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眼球經濟向人頭經濟的過渡

2009-04-27 10:42
新聞與寫作 2009年4期
關鍵詞:辦報特刊發行量

今日早報最近兩年來在讀者服務和經營上面做了一些探索,我們在讀者當中建了一個數據庫,這個數據庫跟原有的數據庫有一點不一樣,有一點拓展。原有的數據庫是讀者的地址、姓名和電話,我們從2007年開始推行讀者數據庫建設的時候,把電話基本上改為手機號碼,短信的溝通會騷擾小一點。最大的變化是我們還掌握了讀者的身份證號碼,這是很多報社不容易做到的,我們連續兩年把這個數據庫建下來了,最有價值的部分是我們掌握了讀者的消費需求,我們通過創建房產、汽車、裝修、家電等八大俱樂部,以適應市場的多元需求和讀者的多元需求。

建立讀者數據庫之后,我們節約了辦報成本。有的時候要出一些特刊,比如我們有一個高考俱樂部,高考之前提供一些增值的服務,比如講座或贈送特刊。我們做過一個調查,95%的讀者不需要這個東西,你發出去了也是浪費。所以我們連續兩年指定了5%的特定讀者群來派發特刊。這不但節約了成本,而且廣告效果實際上更精準了。這是我們建立讀者數據庫之后的一些變化,也是辦報的一種嘗試。

報紙需要靠不斷地創新來提高增值服務,提高競爭力。經過這樣的一種嘗試,我們的經營方向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說我們原來是追求發行量的,但在現行的經營模式下,發行量少一點,關系也不大。

前年,我們建立了房地產俱樂部,有4萬個會員,汽車俱樂部有6萬個會員(包括有車的和沒車的)。這樣龐大的一個讀者數量如果再大的話,根本服務不過來,只能是蜻蜓點水的服務。如果我們很好地滿足4萬個房產讀者和6萬個汽車讀者的消費需求,我想這方面的廣告也許就登下了。讀者的數量和會員的數量是一個挖掘不完的資源。在發行量的追求上面我們會弱化一點,媒體的經營更為強調注意力與影響力。

你的閱讀力高,必須把發行量做大,你的千人成本低,必須要把發行量做大。所以一方面我們的這樣一種追求還受制于很多市場的因素的制約,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做,因為市場還是需要發行量,還是需要影響力,而且這個是主流制造,從我們今日早報來看,我們創新走的這條路只占我們業務收入很小的一部分。但是,我相信我們這種方向,對于資源發行量的弱化,對社會資源的一種節約,對于報紙的有用的屬性的開發及報紙的服務性的開發等,我們應該嘗試,應該努力。

猜你喜歡
辦報特刊發行量
梁啟超辦報研究芻議
世界新聞紙持續減產
世界新聞紙持續減產
丹麥:“辦報”幫流浪漢生存
日本新聞紙持續減產
特刊出售
淺析張東蓀的文化觀
二月情人節特刊遠赴泰國拍攝
讀編心語
我的收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