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稿也能救“活”

2009-04-27 10:42周克冰
新聞與寫作 2009年4期
關鍵詞:總編輯寶雞歹徒

周克冰

醫生要治病救人,編輯要“治病救稿”。

——孔繁根《攝影采訪與圖片編輯教程》

新聞稿件不被刊用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的雖然是新聞但編輯看走了眼;有的不是新聞;有的雖然有點兒新聞性,寫作水平太差;有的具備新聞性、寫作也還可以,但不合時宜;有的完全可以發表,可惜版面有限擠了下來……于是,有些稿件就“死”了。已經“死”了的稿件,還能不能復“生”呢?能!只要有相應的機遇,只要有編排的技巧。

筆者在人民日報總編輯范敬宜的《總編輯手記》上就查到了一個典型的例證。

那是1996年春節過后,他收到了來自沈陽的一篇稿件。稿件寫的是當年2月17日,沈陽市中山路上發生的一起搶劫案。那天上午8點多鐘,一個女干部在上班的路上,被一個歹徒搶了皮包。這位當過兵的女同志一邊追歹徒一邊喊,“他搶我包了,快抓壞人!”聽到喊聲,有兩個人也向歹徒追去。這兩個人邊跑邊喊:“快截住他,他搶人包了!”這時又有兩個人加入了追擊。后來的兩個人也是邊追邊喊,于是一個又一個路人加入了追擊的隊伍,整個中山路上,頓時形成了一個追擊歹徒的“接力賽”。最終,在中山廣場附近,歹徒落到了群眾的包圍之中……

應該說,這是一篇不錯的社會新聞。但是不知什么原因,范敬宜同志“沒有十分在意,就壓下了”。不久就發生了另一件事。

1996年3月12日,陜西省寶雞縣,一伙歹徒在長途汽車上公然對乘客搜身搶劫。正在車上的陜西寶雞日報的兩名記者寧麗君和劉斌挺身出來制止,遭到歹徒毒打,車上的司乘人員不但不幫助記者,反而聽命于歹徒的指揮,事后還埋怨記者“多管閑事”。事件發生后,公安機關根據記者奮力保護的照相機中拍下的歹徒搶劫的鏡頭,先后擒獲了7名歹徒……

1996年3月27日,人民日報報道了這件事,并配發了一篇“編者按”。這篇報道發表之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社會輿論強烈要求對歹徒依法嚴懲,同時要求有關部門對司乘人員進行嚴肅處理。這時,沈陽的一個讀者、也就是前邊所說的那篇報道的作者韓靖看了寶雞的報道之后,給時任人民日報總編輯的范敬宜又打了一個電話,正是這個電話促成了一段“救”稿佳話,從而給我們的編輯工作留下一個寶貴經驗。

范敬宜回憶說,“作者打來電話,我才將此稿批轉夜班閱處。當時也感到時效性差,恐難處理了……”當時的夜班編輯將這篇舊聞作為讀者來信和寶雞事件“焊接”起來,與寶雞事件形成了一個鮮明對照編發出去了。不僅如此,編輯還配發了一篇《子夜走筆》,標題就是“正氣需要眾人扶”。這篇言論畫龍點睛:

“發生在寶雞、沈陽兩件事不同的結局,值得我們深思:當歹徒行兇有人見義勇為挺身而出時,當有人不畏強暴奮起反抗時,面對此情此景的每一個旁觀者,應該采取什么態度?旁觀者心理上的怯弱和行為上的畏縮甚至麻木不仁必然助長罪犯的囂張氣焰,而人人奮勇、群起而攻之的社會氛圍,則必使罪犯無處逃遁。扶正方能祛邪,正氣需要眾人同心協力來扶持?!?/p>

編輯把沈陽事件和寶雞事件聯系起來,那篇舊聞就“死而復生”了;而有了上面這段議論,舊聞的價值一下子提高了不少。范敬宜同志說:“這事說明編輯工作多么重要,不僅使‘死稿復‘活,而且做到舊聞新編,價值更高?!?/p>

請注意,在新聞操作中,有些壓“死”了的稿件也未必就“死”透了,不必急急忙忙地扔掉。說不定來個什么機遇,就用得上它。當然,這種“死而復生”,有賴于編輯的“救”稿意識——那是高度的職業責任感和純熟的編排技巧的化合。

此文線索來源并資料參考:

范敬宜:《總編輯手記》279頁。

(作者為吉林市江城日報高級記者,吉林市記協副主席)

猜你喜歡
總編輯寶雞歹徒
縣級融媒體中心總編輯如何做好新聞統籌工作
鳳凰衛視資訊臺原總編輯阮次山去世
論總編輯在融媒體指揮調度中心的作用
歹徒開的是哪輛車
歹徒是如何被識別出來的
寶雞發布城市新形象整體建構與傳播行動方案
歹徒究竟露臉了沒有
An Analysis of Hemingway’s Suicide
秦腔里的寶雞人最大的特色是“沒有特色
如果的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