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尋學校的科學發展

2009-03-25 07:20孫忠心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12期
關鍵詞:教育發展科學發展觀

孫忠心

[摘要] 科學發展觀對學校教育的發展提升帶來新的思路,“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惫P者就如何借鑒科學發展觀來確立辦學思想,明確辦學目標,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進行了實踐與嘗試。

[關鍵詞] 科學發展觀 教育發展 辦學思路

學習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學校來說,就是切實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切實解決影響和制約學??茖W發展的突出問題;切實創新有利于學??茖W發展的體制機制;切實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最終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兩年來,本人結合學校的實際,經過不斷實踐和探索,辦學思想、目標和策略逐漸顯現。一個理想:為每一個農村孩子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石!四項目標:和諧、質量、特色、數字;三種精神:勤勉務實,開拓創新,協作共進。

策略一:個性化的目標引領

一個學校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需要團體的共同努力,學校在原有3年規劃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和修改,明確了07后4個學年的發展規劃,力爭辦成省級農村示范學校,和當地迅猛的經濟發展勢頭相得益彰。各部門根據學校的總規劃展開討論,擬定各自工作目標,各位教師擬定個人目標。學校根據學??偰繕撕徒處焸€人目標,設定長期的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培訓目標。舉行城鄉聯動教學結對;組織教師外出參加縣市省級學習活動;本人積極和青年教師同臺上課互動研討;實施行政領導開課制度;積極承辦縣市級各類教學研討活動;探索學校教研和家長開放結合的路子,重視參加各項競賽。近年來,7名教師獲得縣教壇新秀稱號,2位教師在市級上展示課,30多篇論文(案例)在縣市省級獲獎,使很大部分教師感受到目標達成的成就感和榮譽感。教師的發展才能推動學生的整體發展,從這一角度上講,以教師為本,是學??茖W發展的核心。

策略二:人文化的制度激勵

我們向往“無為而治”的境界,但“無為”的前提是“有所作為”。一個學校的高效運轉,一個集體的合力發揮,必須有一定的制度制約。學校在原有基礎上,修改了教學成果獎獎勵制度,明確了常規課聽課制度,重申了考勤請假等等一系列制度。制度的作用就在于制約人們的行動,以達到預期的目標。但制度也應該有溫度,制度應該隨著形勢的發展做到常規常新。歸根到底,學校管理的本質是一種人文管理,所以校長應該在方方面面體現人文關懷,就是要不斷提供優質服務,滿足每一位教師“最近發展區內”的內在需求。因此,前面所進行的業務上的種種舉措,積極引領是對教師最深的人文關愛!

作為校長在運用行政力量的同時,積極推進工會工作,以此發揮工會的特有作用。兩年來,在校工會的引領下,學校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有意義的教工活動,組建教工等各類運動興趣團隊,全校教工的生活豐富快樂充滿活力。當教師真正感受到學校對他們無微不至關懷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把這份關懷加倍地傳遞給學生,并在學校逐漸形成人文關懷的校園文化。這樣,才會凸顯“和諧奔放”的校園氛圍,才能有效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策略三:主題化的教科策略

教師的研究是從實踐中的問題開始的,同樣教師的創造也是從問題開始的,我們主張在研究中工作,研究教育問題主題化。倡導教師要用研究的眼光看日常的教育實踐,引導教師聚焦課堂、研究學生,關注細節。工作的創新應該來自日常教學的點滴積累。這需要教師在一個主題上不斷實踐和反思,具體落實在教研組的活動中。為推動學??蒲辛Χ?學校設立了名師工作室,明確了全語文研究課題,開始了跨學科全方位的以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為核心的課題研究。

每天面對一些現實的主題化科研,延伸到鮮活的教育教學案例的交流和分析,讓教師回到一種本真的狀態看待自己的日常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加以反思,可以達到改善日常教學、提升專業敏銳型的目的。通過圍繞不同的主題,引導教師總結提升一學期的經驗,通過敘事的方式,透過對教學的每一個細節的反思,形成一個觀點,通過交互交流的方式,形成群體的智慧,從而推進教育教學的科學發展。

策略四:全息化的網絡導航

步入信息社會,網絡已成為先進的代名詞。近兩年來,學校在校園網的全面、快捷、互動、整合上作了有效的探索。學校行政、年級組、教研組、班級家園和特色社團五大板塊全線報道,全面參與。實現學校工作網絡化,特別是力圖在網絡教研上凸顯亮點,以實現教研互動和課題研究的即時記錄,互動研討,網絡共享。良好的交互服務環境是學習共同體得以交流的基礎,校園網為教師學習提供的案例展示、交流探討、教育敘事等模塊,通過全息化的網絡導航彌補了傳統師資培訓的不足,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引進“源頭活水”的同時,也為教師的自主研究提供了新的生長點。

策略五:精融化的德育理念

德育為首的理念是不容質疑的,因此學校要求全校教師牢固樹立“人人時時事事處處育人”的觀念。注重學校育人環境建設,把安全教育列入德育范疇,要求德育精致化管理。如就餐教育,做到文明就餐,節約就餐,安靜就餐。如衛生教育,要求做到不丟爭撿。如榜樣教育,要求推出西小之星的品牌。為使德育更加精致有效,試行年級集會制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留守學生是西小較為響亮的一塊品牌,現在作為德育常規工作,學校提出以心理健康輔導為新的切入點開展深入探索。另外,結合學校實際,開展以茶道德育為特色的工程建設,力圖使德育有載體,有實效,有品牌,有特色。

同時,我們發現德育的精致化管理是不能脫離教學孤立開展的,與“德育為首”相應的四個字是“教學為重”,德育的主陣地還是在課堂上,因此,我們提出精融化理念,意在德育與各學科教學的高效融合,與家庭教育的高效融合。因此,學校重視課堂中學生習慣的培養,重視家校聯系,舉辦家長開放日,舉行幼小銜接活動,重視學校和社會的聯系。協調融合式的發展是科學發展的又一要求。

策略六:多元化的特色之路

一所學校要有品牌,必須要有特色,但是現行的追求一校一特的做法,應該并不是基礎教育的最終目標。從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來看,從多元發展智能的理論來衡量,一校一特的目標反而阻礙了學生優勢智能的發展,制約了學生全面發展的空間。這樣的思考可能是過于完美的,但為每一個農村孩子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石的理想追求是不能動搖的,因此,學校沒有停止過探索,就是以西子鳥鳥巢文化(孕育生命的搖籃)為核心,以豐富的西子鳥社團內容,高質量的西子鳥社團活動,多樣的特長培養為學校特色。學校目前已有社團10多個。各社團先后在全國、省、市都取得過各種大獎。目前,以鳥巢文化為核心的社團特色正逐漸顯現雛形。如何做到生生有愛好,生生有特長,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全面、協調、可持續,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也是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基本要求。教育發展戰略研究的重要任務,就是緊緊抓住教育體系內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互動規律,形成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教育,全面提升教育發展的內涵。

猜你喜歡
教育發展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指導視角下的工會工作創新與水平提升
基礎教育均衡化的實施對于現階段教育發展的重要性
淺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創新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
透過《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談中英中學教育差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