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地理教學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2009-05-25 08:09陳偉華
學問·現代教學研究 2009年9期
關鍵詞:思維課堂教師

陳偉華

時代發展呼喚素質教育。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涉及自然、人文、科學等諸多知識,具有很強的基礎性、廣泛性、區域性、動態性和實用性,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優化地理教學特別是鄉村中學的地理教學?筆者結合初中階段地理教育的現狀和自己的教學實際,談幾點想法和切身體會。

一、提高認識,達成共識

受應試教育和傳統觀念的影響,初中地理學科在不經意中被忽略、小視,尤其是鄉村中學。人們習慣稱其為 “副課”、“小學科”,致使地理教學陷于瓶頸,處于被動、尷尬的局面。習慣成自然。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謂是“兩耳只聞窗外事,無心去讀地理書”,經常是愛聽不聽、該做不做、能思不思,厭學之意溢于言表,學習效果欠佳;教師,特別是兼職教師則應備不備、該上不上、能管不管,敷衍之舉時有發生,教學效益可想而知??杀?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素質教育已成為擺在國民面前的頭等大事,而地理課程的任務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更是要教育學生關心并參與人類可持續發展,引導學生樹立資源意識、環境意識及全球化意識,能從經濟、社會、生態和人文等方面理解、評價和認識人類所面臨的全球性問題,培養學生對地理事物的觀察、分析等綜合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地理教學應該得到高度重視。學校、社會、教師應該不遺余力地加強對地理教育目的和意義的認識,消除不正確的思想觀念。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將地理教學引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二、立足課堂,提高效益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衡量學校工作的基本指標,而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課堂教學。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質量?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興趣

“教學的成就很大程度取決于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否能保持和發展?!庇捎趯W生的學習興趣不是長時間穩定不變的,它受很多人為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如學生學習時的情緒、課堂上雙邊活動的氣氛、教師講課是否生動以及師生感情是否融洽等。因此教學中教師必須增加感情投資,加強情感教育,培養學生積極的非智力因素,推動和促進他們智力的發展,切忌對學生冷嘲熱諷或者以罰代教。不管學生程度如何,教師都應滿腔熱情地關心幫助學生。一句表揚的話,一個友好的動作,甚至一個肯定的眼神,都可以使學生感動而“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只有以心換心,以愛換愛,融情于教,才能用自己的情和愛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動力,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控制好講課的難度,深挖教材和習題,使其難度分解降低,這樣有利于保持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精講多練,每節課的內容不必設置太多,特別是對于初中生來說,讓學生每節課都有切實的收獲,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培養他們堅定的信念和強烈的求知欲,這樣才能使教學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經過幾年的實踐證明,課堂教學在教師主導作用下,積極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寓教學于活動中,就能達到培養興趣、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目的。只要教學不脫離實際,有針對性地講課,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自然產生,教學質量會大幅度提高。

此外,教師要努力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巧妙運用各種激趣方法,展現地理知識的無窮魅力。如創設情境、巧妙設疑、幽默語言、講述故事、列舉實例、熱點討論、分組競賽、戲劇扮演等。例如講地震時教師可以列舉2005年印度洋海嘯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講沙漠地區人口分布稀疏時可列舉我國科學家彭家木在西北大沙漠考察遇難的事例。這些事例不僅與課本內容緊密聯系,而且具有真實性、故事性和教育性。

(二)營造氣氛

在課堂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一個自由想象的空間;適當引導,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質疑、探索與創新,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氣氛,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悅的心理狀態,從而積極主動思維,敢于標新立異,打破陳規,懷疑一切。教師要允許學生隨意提問,相互討論。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性地問“你是怎么看的?”“你認為呢?”“你說對嗎?”“還有呢?”“再想想”等,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觀點。學生表現好時,要及時贊揚鼓勵,讓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學生表現不好時也不能輕意否定,以免挫傷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以暫時讓學生坐下來換一個思維角度想想。讓課堂形同家庭,讓學生如同插上翅膀的小鳥,自由飛翔。

(三)培養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學生知識,還要教思考問題的方法,努力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發散思維。形象思維是以形象為主要思維手段的思維活動,體現著感性和理性的統一,它需經過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首先教師要創設情境,激活教學,引入思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從教學的需要出發,教師可依據教材內容創設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和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如創設實物情境、摹擬情境、圖像情境、故事情境等,通過生動的故事化的語言把學生引入課堂內容。例如講 “世界人口”這一節,可以放映關于人口眾多引起的人口問題的影片來引入新課。另外,教師還可以運用直觀探索性教學,引導思維。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直觀教具有目的地組織學生觀察操作,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使學生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在動手操作中獲得新知。如讓學生在課堂上看一看經緯網、用乒乓球做一個地球儀等。發散思維是學好地理的又一關鍵。地理中許多章節的知識相互聯系,如世界地形影響著世界氣候,世界氣候又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生在學習時不僅要熟悉單節知識,還要養成發散思維,整合知識間的聯系,運用比較法找出事物之間的不同,能從思維的某一方面跳到另一方面,以至跳到第三、第四個方面。這樣知識就越學越活,越學越深,易于記憶。具體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橫向思維,也可以引導學生逆向思維,向學生提問:“如果不這樣,又會出現什么情況呢?”從而加深鞏固正確的結論。

(四)培養習慣和方法

資料表明,人的大腦都相差無幾,那么為什么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學生成績好,有的成績差?究其原因是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問題?,F代中學生大多在衣食無憂中長大,暢游在網絡世界,缺乏意志、耐心和抗挫折力,沒有憂患感,放任學習,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逐漸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大膽地讓學生自學、討論、評價、歸納,然后教師釋疑,同時引導學生形成自覺學習、獨立思考、按時復習的好習慣。只有學生學習方法和習慣好了,才能真正提高學習效率。

(五)提高教學藝術

教師的教學藝術是吸引學生的重要方面。俗話說“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只有用自己的教學藝術和風格吸引住學生,才能讓學生真正去學。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富有創造性,同時利用語言、動作、線條等表達教學內容并傳遞教師的思想情感。教師的語言應該清晰、嚴密、流暢,具有科學性、啟發性、趣味性,還要口語化,讓學生聽得懂,理解透,樂于其中。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如手勢、眼神等)吸引學生,從而有效地調控課堂氣氛和秩序,使課堂有張有弛,意趣盎然。地理人文社會內容較多,貼近學生生活,易于生動化。教師較好地運用教學藝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上述外,課外活動通常具有知識性、科學性、實踐性、靈活性、趣味性的特點,在學生創造力的培養與形成上起著主要作用。作為地理教師,應適時組織學生大力開展一些與課堂聯系緊、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使學生不僅能勞逸結合,鍛煉身體,學以致用,還可以拓寬視野,啟迪思維,促成人格培養。

素質教育和教育的均衡發展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肩負的責任。作為教師,特別是工作在農村一線的教師,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做好時代的弄潮兒。

猜你喜歡
思維課堂教師
歡樂的課堂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思維總動員(二十五)
思維總動員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師
善問讓思維走向深刻
寫字大課堂
一條魚游進了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