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網絡組織的知識獲取和學習功能

2009-05-25 03:32喻衛斌
改革與戰略 2009年4期

喻衛斌

[摘要]網絡組織通過不同企業之間的長期交易和合作關系,將企業間的資源、能力整合為一個整體,把隱性知識轉化為能夠被組織所共享的顯性知識,從而使網絡組織在知識獲取上具有有效性。而且,網絡組織成員之間的合作互動、社會性、重復性交易及資源的動態整合特征創造了網絡組織的學習功能。

[關鍵詞]網絡組織;知識獲??;學習功能

[中圖分類號]F06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736X(2009)04-0133-03

自日本的下包制及美國企業跨邊界合作開始,下包制、企業戰略聯盟、虛擬企業、供應鏈準一體化、企業集群等新的企業合作形式迅速發展,目前日益成為歐美國家企業所采取的一種新的組織形式。雖然這些具體形式特征各異,存在的條件、功能均不同,但共同的一點是,它們都是企業外部的一種企業之間的分工和合作關系。西方學者們從不同的視角對這種經濟現象進行了深入研究,對這些具體形成所涵蓋的共有現象加以提煉,以網絡組織的概念概括出其一般性,具體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立企業在重復性交易的基礎上通過正式契約所構成的互相依賴、共擔風險的長期合作、相對穩定的企業組織形式。網絡組織的出現引起了產業組織和企業理論的重大創新和突破。國內外學者對網絡組織的性質、功能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本文僅就網絡組織的知識獲取及學習功能作粗淺分析。

一、網絡組織的知識獲取

根據Polanyi(1962)的研究,知識可以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兩種類型,其中隱性知識是指能被正式編碼的系統語言,可以借助媒介傳播。而隱性知識是指植于個人及其心智模式、難以編碼及溝通的知識,基于經驗而得來,只能通過親自觀察、模仿及實踐獲得。一項知識是否可以交流,應具備一定的條件。巴達拉科(1991)認為,這種條件包括四個方面:第一,它必須是被清晰地表達的;第二,必須有某個人和(或)某個集團能夠理解該知識;第三,該個人(或)該集團必須具有充分的動機去理解該知識;最后,不存在限制交流的障礙。而迪屈奇(1999)認為,知識的可交流性,除了上述四個條件外,還須具有一項必要的條件:獲得知識的最小的沉淀成本。因此,可交流的知識意味著知識的利用的“可競爭性”,利用知識的可能性取決于思想的普遍擴散,它可能隨著產品和技術的使用周期步入成熟階段而發生。但是,由于隱性知識難以言明且不易傳播,因而它無法通過市場方式來取得。顯性知識雖然可以傳遞,但其定價難以準確、合理。由于知識是典型的公共產品,具有較強的外部性,一方面,知識擁有者可以重復出售它所掌握的知識而不必花費額外的成本;另一方面。需求者在獲取知識之后無法準確確定其價值,而一旦獲得之后,知識就失去了交易價值。產權的不清晰導致了知識所有權的模糊(商標、專利、版權不屬于此列),所有權的模糊形成了市場交易的障礙。如果企業之間所交換的產品是知識性產品或者是資源中包含知識,市場交換難以進行。此時,可供選擇的解決方法有兩個:一是縱向一體化,一是網絡組織。正如迪屈奇所認為的,由于下述原因,企業所采取的組織形式是網絡組織而不是縱向一體化或是雙方均不受對方影響的市場形式,這些原因有:成本和風險的降低;加快進入市場的速度;加快靈活性;監督競爭者并使其實現中立;以及引導知識的流動。參照巴達拉科和塞姆林格爾的上述考慮因素,縱向一體化至少存有以下問題:一是成本變量,采取它去獲取知識可能因沉淀成本太高而失去效益;二是靈活適應性較差,不能較好地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三是不具有激勵機制,員工知識創造和共享的動力不足。因而,一項初步的結論是:由于管理機構的效益(而不是成本)的考慮,競爭動態將導致組織形式的發展。換言之,網絡組織形式較縱向一體化能更好地獲取知識。因為,通過網絡組織這種形式,企業間通過合作組建學習聯盟和知識網絡,相互溝通、交流學習,從而使得知識在網絡各個節點成員之間進行傳播、溢出和共享,既避免了縱向一體化的高成本和靈活性的缺乏,而且知識獲取的效果會更佳。

