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德育實效性的思考

2009-05-21 01:56陳道勇
現代教育科研論壇 2009年12期
關鍵詞:書本系統性品德課

陳道勇

1.以往的初中思想品德課

總結國外一些比較科學合理的道德教育方式,都是由個人、家庭、集體、社會、國家乃至全人類這六個方面循序漸進的進行教育,先解決自身問題,知道一個人應該怎樣做才是有道德的,然后明確你這個人對家庭應該有一種怎樣的態度、個人和家庭問題都解決好了,再明確對集體、對社會、對國家乃至全人類應該怎么做才是有道德的,可以說這樣的道德方式比較符合人的認識規律,讓人覺得一個人可以先從自身做起,先從小事做起,所以它的德育實效性也是比較好的。

而我國以往的思想品德課恰恰是相反的,它是從全人類、國家、社會、集體、家庭到個人這樣的順序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更多的是從高處著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很少甚至沒有對學生進行家庭或是對個人的德育教育。事實證明,這樣的德育效果并不令人非常的滿意。它存在這樣的問題:

1.1 理論與現實的脫節。我們對知識的理論性、系統性的問題一直很重視,以往的課本基本上都是理論性知識,和學生生活聯系甚少,并且我們所講的理論性知識都是較高層面的,如共產主義理想、集體主義精神、實現人生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等等,應該說這些思想是建設我國社會主義國家的需要,對學生進行這些教育是必要的,但是實現這些目的的方式是否是合理的卻值得我們探討。當我們對學生進行德育時,不考慮個人、家庭、社會的現實情況,就直接向學生進行我們認為是最科學的理論以及實現這些理論的光輝榜樣,學生在表面上被強行的指引著,試卷上也寫出了我們認為是標準的答案,但是他們的內心卻對此產生深深的困惑,譬如他們知道要樹立集體主義精神,也高喊著愛護集體,但是他們卻不知道自己應該怎么樣做才是愛護集體或者知道應該怎么做,在行動中始終落實不了。又譬如學生在生活中會發現一些不良的社會現象,如貪污、送禮、開后門等,學生對此充滿了困惑,好像與書本上講的完全不同一樣,他們就會懷疑書本理論知識的真實性。由于理論和現實缺少了聯系,書本的理論知識對學生來說就像是空中樓閣一樣,可望而不可及,這對中學思想品德的德育效果是一個很大的失敗,學生無法把理論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1.2 對學生個性的影響。由于長期所接受的知識脫離了學生他們自己所理解的實際生活,學生或許并不完全認可這些理論,但是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的分數他們又記住了這些知識,于是在學生的性格中就形成了“說出來是一套理論又一套理論,做出來又是另外一種”這樣截然相反非常矛盾的性格,這對學生的人格產生了很不好的影響,首先表現在學生內部思想的斗爭,不完全認可書本理論卻又不得不接受,其次表現在學生言行不一,他們會高喊應該尊老愛幼,孝敬父母的響亮的口號,但卻做不出來;他們知道作為公民應該遵守社會公德,也要求別人那樣做,自己卻做不到。所以以往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它在操作過程中的實現方式并不能達到它所要達到的目的,但是初中的思想品德課任務是既定的,就是要對廣大的初中生進行德育教育,那么就只能改變它的實現方式了,怎么改變呢?也就有了現在對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改革了。

2.現在的初中思想品德課

應該說廣大的教育者對思想品德課的探討一直沒有停止過,他們不斷的總結我國以往思想品德課的不足,并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論觀念,不斷的完善這門課程?,F在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以粵教版為例)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不斷進步著,可以說現在的教材德育實效性是大大增強了。具體體現在:

2.1 與學生生活的緊密聯系?,F在的思想品德課并不是“空中樓閣”,而是與學生的生活有很密切的聯系,它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它來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但又高于學生的生活,對學生的思想起著指導作用。以粵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為例,它一共設計了四個單元,由“走進中學”“認識自我”“學會交往”“學會學習”四個部分組成,全都是圍繞這個年齡階段的初中生設計的,“走進中學”是針對學生剛剛進入中學,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應現象,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去適應新的中學生活,用什么方式去認識新朋友,如何更好的融入新集體中,由于和學生的生活有密切聯系,學生對生活中困惑的東西能夠和書本的知識聯系起來,并且能把書本的知識應用于生活之中,用來指導他們的生活,這樣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實效性就增強了。

2.2 對學生個性有積極影響作用?,F在的教材沒有了以往說教的色彩,而是用一種循循善誘的方式,讓學生更加樂于接受。它先是從學生這個個體出發來設計教材的,也就是說課本接納了一些國外的科學教育方式,讓學生學會悅納自己,懂得欣賞自己,并且學會和父母、老師、身邊的朋友溝通,先使學生本身構建一個和諧的個體。如粵教版八年級上冊,它的知識的展現更加符合這個認識規律,先是讓學生塑造自我,使學生自尊自信,明辨是非,學會對自己負責,接著教會學生尊重他人,與他人相處有方,處理好人際關系以后,就關心國家,關愛社會,放眼世界。這樣的知識結構先把學生教育成了一個身心和諧的個體,一個言行一致的個體,也就為以后培養學生熱愛集體、熱愛國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3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思想品德新教材在內容的表達上并不是強加式的,而是留有適當的空白,為學生提供了自由想像、自主思考的空間,發動學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讓學生自己設計,自己表演,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而指導學生行為實踐,促進知識內化,做到知行統一,德育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3.對未來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展望

3.1 德育與知識的系統性的統一。雖然德育是一個很大的范圍,聯系面比較廣,可能比較難于把握知識的系統性。但是思想品德課作為一個學科,同樣也應該具備學科的特性,注重知識的連貫性與系統性。所以我覺得思想品德課是一個德育與知識的系統性、連貫性相統一的課程,應該注重兩者的統一、相互協調發展。把理論知識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時,或許德育效果會更加明顯。

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廣大教育者們的不斷努力,思想品德課將會逐漸完善,在學校乃至社會中所起的德育作用將會越來越明顯,越來越重要。

收稿日期:2009-12-09

猜你喜歡
書本系統性品德課
玩轉書本
對于單身的偏見系統性地入侵了我們的生活?
打開書本
回歸書本:慢讀的樂趣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融入法制教育
超聲引導經直腸“10+X”點系統性穿刺前列腺的診療體會
在思想品德課中教師如何以“惰”督“勤”
開在書本里的花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課靈動起來
思想品德課教學感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