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漢語中的虛假邀請言語行為

2009-05-18 02:41
西安社會科學 2009年4期
關鍵詞:言語行為語用功能

孫 琪

摘要:虛假邀請言語行為是指說話人發出邀請但并非真心希望聽話人接受邀請的言語行為,它的主要實施條件是對真邀請言語行為的一個或多個有效條件的違背。虛假邀請言語行為既不同于真邀請言語行為,其所具有的共識性又使其區別于虛情假意的說謊言語行為.此外,它還具有虛假性、矛盾性等特性。虛假邀請言語行為可以維護和促進人們之間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交感功能和禮貌功能。

關鍵詞:虛假邀請;言語行為;有效條件;語用功能

文章編號:978-7-80712-402-3(2009)04-188-02

言語行為是語用學中重要的研究課題。塞爾認為語言交流的最小單位不是符號、詞或句子,而是被完成了的某種言語行為。他指出“說話者通過說一句話或若干句話來執行一個或若干個言語行為,一切語言交流都包含有言語行為”。在日常言語交際中,邀請是最常見的言語交際行為之一。尤其是在以漢文化為背景的交際中。邀請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人們發出的誠摯的真邀請,一是人們發出的禮節上的假邀請。本文主要從語用學的角度來探討虛假邀請言語行為。關于虛假邀請言語行為,已有學者論述過其實施策略及特性,本文擬通過其產生條件及重要特性重點闡述真假邀請言語行為的區別以及虛假邀請言語行為的語用功能,以期人們能夠恰當運用這一言語行為,從而促進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融洽與和諧。

所謂虛假邀請言語行為是指說話人發出邀請,但并非真心希望聽話人接受的行為,這一行為是通過言語實施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那么如此常見的言語行為是如何產生并具體實施的呢?

塞爾認為每實施一個言語行為皆需要具備4個條件,即命題內容條件、準備條件、真誠條件、本質條件。據此,真邀請言語行為的實施條件可以概括為:(1)命題內容條件:說話人S將未來的活動E加于聽話人H。具體是指說話人S通過話語表達了命題P,命題P述說說話人S請聽話人參加活動E。(2)準備條件:聽話人H有能力參加活動E。(3)真誠條件:說話人S希望聽話人H參加活動E。(4)本質條件:說話人S祈使聽話人H參加活動E。如果違背了其中一個或多個有效條件,便無法成功實施邀請,虛假邀請言語行為也就隨之產生了。例如:

張三:聽說你搬家了?

李四:是啊,搬到XX小區了,有空到我家做客啊。

②(兩個朋友午飯后在某酒店門口相遇。)

老趙:好久不見,怎么吃完飯才看到你,咱們進去再喝一杯。

老孫:改日吧,下午咱們還得上班呢。

在上述二例中,說話人的邀請言語均違背了真邀請言語行為中某些條件。例①中,說話人李心邀請聽話人張三去新家做客,但并未告知張三新家的具體位置以及到家做客的具體時間安排。也就是說,說話人在此提供的邀請信息是模糊而不全面的。而真邀請言語行為的命題內容條件中,說話人通過述說命題P來邀請聽話人參加將來的活動,就應該向聽話人提供活動相關的足夠信息。因此例①中說話人顯然違背了真邀請言語行為的命題內容條件。對于聽話人來說,這就成為虛假邀請。例②中,雙方是飯后在酒店門口相遇,雖具備了邀請的時間、地點等因素,但說話人老趙發出邀請時是知道對方已吃過飯且下午要上班因此不可能再去喝酒的。而真邀請言語行為成功實施的準備條件是聽話人有能力參加活動E,因此例②違背了這一條件,使說話人老趙的邀請成為一種禮節上需要的虛假邀請言語行為。綜上兩例,其中說話人所發出的邀請雖不同,但都不是真想要聽話人參加邀請活動。對說話人而言,這就更談不上“祈使”了。因此列舉的兩例還違反了真邀請言語行為的真誠條件與本質條件。由此可以看出,不論違反了真邀請言語行為有效條件中的一條還是多條,而實施邀請的言語行為都會成為虛假邀請言語行為。

從上面列舉兩例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一言語行為所具備的顯著特性。首先,虛假性是其最突出的特性。因為說話人發出邀請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出于禮節或社交應酬的需要,他并不是真的希望對方應邀。例如情人節當天.小李去女友宿舍邀請其去看電影,發現宿舍還有另外一名女同學小王也在。于是發出邀請;

③小李:下午我們去看新片《愛得起》,小王跟我們一起去吧。

小王;不了,今天情人節,我就不去湊熱鬧了。

其中,小李希望情人節能與女友兩人去看電影,但礙于有其他同學在場,只好也發出邀請?;谶@一前提,這一邀請言語行為必定具有虛假性。

其次.從虛假邀請言語行為的發出者的最初意向分析,說話人大多是處于一種既不想邀請而又不得不做出邀請姿態的沖突的心境之中,即虛假邀請言語行為的又一特性是矛盾性。例③中說話人小李本不想邀請其他人參與他和女友的活動,但出于禮貌只得也向小王發出邀請。再如例②中,說話人老趙知道下午要工作不能“再喝一杯”,但在酒店門口遇到老友,出于社交應酬的需要只好向對方發出“再喝一杯”的邀請??梢?,矛盾性是貫穿并潛藏在虛假邀請言語行為始終的。