馬歇爾和潘羅斯對企業成長過程中知識或能力積累和獲取的內生機制的描述存在著重大分歧,即知識的獲取究竟是一個內生的過程,還是一個外在化的過程。馬歇爾(1920)認為,企業知識的獲取是一個外在化的過程,即企業新知識的產生是非正式的隱性知識轉換為正式的顯性知識的過程。他認為,企業的成長過程依賴于知識的外在化,即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的過程。他指出,機器取代勞動力的過程,是把以隱性知識為基礎的復雜的工作轉化為簡單而標準的工序的過程。簡單而標準化工序的知識基礎,是正式和系統的顯性知識。而潘羅斯(1959)則認為,企業知識的獲取是外部實施內生化的過程,表現為正規的顯性知識轉化為非正式的隱性知識。她指出,企業新知識的獲取,在本質上是把正式的顯性知識以最佳的解決某一問題的方式轉化為程序化的、富有針對陸的、隱性知識的過程。

當知識不能充分被表達從而不能被加以整理時,就存在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知識。也即隱性知識,它在實際生活中大量存在,常常帶有特殊性、異質性和非普遍使用性的特點。從經濟學角度看,它包括:生產中的技術和能力;市場全景的判斷和人才的選擇;如何開拓市場;如何融資;企業內部的信息;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營銷技巧等。顯然,如果隱含類知識多,則有限理性的程度增強,不確定性也會提高。而一旦隱性知識轉變為顯性知識,自然會是確定性增強。

網絡組織是異質的企業間在交易過程中所建立的一種長期合作關系。網絡組織中的單個企業在沒有發生交易及合作關系時候,每一個企業都具有獨特的技術、經營理念、營銷手段及文化、價值觀等,這種隱性知識是高度個體化的,根植于個體行為本身。它主要由行為性技能組成,是一些非正式的難以掌握的習慣性訣竅,這種訣竅本身蘊涵著沒有弄清的科學原理。

迪屈奇認為:“由于組織內部的勞動分工,這種知識(即為隱性知識,作者注)將被建立于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社會關系基礎之上。由此可以得出,該有關知識將能在很大程度上為那些具有共同經驗的個人所共享。這種獨特的經驗和半結合之間的關系,可以用理查德森(1972)提出的想法加以闡釋?!斨挥幸鈺豢裳詡鞯闹R或獨特的知識時,競爭將建立在技能的基礎上,結果使戰略改變具有最重要的意義?!钡锨嬖诖藢嶋H上是講,隱性知識通過某些正式和非正式的社會關系和交往,可以將隱性知識外在化,即為具有共同經驗的個人所共享。而網絡組織(迪屈奇稱之為半結合)是一種有效的形式。這是因為:當發展(它需要一家公司現有核心以外的技術)被認為具有必要性時,半結合具有雙方均不受對方控制的簽訂合同或內在化的比較優勢,因為它將促使學習和建

立新知識這一中心目標。而且,內在化可能引起文化沖突,當現有和新的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知識將建立在不同的社會關系的基礎之上時,尤其可能引起文化的沖突。此外,自給自足戰略可能是緩慢的和帶有限制性的,它可能引起競爭方面的問題。半結合組合中雙方之間的相互依賴性促進了信任的發展,并降低一方泄露信息的風險,增加的信息分享將會增加合作雙方導致妥善處理差異性、復雜性與不確定性的能力。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網絡組織通過不同的企業之間的長期交易和合作關系,將企業間的資源、能力整合為一個價值網絡或整體,形成共有的知識、技術、經營理念、品牌、聲譽等,把隱性知識轉化為能夠被組織所共享的顯性知識。因而,網絡組織創新的起點是個體的隱性知識,只有顯性化后的個體隱性知識,才能構成組織的核心知識和能力。

二、網絡組織的學習功能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學習型組織理論的發展和影響的不斷擴大,組織學習成為理論界所關注的內容之一。組織學習表現為組織實現知識的獲取、信息傳遞、信息轉換和組織記憶的過程。組織學習從方式上講,主要有兩種:一是建立在刺激反應機制上的“單回路學習”,即組織內部的“用中學”;另一種是建立在開放系統基礎上的交互方式“雙回路學習”,即組織間的合作和互相分享成功經驗,同時將某一領域獲得的知識推廣并應用于其他領域。有關組織學習方面的近期研究表明,學習并不僅僅發生在組織的內部,而且會超越組織的邊界。

許多學者強調了網絡組織的學習功能。它通過關系性學習取得準租金。因為網絡組織相對于科層來說,有更多的路徑來保持知識的更新,相對市場來說,能傳播更豐富、更復雜的信息。正如PoweH所說:“最有用的信息很少通過組織內的正式行政指令來傳遞,而是從你過去經常打交道、且認為是可靠的經營組織那里去取得的?!本W絡組織的學習功能或者說是對組織學習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網絡組織成員之間的合作互動將誘發組織的學習

