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造充滿趣味的數學課題

2009-06-15 09:35鄭澤斌
中國教育科學雜志 2009年2期
關鍵詞:圖形情境思維

鄭澤斌

初中學生年齡小,思維活潑,個性強,自控能力差,要使他們的創造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就要努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樂學的氛圍,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1 巧妙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一堂新課導入的精彩與否,是能否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意境的關鍵因素。初中學生年齡小,好動,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課堂開始的頭三分鐘是學生的思想最集中的時候,課堂的開頭必須能夠吸引學生,使之全神貫注,這樣能啟迪思維,使之興趣盎然,增強教學吸引力。巧妙新穎的導語,別致獨特的教具,生動活潑的開頭,會使學生一開始就受到感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應該讓學生由感性到理性,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聽得有趣,學

得有勁,理解得更深。

2 創設情境,活躍學生的思維

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新課程倡導啟發式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喚起學生的注意力,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2.1 采用比喻方法,改進教學。在數學課的教學中,恰當地引用比喻“仿造”格。幽默風趣,能把抽象的內容形象化。例如,在講有理數加法法則時,學生對“同號桕加,異號相減”的法則不理解。這時教師在講臺上,邊示范邊講解,后退2步,又后退3步,一共走了幾步?同學們會很肯定的回答:“教師后退S步”,算式為-2+(-3)=-S,用這個例子讓同學們直觀的看到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加數的符號,把絕對值相加法則。

2.2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求知欲望。多媒體技術指運用文字、聲音、圖形、圖像等多種媒體對信息進行表達和處理的技術。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能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能直觀地展示圖形的變化,使教與學充滿生機.促進學生對難點的理解。例如教學第七冊關于“行程問題”時,通過直觀演示:兩車從兩地相對開出,慢慢相遇,再背向而行。通過模擬情境,學生積極探索,在很短的時間內,將生活中碰到的情況,借助多媒體十分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向學生提供動態圖象的刺激,引起學習興趣,使他們減輕思維負擔,學生樂于接受。

2.3 操作演示,滿足學生好奇心理。動手操作是最好的知識內化的方法,很多有意義的知識或經驗是在做的過程中獲得的。在教完“統計”后,安排學生一些感興趣的合作探索活動,如調查全班同學喜歡哪一個國家的動畫片的活動,收集報刊雜志上的統計圖,并對它進行歸類。進行拋擲硬幣的活動。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更好的地認識現實世界。

3 融情于教,營造自由寬松的教育環境

首先,教師要對學生傾注更多的“情”,使課堂教學真正“活”起來。教師通過自己的表情和對學生的關心來表達對學生的愛。和藹的態度,親切的目光,肯定性的語言給學生無窮的力量。其次,課堂教學是一泓“活水”,教師上課必須要有“情”。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說話風趣,使人興奮的氣氛會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維。而緊張的課堂情境,則會使學生提心吊膽,無法思索。再次,教師對過失學生要充滿真情。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錯誤,教師動則訓斥,扼殺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的錯誤難道不是一種教學資源?作為教師,關鍵

是利用這種資源,讓學生在錯誤中進步。

4 聯系生活,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數學教學中

若能夠結合具體教學內容,不斷插入各種生活實例,提煉出數學內涵,感受數學對自然和社

會的作用,就能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例如,在教學“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時,教師可事先布置學生收集一些建筑物,在教學中教師展示一些較常見的立體圖形,讓學生觀察并討論這些圖形具有的特征,將學生置于逼真的生活情景中,最后把這些圖形進行歸類整理。

5 積極評價,以學為樂,強化學生的成功意識

過去我們只用考試成績去衡量學生的學習質量,這是不全面的。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捕捉學生在課堂內個體學習,操作練習與實踐活動中的創新成功的喜悅。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搞好學習的關鍵。我們以生動形象的語言,配合動情、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靈活處理教材,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在愉快和諧的氛圍中學習,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猜你喜歡
圖形情境思維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畫好運動情境圖——解決追擊與相遇問題
思維總動員(二十五)
思維總動員
分圖形
善問讓思維走向深刻
找圖形
圖形變變變
圖形配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