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生物課堂教學 提高生物教學質量

2009-03-16 09:57
關鍵詞:血細胞酵母菌氨基酸

姜 敏

優化課堂教學就是指高效率教學。這個“高效率”不是指教師講了多少,而是學生學了多少。如何在有限的45分鐘內使學生最有效地獲取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就是“優化”的過程。如何要課堂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認為可以從多個方面入手。

首先,趣味引言,引起學生注意。利用社會熱點、難點問題或廣告等學生熟知的內容巧設引言,能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注意。為此我利用1998年春節期間電視廣告中的一則關于安琪酵母的廣告:“老太太發面不用急,安琪酵母合面里……”來設計引言,學生能流利地將廣告詞從頭到尾說出來。教師跟著提出:什么是酵母?它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結構?它為什么能發面?這樣引出課題,并引導學生在觀察酵母菌細微結構圖的同時,總結出其形態、結構特點。

其次,提出問題,強化學生的注意。利用學生熟知的生活常識設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去思考,利于學生分析、思維等能力的培養和注意力的集中。首先問學生發面都有哪些方法呢?學生能列舉出如小蘇打法、物理打泡法及酵母菌發酵法等。接著教師提出:什么叫發面呢?引導學生了解發面就是使面中充有氣體,加熱時氣體膨脹,使面松軟。再通過復習植物的呼吸作用,引出酵母菌的兩種呼吸方式及酵母發面的原理。利用酵母菌在無氧條件下發酵能產生酒精的知識,向學生介紹工業上釀酒的方法以及轟動一時的山西假酒案發生的原因及嚴重后果。通過向學生介紹有關甲醇與乙醇在物理特性方面的關系,教育學生要做品德高尚的人,不做損人利已的事。再通過敞口的廣口瓶和蓋嚴的廣口瓶中的酵母菌培養液在氣味上的區別,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再次,利用生活常識,維持學生的注意。許多學生都知道保留的面肥可以用來發面。教師可以問學生面肥為什么能很快地將面發好呢?啟發學生得出發面得有適宜的溫度。環境條件適宜,酵母菌進行出芽生殖,繁殖的個體多,呼吸旺盛,面很快就發了。取一小塊發好的面在陽光下曬干或放入冰箱冷凍室中冷凍保存起來就是面肥。為什么再發面時將面肥與水混合后合入面中就可以了呢?小塊面肥中還有酵母菌嗎?由此引出酵母菌在條件不適宜時進行孢子生殖,孢子可以渡過不良環境。如果饅頭一次蒸多了,沒吃完,環境溫度較高,濕度又大,2~3天后饅頭上就會長出毛來,這毛是什么呢?它們從哪里來的呢?由此引出霉菌以及霉菌的孢子生殖。再讓學生用放大鏡觀察長有青霉和曲霉的桔皮和饅頭,比較兩者的形態和顏色,通過聞一聞饅頭的味道,引導并啟發學生總結出霉菌的結構和營養方式。

課堂教學應注意三方面的優化設計:內容的優化,內容的優化無非在于如何有效地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內容的優化無非在于如何有效地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蛟S有人要問:大家手里都是拿著同一本書,這個內容你怎么優化?對于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教師在明確教學目的、掌握學生認知水平的前提下,應使其傳授的知識難度略高于學生的認知水平,讓他們跳起來能將“蘋果”摘到,同時,努力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并由此帶動學生對其他知識的掌握。喻其謂,首先讓學生跳起來摘到大蘋果,并在摘的同時,抖動樹枝,讓其余已熟的小蘋果自然落地,為己所得,做到掛其一而得其萬。在課堂教學上,教師要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去“跳摘蘋果”。

如在學習“血液”時,三種血細胞的結構功能是教學的重點所在,我在教學中,精心給學生設置了3個問題:1焙煜赴偏少的人常面色蒼白,頭暈無力,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癥狀?2鋇蔽頤巧硤迥炒κ萇撕螅受傷部位周圍會出現紅腫現象,過一段時間之后,紅腫可能會自動消失,這是什么原因呢?3鋇逼し艋破流血之后,過一會兒血就止住了,這是怎么回事?學生圍繞這三個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在學習的基礎上展開討論。上述三個問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但學生必須在了解三種血細胞的作用功能的基礎上才能正確回答上述問題,這就使問題略高于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促使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教師在討論中再加以點撥,引導學生把問題與三種血細胞的功能聯系起來,進而解決問題。