從網絡組織企業間合作互動的方式多種多樣,如合作創新、要素互動等,在這種合作互動的過程中,企業將會發現自己與其他企業間的差異,這種差異是網絡組織學習的動力源。首先,從創新行為看,網絡成員企業間技術和知識的垂直和水平擴散構筑了組織的創新系統。如果以創新主體為核心,這種組織內部創新網絡在縱向上表現為供應商和客戶的產業鏈互動關系,其中,更為重要的是供應商——生產商的關系,如在分包制和供應鏈準一體化中。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的互動是知識傳遞持續性的基本要素和主要渠道之一。在成員企業間技術和知識的水平擴散,表現為橫向的競爭互動和合作互動關系,其中競爭互動占主導地位,而合作互動相對較少,這種有橫向和縱向關系相互交錯而形成的創新網絡,從微觀層次看,它能提高企業學習新技術的機會。其次,從要素互動看,網絡成員企業間可以表現為管理要素互動、中間要素互動和資金要素互動。在管理要素互動上,網絡成員之間的知識外溢,使管理信息為成員共享,而且,企業之間通過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有助于企業學習優秀的組織模式和管理模式。再如中間要素互動,網絡成員再通過價值鏈上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交易關系,垂直一體化更能產生知識的流動和技術要素互動。而在資金要素方面,這種互動不僅僅反映在風險投資上,而且反映在資金在企業間的流動,如在戰略聯盟中,相關企業基于項目合作異同,而進行合作研發、共同投資。而這種資金流動成為實施新技術知識組合和匹配產生的主要途徑。

(二)網絡組織的社會性特征為組織的學習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網絡組織是相互關聯的企業通過交易和合作而形成相對穩定的一種組織形態,企業的網絡化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社會化過程。成員企業的行為也不再是一種個體行為,而具有社會性。成員企業在持續、長久的交易或合作過程中。會形成共有的規則、習慣、文化、價值觀等,而這將為網絡組織的學習提供一種良好的社會環境,這是因為,網絡組織的學習功能,不是單個企業能完成的,單個企業的學習必須融入到整個網絡的社會活動過程之中。這一點在產業集群中表現尤為典型。在產業集群中,集群內部的相關企業、中間組織和公共服務機構,其學習行為無不的受到當地制度、文化和非正式社會關系的影響,集群技術學習依賴于個體人員和組織的學習,但由于受當地文化、傳統、習俗、社會關系的制約,他們的學習行為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一定的共性,而這種共性并不完全受來自正式制度的約束,而是社會文化的約束。在產業集群內,各成員企業會無意識地獲取內化于集群創新系統內部但又外化于企業的隱性知識。馬歇爾在分析產業氛圍帶來學習動態性時候,有經典描述:“……行業秘密不再成為秘密;而似乎是公開了,孩子們不知不覺的學到了許多秘密。優良的工作受到正確的賞識,機械上以及制造方面和企業的一般組織上的發明和改良之成績,得到迅速的研究;如果一個人有了一種新思想,就為別人所采納,并與別人的意見結合起來,因此它就成為更新的思想之源……因而,在空氣中彌漫著創新和學習的氣氛”。

(三)網絡組織成員之間的重復交易特征和資源的動態整合特征為組織的學習創造了條件

由于知識隨時間轉換是以成員之間的互動及其時間延續性為前提的,由此保證了知識在個人之間或組織之間的隨時間傳遞的持續轉移,與此相應,學習也就是一種具有時間延續性和動態性的過程。

為了消除各種不確定因素所帶來的決策風險,市場行為者傾向于選擇相對穩定的經營環境,引發交易關系的穩定性傾向。而網絡組織從交易的時間上來說。它不像純市場的交易行為,是一次性的、臨時的,而是一種長期的、相對穩定的重復交易,具有交易時間上的持續性特征。這樣。在網絡組織里,使知識以技巧、經驗、慣例等形式得到積累成為可能,強化了網絡組織的學習功能和學習軌跡。

時間上的持續性并非組織學習的充分條件,因為知識的積累如果不能在成員內部得到有效利用,就不可能轉化為企業的學習功能和創新績效,因而在網絡組織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動態整合性來保證累積性知識的傳遞。網絡組織的動態整合性又是通過組織內資源的有效整合、能力的互動和信息的充分流動來實現的。

[責任編輯:李國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