內在積極性。

21世紀是創新教育的世紀,當今時代,不在是以擁有知識量的多少作為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低的唯一尺度,創新和實踐能力成為衡量人才素質高低的關鍵因素。實踐證明,探究教學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的創新潛力,拓寬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課題研究的依據

1.初中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于剛開始學習物理的初中學生來說,雖然抽象邏輯思維在個體的智力發展中開始占優勢,但在很大程度上,這時的邏輯思維還需要經驗支持,因此,從學生身邊的現象引入概念,逐步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概念。

2.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指出:“物理的構建應注重讓學生經歷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踐,注重物理學科與其它學科的融合,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睆膰H科學教育的改革趨勢看,科學教育的目標不僅關注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而且越來越傾向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

3.建構主義認為知識體系的形成,不是個體封閉系統中的事件,而是同他人相互作用、合作活動的過程中才有可能形成。對于物理學科學習,更是由同他人的互動中所產生的認知矛盾而得到促進。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強調: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能力的主動構建者;而且要求教師由知識的傳播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

三、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在探究式教學中,要求學生不是面對教師和課本事先設計好的問題,而是需要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探究的主題既可以是學科領域的,也可以是社會生活的,它最根本的特點是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教學中應打破知識體系的結構,以科學探究為中心,創設學生親自體驗、主動參與、平等參與、師生互動的情境,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真正創造出“經常有驚喜”“經常會發現學生的問題”“經常被難住”真正使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

四、探究學習應遵循的原則

1.主動參與性原則:探究式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學生可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以發展自己的想象力及各種不同的思維取向。

2.合作學習性原則:生生交往,可以讓學生的不同優勢得到發展讓不同的經驗得到共享,合作學習能使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進行反思或批判,從而彼此增進了解,增強了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

3.開放創新性原則:教師要充分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滿足學生強烈的愿望,教師通過營造自主開放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想、去做。學生的潛能在活動中得到發揮和展示,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實際應用性原則:注重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增加聯系生活社會的實例,身邊的物理,通過這些知識,使學生既認識了一些生活事例又開闊了知識面,增加了知識的趣味性。

5.針對集中性原則:注重針對教學的難點、重點去探究學習,選擇能開發啟迪學生思維的內容設計探究性問題,要考慮面向全體學生參與,使大多數得以探究討論,獲得知識,真正體現參與者,探究者的快樂,讓每一位學生“研有所獲,探有所成”。

五、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施

1.概念規律課中的探究

概念課教學以往的傳統教學主要是教師講授,學生機械地背誦定義,但對概念理解十分膚淺,處理問題盲目,運用時因而經常出錯,癥結在于他們對概念的理解不透,缺乏探索與實踐的認知,因此,在概念教學中進行探究式教學是必要的。如“杠桿”的教學中,學生覺得簡單,但很難表述清楚、完整、準確。那么教師應創設情景,撬石頭的棒,蹺蹺板,壓水井的柄等,讓學生觀察、研究、探索這些材料的共同點及共性知識,通過觀察思考、實驗探究,每組都歸納出杠桿的定義,在集中討論分組的成果同時,采用實驗加以驗證,比如有的同學用圓珠筆撬書本的實驗來驗證,有的同學用打開的小刀當鍘刀切紙片等來驗證杠桿是一個硬棒,能繞著固定點轉動,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曲的,最后討論歸納出杠桿的定義,并指出杠桿的要素,使學生有良好的認識方法,學到的知識印象更深刻,重視個性發展,使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2.實驗課教學中探究

初中學生都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希望親自動手多做實驗,注重探究,探究是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通過探究可以大大激發學生認知能力。實驗課中,應先提示學生如何作好實驗計劃的制定和安排,自由設計實驗,選擇好必要的器材,注意科學的實驗方法的運用,引導學生對實驗的不同的方案進行評估、交流、取長補短,比如“研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時,教師不直接告訴學生探究的結論,先讓學生獨立地假設、猜想,讓學生充分的想象,引導學生運用發散思維等方法進行猜想。有的同學提出“物體所受的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體的密度有關”這一猜想,學生們有一致的共鳴,于是抓住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求異質疑、探究方案,此時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空前高漲,通過討論確定運用控制變量法,在液體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的條件下,物體的密度不同,研究所受的浮力是否相同,簡略步驟:用彈簧測力計稱出體積相同的鐵塊和鋁塊在空氣中的重力,然后使鐵塊和鋁塊浸沒在水中,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根據兩次示數求出浮力,然后進行比較。通過以上實驗的探究,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同時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3.習題課教學中的探究

習題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讓學生鞏固知識、掌握解題技巧,通過組織學生討論,辨析的探究活動,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發展了他們的創造性和實踐能力。如:“日常生活中許多常見的物品可以用來做物理小實驗,現有玻璃杯、鉛筆、白紙、玻璃和水,從中選用器材可以作哪些實驗?要求:至少設計二個實驗,并簡要寫出實驗方法,步驟及原理?!睂W生根據上述要求進行一系列實驗的設計和訓練,設計出許多種實驗方案,每個方案都閃爍著創造思維的火花,充分體現了“以培養能力為主,以發展學生為本”,注重考查學生活學活用的知識,多思少算的思考能力這一中考命題導向。

4.活動課教學中的探究

重視知識的應用,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是培養學生個性,能力的具體體現。開展活動課中的探究是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原則取得最佳效果的必要環節。而物理與生活,社會有著極為緊密聯系,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認識水平提供或指導挖掘生活中的探究課題,開展課外探究活動。在討論與社會發展、生活生產、科學技術、自然等領域相聯系的課題中考慮,如“溫室效應”、“熱島效應”、“人體與物理”、“交通與物理”、“廚房與物理”、“雜技中的物理”等等。根據課外閱讀、網上查詢、收集資料、觀察記錄、解決問題,增長知識,獲得成功。實踐是一個學習、研究、創造的過程,學以致用,這是物理學科的特點,關注生活,走進社會,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意識,讓學生對自己探究的課題產生興趣,有成就感,學會探究、學會創造,更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思路。

六、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成果

第一,學生科學素養得到提高,表現在學生對物理學習興趣濃厚,學生科技創新意識、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有了明顯提高。通過探究性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學生普遍感到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更熱愛科學,提高了動手能力,學會與同伴合作了,促進了他們科技素質的發展,參與意識、實踐意識和競爭意識增強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二,學生的學習品質大大提升。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施引起了真正意義上的教學內容、學習方式的改變。首先,表現為學生知識獲得由被動走向主動,由傳統的被迫學習轉變為獨立的主動學習,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其自主性大大增強;其次,學生的學習過程由獨立走向協作。因為探究性課堂教學模式在學習組織形式上重視獨立探究,同時更重視合作交流?!皡f作”已成為科技活動的重要特征。在活動中,學生通過對話交流,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來補充、修正、加強對活動內容的理解;通過小組協商分工,通過團隊互助共同促進活動目標的達成。協作已經成為學生獲得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

第三,學生個性特長得到了發展。探究性學習促進了學生的科學愛好、特長的發展,在全體學生科技素質普遍得到提高的情況下,許多學生的個性也得到了發展。

猜你喜歡
物理實驗探究
留言板
設問引導探究
一類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聲波實驗
關于植物的小實驗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輪復習檢測題
最酷的太空實驗
讓合作探究走進實驗課堂
相似圖形中的探究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