優化課堂教學的內容,需要教師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創設各種問題情境,引發學生進行多維度的思考和探究,通過自主學習,并展開有效的討論,把重點和難點像“眾星捧月”般地凸顯出來,使知識的傳授,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獲取。

媒體的優化,就是在最需要媒體的時候,使用最恰當的媒體發揮其最大功能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不是越多越好,也并非簡單地羅列重復,而是既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又要防止媒體的“狂轟爛炸”,讓學生無所適從。

在學習“血液”時,為了能讓學生清楚地觀察到其組成,我采取實物觀察的方法,而在學習三種血細胞時,由于較微觀,我讓學生通過顯微鏡進行觀察,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教師通過顯微投影與學生共同分析血細胞的形態結構,為了彌補顯微鏡下沒有觀察到的血小板,我利用掛圖指導學生學習;最后,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對血細胞的認識,我播放了一段有關血細胞的視頻,并通過表格對三種血細胞進行歸納總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媒體多而不雜,恰如其分地發揮作用,使學生對三種血細胞的結構有了一個全面具體的了解,有效地輔助了教師的教學。

語言的優化,無論采取哪種形式的課堂教學,都離不開教師的講課,教師把枯燥抽象的內容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既取決于教師對內容的把握和理解,也取決于對語言的優化。教師語言的優化,應做到:1北澩锏乃悸芬非常清晰;2庇镅砸簡潔、明了,不拖泥帶水,不含糊不清;3庇镅砸生動、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能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化難為易,變枯燥為有趣,并對教學內容產生“海綿”作用。

例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基因的轉錄和翻譯”的過程,我用了如下的語言進行描述:

如果將整個細胞比喻為一個大工廠,則細胞核相當于這個工廠的指揮總部,基因就存在于這個總部中,核糖體相當于生產車間,蛋白質就在這個“車間”里合成?;蚴侨绾慰刂频鞍踪|的合成的呢?

總部(細胞核中的DNA)發出的指令到“生產車間”(核糖體)后,開始進行生產(合成蛋白質),這其中需要一個通訊員(mRNA)將“總部”的指令準確無誤地傳達到“生產車間”?!巴ㄓ崋T”(mRNA)到達“生產車間”(核糖體)后,“搬運工”(tRNA)則把細胞中各種“原材料”(游離的氨基酸)運輸到“生產車間”并連接起來。但是,氨基酸在核糖體上接合的順序是非常嚴格的,怎樣才能確保氨基酸按一定的順序連接起來呢?——當“搬運工”(tRNA)把氨基酸運到核糖體上時,首先要和“通訊員”(mRNA)對“暗號”(堿基配對),如果“暗號”正確,氨基酸就在這個位置上“安家落戶”,否則,這個氨基酸就要到其它能夠與它對上“暗號”的位置去。氨基酸就按照一定的順序被固定下來,通過脫水縮合形成肽鏈,最終形成蛋白質。

那么,“通訊員”(mRNA)是怎樣接受并傳達“指令”(遺傳信息)的呢?“搬運工”(tRNA)與“通訊員”(mRNA)之間又是怎樣對“暗號”的呢?這是我們要解決的兩個問題。

教學表明,這種生動的講解既有效地幫助了學生理解知識,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興趣盎然,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無論從事哪個學科教學的教師,都應具有駕駑語言的高超技藝。不僅將自己的教學語言作為根據教學內容,清楚、準確地傳授知識的工具,而且應該達到生動形象、化難為易、化無形似有物、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優化課堂教學,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有教師自身的因素,也有學生方面的影響,還有各種教學環境的制約。作為一個教師,應當不斷地學習和反思,不斷地探索和改進,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一步一步地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

猜你喜歡
血細胞酵母菌氨基酸
臨床檢驗中血細胞形態學觀察與分析
社區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細胞分析
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釀酒?
牛糞酵母菌的分離鑒定及其碳源代謝分析
科學解讀食物中的蛋白質如何分“優劣”
補氨基酸不如吃雞蛋
凡納濱對蝦血細胞數量變化與抗弧菌感染關系研究
酵母菌感染,怎樣才能不誤診?
復方氨基酸注射液不合理應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