第三,上例中聽話人小王的回答正好符合了說話人小李的心意,即兩人達成了共識。那么可以得出虛假邀請言語行為的又一大特性,即共識性。聽話人小王知道情人節是情侶專屬節日,一定不希望有別人干擾,于是意識到小李的邀請只是一種禮貌,而小李在發出邀請時也預期了小王能意識到一點。雙方基于這種語言情境達到一種心照不宣的共識。虛假邀請言語行為才得以順利實施。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合理使用這種言語行為,從而使人們之間的交際更加和諧呢?這就要求我們要區分真邀請言語行為與虛假邀請言語行為。通過前面的論述,我們已經知道,真邀請言語行為要具備命題內容條件,即要明確告知聽話人邀請的時間、地點等因素。在此不做贅述。其次,在漢文化中。要成功達到邀請目的,一般有三:個典型步驟,即(1)邀請一婉拒;(2)再次邀請一再次婉拒;(3)堅持邀請一接受邀請。也就是說,當聽話人明確表示不接受邀請。而說話人卻執意邀請堅持實施邀請言語行為時,我們就可以確定此為真邀請言語行為。

有人認為虛假邀請言語行為既然不同于真邀請言語行為,那就是一種虛偽的表現,甚至有人認為這是一種說謊的言語行為。其實不然。這種言語行為在相當程度上屬人際應酬的一種虛飾,而且前面已對虛假邀請言語行為的共識性做了論述,即聽話人能夠與說話人達到共識。也就是說,虛假邀請言語行為的交際目的雖然隱藏于字面之下,但卻為雙方共知,是公開的,因而其本身是不具有欺騙性質的。而在說謊這一言語行為中,其實施者是不希望聽話人識破其謊言的,其目的不論是利己還是利人,都是非公開的,因而說謊是帶有明顯的欺騙性質的。由此可以看出,共識性是虛假邀請言語行為區別與虛情假意的說謊行為的本質特性。因為說話人雖然說了違心的話,卻希望對方識破其假而明白其真實本意。那么既然這種交際方式如此迂回,為什么還要在日常生活中實施虛假邀請言語行為呢?這是因為

虛假邀請言語行為有其特殊而重要的語用功能。

綜合文中的三個例子來看,說話人實施虛假邀請言語行為無非是出于禮節的或社會應酬的需要。因此,促進人們之間關系的融洽與和諧是虛假邀請言語行為的主要語用功能。有的學者又將其語用功能分為“交感功能與禮貌功能”。雅科布遜在其著作《語言學和詩學》中定義了言語行為的六個要素即說話者、受話者、語境、信息、語碼、接觸,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語言功能的框架,其一便是交感功能,即與他人建立交流。如例①中說話人說“有空到我家做客”等便是這一類語用功能的體現。此時,說話人發出的虛假邀請的話語巳不具備邀請功能。而是變成如同人們見面打招呼或分別時說的一些寒暄語、客套話,跟“你好”、“吃了沒”、“改天見”這樣的話語的功能是一樣的。這種虛假邀請言語行為并非真正意義上的邀請,而聽話人深諳此意并酌情予以拒絕,充分反映了中華民族隨和友好的表達方式。漢民族是一個勤勞、善良的民族,構建和睦、和諧的人際關系是中華民族的人生理想,相互之間的這種親密的寒暄客套是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的表現形式。由此可見,這一言語行為不僅建立了人們之間的交流,更是契合虛假邀請言語行為的整體的交際功能的。

虛假邀請言語行為所體現的禮貌功能也是顯而易見的。利奇認為言語行為受“語篇修飾”和“人際修飾”的支配,而禮貌原則是“人際修飾”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利奇把禮貌原則表述為;盡量減少不禮貌信念的表達,盡量增大禮貌信念的表達。禮貌和不禮貌的信念分別是對聽話人或者第三者有利和不利的信念。而有利和不利可以通過一些相關的價值尺度來衡量,這些尺度有受益與否、贊揚與否、一致與否、同情與否等準則。在虛假邀請言語行為中,說話人發出邀請,是為了減輕某些交際行為給聽話人面子帶來威脅的意圖的表達,即本著使人受益的準則來實施這一言語行為的,因此這一言語行為有其重要的禮貌功能。如例③中,說話人小李對聽話人小王發出邀請,使小王感到沒有被說話人排斥。即維護了聽話人的面子,使聽話人受益,從而維系了人們之間和諧友善的人際關系,體現了其重要的禮貌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虛假邀請言語行為的實施要注意雙方的文化背景差異等因素,以免雙方無法達成共識,造成聽話人面子的磨損或不必要的誤會。那樣就無法實現和諧人際關系的語用功能了。

猜你喜歡
言語行為語用功能
解讀夸張性廣告言語行為的“真實性”內涵
《蒙古秘史》被動語態的語用分析
淺析英語教學中的模糊語教學
語用失誤與外語教學
歸化與異化
淺談文化對言語行為的影響
關于大學英語語音的語用研究
基于語用學的虛擬語氣研究
道歉言語行為的功能
分析敬語的言語行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